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說“小雅”
關燈
小
中
大
覺、悟,應當分開說。
覺——感覺,悟——反省。
悟與不悟是學道與學文的分水嶺,詩人不悟。
如老杜: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奉贈韋丞丈二十二韻》) 老杜即是不悟之人,反省不足。
篇一 節南山之什&bull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民之訛言,亦孔之将。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憂心惸惸,念我無祿。
民之無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從祿。
瞻烏爰止,于誰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有皇上帝,伊誰雲憎。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
民之訛言,甯莫之懲。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維号斯言,有倫有脊。
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
彼求我則,如不我得。
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燎之方揚,甯或滅之。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
其車既載,乃棄爾輔。
載輸爾載,将伯助予。
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屢顧爾仆,不輸爾載。
終逾絕險,曾是不意。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鄰,昏姻孔雲。
念我獨兮,憂心慇慇。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
《正月》十三章,八章章八句,五章章六句。
《正月》之第六章:“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虺蜴,公共厭物),此乃詩人之感覺,感覺銳敏。
人生在世不能一刻離開宇宙、脫離人類。
嚴格地說,自食其力根本做不到,是要靠着互助,以有易無而生活。
互助,是人類的美德。
即令上高山入深林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衣食自給,也脫不出人類、宇宙。
而詩人非要說“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豈不是自苦?這樣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在世上,詩人是最無能的,是人生的失敗者,其所以憤慨是乞丐的“哀号”。
這種是生活失敗的“呼号”、苦痛的“呻吟”。
《正月》之末三章: 第十一章:“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所謂“安生”,“安”有平安、完全之意。
而文言成了白話,意思就淺了。
“國之為虐”,“虐”,迫害。
詩人常常是最大“迫害狂”,以為人人都同他過不去。
第十二章:“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鄰,昏姻孔雲。
念我獨兮,憂心慇慇。
”“洽”,《左傳》作“協”。
葉、協古通,訓和、合。
馬瑞辰謂:“合、協,古音同(二字皆曉母)。
”(《毛詩傳箋通釋》)“比”,連也。
“雲”,毛傳:“旋也。
”陳奂《詩毛氏傳疏》:“《說文》:‘雲,象回轉之形。
’旋即回轉之義。
”《詩》中“旋”、“還”皆通,如“言旋言歸”(《鴻雁之什&bull黃鳥》)。
“旋”即還,還,往還。
) 此一章中,“洽比其鄰”,言朋友;“昏姻孔雲”,言親戚往還;唯“念我獨兮,憂心慇慇”,小可憐,可以原諒他,但不是好。
《正月》末三章,真乃千古窮詩之祖。
詩人一來就說窮,發财的人作詩說說富貴,豈不好?窮人說富固然不到家,富人說窮也不會好。
但中國詩人成了傳統——一作詩就說窮。
《正月》,寫窮寫得到家。
文章作得越長,越無法收拾。
該看《史記》中之“太史公曰”[1],說得真好。
看起來似乎稀松平常,然而真不容易,要學!寫短詩可以靠感興(inspiration),長篇的須要慘淡經營,起合轉折,結尤難。
《正月》之第十三章,看怎樣結。
《正月》第十三章:“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
”“佌佌”,毛傳:“小也。
”“蔌蔌”,毛傳:“陋也。
”(陋,淺薄無知之人。
)曆來訓诂皆尊此解。
餘以為:“佌佌”、“蔌蔌”,僅也,狀屋與谷,非言人也。
“方有穀”,《後漢書&bull蔡邕傳》注引詩作“速速方穀”。
馬瑞辰謂上之“佌佌彼有屋”與下之“民今之無祿”相對成文,“蔌蔌方穀”與“夭夭是椓”相對成文(《毛詩傳箋通釋》)。
詞、曲中此名隔句對。
“夭夭”,毛詩作“枖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曰:“魯詩作‘夭夭’。
”“夭夭是椓”,毛傳:“君夭之,在位椓之。
”說“在位”,哪裡出來的?不通,想當然耳。
“桃之夭夭”(《周南&bull桃夭》)、“棘心夭夭”(《邶風&bull凱風》),“夭”,訓少好、訓盛,引申作“少壯”解。
“椓”,破。
“夭夭是椓”,少壯之人皆被毀滅、摧殘。
“哿矣富人”,“哿”,毛傳:“可。
”《孟子》趙岐注:“哿,可也。
”與毛同。
“哀此惸獨”,“惸”,《孟子》作“焭”,趙注:“焭,孤也。
”“惸獨”,窮老之人,承“夭夭是椓”而來。
歐陽修《詩本義》曰:“國君既不能恤矣,彼富人尚可哀此惸獨而恤之也。
”此亦可備一說。
長詩文要波瀾起伏,東坡率意,山谷才短,皆不成。
波瀾起伏越厲害,收煞越難。
《正月》一首,起,寫一己之心情、見解;結,寫國家、社會之情狀。
此篇結是收,但又擴大了。
善于結者,收中有放。
篇二 節南山之什&bull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
四國無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電,不甯
覺——感覺,悟——反省。
悟與不悟是學道與學文的分水嶺,詩人不悟。
如老杜: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奉贈韋丞丈二十二韻》) 老杜即是不悟之人,反省不足。
篇一 節南山之什&bull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民之訛言,亦孔之将。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憂心惸惸,念我無祿。
民之無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從祿。
瞻烏爰止,于誰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有皇上帝,伊誰雲憎。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
民之訛言,甯莫之懲。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維号斯言,有倫有脊。
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
彼求我則,如不我得。
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燎之方揚,甯或滅之。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
其車既載,乃棄爾輔。
載輸爾載,将伯助予。
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屢顧爾仆,不輸爾載。
終逾絕險,曾是不意。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鄰,昏姻孔雲。
念我獨兮,憂心慇慇。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
《正月》十三章,八章章八句,五章章六句。
《正月》之第六章:“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虺蜴,公共厭物),此乃詩人之感覺,感覺銳敏。
人生在世不能一刻離開宇宙、脫離人類。
嚴格地說,自食其力根本做不到,是要靠着互助,以有易無而生活。
互助,是人類的美德。
即令上高山入深林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衣食自給,也脫不出人類、宇宙。
而詩人非要說“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豈不是自苦?這樣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在世上,詩人是最無能的,是人生的失敗者,其所以憤慨是乞丐的“哀号”。
這種是生活失敗的“呼号”、苦痛的“呻吟”。
《正月》之末三章: 第十一章:“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所謂“安生”,“安”有平安、完全之意。
而文言成了白話,意思就淺了。
“國之為虐”,“虐”,迫害。
詩人常常是最大“迫害狂”,以為人人都同他過不去。
第十二章:“彼有旨酒,又有嘉肴。
洽比其鄰,昏姻孔雲。
念我獨兮,憂心慇慇。
”“洽”,《左傳》作“協”。
葉、協古通,訓和、合。
馬瑞辰謂:“合、協,古音同(二字皆曉母)。
”(《毛詩傳箋通釋》)“比”,連也。
“雲”,毛傳:“旋也。
”陳奂《詩毛氏傳疏》:“《說文》:‘雲,象回轉之形。
’旋即回轉之義。
”《詩》中“旋”、“還”皆通,如“言旋言歸”(《鴻雁之什&bull黃鳥》)。
“旋”即還,還,往還。
) 此一章中,“洽比其鄰”,言朋友;“昏姻孔雲”,言親戚往還;唯“念我獨兮,憂心慇慇”,小可憐,可以原諒他,但不是好。
《正月》末三章,真乃千古窮詩之祖。
詩人一來就說窮,發财的人作詩說說富貴,豈不好?窮人說富固然不到家,富人說窮也不會好。
但中國詩人成了傳統——一作詩就說窮。
《正月》,寫窮寫得到家。
文章作得越長,越無法收拾。
該看《史記》中之“太史公曰”[1],說得真好。
看起來似乎稀松平常,然而真不容易,要學!寫短詩可以靠感興(inspiration),長篇的須要慘淡經營,起合轉折,結尤難。
《正月》之第十三章,看怎樣結。
《正月》第十三章:“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
”“佌佌”,毛傳:“小也。
”“蔌蔌”,毛傳:“陋也。
”(陋,淺薄無知之人。
)曆來訓诂皆尊此解。
餘以為:“佌佌”、“蔌蔌”,僅也,狀屋與谷,非言人也。
“方有穀”,《後漢書&bull蔡邕傳》注引詩作“速速方穀”。
馬瑞辰謂上之“佌佌彼有屋”與下之“民今之無祿”相對成文,“蔌蔌方穀”與“夭夭是椓”相對成文(《毛詩傳箋通釋》)。
詞、曲中此名隔句對。
“夭夭”,毛詩作“枖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曰:“魯詩作‘夭夭’。
”“夭夭是椓”,毛傳:“君夭之,在位椓之。
”說“在位”,哪裡出來的?不通,想當然耳。
“桃之夭夭”(《周南&bull桃夭》)、“棘心夭夭”(《邶風&bull凱風》),“夭”,訓少好、訓盛,引申作“少壯”解。
“椓”,破。
“夭夭是椓”,少壯之人皆被毀滅、摧殘。
“哿矣富人”,“哿”,毛傳:“可。
”《孟子》趙岐注:“哿,可也。
”與毛同。
“哀此惸獨”,“惸”,《孟子》作“焭”,趙注:“焭,孤也。
”“惸獨”,窮老之人,承“夭夭是椓”而來。
歐陽修《詩本義》曰:“國君既不能恤矣,彼富人尚可哀此惸獨而恤之也。
”此亦可備一說。
長詩文要波瀾起伏,東坡率意,山谷才短,皆不成。
波瀾起伏越厲害,收煞越難。
《正月》一首,起,寫一己之心情、見解;結,寫國家、社會之情狀。
此篇結是收,但又擴大了。
善于結者,收中有放。
篇二 節南山之什&bull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
四國無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電,不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