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報孫會宗書
關燈
小
中
大
恽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厎,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矇,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随俗之毀譽也。
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
故敢略陳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
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
又不能與群僚同心并力,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
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阙,妻子滿獄。
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得全其首領,複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
君子遊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
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沒世矣。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産,以給公上。
不意當複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鬥酒自勞。
家本秦也,能為秦聲。
婦趙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
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
恽幸有餘祿,方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
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恽親行之。
下流之人,衆毀所歸,不寒而慄。
雖雅知恽者,猶随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雲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
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幹木、田子方之遺風,禀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
安定山谷之間,昆夷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
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無多談。
《昭明文選》卷第四十一“書上”載楊恽《報孫會宗書》[1]。
讀文章:(一)懂,(二)欣賞。
努力須勉強,久之發生愛。
一般人請客,必将自己所喜愛者請入。
寫文亦如此。
欲欣賞此文,需了解相關之本事背景。
李善注引《漢書》曰: 楊恽,字子幼,華陰人。
以才能稱譽,為常侍騎,與太仆戴長樂相失,坐事免為庶人。
恽見已失爵位,遂即歸家閑居,自治産業,起室,以财自娛。
歲餘,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恽書誡谏之。
言大臣廢退,當杜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産業,通賓客,有稱舉。
恽乃作此書報之。
“與太仆戴長樂相失”,“相失”,不相得也。
“得”、“失”對舉,如是非、善惡皆對舉。
“坐事免為庶人”,“坐”,因……而判罪。
“當杜門惶懼”,“杜門”,關門。
然有本領人閑不住,不讓做此事必做彼事。
“通賓客,有稱舉”,“稱舉”,贊揚。
五臣注: 恽見廢,内懷不服。
其後有日蝕之變,人告恽“驕奢不悔過,日蝕之咎,此人所緻”,下廷尉桉驗。
又得與會宗書,宣帝惡之,遂腰斬之。
“人告恽”,“告”,告發。
“下廷尉桉驗”,“下”,交給。
“廷尉”,法院司法官。
“桉”,案、按,即審問。
“驗”,驗證。
治亂國用嚴刑。
死于法,人無可怨;死于刑,則不成。
如藥治病有餘,于健康則不足。
(法最重要。
文法學、文字學,是文學中頂科學的。
) 《報孫會宗書》,“報”,答複。
此篇可朗讀,朗讀可養氣。
(《論語》《墨子》《韓非子》《漢書》,默讀;《左傳》《莊子》《孟子》《國策》《史記》,可朗讀。
) 天下之事相反而又相成。
痛快好,但魯莽與痛快相去一間耳。
小心與寡斷亦如此。
謙虛得過火與驕傲一樣的讨厭。
謙是從心中發出來的,覺得自己不足,應當努力,應當探讨。
宇宙是神秘的,天地是複雜的,雖聖人猶有所不知,我們以一身之力、之小,如何能探讨宇宙之秘密?我們怎能感到滿足?有一技之長,不必驕傲。
但不驕傲也不成,要自己承認自己的不成。
作文與做人相同。
文章有生發,有結束。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bull齊物論》),文章之生發、結束即如此(文學就是哲學)。
文章首段開端即言:“恽材朽行穢”,“材朽”、“行穢”——一因一果。
所謂因果律,乃要那麼結果,先那麼栽種。
為文則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矇,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随俗之毀譽也。
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
故敢略陳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
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
又不能與群僚同心并力,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
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阙,妻子滿獄。
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得全其首領,複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
君子遊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
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沒世矣。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産,以給公上。
不意當複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鬥酒自勞。
家本秦也,能為秦聲。
婦趙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
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
恽幸有餘祿,方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
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恽親行之。
下流之人,衆毀所歸,不寒而慄。
雖雅知恽者,猶随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雲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
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幹木、田子方之遺風,禀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
安定山谷之間,昆夷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
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無多談。
《昭明文選》卷第四十一“書上”載楊恽《報孫會宗書》[1]。
讀文章:(一)懂,(二)欣賞。
努力須勉強,久之發生愛。
一般人請客,必将自己所喜愛者請入。
寫文亦如此。
欲欣賞此文,需了解相關之本事背景。
李善注引《漢書》曰: 楊恽,字子幼,華陰人。
以才能稱譽,為常侍騎,與太仆戴長樂相失,坐事免為庶人。
恽見已失爵位,遂即歸家閑居,自治産業,起室,以财自娛。
歲餘,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恽書誡谏之。
言大臣廢退,當杜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産業,通賓客,有稱舉。
恽乃作此書報之。
“與太仆戴長樂相失”,“相失”,不相得也。
“得”、“失”對舉,如是非、善惡皆對舉。
“坐事免為庶人”,“坐”,因……而判罪。
“當杜門惶懼”,“杜門”,關門。
然有本領人閑不住,不讓做此事必做彼事。
“通賓客,有稱舉”,“稱舉”,贊揚。
五臣注: 恽見廢,内懷不服。
其後有日蝕之變,人告恽“驕奢不悔過,日蝕之咎,此人所緻”,下廷尉桉驗。
又得與會宗書,宣帝惡之,遂腰斬之。
“人告恽”,“告”,告發。
“下廷尉桉驗”,“下”,交給。
“廷尉”,法院司法官。
“桉”,案、按,即審問。
“驗”,驗證。
治亂國用嚴刑。
死于法,人無可怨;死于刑,則不成。
如藥治病有餘,于健康則不足。
(法最重要。
文法學、文字學,是文學中頂科學的。
) 《報孫會宗書》,“報”,答複。
此篇可朗讀,朗讀可養氣。
(《論語》《墨子》《韓非子》《漢書》,默讀;《左傳》《莊子》《孟子》《國策》《史記》,可朗讀。
) 天下之事相反而又相成。
痛快好,但魯莽與痛快相去一間耳。
小心與寡斷亦如此。
謙虛得過火與驕傲一樣的讨厭。
謙是從心中發出來的,覺得自己不足,應當努力,應當探讨。
宇宙是神秘的,天地是複雜的,雖聖人猶有所不知,我們以一身之力、之小,如何能探讨宇宙之秘密?我們怎能感到滿足?有一技之長,不必驕傲。
但不驕傲也不成,要自己承認自己的不成。
作文與做人相同。
文章有生發,有結束。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bull齊物論》),文章之生發、結束即如此(文學就是哲學)。
文章首段開端即言:“恽材朽行穢”,“材朽”、“行穢”——一因一果。
所謂因果律,乃要那麼結果,先那麼栽種。
為文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