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散文漫議
關燈
小
中
大
重于思想而忽略于文字的技術,以緻最低的文字技術都沒有,不能表現其所說的話,甚至連“罵”與“捧”都分不清。
故近代文學家應對舊文學之技術加以用功,舊文學之文句都是千錘百煉而後出的。
胡适在文學上是極膚淺的,對其文章固應當讀,但慎勿用功,用功必為其所誤。
至于看何種書物為上,則唯有看魯迅之作品。
因為看慣了爛面條子似的文章,再看魯迅硬性之文字,就會啃不動,看不明白。
若看了巴金[7]之文再讀魯迅之文,就會看不懂。
《朝花夕拾》,魯迅之散文集,較好讀。
《野草》是散文詩,最難讀。
隻讀《野草》,易入□[8]角。
《呐喊》,小說集,其中有《鴨的喜劇》: 俄國的盲詩人愛羅先珂君帶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後不久,便向我訴苦說“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文章有花開水流之美,自然,流動。
此外則如雕刻一般,亦好極,唯幼童不能讀。
中國文字,方塊、獨體、單音,故最整齊。
因整齊便講格律,如平仄、對偶,此整齊之自然結果。
整齊是美。
美,說起來是一個,分起來則有萬端,其中有一種美即是整齊。
中國文字太偏于整齊美,故缺乏彈性。
西洋文字不整齊,最富彈性。
如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帕特裡克&bull亨利語[9]),有力量;中國譯成“不自由,毋甯死”,譯得整齊,而無力。
警句。
讀書要發現警句,作文章應用警句,一篇中至少有一二句。
所謂警句,即是陸機《文賦》所言“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即俗語所雲“殺人要在咽喉上下刀”。
(片鐵可以殺人,須在咽喉上。
) 讀文章不應如吃藥一般,應如同吃點心,本質是藥而吃起來如點心一般,始佳。
而人最愛吃點心,愛吃點心便易鬧胃病。
有時工夫助病發展。
學作文如學做人一樣,沒有一個人沒有毛病,不過有人之毛病是可憎,有人之毛病則是可愛的。
小孩不會掩飾做假,而百分之九十其毛病是可愛的,如說話不清楚越顯得可愛。
(餘為理想派——不是不注重現實,魯迅是寫實派。
) *** [1]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bull散文二集》導言:“散文既經由我們決定是與韻文對立的文體,那麼第一個消極的條件,當然是沒有韻的文章。
”“散文的第一消極條件,既是無韻不骈的文字排列,那麼自然散文小說,對白戲(除詩劇以外的劇本)以及無韻的散文詩之類,都是散文了啦;所以英國文學論裡有ProseFiction,ProsePoem等名目。
可是我們一般在現代中國平常所用的散文兩字,卻又不是這麼廣義的,似乎是專指那一種既不是小說,又不是戲劇的散文而言。
” [2] 史漢:《史記》與《漢書》的合稱。
[3] 惠施(前370?—前310?):戰國時哲學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
[4] 公孫龍(前320?—前250?):戰國時哲學家、思想家、辯論家,名家代表人物。
提出“白馬非馬”、“離堅白”等命題。
[5] 波特來爾(1821—1867):今譯為波德萊爾,19世紀法國詩人,現代派鼻祖,象征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詩集《惡之花》。
[6] 托洛斯基(1879—1940):或譯為托洛茨基,原名列夫&bull達維多維奇&bull布隆施泰因,蘇聯政治家、理論家,且具有很高的文學理論造詣,著有《文學與革命》。
[7] 巴金(1904—2005):現代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代表作有《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随想錄》等。
[8] 按:原筆記“入”字下缺一字。
[9] 帕特裡克&bull亨利(PatrickHenry,1736—1799):美國政治家、演說家,被譽為“美國革命之舌”。
1775年3月23日,帕特裡克&bull亨利在弗吉尼亞州議會上發表演說《不自由,毋甯死》,結尾之句即是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
故近代文學家應對舊文學之技術加以用功,舊文學之文句都是千錘百煉而後出的。
胡适在文學上是極膚淺的,對其文章固應當讀,但慎勿用功,用功必為其所誤。
至于看何種書物為上,則唯有看魯迅之作品。
因為看慣了爛面條子似的文章,再看魯迅硬性之文字,就會啃不動,看不明白。
若看了巴金[7]之文再讀魯迅之文,就會看不懂。
《朝花夕拾》,魯迅之散文集,較好讀。
《野草》是散文詩,最難讀。
隻讀《野草》,易入□[8]角。
《呐喊》,小說集,其中有《鴨的喜劇》: 俄國的盲詩人愛羅先珂君帶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後不久,便向我訴苦說“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文章有花開水流之美,自然,流動。
此外則如雕刻一般,亦好極,唯幼童不能讀。
中國文字,方塊、獨體、單音,故最整齊。
因整齊便講格律,如平仄、對偶,此整齊之自然結果。
整齊是美。
美,說起來是一個,分起來則有萬端,其中有一種美即是整齊。
中國文字太偏于整齊美,故缺乏彈性。
西洋文字不整齊,最富彈性。
如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帕特裡克&bull亨利語[9]),有力量;中國譯成“不自由,毋甯死”,譯得整齊,而無力。
警句。
讀書要發現警句,作文章應用警句,一篇中至少有一二句。
所謂警句,即是陸機《文賦》所言“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即俗語所雲“殺人要在咽喉上下刀”。
(片鐵可以殺人,須在咽喉上。
) 讀文章不應如吃藥一般,應如同吃點心,本質是藥而吃起來如點心一般,始佳。
而人最愛吃點心,愛吃點心便易鬧胃病。
有時工夫助病發展。
學作文如學做人一樣,沒有一個人沒有毛病,不過有人之毛病是可憎,有人之毛病則是可愛的。
小孩不會掩飾做假,而百分之九十其毛病是可愛的,如說話不清楚越顯得可愛。
(餘為理想派——不是不注重現實,魯迅是寫實派。
) *** [1]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bull散文二集》導言:“散文既經由我們決定是與韻文對立的文體,那麼第一個消極的條件,當然是沒有韻的文章。
”“散文的第一消極條件,既是無韻不骈的文字排列,那麼自然散文小說,對白戲(除詩劇以外的劇本)以及無韻的散文詩之類,都是散文了啦;所以英國文學論裡有ProseFiction,ProsePoem等名目。
可是我們一般在現代中國平常所用的散文兩字,卻又不是這麼廣義的,似乎是專指那一種既不是小說,又不是戲劇的散文而言。
” [2] 史漢:《史記》與《漢書》的合稱。
[3] 惠施(前370?—前310?):戰國時哲學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
[4] 公孫龍(前320?—前250?):戰國時哲學家、思想家、辯論家,名家代表人物。
提出“白馬非馬”、“離堅白”等命題。
[5] 波特來爾(1821—1867):今譯為波德萊爾,19世紀法國詩人,現代派鼻祖,象征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詩集《惡之花》。
[6] 托洛斯基(1879—1940):或譯為托洛茨基,原名列夫&bull達維多維奇&bull布隆施泰因,蘇聯政治家、理論家,且具有很高的文學理論造詣,著有《文學與革命》。
[7] 巴金(1904—2005):現代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代表作有《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随想錄》等。
[8] 按:原筆記“入”字下缺一字。
[9] 帕特裡克&bull亨利(PatrickHenry,1736—1799):美國政治家、演說家,被譽為“美國革命之舌”。
1775年3月23日,帕特裡克&bull亨利在弗吉尼亞州議會上發表演說《不自由,毋甯死》,結尾之句即是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