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齊梁詩人

關燈
以詩名,然其亂後所作,卻是那樣的凄楚沉痛:“猶疑屯虜騎,尚畏值胡兵。

    空村餘拱木,廢邑有頹城。

    舊識既已盡,新知皆異名”(《長安還至方山怆然自傷》)。

    這種情調,和庾信、王褒所作,卻隻有更悲切。

    他字禮明,一作初明,吳興武康人,約之後。

    妻子皆為侯景所殺。

    西魏克荊州時,炯又被虜。

    後得放歸。

    陳武帝以為禦史中丞。

    難怪他是那樣的悲歌痛哭着。

     張正見[41]詩,“律法已嚴于四傑”(王世貞語)。

    像“高峰落回照,逝水沒驚波”(《傷韋侍讀》),“風前飛未斷,日處影疑重”(《賦得題新雲》)等可證。

    他字見頤,清河東武城人,仕陳為通直散騎侍郎。

    其五言詩尤善。

    大行于世。

     江總[42]字總持,濟陽考城人。

    梁時已有重名。

    入陳,官尚書令。

    陳亡,随後主入隋,拜上開府,卒(公元519~594年)。

    他不持政務,但日與後主遊宴後庭,共陳暄、孔範等十餘人,号為狎客。

    故頗為後人所譏。

    但他的詩雖也被譏為浮豔,卻實頗有風骨。

    像“見桐猶識井,看柳尚知門”(《南還尋草市宅》);“輕飛入定影,落照有疏陰”(《經始興廣果寺》);“心逐南雲逝,形随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于長安歸還揚州》);“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閨怨篇》)等,都不純是一味柔靡之作[43]。

     陳後主 選自明刊本《帝鑒圖說》(西谛藏) 參考書目 一、《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張溥輯,有明刊本,有長沙翻刻本。

     二、《古詩紀》明馮唯讷編,有明刊本。

     三、《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近人丁福保編,有醫學書局鉛印本。

     四、《文選》有《四部叢刊》本,有胡克家刻本。

     五、《玉台新詠》有明趙氏仿宋刻本,有近代徐氏刻本。

     六、《古詩源》清沈德潛編,這是比較通俗的選本,有原刊本,商務印書館印本。

     *** [1]謝朓見《南齊書》卷四十七。

     [2]《謝宣城集》有汪士賢刊本;拜經樓校本;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3]王融見《南齊書》卷四十七。

     [4]《王甯朔集》有張溥輯本。

     [5]沈約見《梁書》卷十三。

     [6]《沈隐侯集》有張溥輯本。

     [7]範雲見《梁書》卷十三。

     [8]任昉見《梁書》卷十四。

     [9]劉繪及孔稚珪均見《南齊書》卷四十八。

     [10]梁武帝見《梁書》卷一至三。

     [11]《梁武帝集》有張溥輯本。

     [12]蕭統見《梁書》卷八。

     [13]《梁昭明集》有明汪士賢刊本;張溥輯本。

     [14]梁簡文帝見《梁書》卷四。

     [15]《簡文帝集》有張溥輯本。

     [16]梁元帝見《梁書》卷五。

     [17]《梁元帝集》有張溥輯本。

     [18]江淹見《梁書》卷十四;《南史》卷五十九。

     [19]《江文通集》有明胡人骥注本;梁賓校刊本;張溥輯本。

     [20]丘遲見《梁書》卷四十九。

     [21]王僧孺見《梁書》卷三十三。

     [22]張率見《梁書》卷三十三。

     [23]柳恽見《梁書》卷二十一。

     [24]庾肩吾見《梁書》卷四十九。

     [25]王筠見《梁書》卷三十三。

    丘遲、王僧 [26]吳均及何遜均見《梁書》卷四十九。

     [27]《何水部集》有明張纮刻本;張溥輯本。

     [28]《吳朝請集》有張溥輯本。

     [29]蕭子顯見《梁書》卷三十五。

     [30]劉孝綽見《梁書》卷三十三。

     [31]劉孝綽及劉孝威集均有張溥輯刊本。

     [32]陶弘景見《梁書》卷五十一;《南史》卷七十五。

     [33]《陶隐居集》有張溥輯本。

     [34]陳後主見《陳書》卷六。

     [35]《陳後主集》有張溥輯本。

     [36]徐陵見《陳書》卷二十六。

     [37]《徐孝穆集》有張溥輯本;吳兆宜《箋注》本(吳注有原刊本,有阮氏困學書屋重刻本)。

     [38]陰铿見《梁書》卷四十六,《南史》卷六十四。

     [39]《陰常侍集》有《二酉堂叢書》本。

     [40]沈炯見《陳書》卷十九。

     [41]張正見見《陳書》卷三十四,《南史》卷七十二。

     [42]江總見《陳書》卷二十七。

     [43]沈炯、張正見、江總集均有張溥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