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故事集與笑談集
關燈
小
中
大
前驅。
東晉有幹寶者,作《搜神記》二十卷,體例始略純,不甚雜瑣談,而多載故事。
其中很有不少重要的民間傳說,且有至今尚流傳于内地的。
像所載豫章新喻學男子娶鳥女為妻事,便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鵝女郎”故事的一個。
印度的影響,已開始出現于這部書裡,像所載天竺巫人“有數術,能斷舌複續,吐火”事便是。
寶字令升,新蔡人。
東晉時為著作郎。
後為始安太守,遷散騎常侍。
又有《搜神後記》者,凡十卷,系續幹寶之書的,題陶潛撰。
但不甚可信。
或以其中曾收入潛的《桃花源記》(見卷一)而緻誤欤?但這書所載的神話和傳說,重要者甚多,像謝端娶“螺婦”之類的故事,可信其當為直接從民間的口傳的故事裡來的。
又關于佛教和僧侶們的故事,也不少。
這也是很可珍異的資料。
晉時又有荀氏作《靈鬼志》,陸氏作《異林》,戴祚作《甄異傳》,祖沖之作《述異記》,祖台之作《志怪》,王浮作《神異記》等,原書并佚,僅有遺文見于《太平廣記》諸類書裡。
晉、宋間,有劉敬叔,彭城人,嘗為宋給事黃門郎,曾著《異苑》,卻幸得存于今。
其記述的技倆,也不殊于幹寶。
宋時有臨川王劉義慶作《幽明錄》,散騎常侍東陽無疑作《齊諧記》,也俱佚不存。
梁吳均嘗續無疑之書(名《續齊諧記》)。
其中嘗記“鵝籠書生”的故事,殊為奇詭可喜。
然其來曆卻是印度的。
最早的輸入印度故事者,尚指出那是外來的。
但到了此時,卻已把外來的故事,改穿上中國的衣服,當作我們自己的東西了。
又傳為王嘉作的《拾遺記》,傳為任防作的《述異記》,其中也很有些重要的古代的神話與傳說。
《搜神記》書影 同時,佛教盛行的結果,因果報應之說便因之而深入民間,代替了本土的定命論的人生觀。
地獄受罪,天堂享樂之故事,也紛紛而起。
我們相信,這些故事中定有許多是從印度故事改頭換面而來的。
這種宗教的故事集,有宋劉義慶《宣驗記》,齊王琰《冥祥記》,隋顔之推《集靈記》、《冤魂志》,侯白《旌異記》。
所記不外是,念佛、拜經或造像者的受福,而謗佛不信者卻有人曾在地獄裡見其受罪。
在六朝的神怪故事集裡,他們卻彈出别一種的調子來。
又有别一類專門記載人間的瑣事隽談的集子,開始出現于晉代。
這是王、何輩玄談的結果。
以一言一動,臧否人物,标榜風韻;亦時有隽語,卻往往不成其為有系統的“故事”。
裴啟的《語林》,郭澄之的《郭子》,劉義慶的《世說》,沈約的《俗說》,皆其著者;今唯《世說》盛行于世。
相傳為漢時的小說,像《漢武帝故事》(稱班固撰),《漢武帝内傳》(亦稱班固撰),《漢武洞冥記》(稱郭憲撰),《飛燕外傳》(稱伶玄撰)等,殆無一為真漢人之作。
然其狀事寫情,卻已頗有小說的趣味。
除《雜事秘辛》等顯為明人所僞作外,餘殆皆出于六朝人的所作,其成就反要較故事集等為崇高。
《世說新語》書影 參考書目 一、《太平廣記》宋李昉等編,有明談氏刊本、明活字本、明許自昌刊本,清黃氏袖珍本,《筆記小說大觀》本,掃葉山房石印本。
二、《玉函山房輯逸書》清馬國翰編,有原刊本,有長沙翻刊本。
三、《百子全書》湖北書局刊行。
四、《說郛》元陶宗儀編,有汲古閣刊本,有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五、《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北新書局出版。
六、《古小說鈎沉》魯迅著,有鉛印本。
東晉有幹寶者,作《搜神記》二十卷,體例始略純,不甚雜瑣談,而多載故事。
其中很有不少重要的民間傳說,且有至今尚流傳于内地的。
像所載豫章新喻學男子娶鳥女為妻事,便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鵝女郎”故事的一個。
印度的影響,已開始出現于這部書裡,像所載天竺巫人“有數術,能斷舌複續,吐火”事便是。
寶字令升,新蔡人。
東晉時為著作郎。
後為始安太守,遷散騎常侍。
又有《搜神後記》者,凡十卷,系續幹寶之書的,題陶潛撰。
但不甚可信。
或以其中曾收入潛的《桃花源記》(見卷一)而緻誤欤?但這書所載的神話和傳說,重要者甚多,像謝端娶“螺婦”之類的故事,可信其當為直接從民間的口傳的故事裡來的。
又關于佛教和僧侶們的故事,也不少。
這也是很可珍異的資料。
晉時又有荀氏作《靈鬼志》,陸氏作《異林》,戴祚作《甄異傳》,祖沖之作《述異記》,祖台之作《志怪》,王浮作《神異記》等,原書并佚,僅有遺文見于《太平廣記》諸類書裡。
晉、宋間,有劉敬叔,彭城人,嘗為宋給事黃門郎,曾著《異苑》,卻幸得存于今。
其記述的技倆,也不殊于幹寶。
宋時有臨川王劉義慶作《幽明錄》,散騎常侍東陽無疑作《齊諧記》,也俱佚不存。
梁吳均嘗續無疑之書(名《續齊諧記》)。
其中嘗記“鵝籠書生”的故事,殊為奇詭可喜。
然其來曆卻是印度的。
最早的輸入印度故事者,尚指出那是外來的。
但到了此時,卻已把外來的故事,改穿上中國的衣服,當作我們自己的東西了。
又傳為王嘉作的《拾遺記》,傳為任防作的《述異記》,其中也很有些重要的古代的神話與傳說。
《搜神記》書影 同時,佛教盛行的結果,因果報應之說便因之而深入民間,代替了本土的定命論的人生觀。
地獄受罪,天堂享樂之故事,也紛紛而起。
我們相信,這些故事中定有許多是從印度故事改頭換面而來的。
這種宗教的故事集,有宋劉義慶《宣驗記》,齊王琰《冥祥記》,隋顔之推《集靈記》、《冤魂志》,侯白《旌異記》。
所記不外是,念佛、拜經或造像者的受福,而謗佛不信者卻有人曾在地獄裡見其受罪。
在六朝的神怪故事集裡,他們卻彈出别一種的調子來。
又有别一類專門記載人間的瑣事隽談的集子,開始出現于晉代。
這是王、何輩玄談的結果。
以一言一動,臧否人物,标榜風韻;亦時有隽語,卻往往不成其為有系統的“故事”。
裴啟的《語林》,郭澄之的《郭子》,劉義慶的《世說》,沈約的《俗說》,皆其著者;今唯《世說》盛行于世。
相傳為漢時的小說,像《漢武帝故事》(稱班固撰),《漢武帝内傳》(亦稱班固撰),《漢武洞冥記》(稱郭憲撰),《飛燕外傳》(稱伶玄撰)等,殆無一為真漢人之作。
然其狀事寫情,卻已頗有小說的趣味。
除《雜事秘辛》等顯為明人所僞作外,餘殆皆出于六朝人的所作,其成就反要較故事集等為崇高。
《世說新語》書影 參考書目 一、《太平廣記》宋李昉等編,有明談氏刊本、明活字本、明許自昌刊本,清黃氏袖珍本,《筆記小說大觀》本,掃葉山房石印本。
二、《玉函山房輯逸書》清馬國翰編,有原刊本,有長沙翻刊本。
三、《百子全書》湖北書局刊行。
四、《說郛》元陶宗儀編,有汲古閣刊本,有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五、《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北新書局出版。
六、《古小說鈎沉》魯迅著,有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