第二十八章 古文運動

關燈
光在着,故後學的人們也往往歸之。

    他嘗自叙其為文的淵源: 每為文章,本之《書》、《詩》、《禮》、《春秋》、《易》,參之《穀梁》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老》、《莊》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緻其幽,參之《太史》以著其潔。

     柳宗元像 這和退之的“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的話對照起來,足知古文家的複歸自然的程度是怎樣的。

    這當然要比蘇綽的拟仿《尚書》而寫作《大诰》的可笑舉動,是高明到萬倍的,故遂得以大暢其流。

    然究竟還是“托古改制”,還未忘有諸經典及《莊》、《騷》、《史記》的模範在着。

    故雖是一個文學改革運動,卻究竟還不是什麼真正的文學革命運動。

    為的是,他們去了一個圈套——六朝文——卻又加上了另一個圈套——秦、漢文。

    他們是兜圈子走的,并不是特創的,且不曾創造出什麼新的東西來。

    故其成功究竟有限。

    隻是把散文從六朝的骈俪體中解放出來而已。

     宗元的文字往往仿《離騷》,這是他境遇使然。

    他又喜作山水遊記,在永、柳諸州所作者,尤為精絕,往往有詩意畫趣,是古文中的真正的珠玉,足和郦道元的《水經注》并懸不朽。

     《柳文指要》書影 五 子厚、退之齊名于世,而退之的影響獨大。

    有李翺、李漢、張籍、皇甫湜、沈亞之等,皆為退之之徒。

    樊宗師為文奇僻,也和退之相友善。

    子厚所交厚者,如劉禹錫、呂溫等也善為古文。

     李翺[10]字習之,韓愈的侄婿,元和初為國子博士。

    後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

    韓愈的影響由他的傳播而益大張。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為陸渾尉,仕至工部郎中。

    沈亞之字下賢,蘇州人。

    元和十年進士,仕不出藩府,長慶中為栎陽尉,太和中谪掾郢州。

     後又有孫樵、劉蛻等也學退之為文。

    樵《與王霖秀才書》道:“樵嘗得為文真訣于來無擇,來無擇得之于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之于韓吏部退之。

    ”曆叙淵源,大類退之的叙述“道統”。

    這也是古文家的常态。

    (來無擇名擇。

    )大詩人李商隐也善為古文。

    大約從韓、柳以後,古文的一體,便正式的成為文學的散文了。

    凡欲為文士,欲得文名傳于後世,便非學做古文不可。

    而骈俪文在文壇上的運命遂告了一個結束。

     六 但在這個古文運動的時代,卻有一位奇特的人物陸贽[11]出現。

    他并不提倡古文。

    他還是寫着當時應用的對偶文字。

    但他的成就卻很可驚。

    他并不想成就一位文人。

    他隻是一位大政治家。

    但他的關于政治的文章,卻使他在文壇上得了一個不朽的地位,使我們不能不記住。

    他的文章,雖出之以對偶,卻一點也不礙到他的說理陳情。

    他的滔滔動人的議論,他的指陳形勢,策劃大計,都以清瑩如山泉,澎湃如海濤的文筆寫出之。

    這乃是骈俪文中最高的成功,也是應用文中最好的文章。

    他的影響很大。

    宋代的許多才人們,例如蘇轼,其章奏大都是以他的所作為範式的[12]。

     陸贽像 參考書目 一、《舊唐書》卷一百六十韓愈等人傳。

     二、《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韓愈等人傳。

     三、《全唐文》一千卷有揚州詩局刊本,廣雅書局本。

     四、《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铉編,有明刊本,顧廣圻校刊本,蘇州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五、《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編,通行本。

     六、《唐宋十大家文集》清儲欣編,于八家外加李翺、孫樵,蘇州局刊本。

     *** [1]盧藏用見《舊唐書》卷九十四,《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三。

     [2]富嘉谟、吳少微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文苑中》,《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中》, [3]李華、蕭穎士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下》,《新唐書》卷二百二及二百三《文藝中》(蕭)及《文藝下》(李)。

     [4]《蕭茂挺文集》一卷,有盛氏刊本;《李遐叔文集》四卷,抄本。

     [5]賈至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文苑中》,《新唐書》卷一百十九。

     [6]獨孤及見《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二。

     [7]梁肅見《新唐書》卷一百二。

     [8]元結見《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三。

     [9]《歐陽行周集》,有明萬曆間刊本、明闵氏刻本、麟後山房刊本、《四部叢刊》本。

     [10]李翺見《舊唐書》卷一百六十。

     [11]陸贽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九,《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七。

     [12]《陸宣公集》,有通行本、《正誼堂叢書》本(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