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北朝的文學

關燈


    雅有才思,聰明強記。

    年未二十,名動衣冠。

    既參朝列,屢掌文诰。

    與溫子升同稱“溫、邢”。

    子升死,又并魏收,稱為“邢、魏”。

    高氏禅代後,邢邵即仕齊。

    他的樂府,像《思公子》: 绮羅日減帶,桃李無顔色。

     思君君末歸,歸來豈相識? 《魏書》書影 宛然是齊、梁風度[4]。

     魏收[5]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陽人。

    與邢子才并以文章顯,世稱“大邢小魏”。

    收于子才為後輩,然時與之争名。

    議論更相訾毀,各有朋黨。

    收每陋邵文。

    邵卻說:“江南任防,文體本疏。

    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竊。

    ”收聞之,乃道:“伊常于沈約集中作賊,何意道我偷任!”斯可見二人的所好。

    收嘗奉诏為《魏書》,是非頗失實,衆口嘩然,号為穢史。

    入齊後,為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特進。

    收頗無行,在京洛輕薄尤甚,人号為“驚蛱蝶”。

    齊武平三年卒[6]。

     北齊受魏禅,文章之士,于先代的邢、魏外,複有祖鴻勳、李廣、劉逖、顔之推諸人,而之推為尤著。

    又有陽休之,詩名也甚著。

     顔之推像 顔之推[7]字介,琅玡臨沂人,博覽群書,無不該洽;自梁入齊。

    河清末,被舉為趙州功曹參軍,後除司徒錄事參軍。

    累遷中書舍人。

    齊亡,入周。

    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甚見禮重。

    尋以疾終。

    之推有《觀我生賦》,文緻清遠。

    而其不朽,則在《家訓》[8]一書。

    《家訓》凡二十篇,自《序緻》、《教子》、《文章》、《養生》以至《雜藝》無所不談。

    以澹樸的文辭,或述其感想,或叙狀前代或當時的故事,或評骘人物及文章,其親切懇摯,有若面談,亦往往因此而多通俗的見解,平庸的議論。

    像《文章篇》中的一段雲: 江南文制,欲人彈射。

    知有病累,随即改之。

    陳王得之于丁虞也。

    山東風俗,不通擊難。

    吾初入邺,遂嘗以此忤人,至今為悔。

    汝曹必無輕議也。

     充分的可以看出一位謹慎小心,多經驗,怕得罪人的老官僚的口氣來。

     陽休之,字子烈,北平無終人。

    初仕魏,為給事黃門侍郎。

    入齊,遷吏部尚書左仆射。

    周平齊,休之又被任為和州刺史。

    至隋開皇間始罷任,終于洛陽。

    休之有詩名,頗得齊、梁風趣,像《秋》詩: 月照前窗竹,露濕後園薇。

     夜蛩扶砌響,輕蛾繞燭飛。

     休之弟俊之,當文襄時,多作六言。

    “歌辭淫蕩而拙。

    ”世俗流傳,名為《陽五伴侶》,寫而賣之,在市不絕。

    俊之嘗過市取而改之,言其字誤。

    賣書的人道:“陽五,古之賢人,作此《伴侶》;君何所知,敢輕議論!”俊之大喜。

    後待诏文林館。

    自言有文集十卷,“家兄亦不知吾是才士也”。

    可惜俊之的六言,今已不傳一字,不知其風格究竟如何。

    唯既已成為通俗文體,而流行于市井間,則其作風,必與當時文士有所不同。

    史稱其“歌辭淫蕩而拙”,或是用當時流行的北方的民歌體而寫的罷。

    《子夜》、《讀曲》,獨傳南國,而北地的《陽五伴侶》則絕迹不見,殊是憾事! 《顔氏家訓》書影 三 唯在齊、梁風尚彌漫着的北地文學裡,保持着北人的剛健的風格者,也未嘗沒有其人。

    像拓跋勰的《應制賦銅鞮山松》: 問松林:松林經幾冬? 山川何如昔?風雲與古同? 這是南朝詩裡所未嘗有的一種豪邁悲壯的風度。

    雖隻是寥寥的十餘字,卻勝似一篇纏綿悱恻的長賦。

    勰為魏獻文帝第六子,宣武帝時為高肇讒構所殺。

    後其子孝莊帝嗣統,追尊他為文穆皇帝。

    又像高昂的《征行詩》: 壟種千口牛,泉連百壺酒。

     朝朝圍山獵,夜夜迎新婦。

     還不是遊牧民族的一幅行樂圖麼?正如無名氏的《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同樣的為占據中原的少數民族所遺留給我們的最好的詩歌。

    其中是充滿了“異國”的風趣的。

    昂字敖曹,北海蓓人。

    齊神武起,昂傾意附之。

    除侍中司徒,兼西南道都督。

    他雖是武士,卻酷好為詩,雅有情緻,為時人所稱。

     拓跋勰的兒子子攸(孝莊帝),被爾朱榮立為帝,改元永安。

    後為爾朱兆所殺,年二十四。

    他的《臨終詩》:“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

    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雲雲,是殊為凄恻動人的。

     還有無名氏的一篇《楊白花》,相傳為魏胡太後思楊華之作。

    華投梁後,太後追思他不能已,作此歌,使宮人連臂蹋足歌之,聲甚凄惋: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闼,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這歌,和《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