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講 嵇康(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 [1]

關燈
l雍也》),此語句子很長,而真好:(一)思想豐富,(二)修辭技巧好。

     狂,乃進取,然此必須有真氣,否則狂妄是“客”氣。

    狷者,有所不為,而結果易成為自私。

    凡狷而不成為自私的,都是有反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bull顔淵》),此即有反省之狷,是消極的;“己所欲者,施之于人”(《心經》),此也仍是反省,唯其積極,是狂。

     “大音希聲”(《道德經》四十一章),人之聰明不可使盡。

     陶淵明十二分力量隻使十分,老杜十分力量使十二分,《莊子》十二分力量使十二分。

    《論語》十二分力量隻使六七分,有多少話沒說出來。

    詞中大晏[27]、歐陽高過稼軒,便因力不使盡。

    文章中《左傳》比《史記》高,便因《史記》有多少說多少。

    不過,所謂“十分聰明别使盡”,亦有兩種:一是有機心,一是自然的。

     日人小泉八雲(L.Hearn)[28]《論讀書》說:大文章要速讀得其氣勢,小文章要細讀得其滋味,讀完之後要合上書想我們所得到的印象。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大文章,以下講小文章《重答劉秣陵沼書》。

     *** [1]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國铚(今安徽宿州)人,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

    因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著有《嵇中散集》。

    山濤(205—283):字巨源,與嵇康同為“竹林七賢”中人物,由選曹郎遷官大将軍從事中郎(一說遷散騎常侍)時欲舉薦嵇康代其原職,嵇康作此書謝絕。

     [2] 湯餅會:舊俗小兒出生三日或滿月,設筵招待親友,中有一道湯餅,故謂之“湯餅筵”,或謂之“湯餅會”。

    後則演變為壽辰之用,成為對長壽的預祝。

    所謂湯餅,即湯面。

     [3] 周作人《看雲集&bull啞巴禮贊》:“語雲:‘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說話不但于人無益,反而有害,即此可見。

    一說話,話中即含有臧否,即是危險,這個年頭兒。

    人不能老說‘我愛你’等甜美的話——況且仔細檢查,我愛你即含有我不愛他或不許他愛你等意思,也可以成為禍根。

    哲人見客寒暄,但雲‘今天天氣……哈哈哈’!不再加說明,良有以也,蓋天氣雖無知,唯說其好壞終不甚妥,故以一笑了。

    ” [4] 汪中(1744—1794):字容甫,号頌父,江都(今屬江蘇揚州)人,清代文學家、史學家,清代骈文中興的代表人物。

     [5] 朱用純(1627—1698):字緻一,自号柏廬,江蘇昆山人,明代理學家、教育家,著有《四書講義》《春秋五傳酌解》等。

     [6] 《晉書&bull阮籍傳》:“籍嫂嘗歸甯,籍相見與别。

    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 [7] 魯迅《而已集&bull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因為魏晉時代所謂崇尚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為他們和不孝有關,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将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

    于是老實人以為如此利用,亵渎了禮教,不平之極,無計可施,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于反對禮教。

    ” [8] 雲門(864—949):名文偃,号匡真,唐代禅師,開創禅宗雲門宗。

    因居韶州雲門山光奉院,故人稱雲門文偃。

    “好事不如無”,文偃多次使用的禅語。

    《雲門廣錄》卷中:“上堂雲:‘乾坤側,日月星辰一時黑,作麼生道?’代雲:‘好事不如無。

    ’又或雲:‘古人道: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作麼生是光明?’代雲:‘庫司三門。

    ’又雲:‘好事不如無。

    ’”卷下:“師問僧:‘還有燈籠麼?’僧雲:‘不可更見也。

    ’師雲:‘猢狲繁露柱。

    ’代雲:‘深領和尚佛法深心。

    ’代前語雲:‘好事不如無。

    ’” [9]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一:“王旦遺命,剃發,以僧服斂,家人不欲,止以缁褐一襲納諸棺而已。

    ” [10] 吳偉業(1609—1671):字駿公,号梅村,江蘇太倉人,明末清初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

    其詩以七言歌行最能自成一體,世稱“梅村體”。

     [11] 《賀新郎&bull病中有感》,全詞如下:“萬事催華發。

    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

    吾病難将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

    待灑向、西風殘月。

    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

    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

    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

    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決絕。

    早患苦、重來千疊。

    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

    人世事,幾完缺。

    ” [12] 柳下惠(公元前693—前609):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

    因其食邑柳下,谥号惠,故後稱柳下惠。

    孟子稱其為“聖之和者”,後世尊之為“和聖”。

     [13] 東方朔(公元前154—?):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漢武帝時文學侍臣,滑稽多智,長于辭賦,著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

     [14] 子文(生卒年不詳):鬥氏,名谷于菟,字子文,春秋時楚國令尹,曾自毀其家以纾楚國之難。

     [15] 馬瑞辰(1782—1853):字獻生,又字元伯,安徽桐城人,清代學者、經學家,著有《毛詩傳箋通釋》三十二卷。

     [16] 李谔(生卒年未詳):字士恢,趙郡(今屬河北)人,隋代學者、文人。

     [17] 此文蓋為晚清淮陽縣令韓好古手筆。

     [18] 魯迅《墳&bull娜拉走後怎樣》:“為了這希望,要使人練敏了感覺來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靈魂來目睹他自己的腐爛的屍骸。

    ” [19] 劉師培《中古文學史&bull概論》:“此一則明俪文律詩為諸夏所獨有,今與外域文學競長,惟資斯體。

    ” [20]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南朝梁詩人庾肩吾之子,南北朝文學集大成者,一生以554年出使西魏并從此流寓北方為标志,分為前後兩期。

    因其官至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開府”。

     [21] 民:峨眉中峰民和尚,宋代禅師。

     [22] 悟:圓悟克勤禅師。

    圓悟禅師(1063—1135),名克勤,字無著,号碧岩,北宋臨濟宗楊岐派代表人物。

     [23] 《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古天竺高僧伽斯那著,由九十八則譬喻故事組成。

    稱“百喻”:(一)就其整數而言,(二)九十八則故事加上卷首引言與卷尾偈頌共百則。

    《百喻經》單行本有1914年金陵刻經處刻本,分上下兩卷,系魯迅斷句。

    1926年王品青校訂此書,改名為《癡花鬘》,于上海北新書局鉛字印行,魯迅為之作題記。

     [24] 《三國志&bull魏志&bull杜襲傳》:“臣聞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

    ” [25] 歸震川: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别号震川,又号項脊生,江蘇昆山人,明代唐宋派散文家,著有《震川先生集》。

     [26] 《三國志&bull蜀書&bull先主傳》裴松之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 [27] 大晏: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詞人,被譽為“北宋倚聲家初祖”,著有《珠玉詞》。

    晏殊與其子晏幾道并稱“二晏”,又稱“大小晏”。

     [28] 小泉八雲(1850—1904):原名拉夫卡迪奧&bull赫恩(LafcadioHearn),英國人,後歸化日本,從妻姓小泉八雲。

    著有《日本:一個解釋的嘗試》《文學的解釋》《西洋文藝論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