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渡及宋的詩人們
關燈
小
中
大
我無歡。
來與子共迹,去與子同塵”雲雲,都是最大膽的戀愛的宣言,和《子夜》、《讀曲》諸情歌唱同調的。
其第三首:“獨坐空室中,愁有數千端。
悲響答愁歎,哀涕應苦言”;那樣的苦悶着,卻為的隻是“白日入西山,不睹佳人來”!在戀中的詩人,其心是如何的烈火般的焦熱! 王導(276~339),東晉丞相。
字茂弘。
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
孫綽字興公,有《情人碧玉歌》二首,也是很動人的,其第二首,尤為嬌豔可愛: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湛方生嘗為衛軍咨議參軍,所作《天晴詩》:“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
落帆修江渚,悠悠極長眄”,又《還都帆》:“白沙窮年潔,林松冬夏青”雲雲,在當時的詩壇裡乃是一個别調。
庾闡(字仲初,颍川人,征拜給事中)的《采藥詩》,又《遊仙詩》十首,明是拟仿郭璞的,卻不是璞的同類。
璞的《遊仙》,寄托深遠,對于人生的究竟,有恺切的陳述;闡的所述,則隻是以浮辭歌詠神仙之樂而已,我們在那裡看不出一點詩人的性靈來。
顧恺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
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後為殷仲堪參軍,是當時有大名的畫家。
他的詩,雖隻有下列的一首《神情詩》的摘句(也見《陶淵明集》),卻可見出其中是充溢着清挺的畫意的: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松。
顧恺之《列女傳》 圖為宋人摹本。
這時的女流詩人也有幾個。
謝道韫為謝奕女,王凝之妻。
曾有和謝安等詠雪的聯句:“未若柳絮因風起”盛為人所傳。
然她别的詩卻不能相稱。
蘇若蘭為苻秦時秦州刺史窦滔妻,名蕙,嘗作《璇玑圖》寄滔,計八百餘言,題詩二百餘首,縱橫反複皆為文章。
這是最繁赜的一篇文字遊戲的東西。
——遠較蘇伯玉妻《盤中詩》為繁赜!二蘇之間或者有些關系罷。
到唐武則天時方盛傳于世。
我意這當是許多年代以來才智之士的集合之作,未必皆出于蘇氏一人之手。
正如《七巧圖》一類的東西一樣,年代愈久,内容便愈繁赜、愈完備。
唯像這種遊戲的東西究竟是不會成為很偉大的詩篇的。
蘇若蘭像 四 這時佛教的哲理已被許多和尚詩人們招引到詩篇裡去了。
像“菩薩彩靈和,眇然因化生。
四王應期來,矯掌承玉形”(支遁《四月八日贊佛詩》);“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會意,意盡無會處。
既得出長羅,住此無所住。
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鸠摩羅什《十喻詩》);“本端竟何從,起滅有無際。
一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惠遠《報羅什偈》),都是我們本土文學裡未之前見的意境。
所謂“菩薩”、“由延”、“四王”、“八音”、“六淨”、“七住”、“三益”等外來的辭語,也便充分的被利用着。
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實,我們應該大書特書的記載着。
印度的影響第一次在中國文學裡所印染下來的痕迹,原來是這樣的!這或正和“伯理玺天德”、“巴律門”諸辭語之在譚嗣同、黃遵憲諸詩人的詩裡第一次被引用着的情形不大殊異罷。
支遁在諸和尚詩人裡是最偉大的一位。
他字道林,本姓關,陳留人,或雲河東林慮人。
幼隐居餘杭山。
年二十五出家。
後入剡。
晉哀帝時在都中東安寺講道。
留三載,遂乞歸剡山。
太和元年終。
有集。
道林的“文采風流”,為時人追随仰慕之标的。
他的詩是沉浸于佛家的哲理中的,便題目也往往是佛家的。
像《四月八日贊佛詩》、《詠八日詩》、《五月長齋詩》、《八關齋詩》等。
他的《詠懷詩》在阮籍《詠懷》、太沖《詠史》、郭璞《遊仙》之外,别具一種風趣。
像“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
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
……無矣複何傷,萬殊歸一途。
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怅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
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
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
”那樣的哲理詩是我們所未之前見的。
鸠摩羅什,天竺人,漢義“童壽”。
苻堅命将呂光伐龜茲,緻之于中國。
堅死,他留呂光所。
光死,複依姚興,興待以國師之禮。
晉義熙五年死于長安。
他是傳播佛教于中土的大師之一,其全力幾皆耗于譯經上面(這将于下文詳之)。
其詩不過寥寥二首。
像《贈沙門法和》:“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雲雲,也是引梵語于漢詩裡的先驅者。
虎溪三笑 選自《程氏墨苑》(西谛藏) 又
來與子共迹,去與子同塵”雲雲,都是最大膽的戀愛的宣言,和《子夜》、《讀曲》諸情歌唱同調的。
其第三首:“獨坐空室中,愁有數千端。
悲響答愁歎,哀涕應苦言”;那樣的苦悶着,卻為的隻是“白日入西山,不睹佳人來”!在戀中的詩人,其心是如何的烈火般的焦熱! 王導(276~339),東晉丞相。
字茂弘。
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
孫綽字興公,有《情人碧玉歌》二首,也是很動人的,其第二首,尤為嬌豔可愛: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湛方生嘗為衛軍咨議參軍,所作《天晴詩》:“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
落帆修江渚,悠悠極長眄”,又《還都帆》:“白沙窮年潔,林松冬夏青”雲雲,在當時的詩壇裡乃是一個别調。
庾闡(字仲初,颍川人,征拜給事中)的《采藥詩》,又《遊仙詩》十首,明是拟仿郭璞的,卻不是璞的同類。
璞的《遊仙》,寄托深遠,對于人生的究竟,有恺切的陳述;闡的所述,則隻是以浮辭歌詠神仙之樂而已,我們在那裡看不出一點詩人的性靈來。
顧恺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
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後為殷仲堪參軍,是當時有大名的畫家。
他的詩,雖隻有下列的一首《神情詩》的摘句(也見《陶淵明集》),卻可見出其中是充溢着清挺的畫意的: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松。
顧恺之《列女傳》 圖為宋人摹本。
這時的女流詩人也有幾個。
謝道韫為謝奕女,王凝之妻。
曾有和謝安等詠雪的聯句:“未若柳絮因風起”盛為人所傳。
然她别的詩卻不能相稱。
蘇若蘭為苻秦時秦州刺史窦滔妻,名蕙,嘗作《璇玑圖》寄滔,計八百餘言,題詩二百餘首,縱橫反複皆為文章。
這是最繁赜的一篇文字遊戲的東西。
——遠較蘇伯玉妻《盤中詩》為繁赜!二蘇之間或者有些關系罷。
到唐武則天時方盛傳于世。
我意這當是許多年代以來才智之士的集合之作,未必皆出于蘇氏一人之手。
正如《七巧圖》一類的東西一樣,年代愈久,内容便愈繁赜、愈完備。
唯像這種遊戲的東西究竟是不會成為很偉大的詩篇的。
蘇若蘭像 四 這時佛教的哲理已被許多和尚詩人們招引到詩篇裡去了。
像“菩薩彩靈和,眇然因化生。
四王應期來,矯掌承玉形”(支遁《四月八日贊佛詩》);“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會意,意盡無會處。
既得出長羅,住此無所住。
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鸠摩羅什《十喻詩》);“本端竟何從,起滅有無際。
一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惠遠《報羅什偈》),都是我們本土文學裡未之前見的意境。
所謂“菩薩”、“由延”、“四王”、“八音”、“六淨”、“七住”、“三益”等外來的辭語,也便充分的被利用着。
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實,我們應該大書特書的記載着。
印度的影響第一次在中國文學裡所印染下來的痕迹,原來是這樣的!這或正和“伯理玺天德”、“巴律門”諸辭語之在譚嗣同、黃遵憲諸詩人的詩裡第一次被引用着的情形不大殊異罷。
支遁在諸和尚詩人裡是最偉大的一位。
他字道林,本姓關,陳留人,或雲河東林慮人。
幼隐居餘杭山。
年二十五出家。
後入剡。
晉哀帝時在都中東安寺講道。
留三載,遂乞歸剡山。
太和元年終。
有集。
道林的“文采風流”,為時人追随仰慕之标的。
他的詩是沉浸于佛家的哲理中的,便題目也往往是佛家的。
像《四月八日贊佛詩》、《詠八日詩》、《五月長齋詩》、《八關齋詩》等。
他的《詠懷詩》在阮籍《詠懷》、太沖《詠史》、郭璞《遊仙》之外,别具一種風趣。
像“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
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
……無矣複何傷,萬殊歸一途。
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怅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
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
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
”那樣的哲理詩是我們所未之前見的。
鸠摩羅什,天竺人,漢義“童壽”。
苻堅命将呂光伐龜茲,緻之于中國。
堅死,他留呂光所。
光死,複依姚興,興待以國師之禮。
晉義熙五年死于長安。
他是傳播佛教于中土的大師之一,其全力幾皆耗于譯經上面(這将于下文詳之)。
其詩不過寥寥二首。
像《贈沙門法和》:“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雲雲,也是引梵語于漢詩裡的先驅者。
虎溪三笑 選自《程氏墨苑》(西谛藏)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