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齊梁詩人
關燈
小
中
大
章王太尉行參軍。
宣城王鸾輔政,以他為骠騎咨議,掌中書诏诰。
出補宣城太守。
後遷至吏部郎兼衛尉。
永元初,下獄死(公元464~499年)。
有集[2]。
朓詩精麗工巧,奇章秀句,往往錯出,而風格也警遒勁挺,不流于弱。
沈約稱之道:“吏部信才傑,文鋒振奇響。
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
”又嘗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
”而後人之“一生低首謝宣城”者,固也不止李白一人。
他的五言頗多遊山宴集之作。
康樂以善寫山水著稱,然時多生澀之語,遠不若朓詩的自然多趣。
像“觸賞聊自觀,即趣鹹已展”(《遊山》),“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遊東田》),“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答呂法曹》)那樣的句子,都是顔、謝所不能措手的。
王融[3]字元長,琅玡人。
少警慧,博涉多通。
仕齊為中書郎。
竟陵王子良拔為甯朔将軍。
武帝将死時,他謀立子良為帝,未成。
及郁林王即位,捕他下獄,殺之(公元468~494年)。
有集[4]。
融有《淨行詩》十首,都是贊頌佛教的,像“三受猶絕雨,八苦若浮雲。
……朝遊淨國侶,暮集靈山群”,“但念目前好,安知身後悲”,“淨花莊思序,慧沼盥身倪”,其情調和辭采固已都是印度的了。
沈約[5]字休文,吳興武康人。
幼孤貧,笃志好學,晝夜不倦。
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
齊時官至吏部尚書。
入梁,為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
卒谥曰隐(公元441~513年)。
約好聚書,至二萬卷。
所著撰甚多。
文集至有二百卷[6]。
鐘嵘評其詩,謂“詞密于範(雲),意淺于江(淹)”。
未為知言。
在齊、梁詩人裡,約實是最“長于清怨”的。
他的戀歌都是嬌媚若不勝情的。
像《夜夜曲》:“星漢空如此,甯知心有憶。
孤燈暧不明,寒機曉猶織”;像《六憶詩》:“憶來時,灼灼上階墀,勤勤叙别離,慊慊道相思。
相看常不足,相見乃忘饑”,“憶眠時,人眠強未眠。
解羅不待勸,就枕更須牽。
複恐旁人見,嬌羞在燭前”。
他的《八詠詩》最為生平傑作,凡八首,每一首都是用了大力來寫作的。
即事即景,用以摅懷,乃是抒情詩裡很弘麗的制作。
範雲[7]詩亦殊清隽。
《詩品》稱雲作“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
像“江幹遠樹浮,天末孤煙起。
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之零陵郡次新事》),“春草醉春煙,深閨人獨眠。
積恨顔将老,相思心欲然。
幾回明月夜,飛夢到郎邊”(《閨思》)等,誠足以當此好評。
雲字彥龍,南鄉舞陰人。
齊時為廣州刺史,免官。
梁時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卒谥曰文。
有集。
任昉[8]不以詩名,然所作凝重質實,在齊、梁體中,實為别調。
像“近岸無暇目,遠峰更興想”(《濟浙江》),“勿以耕蠶貴,空笑易農士”(《答何征君》)等,一望便知非沈、範的同流。
劉繪[9]字士章,彭城人。
在集于蕭子良左右的諸文士裡,他是比較晚輩。
官至大司馬從事中郎,卒。
所作像“别離安可再,而我更重之。
佳人不相見,明月空在帷。
共銜滿堂酌,獨斂向隅眉。
中心亂如雪,甯知有所思?”(《有所思》)寫得是那樣的清俊。
可惜他所作存者已少。
孔稚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人。
齊時為太子詹事,散騎常侍,卒。
張融字思光,吳郡人,齊時為司徒,兼右長史,是稚矽的外兄。
二人情趣相得,并好文詠。
然所作零落已甚,并不足觀。
三 梁武帝像 梁武帝(蕭衍)的時代,又是一個花團錦簇的詩人的大時代,也許較永明時代更為熱鬧。
蕭衍他自己是竟陵八友之一,天生的一位文人的東道主,他自己又是那麼的工于為詩。
故集合于他左右的詩人們,是較之前一個時代更為衆多,也更為活躍。
繼于衍之後者,若綱,若繹,也都是有天才的作家,當然很知道怎樣的看重詩人們。
蕭氏的這些“詩人皇帝”們,實在都是很可愛的。
其文采風流,照耀一時,不徒其地位足為當時詩人們的領袖,即其天才,也都足成為他們的主人翁。
不幸他們恰生當一個喪亂的時代,父子兄弟無一人得以善終。
“詩人皇帝”們的結果,竟乃如此的可哀! 蕭衍[10]字叔達,小字練兒。
于公元502年即皇帝位。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攻陷台城,衍被幽死(公元464~549年)。
衍在齊時已有文名,以與齊為同姓,大見親任。
後乃代齊而有天下。
居帝位四十八年,于文學宴集之外,便講經論道。
南朝的佛教,在他的時代最為熾盛。
所編著之文籍極多。
今有文集存[11]。
他的詩,以新樂府辭為最嬌豔可愛(已引見上文)。
其他像《述三教》:“少時學周、孔,弱冠窮六經。
……中複
宣城王鸾輔政,以他為骠騎咨議,掌中書诏诰。
出補宣城太守。
後遷至吏部郎兼衛尉。
永元初,下獄死(公元464~499年)。
有集[2]。
朓詩精麗工巧,奇章秀句,往往錯出,而風格也警遒勁挺,不流于弱。
沈約稱之道:“吏部信才傑,文鋒振奇響。
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
”又嘗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
”而後人之“一生低首謝宣城”者,固也不止李白一人。
他的五言頗多遊山宴集之作。
康樂以善寫山水著稱,然時多生澀之語,遠不若朓詩的自然多趣。
像“觸賞聊自觀,即趣鹹已展”(《遊山》),“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遊東田》),“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答呂法曹》)那樣的句子,都是顔、謝所不能措手的。
王融[3]字元長,琅玡人。
少警慧,博涉多通。
仕齊為中書郎。
竟陵王子良拔為甯朔将軍。
武帝将死時,他謀立子良為帝,未成。
及郁林王即位,捕他下獄,殺之(公元468~494年)。
有集[4]。
融有《淨行詩》十首,都是贊頌佛教的,像“三受猶絕雨,八苦若浮雲。
……朝遊淨國侶,暮集靈山群”,“但念目前好,安知身後悲”,“淨花莊思序,慧沼盥身倪”,其情調和辭采固已都是印度的了。
沈約[5]字休文,吳興武康人。
幼孤貧,笃志好學,晝夜不倦。
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
齊時官至吏部尚書。
入梁,為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
卒谥曰隐(公元441~513年)。
約好聚書,至二萬卷。
所著撰甚多。
文集至有二百卷[6]。
鐘嵘評其詩,謂“詞密于範(雲),意淺于江(淹)”。
未為知言。
在齊、梁詩人裡,約實是最“長于清怨”的。
他的戀歌都是嬌媚若不勝情的。
像《夜夜曲》:“星漢空如此,甯知心有憶。
孤燈暧不明,寒機曉猶織”;像《六憶詩》:“憶來時,灼灼上階墀,勤勤叙别離,慊慊道相思。
相看常不足,相見乃忘饑”,“憶眠時,人眠強未眠。
解羅不待勸,就枕更須牽。
複恐旁人見,嬌羞在燭前”。
他的《八詠詩》最為生平傑作,凡八首,每一首都是用了大力來寫作的。
即事即景,用以摅懷,乃是抒情詩裡很弘麗的制作。
範雲[7]詩亦殊清隽。
《詩品》稱雲作“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
像“江幹遠樹浮,天末孤煙起。
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之零陵郡次新事》),“春草醉春煙,深閨人獨眠。
積恨顔将老,相思心欲然。
幾回明月夜,飛夢到郎邊”(《閨思》)等,誠足以當此好評。
雲字彥龍,南鄉舞陰人。
齊時為廣州刺史,免官。
梁時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卒谥曰文。
有集。
任昉[8]不以詩名,然所作凝重質實,在齊、梁體中,實為别調。
像“近岸無暇目,遠峰更興想”(《濟浙江》),“勿以耕蠶貴,空笑易農士”(《答何征君》)等,一望便知非沈、範的同流。
劉繪[9]字士章,彭城人。
在集于蕭子良左右的諸文士裡,他是比較晚輩。
官至大司馬從事中郎,卒。
所作像“别離安可再,而我更重之。
佳人不相見,明月空在帷。
共銜滿堂酌,獨斂向隅眉。
中心亂如雪,甯知有所思?”(《有所思》)寫得是那樣的清俊。
可惜他所作存者已少。
孔稚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人。
齊時為太子詹事,散騎常侍,卒。
張融字思光,吳郡人,齊時為司徒,兼右長史,是稚矽的外兄。
二人情趣相得,并好文詠。
然所作零落已甚,并不足觀。
三 梁武帝像 梁武帝(蕭衍)的時代,又是一個花團錦簇的詩人的大時代,也許較永明時代更為熱鬧。
蕭衍他自己是竟陵八友之一,天生的一位文人的東道主,他自己又是那麼的工于為詩。
故集合于他左右的詩人們,是較之前一個時代更為衆多,也更為活躍。
繼于衍之後者,若綱,若繹,也都是有天才的作家,當然很知道怎樣的看重詩人們。
蕭氏的這些“詩人皇帝”們,實在都是很可愛的。
其文采風流,照耀一時,不徒其地位足為當時詩人們的領袖,即其天才,也都足成為他們的主人翁。
不幸他們恰生當一個喪亂的時代,父子兄弟無一人得以善終。
“詩人皇帝”們的結果,竟乃如此的可哀! 蕭衍[10]字叔達,小字練兒。
于公元502年即皇帝位。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攻陷台城,衍被幽死(公元464~549年)。
衍在齊時已有文名,以與齊為同姓,大見親任。
後乃代齊而有天下。
居帝位四十八年,于文學宴集之外,便講經論道。
南朝的佛教,在他的時代最為熾盛。
所編著之文籍極多。
今有文集存[11]。
他的詩,以新樂府辭為最嬌豔可愛(已引見上文)。
其他像《述三教》:“少時學周、孔,弱冠窮六經。
……中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