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齊梁詩人
關燈
小
中
大
觀道書,有名與無名。
……晚年開釋卷,猶日映衆星”,是叙述他自己的宗教的閱曆的,像《十喻》:“蜃蛤生異氣,闼婆郁中天。
青城接丹霄,金樓帶紫煙。
皆從望見起,非是物理然”,則是将佛教哲學捉入詩中的。
衍子統(昭明太子)[12],以所編《文選》,得大名于世。
他字德施,生而聰睿。
為太子時,寬和容衆,接引才俊。
先衍卒,年三十一(公元501~531年)。
有集[13]。
他的詩以詠宴遊聽講者為多;像“法苑稱嘉奈,慈園羨修竹。
靈覺相招影,神仙共栖宿。
慧義比瓊瑤,薰染猶蘭菊”(《講席将畢賦》)便也是以佛理為題材的。
蕭綱(簡文帝)[14]為衍第三子,字世缵,也早慧。
天生的一個早熟的詩人,辭藻豔發,宛曲嬌麗,故或譏其傷于輕靡。
時号其詩為“宮體”。
昭明死,立為皇太子。
即位期年,為侯景所殺(公元503~551年)。
他的作風[15]是最适宜于寫新樂府辭的,故所作不少。
即宴遊酬和之作,清什也很多。
像“漬花枝覺重,濕鳥羽飛遲,倘令斜日照,并欲似遊絲”(《賦得入階雨》),“窗陰随影度,水色帶風移”(《餞别》),“草化飛為火,蚊聲合似雷”(《晚景納涼》),都可看出他如何聰明的在鑄景遣辭。
其第七弟繹(元帝)[16]字世誠,初封湘東王。
後為荊州刺史。
遣王僧辯讨侯景,殺之,遂即帝位于江陵。
西魏伐梁,繹兵敗出降,被殺(公元508~555年)。
他著述甚富[17],《金樓子》尤為學者所稱。
其詩的風格,不離“宮體”,故所作往往和蕭綱的相混雜。
像“澄江涵皓月,水影若浮天。
風來如可泛,流急不成圓”(《望江中月影》),“風細雨聲遲,夜短更籌急”(《夜宿柏齋》),都是狀物極為工切的。
而詠物的短詩,尤為雕镂得玲珑可愛。
像“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
人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細雨》),“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
到來燈下暗,翻往雨中然”(《詠螢火》)。
其《幽逼詩》四首,作于被幽的時候者,尤具着無涯的悲憤,與平日的茜巧的作風不類。
昭明太子 集于梁代諸帝左右的文士們是計之不盡的。
老詩人沈約、範雲們為蕭衍的老友,最見親信。
其他像江淹、丘遲、王僧孺、柳恽、吳均、庾肩吾、何遜、張率、王筠以及蕭子顯、劉孝綽兄弟等也并見愛護。
王褒、庾信二人在這時代亦為大家,梁亡時方入仕北朝。
他們在北去以前的作品,其風格也無殊沈、範諸人,經喪亂後,始變而為遒勁(王、庾見第二十二章)。
江淹[18]字文通,濟陽考城人,宋時為建平王鎮軍參軍。
入齊,為禦史中丞,又出為宣城太守。
梁時為散騎常侍,遷金紫光祿大夫,卒谥曰憲(公元444~505年)。
有集[19]。
淹詩初極精工,晚節才思減退,世以為“江郎才盡”。
像“涼草散螢色,衰樹斂蟬聲”(《卧疾怨别劉長史》),“白露滋金瑟,清風蕩玉琴”(《清思詩》)之類,對仗精切,而頗少生趣。
像《效阮公詩》(十五首)及《悼室人》(十首)之類,才是他的傑作。
“昔餘登大梁,西南望洪河。
時寒原野曠,風急霜露多。
……落葉縱橫起,飛鳥時相過”(《效阮公詩》),其情思的健曠,确似左思《詠史》和阮籍《詠懷》。
丘遲[20]字希範,烏程人。
梁時為司空從事中郎。
王僧孺[21],東海郯人,仕梁為蘭陵太守。
其所作是很得新樂府辭神髓的。
張率[22]字士簡,吳郡人。
梁時為秘書丞。
出為新安太守,卒。
柳恽[23]字文暢,河東解人,梁時為廣州刺史,征為秘書監。
後又出為吳興太守。
庾肩吾[24]字子慎,新野人;是庾信之父。
梁時為太子中庶子。
後出為江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卒。
王筠[25]字元禮,一字德柔,琅玡人。
梁時為太子洗馬,中書舍人,雅為昭明太子所禮重。
他們這幾個人,作風的靡蕩,大體相類。
唯庾肩吾亂後所作,像“泣血悲東走,橫戈念北奔。
方憑七廟略,誓雪五陵冤”(《亂後行經吳郵亭》)雲雲,較見别調。
蕭衍 蕭衍舍身于同泰寺的故事,曾成為小說家的題材。
選自《帝鑒圖說》(西谛藏) 但在這個大時代裡,真實的有天才的詩人們卻要算是吳均和何遜[26]二人。
沈約最愛賞何遜的詩,嘗謂之道:“讀卿詩一日三複,猶不能已。
”遜字仲言,東海郯人。
八歲能賦詩。
嘗和範雲結忘年交,雲也深嗟賞之。
嘗道:“頃觀文人,質則過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見之何生矣!”元帝也道:“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
”他是那樣的為時人所推重!他在梁時,嘗為建安王水曹參軍。
後為廬陵王記室,卒。
有集
……晚年開釋卷,猶日映衆星”,是叙述他自己的宗教的閱曆的,像《十喻》:“蜃蛤生異氣,闼婆郁中天。
青城接丹霄,金樓帶紫煙。
皆從望見起,非是物理然”,則是将佛教哲學捉入詩中的。
衍子統(昭明太子)[12],以所編《文選》,得大名于世。
他字德施,生而聰睿。
為太子時,寬和容衆,接引才俊。
先衍卒,年三十一(公元501~531年)。
有集[13]。
他的詩以詠宴遊聽講者為多;像“法苑稱嘉奈,慈園羨修竹。
靈覺相招影,神仙共栖宿。
慧義比瓊瑤,薰染猶蘭菊”(《講席将畢賦》)便也是以佛理為題材的。
蕭綱(簡文帝)[14]為衍第三子,字世缵,也早慧。
天生的一個早熟的詩人,辭藻豔發,宛曲嬌麗,故或譏其傷于輕靡。
時号其詩為“宮體”。
昭明死,立為皇太子。
即位期年,為侯景所殺(公元503~551年)。
他的作風[15]是最适宜于寫新樂府辭的,故所作不少。
即宴遊酬和之作,清什也很多。
像“漬花枝覺重,濕鳥羽飛遲,倘令斜日照,并欲似遊絲”(《賦得入階雨》),“窗陰随影度,水色帶風移”(《餞别》),“草化飛為火,蚊聲合似雷”(《晚景納涼》),都可看出他如何聰明的在鑄景遣辭。
其第七弟繹(元帝)[16]字世誠,初封湘東王。
後為荊州刺史。
遣王僧辯讨侯景,殺之,遂即帝位于江陵。
西魏伐梁,繹兵敗出降,被殺(公元508~555年)。
他著述甚富[17],《金樓子》尤為學者所稱。
其詩的風格,不離“宮體”,故所作往往和蕭綱的相混雜。
像“澄江涵皓月,水影若浮天。
風來如可泛,流急不成圓”(《望江中月影》),“風細雨聲遲,夜短更籌急”(《夜宿柏齋》),都是狀物極為工切的。
而詠物的短詩,尤為雕镂得玲珑可愛。
像“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
人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細雨》),“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
到來燈下暗,翻往雨中然”(《詠螢火》)。
其《幽逼詩》四首,作于被幽的時候者,尤具着無涯的悲憤,與平日的茜巧的作風不類。
昭明太子 集于梁代諸帝左右的文士們是計之不盡的。
老詩人沈約、範雲們為蕭衍的老友,最見親信。
其他像江淹、丘遲、王僧孺、柳恽、吳均、庾肩吾、何遜、張率、王筠以及蕭子顯、劉孝綽兄弟等也并見愛護。
王褒、庾信二人在這時代亦為大家,梁亡時方入仕北朝。
他們在北去以前的作品,其風格也無殊沈、範諸人,經喪亂後,始變而為遒勁(王、庾見第二十二章)。
江淹[18]字文通,濟陽考城人,宋時為建平王鎮軍參軍。
入齊,為禦史中丞,又出為宣城太守。
梁時為散騎常侍,遷金紫光祿大夫,卒谥曰憲(公元444~505年)。
有集[19]。
淹詩初極精工,晚節才思減退,世以為“江郎才盡”。
像“涼草散螢色,衰樹斂蟬聲”(《卧疾怨别劉長史》),“白露滋金瑟,清風蕩玉琴”(《清思詩》)之類,對仗精切,而頗少生趣。
像《效阮公詩》(十五首)及《悼室人》(十首)之類,才是他的傑作。
“昔餘登大梁,西南望洪河。
時寒原野曠,風急霜露多。
……落葉縱橫起,飛鳥時相過”(《效阮公詩》),其情思的健曠,确似左思《詠史》和阮籍《詠懷》。
丘遲[20]字希範,烏程人。
梁時為司空從事中郎。
王僧孺[21],東海郯人,仕梁為蘭陵太守。
其所作是很得新樂府辭神髓的。
張率[22]字士簡,吳郡人。
梁時為秘書丞。
出為新安太守,卒。
柳恽[23]字文暢,河東解人,梁時為廣州刺史,征為秘書監。
後又出為吳興太守。
庾肩吾[24]字子慎,新野人;是庾信之父。
梁時為太子中庶子。
後出為江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卒。
王筠[25]字元禮,一字德柔,琅玡人。
梁時為太子洗馬,中書舍人,雅為昭明太子所禮重。
他們這幾個人,作風的靡蕩,大體相類。
唯庾肩吾亂後所作,像“泣血悲東走,橫戈念北奔。
方憑七廟略,誓雪五陵冤”(《亂後行經吳郵亭》)雲雲,較見别調。
蕭衍 蕭衍舍身于同泰寺的故事,曾成為小說家的題材。
選自《帝鑒圖說》(西谛藏) 但在這個大時代裡,真實的有天才的詩人們卻要算是吳均和何遜[26]二人。
沈約最愛賞何遜的詩,嘗謂之道:“讀卿詩一日三複,猶不能已。
”遜字仲言,東海郯人。
八歲能賦詩。
嘗和範雲結忘年交,雲也深嗟賞之。
嘗道:“頃觀文人,質則過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見之何生矣!”元帝也道:“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
”他是那樣的為時人所推重!他在梁時,嘗為建安王水曹參軍。
後為廬陵王記室,卒。
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