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講 曹丕(子桓)《與吳質書》
關燈
小
中
大
臣作“獨”。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二句加于諸人之間,好,可注意。
此一斷,乃有意。
此亦可分二者來講:(一)理智,對偉長、德琏二人有褒無貶;(二)感情,因二人而感到自己有才。
人有成有不成,成與不成,皆不免死。
文帝理智極清醒,感情極熱烈。
“自一時之隽也”,“自”,五臣本作“亦”。
“隽”,五臣作“儁”。
儁,俊,如“千人俊、萬人傑”。
至“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以上,論文壇之過去、現在、将來。
以上論文竟,以下論文頗多傷感之音。
“至通夜不瞑”,“至”下,五臣本有“乃”字。
“暝”,五臣注:“睡也。
”暝、眠古通。
(如螟蟲,鄉音讀眠。
) “年三十餘”,“年”下,五臣本有“已”字。
“所更非一”,“更”,五臣注:“曆也。
”《漢書》有“少不更事”。
“動見瞻觀”,五臣注:“言既非材,而處重位,興動出入,顧眄甚難。
”(盼,視;眄,斜視也。
)按“見”有“被”義。
文帝之意謂己之舉動出入多為人所注視耳。
“頗複有所述造不”,“述”,述前人之言;“造”,作也,創作也。
“東望于邑”,“于邑”,不快,今書作“郁悒”。
“裁書叙心。
丕白”,六字為結。
文帝最能以冷靜頭腦駕馭熱烈感情。
而六朝多隻有冷靜頭腦沒有熱烈感情,所寫隻是很漂亮的一些話,我們并不能受其感動。
《宗門武庫》有如下兩段文字: 葉縣省和尚[1],嚴冷枯淡,衲子敬畏之。
浮山遠[2]、天衣懷[3]在衆時,特往參。
時正值雪寒,省诃罵驅逐,以至将水潑旦過,衣服皆濕。
其他僧皆怒而去,惟遠、懷并疊敷具,整衣複坐于旦過中。
省到,诃曰:“你更不去,我打你!”遠近前雲:“某二人數千裡,特來參和尚禅。
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若打殺也不去。
”省笑曰:“你兩個要參禅,即去挂搭。
”續請遠充典座。
師雲:“圓通秀禅師因雪下,雲:‘雪下有三種僧:上等底僧堂中坐禅,中等磨墨點筆作雪詩,下等圍爐說食。
’” “在衆”,尚未出世說法時。
“旦過”,印度語音譯,即僧堂。
“敷具”,猶言坐具。
“敷”,布也,鋪也。
如禅宗言“築”猶今言“揍”。
“挂搭”,挂單。
《宗門武庫》乃系大慧宗杲之語錄,蓋其弟子道謙所記。
(大慧禅師,即宗杲大師,蓋中國最後大師。
)唐宋文體不能表現禅家精神。
史書中錄人言語,亦多有白話,如《史記》之“夥頤”[4]、《晉書》之“甯馨兒”[5]。
(晉人作文法如掘地及泉,自地心冒出。
)不用白話不能傳出當日精神,故史書雅文亦用之。
一種文字隻可表現一種精神。
吾人隻是稗販、趸賣、零沽、零售,不對。
*** [1] 葉縣省和尚(生卒年不詳):葉縣歸省禅師,宋代著名禅師。
[2] 浮山遠(990—1067):名法遠,号圓鑒,宋代臨濟宗禅師,以“浮山九帶”聞名于禅林。
因卓錫舒州浮山,人稱“浮山遠”。
[3] 天衣懷(989—1060):名義懷,宋代雲門宗禅師,因卓錫越州天衣山,人稱“天衣懷”。
[4] 《史記&bull陳涉世家》:“(其故人)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夥頤,楚地方言,用于表示驚訝、羨慕、贊美,有“真多呀”之意。
[5] 《晉書&bull王衍傳》:“衍字夷甫,神情明秀,總角嘗造山濤。
濤嗟歎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媪,生甯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甯馨兒,晉時俗語,這樣的孩子。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二句加于諸人之間,好,可注意。
此一斷,乃有意。
此亦可分二者來講:(一)理智,對偉長、德琏二人有褒無貶;(二)感情,因二人而感到自己有才。
人有成有不成,成與不成,皆不免死。
文帝理智極清醒,感情極熱烈。
“自一時之隽也”,“自”,五臣本作“亦”。
“隽”,五臣作“儁”。
儁,俊,如“千人俊、萬人傑”。
至“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以上,論文壇之過去、現在、将來。
以上論文竟,以下論文頗多傷感之音。
“至通夜不瞑”,“至”下,五臣本有“乃”字。
“暝”,五臣注:“睡也。
”暝、眠古通。
(如螟蟲,鄉音讀眠。
) “年三十餘”,“年”下,五臣本有“已”字。
“所更非一”,“更”,五臣注:“曆也。
”《漢書》有“少不更事”。
“動見瞻觀”,五臣注:“言既非材,而處重位,興動出入,顧眄甚難。
”(盼,視;眄,斜視也。
)按“見”有“被”義。
文帝之意謂己之舉動出入多為人所注視耳。
“頗複有所述造不”,“述”,述前人之言;“造”,作也,創作也。
“東望于邑”,“于邑”,不快,今書作“郁悒”。
“裁書叙心。
丕白”,六字為結。
文帝最能以冷靜頭腦駕馭熱烈感情。
而六朝多隻有冷靜頭腦沒有熱烈感情,所寫隻是很漂亮的一些話,我們并不能受其感動。
《宗門武庫》有如下兩段文字: 葉縣省和尚[1],嚴冷枯淡,衲子敬畏之。
浮山遠[2]、天衣懷[3]在衆時,特往參。
時正值雪寒,省诃罵驅逐,以至将水潑旦過,衣服皆濕。
其他僧皆怒而去,惟遠、懷并疊敷具,整衣複坐于旦過中。
省到,诃曰:“你更不去,我打你!”遠近前雲:“某二人數千裡,特來參和尚禅。
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若打殺也不去。
”省笑曰:“你兩個要參禅,即去挂搭。
”續請遠充典座。
師雲:“圓通秀禅師因雪下,雲:‘雪下有三種僧:上等底僧堂中坐禅,中等磨墨點筆作雪詩,下等圍爐說食。
’” “在衆”,尚未出世說法時。
“旦過”,印度語音譯,即僧堂。
“敷具”,猶言坐具。
“敷”,布也,鋪也。
如禅宗言“築”猶今言“揍”。
“挂搭”,挂單。
《宗門武庫》乃系大慧宗杲之語錄,蓋其弟子道謙所記。
(大慧禅師,即宗杲大師,蓋中國最後大師。
)唐宋文體不能表現禅家精神。
史書中錄人言語,亦多有白話,如《史記》之“夥頤”[4]、《晉書》之“甯馨兒”[5]。
(晉人作文法如掘地及泉,自地心冒出。
)不用白話不能傳出當日精神,故史書雅文亦用之。
一種文字隻可表現一種精神。
吾人隻是稗販、趸賣、零沽、零售,不對。
*** [1] 葉縣省和尚(生卒年不詳):葉縣歸省禅師,宋代著名禅師。
[2] 浮山遠(990—1067):名法遠,号圓鑒,宋代臨濟宗禅師,以“浮山九帶”聞名于禅林。
因卓錫舒州浮山,人稱“浮山遠”。
[3] 天衣懷(989—1060):名義懷,宋代雲門宗禅師,因卓錫越州天衣山,人稱“天衣懷”。
[4] 《史記&bull陳涉世家》:“(其故人)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夥頤,楚地方言,用于表示驚訝、羨慕、贊美,有“真多呀”之意。
[5] 《晉書&bull王衍傳》:“衍字夷甫,神情明秀,總角嘗造山濤。
濤嗟歎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媪,生甯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甯馨兒,晉時俗語,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