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晉紀總論
關燈
小
中
大
昭明文選》卷第四十九“史論上”載幹寶《晉紀總論》[1]。
幹寶有《搜神記》,屬小說類。
《晉紀總論》五臣注:此論自宣帝至愍帝,合其善惡而論之,是名總論也。
(《二十四史》中有《晉書》,唐太宗禦撰。
) 自開頭至“大象始構矣”,述晉高祖(司馬懿)創業之基。
“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碩”,大也;“碩量”,大略。
“運”,氣數也。
“嘉謀屢中”,“中”,去聲,準也。
“遂服輿轸,驅馳三世”,“服輿轸”,五臣注:“輿轸,車也。
”“服”,用也。
“三世”,五臣注:“三世謂文帝時為丞相,明帝即位,遷骠騎大将軍,兼武帝文學掾也。
” “性深阻有如城府”,“深阻”,别人看不透。
“城府”,府庫也。
“行任數以禦物,而知人善采拔”,“任數”,五臣注:“數,術也。
”“禦”,使也,用也,駕馭。
“采拔”,提拔。
作文莫妙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衡論&bull遠慮》),如胡适之說,要說什麼就說什麼,要怎麼說就怎麼說。
[2]但人是可憐的,曆來文人有幾個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在社會上、家庭中也辦不到。
不但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三國時期曹孟德是頭一個人才,其次是諸葛亮、司馬懿。
緊、狠、穩、準。
狠,曹孟德,緊也夠上了;穩、準是諸葛亮;司馬懿狠而不緊,穩而不準,而曹孟德、諸葛亮都被司馬懿給治了。
(緊走趕不上暗不憩。
)争鬥,操之過急則必敗。
大器晚成,積少成多,智慧也是儲蓄的。
求知識、做學問,應如守财奴之守财然,并且要一個變倆,要生息。
攢錢的人、做學問的人都有,積累智慧者卻沒有。
然老成練達,因所見所知者多,歸納出一個東西來,此亦即智慧,此種智慧是真的有價值。
物老則成精(狐狸),若以象征視之,不但物老成精,人老亦能成精。
此當然也指好的方面說。
特殊天才多失敗,碌碌無能、無聲無臭的卻漸漸成了了不起之人物。
司馬懿可以說是大器晚成。
現在的世界,什麼都要“新”,如新民主、新英雄主義。
………… 英雄是可以有的。
一個群衆、民族,不能無領袖,猶之人之不能無腦子,故無論是民主或獨裁,都須有領袖。
但英雄不是為了表現自己,而是為大衆出力,此始是真英雄。
秦始皇吞并六國,不可一世之雄,後來壞在求長生及希為子孫永久之業,故秦二世而亡。
英雄不過是一個領袖罷了,做領袖的人不應老表現自己。
如果如此,則恐怕将衆叛心離,且其手下必定是奴才而無人才,此便懸得很。
最好的英雄是犧牲自己,而是為民族、國家、大衆…… 三國時期曹操是頭一個人才,其次是諸葛亮、司馬懿。
圖為明朝戴進《三顧草廬圖》。
新英雄主義應是為多數人之幸福利益而犧牲了自己之幸福利益。
曹孟德是極欲表現其自己,如其《讓縣自明本志令》。
(有其苦,爬上去,費勁不說。
)曹之文人氣很重,後居然掌軍政權,此其苦鬥,然爬上去下不來台了。
但還不好意思自受,想做周文王而不願做周武王,“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此真是英雄表現自己。
如諸葛亮之英雄是犧牲,舊傳統下之奴隸,劉備之奴才。
此說在現在說起來還可以,若在當時便不能如此說。
先不說這些,隻說諸葛亮之犧牲,明知蜀不能取東漢,但不敢完得更快。
所以說,他與其說是為國、為劉為奴隸,不如說是為朋友(劉備)而盡心、為知己而犧牲。
諸葛亮是可取的。
司馬懿穩而不準,狠而不緊。
的确,物老則成精,沒什麼了不起,便多年的經驗則了不得。
其讨諸葛亮之方策:你來則關門,走則作揖。
(原筆記至此,下缺。
) *** [1] 幹寶: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人。
著有《晉紀》二十卷,今全書已佚,僅存《論諸葛瞻》《論姜維》《論晉武帝革命》及附于文末的《晉記總論》四篇。
[2] 胡适《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有甚麼話,說甚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說。
”
幹寶有《搜神記》,屬小說類。
《晉紀總論》五臣注:此論自宣帝至愍帝,合其善惡而論之,是名總論也。
(《二十四史》中有《晉書》,唐太宗禦撰。
) 自開頭至“大象始構矣”,述晉高祖(司馬懿)創業之基。
“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碩”,大也;“碩量”,大略。
“運”,氣數也。
“嘉謀屢中”,“中”,去聲,準也。
“遂服輿轸,驅馳三世”,“服輿轸”,五臣注:“輿轸,車也。
”“服”,用也。
“三世”,五臣注:“三世謂文帝時為丞相,明帝即位,遷骠騎大将軍,兼武帝文學掾也。
” “性深阻有如城府”,“深阻”,别人看不透。
“城府”,府庫也。
“行任數以禦物,而知人善采拔”,“任數”,五臣注:“數,術也。
”“禦”,使也,用也,駕馭。
“采拔”,提拔。
作文莫妙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衡論&bull遠慮》),如胡适之說,要說什麼就說什麼,要怎麼說就怎麼說。
[2]但人是可憐的,曆來文人有幾個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在社會上、家庭中也辦不到。
不但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三國時期曹孟德是頭一個人才,其次是諸葛亮、司馬懿。
緊、狠、穩、準。
狠,曹孟德,緊也夠上了;穩、準是諸葛亮;司馬懿狠而不緊,穩而不準,而曹孟德、諸葛亮都被司馬懿給治了。
(緊走趕不上暗不憩。
)争鬥,操之過急則必敗。
大器晚成,積少成多,智慧也是儲蓄的。
求知識、做學問,應如守财奴之守财然,并且要一個變倆,要生息。
攢錢的人、做學問的人都有,積累智慧者卻沒有。
然老成練達,因所見所知者多,歸納出一個東西來,此亦即智慧,此種智慧是真的有價值。
物老則成精(狐狸),若以象征視之,不但物老成精,人老亦能成精。
此當然也指好的方面說。
特殊天才多失敗,碌碌無能、無聲無臭的卻漸漸成了了不起之人物。
司馬懿可以說是大器晚成。
現在的世界,什麼都要“新”,如新民主、新英雄主義。
………… 英雄是可以有的。
一個群衆、民族,不能無領袖,猶之人之不能無腦子,故無論是民主或獨裁,都須有領袖。
但英雄不是為了表現自己,而是為大衆出力,此始是真英雄。
秦始皇吞并六國,不可一世之雄,後來壞在求長生及希為子孫永久之業,故秦二世而亡。
英雄不過是一個領袖罷了,做領袖的人不應老表現自己。
如果如此,則恐怕将衆叛心離,且其手下必定是奴才而無人才,此便懸得很。
最好的英雄是犧牲自己,而是為民族、國家、大衆…… 三國時期曹操是頭一個人才,其次是諸葛亮、司馬懿。
圖為明朝戴進《三顧草廬圖》。
新英雄主義應是為多數人之幸福利益而犧牲了自己之幸福利益。
曹孟德是極欲表現其自己,如其《讓縣自明本志令》。
(有其苦,爬上去,費勁不說。
)曹之文人氣很重,後居然掌軍政權,此其苦鬥,然爬上去下不來台了。
但還不好意思自受,想做周文王而不願做周武王,“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此真是英雄表現自己。
如諸葛亮之英雄是犧牲,舊傳統下之奴隸,劉備之奴才。
此說在現在說起來還可以,若在當時便不能如此說。
先不說這些,隻說諸葛亮之犧牲,明知蜀不能取東漢,但不敢完得更快。
所以說,他與其說是為國、為劉為奴隸,不如說是為朋友(劉備)而盡心、為知己而犧牲。
諸葛亮是可取的。
司馬懿穩而不準,狠而不緊。
的确,物老則成精,沒什麼了不起,便多年的經驗則了不得。
其讨諸葛亮之方策:你來則關門,走則作揖。
(原筆記至此,下缺。
) *** [1] 幹寶: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人。
著有《晉紀》二十卷,今全書已佚,僅存《論諸葛瞻》《論姜維》《論晉武帝革命》及附于文末的《晉記總論》四篇。
[2] 胡适《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有甚麼話,說甚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