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說“小雅”
關燈
小
中
大
不令。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
家伯維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維趣馬。
楀維師氏,豔妻煽方處。
抑此皇父,豈曰不時。
胡為我作,不即我謀。
徹我牆屋,田卒汙萊。
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皇父孔聖,作都于向。
擇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
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無罪無辜,讒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職競由人。
悠悠我裡,亦孔之痗。
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
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十月之交》八章,章八句。
中國詩的傳統就是窮,就是悲哀,就是傷感。
傷感如傷風,最富傳染性。
其實“大雅”、“小雅”中也有很好的寫愉快的詩。
詩寫驚悸的少。
寫荒涼易歸于衰飒,寫荒涼而能有力表現出壯美者,唯有曹操。
圖為傅抱石《觀滄海》。
首章:“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我們心上還有傳統,生理還有遺傳。
日食對于我們引起的雖非畏懼,亦是驚悸。
此首詩中,詩人表現最好的是第三章。
此第三章寫驚悸: 烨烨震電,不甯不令。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烨”與晔、,同義,字形也有關。
“崒”,鄭箋雲:“崔嵬(巍)也。
”又雲:“山頂崔嵬者崩,君道壞也。
”漢人的詩心、詩情都讓書壓癟了。
“崒”者,碎也。
“崒”亦作卒。
清儒馬瑞辰謂:“卒,碎之謂。
”(《毛詩傳箋通釋》) 曹孟德的詩出于“變雅”,在“三百篇”以後異軍突起。
魏武帝《步出夏門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觀滄海》) 寫荒涼易歸于衰飒,寫荒涼而能有力表現出壯美者,唯有孟德。
京劇舞台上,黃三[2]号稱“活曹操”,唱《華容道》[3]滿口“君侯饒命”,而橫勁不減、氣概不減。
杜工部有一部分是得力于孟德詩,如: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 黃季剛[4]先生說,後來人的修辭能力高于前人,但未必佳于前人。
一部“三百篇”其共同色彩是笃厚,孟德是峭厲。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圓悟克勤禅師語)[5]。
餘今所說皆是“第一義”[6](《大集經》)。
《十月之交》是圓的,孟德詩不圓。
東方美以圓為最。
愉快、傷感,甚至衰飒,晚唐人皆能寫得圓美。
恐怖的詩頗難寫得圓美,恐怖而寫得圓美者,唯此《十月之交》第三章。
恐怖一般不能寫得圓美,但詩人能,因為他是非常人。
宗教中這樣說:“唯佛能知。
”“唯有上帝知道。
”我們說:有些事,唯詩人能知。
杜甫詩: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山竹裂”、“雲旗翻”,詩人的聯想。
聯想,有―&rarr有;幻想,有―&rarr無。
其實凡說的出來的就有。
龜毛、兔角,龜、兔有;毛、角亦有,極舊的東西,聯得好,就新鮮。
世紀末(findesiècle)[7]。
《十月之交》因日食而覺兇兆,此詩人之直覺,世紀末之感覺。
如餘之友人寫母親的死: 守着在爆裂的蠟燭,似是永遠的黑夜。
亦是直覺的。
人稱魯迅是中國的契柯夫(A.Chekhov)[8],他罵人時都是詩,但Chekhov無論何時其作品中皆有溫情。
魯迅先生不然,其作品中沒有溫情。
《呐喊》不能代表魯迅先生的作風,可以代表的是《彷徨》,如《在酒樓上》,真是砍頭扛枷,死不饒人,一涼到底。
因為他是在壓迫中活起來的,所以有此作風,不但無溫情,而且是冷酷。
但他能寫成詩。
《傷逝》一篇,最冷酷,最詩味。
《朝花夕拾》比《野草》更富于人情味,因乃幼年的回憶。
我們研究詩人的心理,就看他的感覺和記憶。
詩人都是感覺最銳敏而記憶最生動的,其記憶不是記賬似的、死闆的記憶,是生動的、活起來的。
詩人之所以痛苦最大,亦在其感覺銳敏、記憶生動。
篇三 節南山之什&bull小弁 弁彼斯,歸飛提提。
民莫不穀,我獨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
心之憂矣,雲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為茂草。
我心憂傷,惄焉如。
假寐永歎,維憂用老。
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屬于毛,不離于裡。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
心之憂矣,甯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之。
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矣。
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無逝我梁,無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小弁》八章,章八句。
《小弁》詩旨: (一)孟子說 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親親也。
親親,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 曰:“《凱風》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
親之過大而不怨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
家伯維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維趣馬。
楀維師氏,豔妻煽方處。
抑此皇父,豈曰不時。
胡為我作,不即我謀。
徹我牆屋,田卒汙萊。
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皇父孔聖,作都于向。
擇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
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無罪無辜,讒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職競由人。
悠悠我裡,亦孔之痗。
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
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十月之交》八章,章八句。
中國詩的傳統就是窮,就是悲哀,就是傷感。
傷感如傷風,最富傳染性。
其實“大雅”、“小雅”中也有很好的寫愉快的詩。
詩寫驚悸的少。
寫荒涼易歸于衰飒,寫荒涼而能有力表現出壯美者,唯有曹操。
圖為傅抱石《觀滄海》。
首章:“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我們心上還有傳統,生理還有遺傳。
日食對于我們引起的雖非畏懼,亦是驚悸。
此首詩中,詩人表現最好的是第三章。
此第三章寫驚悸: 烨烨震電,不甯不令。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烨”與晔、,同義,字形也有關。
“崒”,鄭箋雲:“崔嵬(巍)也。
”又雲:“山頂崔嵬者崩,君道壞也。
”漢人的詩心、詩情都讓書壓癟了。
“崒”者,碎也。
“崒”亦作卒。
清儒馬瑞辰謂:“卒,碎之謂。
”(《毛詩傳箋通釋》) 曹孟德的詩出于“變雅”,在“三百篇”以後異軍突起。
魏武帝《步出夏門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觀滄海》) 寫荒涼易歸于衰飒,寫荒涼而能有力表現出壯美者,唯有孟德。
京劇舞台上,黃三[2]号稱“活曹操”,唱《華容道》[3]滿口“君侯饒命”,而橫勁不減、氣概不減。
杜工部有一部分是得力于孟德詩,如: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 黃季剛[4]先生說,後來人的修辭能力高于前人,但未必佳于前人。
一部“三百篇”其共同色彩是笃厚,孟德是峭厲。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圓悟克勤禅師語)[5]。
餘今所說皆是“第一義”[6](《大集經》)。
《十月之交》是圓的,孟德詩不圓。
東方美以圓為最。
愉快、傷感,甚至衰飒,晚唐人皆能寫得圓美。
恐怖的詩頗難寫得圓美,恐怖而寫得圓美者,唯此《十月之交》第三章。
恐怖一般不能寫得圓美,但詩人能,因為他是非常人。
宗教中這樣說:“唯佛能知。
”“唯有上帝知道。
”我們說:有些事,唯詩人能知。
杜甫詩: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山竹裂”、“雲旗翻”,詩人的聯想。
聯想,有―&rarr有;幻想,有―&rarr無。
其實凡說的出來的就有。
龜毛、兔角,龜、兔有;毛、角亦有,極舊的東西,聯得好,就新鮮。
世紀末(findesiècle)[7]。
《十月之交》因日食而覺兇兆,此詩人之直覺,世紀末之感覺。
如餘之友人寫母親的死: 守着在爆裂的蠟燭,似是永遠的黑夜。
亦是直覺的。
人稱魯迅是中國的契柯夫(A.Chekhov)[8],他罵人時都是詩,但Chekhov無論何時其作品中皆有溫情。
魯迅先生不然,其作品中沒有溫情。
《呐喊》不能代表魯迅先生的作風,可以代表的是《彷徨》,如《在酒樓上》,真是砍頭扛枷,死不饒人,一涼到底。
因為他是在壓迫中活起來的,所以有此作風,不但無溫情,而且是冷酷。
但他能寫成詩。
《傷逝》一篇,最冷酷,最詩味。
《朝花夕拾》比《野草》更富于人情味,因乃幼年的回憶。
我們研究詩人的心理,就看他的感覺和記憶。
詩人都是感覺最銳敏而記憶最生動的,其記憶不是記賬似的、死闆的記憶,是生動的、活起來的。
詩人之所以痛苦最大,亦在其感覺銳敏、記憶生動。
篇三 節南山之什&bull小弁 弁彼斯,歸飛提提。
民莫不穀,我獨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
心之憂矣,雲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為茂草。
我心憂傷,惄焉如。
假寐永歎,維憂用老。
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屬于毛,不離于裡。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
心之憂矣,甯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之。
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矣。
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無逝我梁,無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小弁》八章,章八句。
《小弁》詩旨: (一)孟子說 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親親也。
親親,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 曰:“《凱風》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
親之過大而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