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故事集與笑談集
關燈
小
中
大
漢以前小說的亡佚——《神異經》與《十洲記》——邯鄲淳的《笑林》——《小說》與《啟顔錄》——《列異傳》與《博物志》——《搜神記》、《異苑》、《續齊諧記》等——宗教的故事集——《語林》與《世說》等——《漢武帝故事》、《飛燕外傳》等
一
在唐以前,我們可以說是沒有小說。
漢以前的所謂“小說”,幾乎全部都已亡佚,遺文極少,看不出其性質何若。
漢以後的所謂“小說”,卻隻是宇宙間異物奇事的斷片的記載和短篇的渾樸少趣的故事的傳錄而已。
前者是《山海經》一流的《神異經》、《十洲記》。
他們根本上不能列入小說之林。
像《神異經》所記:“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中荒經》)那一類怪誕無稽的片段的神話,便是這種書的好例。
《神異經》和《十洲記》相傳是東方朔所撰,但不可信。
後者較有小說的格局,但卻都是樸樸質質的片段的叙述和記載,一點描狀的風趣都沒有;所以隻是“故事”,不是“小說”。
這種“故事”往往成為一集。
他們又有兩種的區别:一種是“滑稽談”或所謂“笑談集”的。
專是拾掇人間的小小的錯誤,以為談笑之資,這一種故事是最近于小說的;一種是記載宇宙間的奇事異聞的,其中盡多各地方的民間傳說,也有很隽美的故事,卻都不過是未成形的小說。
關于“滑稽談”或“笑談集”,最早者為《笑林》。
《隋書·經籍志》題為後漢給事中邯鄲淳撰。
淳一名竺,字子禮,颍川人。
少有隽才。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碑,淳便于席間作碑文,操筆而成,無所點定,遂以知名。
黃初初,為魏博士給事中。
《笑林》今有馬國翰輯本。
這部書所載的“笑談”有到現在還流傳于民間的。
像:“某甲,夜暴疾,命門人鑽火。
其夜陰暝,不得火。
催之急。
門人忿然曰:‘君責人亦大無理。
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當得覓鑽火具,然後易得耳。
’孔文舉聞之曰:‘責人當以其方也。
’”“楚人居貧,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隐形。
’遂于樹下仰取葉。
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
葉落樹下。
樹下先有落葉,不能複分别。
掃取數鬥歸。
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绐雲不見。
嘿然大喜。
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
吏遂縛詣縣。
縣官受辭,自說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都是很隽永的。
梁時又有殷芸(公元471~529年)撰《小說》,皆抄集群書而成,中也多可笑的故事。
隋侯白作《啟顔錄》,也是這一流的東西。
《隋志》、《唐志》,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是一種習慣的略稱。
二 記載奇聞異事的故事集,其寫作也始于魏。
有《列異傳》者,《隋志》以為曹丕撰(《唐志》則雲張華撰),今已佚,唯于《太平廣記》等書中猶可見殘文若幹:“武昌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
相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
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
”像這樣的很哀豔的傳說,而隻是以數行的枯燥無趣的記述了之,頗可見出一般“故事集”作者的描寫力的不夠。
又有《博物志》,也傳為張華作。
王嘉《拾遺記》說,華嘗“捃采天下遺逸,自書契之始,考驗神怪,及世間闾裡所說,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武帝”。
帝令芟截浮疑,分為十卷。
這書今存,系分類記載異境、奇物以及古代瑣聞雜事的。
幾乎什麼都被包羅在内,有點像《太平廣記》的
漢以前的所謂“小說”,幾乎全部都已亡佚,遺文極少,看不出其性質何若。
漢以後的所謂“小說”,卻隻是宇宙間異物奇事的斷片的記載和短篇的渾樸少趣的故事的傳錄而已。
前者是《山海經》一流的《神異經》、《十洲記》。
他們根本上不能列入小說之林。
像《神異經》所記:“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中荒經》)那一類怪誕無稽的片段的神話,便是這種書的好例。
《神異經》和《十洲記》相傳是東方朔所撰,但不可信。
後者較有小說的格局,但卻都是樸樸質質的片段的叙述和記載,一點描狀的風趣都沒有;所以隻是“故事”,不是“小說”。
這種“故事”往往成為一集。
他們又有兩種的區别:一種是“滑稽談”或所謂“笑談集”的。
專是拾掇人間的小小的錯誤,以為談笑之資,這一種故事是最近于小說的;一種是記載宇宙間的奇事異聞的,其中盡多各地方的民間傳說,也有很隽美的故事,卻都不過是未成形的小說。
關于“滑稽談”或“笑談集”,最早者為《笑林》。
《隋書·經籍志》題為後漢給事中邯鄲淳撰。
淳一名竺,字子禮,颍川人。
少有隽才。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碑,淳便于席間作碑文,操筆而成,無所點定,遂以知名。
黃初初,為魏博士給事中。
《笑林》今有馬國翰輯本。
這部書所載的“笑談”有到現在還流傳于民間的。
像:“某甲,夜暴疾,命門人鑽火。
其夜陰暝,不得火。
催之急。
門人忿然曰:‘君責人亦大無理。
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當得覓鑽火具,然後易得耳。
’孔文舉聞之曰:‘責人當以其方也。
’”“楚人居貧,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隐形。
’遂于樹下仰取葉。
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
葉落樹下。
樹下先有落葉,不能複分别。
掃取數鬥歸。
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绐雲不見。
嘿然大喜。
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
吏遂縛詣縣。
縣官受辭,自說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都是很隽永的。
梁時又有殷芸(公元471~529年)撰《小說》,皆抄集群書而成,中也多可笑的故事。
隋侯白作《啟顔錄》,也是這一流的東西。
《隋志》、《唐志》,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是一種習慣的略稱。
二 記載奇聞異事的故事集,其寫作也始于魏。
有《列異傳》者,《隋志》以為曹丕撰(《唐志》則雲張華撰),今已佚,唯于《太平廣記》等書中猶可見殘文若幹:“武昌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
相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
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
”像這樣的很哀豔的傳說,而隻是以數行的枯燥無趣的記述了之,頗可見出一般“故事集”作者的描寫力的不夠。
又有《博物志》,也傳為張華作。
王嘉《拾遺記》說,華嘗“捃采天下遺逸,自書契之始,考驗神怪,及世間闾裡所說,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武帝”。
帝令芟截浮疑,分為十卷。
這書今存,系分類記載異境、奇物以及古代瑣聞雜事的。
幾乎什麼都被包羅在内,有點像《太平廣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