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講 楊恽(子幼)《報孫會宗書》 [1]
關燈
小
中
大
段之“臨安定”,“安定”,漢安定縣在甘肅平涼。
“願勉旃”,“旃”,之焉。
*** [1] 楊恽(?—公元前54):字子幼,司馬遷外孫,東漢宣帝時曾任左曹,因揭發霍禹謀反,封平通侯,遷中郎将。
後被太仆戴長樂告發“以主上為戲,語近悖逆”,免為庶人。
其後,楊恽家居治産,以财自慰。
友人安定太守孫會宗以書相谏戒,楊恽複以《報孫會宗書》。
[2]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文學家,著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園》《随想錄》等。
[3] 張資平(1893—1959):字秉聲,廣東梅縣人,創造社代表人物,著有《梅嶺之春》《最後的幸福》《愛力圈外》等。
[4] 刺:名帖,猶如今的名片。
[5] 趙璘《因話錄》:“唐姚岘有文學而好滑稽,遇機即發。
仆射姚南仲,廉察陝郊。
岘初釋艱服後見,以宗從之舊。
延于中堂,吊罷,未語及他事。
陝當兩京之路,賓客無時。
門外忽投刺雲:‘李過庭。
’南仲曰:‘過庭之名甚新,未知誰家子弟?’左右皆稱不知。
又問岘知之乎,岘初猶俯首颦眉,頃之,自不可忍,斂手言曰:‘恐是李趨兒。
’南仲久方悟而大笑。
” [6] 《論語&bull季氏》:“(子)嘗獨立,鯉(孔子之子)趨而過庭。
”後因以“過庭”指承受父訓或徑指父訓。
[7] 魯迅《熱風&bull“以震其艱深”》:“上海租界上的‘國學家’,以為做白話文的大抵是青年,總該沒有看過古董書的,于是乎用了所謂‘國學’來吓呼他們。
《時報》上載着一篇署名‘涵秋’的《文字感想》,其中有一段說:‘新學家薄國學為不足道故為鈎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艱深也一讀之欲嘔再讀之昏昏睡去矣’領教。
我先前隻以為‘鈎辀格磔’是古人用他來形容鹧鸪的啼聲,并無别的深意思;虧得這《文字感想》,才明白這是怪鹧鸪啼得‘艱深’了,以此責備他的。
但無論如何,‘艱深’卻不能令人‘欲嘔’,聞鹧鸪啼而嘔者,世固無之……嘔吐的原因決不在乎别人文章的‘艱深’,是在乎自己的身體裡的,大約因為‘國學’積蓄得太多,筆不及寫,所以湧出來了罷。
” [8]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其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派散文集大成者,與方苞、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著有《惜抱軒文集》,編選《古文辭類纂》《今體詩鈔》。
[9]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蘇儀征人,近現代學者,其祖、父均為經學家,劉師培繼承家學乃至大成,留有《劉申叔先生遺書》。
1917年劉師培任教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古文學、“三禮”、《尚書》和訓诂學。
[10] 馬祖(709—788,或688—763):名道一,唐代禅師,開創南嶽懷讓洪州宗。
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
[11] 六祖:惠能(638—713),唐代著名禅師,中國佛教禅宗六祖。
《祖堂集》卷二記載六祖以“即心即佛”開示弟子:“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
故經雲: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 [12] 大師:蓋指宋代曹洞宗雲頂德敷禅師。
[13] 《莊子&bull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
臭腐複化為神奇,神奇複化為臭腐。
” [14] 永嘉禅師(665—713):字明道,号玄覺,唐代禅師。
因為浙江永嘉人,人稱永嘉玄覺。
《六祖壇經&bull機緣品》:“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師曰:‘如是,如是。
’”
“願勉旃”,“旃”,之焉。
*** [1] 楊恽(?—公元前54):字子幼,司馬遷外孫,東漢宣帝時曾任左曹,因揭發霍禹謀反,封平通侯,遷中郎将。
後被太仆戴長樂告發“以主上為戲,語近悖逆”,免為庶人。
其後,楊恽家居治産,以财自慰。
友人安定太守孫會宗以書相谏戒,楊恽複以《報孫會宗書》。
[2]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文學家,著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園》《随想錄》等。
[3] 張資平(1893—1959):字秉聲,廣東梅縣人,創造社代表人物,著有《梅嶺之春》《最後的幸福》《愛力圈外》等。
[4] 刺:名帖,猶如今的名片。
[5] 趙璘《因話錄》:“唐姚岘有文學而好滑稽,遇機即發。
仆射姚南仲,廉察陝郊。
岘初釋艱服後見,以宗從之舊。
延于中堂,吊罷,未語及他事。
陝當兩京之路,賓客無時。
門外忽投刺雲:‘李過庭。
’南仲曰:‘過庭之名甚新,未知誰家子弟?’左右皆稱不知。
又問岘知之乎,岘初猶俯首颦眉,頃之,自不可忍,斂手言曰:‘恐是李趨兒。
’南仲久方悟而大笑。
” [6] 《論語&bull季氏》:“(子)嘗獨立,鯉(孔子之子)趨而過庭。
”後因以“過庭”指承受父訓或徑指父訓。
[7] 魯迅《熱風&bull“以震其艱深”》:“上海租界上的‘國學家’,以為做白話文的大抵是青年,總該沒有看過古董書的,于是乎用了所謂‘國學’來吓呼他們。
《時報》上載着一篇署名‘涵秋’的《文字感想》,其中有一段說:‘新學家薄國學為不足道故為鈎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艱深也一讀之欲嘔再讀之昏昏睡去矣’領教。
我先前隻以為‘鈎辀格磔’是古人用他來形容鹧鸪的啼聲,并無别的深意思;虧得這《文字感想》,才明白這是怪鹧鸪啼得‘艱深’了,以此責備他的。
但無論如何,‘艱深’卻不能令人‘欲嘔’,聞鹧鸪啼而嘔者,世固無之……嘔吐的原因決不在乎别人文章的‘艱深’,是在乎自己的身體裡的,大約因為‘國學’積蓄得太多,筆不及寫,所以湧出來了罷。
” [8]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其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派散文集大成者,與方苞、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著有《惜抱軒文集》,編選《古文辭類纂》《今體詩鈔》。
[9]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蘇儀征人,近現代學者,其祖、父均為經學家,劉師培繼承家學乃至大成,留有《劉申叔先生遺書》。
1917年劉師培任教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古文學、“三禮”、《尚書》和訓诂學。
[10] 馬祖(709—788,或688—763):名道一,唐代禅師,開創南嶽懷讓洪州宗。
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
[11] 六祖:惠能(638—713),唐代著名禅師,中國佛教禅宗六祖。
《祖堂集》卷二記載六祖以“即心即佛”開示弟子:“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
故經雲: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 [12] 大師:蓋指宋代曹洞宗雲頂德敷禅師。
[13] 《莊子&bull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
臭腐複化為神奇,神奇複化為臭腐。
” [14] 永嘉禅師(665—713):字明道,号玄覺,唐代禅師。
因為浙江永嘉人,人稱永嘉玄覺。
《六祖壇經&bull機緣品》:“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師曰:‘如是,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