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魏與西晉的詩人
關燈
小
中
大
黃初時代的詩人們——何晏與左延年——嵇康與阮籍——諸葛亮——太康時代詩人們的蜂起——三張兩傅——潘嶽與陸機、陸雲——大詩人左思——其妹左芬——同時代的諸小詩人們:荀勖、成公綏、程曉、石崇等——蘇伯玉妻的《盤中詩》
一
繼于建安之後的是一個更熱鬧的詩人的時代。
建安七子中像孔、陳、阮諸人,他們并不以作詩為業;但到了黃初以後,專業的詩人們便漸漸的多起來了。
因了曹氏父子兄弟的提倡與感化,久已消歇的詩思,至此乃蓬蓬勃勃,呈現着如火如荼之觀,曆數百年而未中衰。
他們的作風雖各不同,然阮、嵇諸作,信筆皆有隽氣,左延年的樂府,何晏的諸詩也都很可注意。
他們一面承襲了初期的高邁,一面開啟了西晉的清隽;一面結束了七子的複雜的風格,一面辟殖了陸、張、潘、左的功力深厚的詩業。
何晏[1]字平叔,南陽宛人。
娶魏帝女。
然曹丕不甚信任之。
黃初之際,未見有所事任。
正始中,曹爽乃用他為中書,主選舉。
宿舊者多得濟拔。
為司馬氏所殺。
有《論語集解》十卷,《老子道德論》二卷,集十一卷[2]。
五言詩今存二首。
在這二首中,頗可見出晏的真實的情緒來。
《名士傳》載:“是時曹爽輔政,識者慮有危機。
晏有重名,與魏姻戚,内雖懷憂而無複退也。
著五言詩以言志。
”拟古與“失題”的一首,所寫的完全是這種憂懼的心理。
“常恐入網羅,憂禍一旦并。
豈若集五湖,順流唼浮萍”,然而他雖欲如此,已是不可能的了。
左延年[3]未知其裡名。
《晉書·樂志》僅載其在黃初中以新聲被寵。
他的《從軍行》雖為不全的殘作,卻已可見出是未必較杜甫、白居易諸同類的作品低劣的。
“苦哉邊地人,一歲三從軍。
三子到敦煌,二子詣隴西。
五子遠門去,五婦皆懷身。
”(下阙)其《秦女休行》一篇,尤為叙事詩中的偉作;平平淡淡地寫來,樸樸質質地寫來,不必需要什麼繁辭華語,而好處自見: 步出上西門,遙望秦氏廬。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女休。
休年十四五,為宗行報仇。
左執白楊刃,右據宛魯矛。
仇家便東南,仆僵秦女休。
嵇康 嵇康[4]字叔夜,谯郡侄人。
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寓居山陽。
家貧,鍛以自給。
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山濤為吏部,舉康自代。
康答書頗诋诃之。
當時司馬氏的權勢日甚,略略有遠見的人,皆已見禍至之無日,特别是與曹魏有關系的人。
嵇康雖極力的頹唐自廢,終于不能自免。
景元三年,康被司馬昭以細故殺之。
有集十五卷[5]。
康在獄中時,曾作《幽憤詩》以見志。
孫登對嵇康道:“子才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也。
”康臨刑時,索琴彈之曰:“《廣陵散》自此絕矣!”康的詩,以四言為最多,且最好。
陶潛的四言詩便頗似他的。
他的《贈秀才入軍詩》十九首,很有幾首是極為隽妙的。
四言詩的生命,已中絕了很久,想不到在建安、正始之時乃走上了中興之運,且有了很偉大的作家,如曹氏父子與嵇康。
康的四言像“春木載榮,布葉垂陰。
習習谷風,吹我素琴”;“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如珠的好句,都是未之前見的。
此種韶秀清玄的風格,也是未之前見的。
在嵇康之後,在思想上固另辟了一條老莊的玄超的大路,一脫漢儒的陰陽五行,凡近實踐的淺陋;在詩歌上也别有了一條高超清隽的要道,一洗漢詩乃至建安詩中的淺近的厭世享樂的思想。
在這一方面,康的《雜詩》與《遊仙詩》是很可以表現出這個新傾向來的。
“遙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蔥。
自遇一何高,獨立迥無雙。
願想遊其下,蹊路絕不通。
王喬棄我去,乘雲駕六龍。
飄搖戲玄圃,黃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曠若發童蒙。
”(《遊仙詩》) 阮籍像 阮籍[6]字嗣宗,陳留尉氏人,瑀之子。
容貌瓌傑,志氣宏放。
初辟太尉掾,進散騎常侍。
司馬昭欲為其子炎求婚于籍。
籍大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後引為從事中郎。
籍聞步兵廚多美酒,遂求為步兵校尉。
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又對人能為青白眼。
由是禮法之士深所仇疾。
卻賴司馬昭常保持之。
有集[7]十三卷。
嵇康與籍同為時人所疾,然康死而籍卻全,此中消息當然是有關于政治的内幕的。
籍的五言詩,有《詠懷》八十二首,其成就極為偉大。
姑舉數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号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将何見?憂思獨傷心。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雲已。
灼灼西日,餘光照我衣。
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誇譽名,憔悴使心悲。
甯與燕雀翔,不随黃鹄飛。
黃鹄遊四海,中路将安歸。
這八十二首的《詠懷》詩,作非一時,詠非一意,故我們隻能将它們作八十二首詩看。
其中有很高妙的詩篇,卻也有些質實無情趣的東西。
“登
建安七子中像孔、陳、阮諸人,他們并不以作詩為業;但到了黃初以後,專業的詩人們便漸漸的多起來了。
因了曹氏父子兄弟的提倡與感化,久已消歇的詩思,至此乃蓬蓬勃勃,呈現着如火如荼之觀,曆數百年而未中衰。
他們的作風雖各不同,然阮、嵇諸作,信筆皆有隽氣,左延年的樂府,何晏的諸詩也都很可注意。
他們一面承襲了初期的高邁,一面開啟了西晉的清隽;一面結束了七子的複雜的風格,一面辟殖了陸、張、潘、左的功力深厚的詩業。
何晏[1]字平叔,南陽宛人。
娶魏帝女。
然曹丕不甚信任之。
黃初之際,未見有所事任。
正始中,曹爽乃用他為中書,主選舉。
宿舊者多得濟拔。
為司馬氏所殺。
有《論語集解》十卷,《老子道德論》二卷,集十一卷[2]。
五言詩今存二首。
在這二首中,頗可見出晏的真實的情緒來。
《名士傳》載:“是時曹爽輔政,識者慮有危機。
晏有重名,與魏姻戚,内雖懷憂而無複退也。
著五言詩以言志。
”拟古與“失題”的一首,所寫的完全是這種憂懼的心理。
“常恐入網羅,憂禍一旦并。
豈若集五湖,順流唼浮萍”,然而他雖欲如此,已是不可能的了。
左延年[3]未知其裡名。
《晉書·樂志》僅載其在黃初中以新聲被寵。
他的《從軍行》雖為不全的殘作,卻已可見出是未必較杜甫、白居易諸同類的作品低劣的。
“苦哉邊地人,一歲三從軍。
三子到敦煌,二子詣隴西。
五子遠門去,五婦皆懷身。
”(下阙)其《秦女休行》一篇,尤為叙事詩中的偉作;平平淡淡地寫來,樸樸質質地寫來,不必需要什麼繁辭華語,而好處自見: 步出上西門,遙望秦氏廬。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女休。
休年十四五,為宗行報仇。
左執白楊刃,右據宛魯矛。
仇家便東南,仆僵秦女休。
嵇康 嵇康[4]字叔夜,谯郡侄人。
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寓居山陽。
家貧,鍛以自給。
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山濤為吏部,舉康自代。
康答書頗诋诃之。
當時司馬氏的權勢日甚,略略有遠見的人,皆已見禍至之無日,特别是與曹魏有關系的人。
嵇康雖極力的頹唐自廢,終于不能自免。
景元三年,康被司馬昭以細故殺之。
有集十五卷[5]。
康在獄中時,曾作《幽憤詩》以見志。
孫登對嵇康道:“子才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也。
”康臨刑時,索琴彈之曰:“《廣陵散》自此絕矣!”康的詩,以四言為最多,且最好。
陶潛的四言詩便頗似他的。
他的《贈秀才入軍詩》十九首,很有幾首是極為隽妙的。
四言詩的生命,已中絕了很久,想不到在建安、正始之時乃走上了中興之運,且有了很偉大的作家,如曹氏父子與嵇康。
康的四言像“春木載榮,布葉垂陰。
習習谷風,吹我素琴”;“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如珠的好句,都是未之前見的。
此種韶秀清玄的風格,也是未之前見的。
在嵇康之後,在思想上固另辟了一條老莊的玄超的大路,一脫漢儒的陰陽五行,凡近實踐的淺陋;在詩歌上也别有了一條高超清隽的要道,一洗漢詩乃至建安詩中的淺近的厭世享樂的思想。
在這一方面,康的《雜詩》與《遊仙詩》是很可以表現出這個新傾向來的。
“遙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蔥。
自遇一何高,獨立迥無雙。
願想遊其下,蹊路絕不通。
王喬棄我去,乘雲駕六龍。
飄搖戲玄圃,黃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曠若發童蒙。
”(《遊仙詩》) 阮籍像 阮籍[6]字嗣宗,陳留尉氏人,瑀之子。
容貌瓌傑,志氣宏放。
初辟太尉掾,進散騎常侍。
司馬昭欲為其子炎求婚于籍。
籍大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後引為從事中郎。
籍聞步兵廚多美酒,遂求為步兵校尉。
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又對人能為青白眼。
由是禮法之士深所仇疾。
卻賴司馬昭常保持之。
有集[7]十三卷。
嵇康與籍同為時人所疾,然康死而籍卻全,此中消息當然是有關于政治的内幕的。
籍的五言詩,有《詠懷》八十二首,其成就極為偉大。
姑舉數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号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将何見?憂思獨傷心。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雲已。
灼灼西日,餘光照我衣。
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誇譽名,憔悴使心悲。
甯與燕雀翔,不随黃鹄飛。
黃鹄遊四海,中路将安歸。
這八十二首的《詠懷》詩,作非一時,詠非一意,故我們隻能将它們作八十二首詩看。
其中有很高妙的詩篇,卻也有些質實無情趣的東西。
“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