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樂府辭
關燈
小
中
大
的新樂府辭卻是表現得恰到好處的。
他們真率,但不犷陋;他們溫柔敦厚,但不隐晦。
他們是明白如話的。
他們是清新宛曲的。
他們的情緒是那樣的繁赜,但又是那樣的深刻!像他們那樣的“歡欲見蓮時,移湖安屋裡。
芙蓉繞床生,眠卧抱蓮子”(《楊叛兒》),“不能久長離,中夜憶歡時,抱被空中啼”(《華山畿》),以及: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願得連冥不複曙,一年都一曉。
——《讀曲歌》 都是那麼大膽、顯豁,卻又是那樣的溫柔敦厚的。
馮惟讷(1513~1572),明代學者。
長于文字研究和古籍整理。
著有《青州府志》、《光祿集》。
輯錄《古詩記》156卷。
二 所謂新樂府辭,和漢、魏的樂府是很不相同的。
漢、魏樂府的題材是很廣赜的,從思婦之歎,孤兒之泣,挽悼之歌,以至戰歌、祭神曲,無所不包括。
但新樂府辭便不同了。
她隻有一個調子,這調子便是少年男女的相愛。
她隻有一個情緒,那便是青春期的熱愛的情緒。
然而在這個獨弦琴上,卻彈出千百種的複雜的琴歌來,在這個簡單的歌聲裡,卻翻騰出無數清隽的新腔出來。
差不多要像人類自己的歌聲,在一個口腔裡,反反複複,任什麼都可以表現得出。
新樂府辭的起來,和《楚辭》及五言詩的起來一樣,是由于民間歌謠的升格,郭茂倩《樂府詩集》及馮惟讷《古詩紀》皆别立一類,不和舊樂府辭相雜。
他們稱之為“清商曲辭”。
這有種種的解釋。
“清商樂一曰清樂”。
這話頗可注意。
所謂“清樂”,便是“徒歌”之意罷(《大子夜歌》:“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
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可為一證)。
故不和伴音樂而奏唱的舊樂府辭同列。
蓋凡民歌,差不多都是“徒歌”的。
在“清商曲”裡,有江南吳歌及荊楚西聲,而以吳歌為最重要(至今吳歌與楚歌還是那麼婉曼可愛)。
馮唯讷謂“清商曲古辭雜出各代”,而始于晉。
這見解不差。
在晉南渡以前,這種新歌是我們所未及知的。
到了南渡之後,文人學士們方才注意到這種民歌,正如唐劉禹錫、白居易之注意到《柳枝詞》等民歌一樣。
其初是好事者的潤改與拟作。
後乃見之弦歌而成為宮廷的樂調。
這途徑也是民歌升格運動的必然的程序。
“吳聲歌曲”當是吳地的民歌。
其中最重要的為《子夜歌》。
《唐書·樂志》:“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
”這話未必可信。
“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變歌》,皆曲之變也。
”(《樂府解題》)今存這些“子夜歌”凡一百二十四首,幾乎沒有一首不是“絕妙好辭”。
像“攬枕北窗卧,郎來就侬嬉。
小喜多唐突,相憐能幾時?”“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子夜歌》)“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複多情,吹我羅裳開”;“初寒八九月,獨纏自絡絲。
寒衣尚未了,郎喚侬底為?”(《子夜四時歌》)那麼漂亮的短詩,确是我們文庫裡最圓瑩的明珠。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大子夜歌》),這可想見那歌聲的如何婉曼動人。
此外又有《上聲歌》、《歡聞歌》、《歡聞變歌》、《前溪歌》、《阿子歌》、《團扇郎》、《七日夜女郎歌》、《黃鹄曲》、《懊侬歌》、《碧玉歌》、《華山畿》、《讀曲歌》等,皆是以五言的四句(或三句)組織成之的。
其間以《懊侬歌》、《華山畿》及《讀曲歌》為最重要。
像“懊惱奈何許!夜聞家中論,不得侬與汝”(《懊侬歌》);“歔欷暗中啼,斜日照帳裡。
無油何所苦,但使天明爾”(《讀曲歌》),都可算是很清隽的情歌。
《華山畿》及
他們真率,但不犷陋;他們溫柔敦厚,但不隐晦。
他們是明白如話的。
他們是清新宛曲的。
他們的情緒是那樣的繁赜,但又是那樣的深刻!像他們那樣的“歡欲見蓮時,移湖安屋裡。
芙蓉繞床生,眠卧抱蓮子”(《楊叛兒》),“不能久長離,中夜憶歡時,抱被空中啼”(《華山畿》),以及: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願得連冥不複曙,一年都一曉。
——《讀曲歌》 都是那麼大膽、顯豁,卻又是那樣的溫柔敦厚的。
馮惟讷(1513~1572),明代學者。
長于文字研究和古籍整理。
著有《青州府志》、《光祿集》。
輯錄《古詩記》156卷。
二 所謂新樂府辭,和漢、魏的樂府是很不相同的。
漢、魏樂府的題材是很廣赜的,從思婦之歎,孤兒之泣,挽悼之歌,以至戰歌、祭神曲,無所不包括。
但新樂府辭便不同了。
她隻有一個調子,這調子便是少年男女的相愛。
她隻有一個情緒,那便是青春期的熱愛的情緒。
然而在這個獨弦琴上,卻彈出千百種的複雜的琴歌來,在這個簡單的歌聲裡,卻翻騰出無數清隽的新腔出來。
差不多要像人類自己的歌聲,在一個口腔裡,反反複複,任什麼都可以表現得出。
新樂府辭的起來,和《楚辭》及五言詩的起來一樣,是由于民間歌謠的升格,郭茂倩《樂府詩集》及馮惟讷《古詩紀》皆别立一類,不和舊樂府辭相雜。
他們稱之為“清商曲辭”。
這有種種的解釋。
“清商樂一曰清樂”。
這話頗可注意。
所謂“清樂”,便是“徒歌”之意罷(《大子夜歌》:“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
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可為一證)。
故不和伴音樂而奏唱的舊樂府辭同列。
蓋凡民歌,差不多都是“徒歌”的。
在“清商曲”裡,有江南吳歌及荊楚西聲,而以吳歌為最重要(至今吳歌與楚歌還是那麼婉曼可愛)。
馮唯讷謂“清商曲古辭雜出各代”,而始于晉。
這見解不差。
在晉南渡以前,這種新歌是我們所未及知的。
到了南渡之後,文人學士們方才注意到這種民歌,正如唐劉禹錫、白居易之注意到《柳枝詞》等民歌一樣。
其初是好事者的潤改與拟作。
後乃見之弦歌而成為宮廷的樂調。
這途徑也是民歌升格運動的必然的程序。
“吳聲歌曲”當是吳地的民歌。
其中最重要的為《子夜歌》。
《唐書·樂志》:“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
”這話未必可信。
“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變歌》,皆曲之變也。
”(《樂府解題》)今存這些“子夜歌”凡一百二十四首,幾乎沒有一首不是“絕妙好辭”。
像“攬枕北窗卧,郎來就侬嬉。
小喜多唐突,相憐能幾時?”“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子夜歌》)“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複多情,吹我羅裳開”;“初寒八九月,獨纏自絡絲。
寒衣尚未了,郎喚侬底為?”(《子夜四時歌》)那麼漂亮的短詩,确是我們文庫裡最圓瑩的明珠。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大子夜歌》),這可想見那歌聲的如何婉曼動人。
此外又有《上聲歌》、《歡聞歌》、《歡聞變歌》、《前溪歌》、《阿子歌》、《團扇郎》、《七日夜女郎歌》、《黃鹄曲》、《懊侬歌》、《碧玉歌》、《華山畿》、《讀曲歌》等,皆是以五言的四句(或三句)組織成之的。
其間以《懊侬歌》、《華山畿》及《讀曲歌》為最重要。
像“懊惱奈何許!夜聞家中論,不得侬與汝”(《懊侬歌》);“歔欷暗中啼,斜日照帳裡。
無油何所苦,但使天明爾”(《讀曲歌》),都可算是很清隽的情歌。
《華山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