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說“邶鄘衛”
關燈
小
中
大
?日光在楊葉上跳舞,不是看的日光,也不單是看楊葉,是看的另外的東西。
這才是詩人的眼,這樣活着才有意思。
雲,便是能給我們啟發,托爾斯太(Tolstoy)[25]《藝術論》因許多詩人贊美雲而大怒,真是老小孩。
他笨,不懂得雲的美,也不知人家懂得。
禅宗的話:“聖谛亦不為”(青原行思語)[26]、“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真淨克文語)[27],如此才能成為創作。
一個偉大的作家是不能影響後人的,因為别人沒他那樣的才禀,哪能學得來呢?能影響後世者是因為它好學。
陶淵明從當時人顔延之[28]為之作诔、昭明太子[29]為之作序起,已是推崇備至。
唐宋元明以下,莫不衆口一詞地推美,但哪個受了影響?白樂天、蘇東坡學得像什麼?王、孟、韋、柳不過寫些清幽之境,有些恬淡之情,貌似。
因為陶的生活态度太好,真是“大而化之之謂聖”(《孟子&bull盡心下》)。
他才是真正的詩聖。
淵明對人生、生活的态度好,不過他的時代和我們不同。
詩人要說真話;我們生在虛僞的年代,不能說真話,這簡直就把作詩人的機會齊根截斷了。
環境不許可,雖有天才也難為力。
有人說現在理智發達、科學發達,故詩不能發達。
不然也。
此真是“又從而為之辭”(《孟子&bull公孫醜下》)矣!“辭”,遁辭、曲辭。
今所謂“理智發達、科學發達”,是這裡的“辭”,“從而為之辭”的“辭”。
人能自省,真要大膽,所以真需要知、仁、勇。
我們想說的話有多少不是“遁辭”、“曲辭”!淵明很理智,他有他的經驗與觀察,他簡直是有智慧,比理智好得多。
(老杜有時糊塗,太白浪漫。
)理智絕不妨害詩。
古代生活簡單,不需要許多虛僞的應酬,所以人一說出就是那樣。
雖然簡單,但是真實,故隽永、耐咀嚼。
後來的詩人隻淵明能少存此意。
《簡兮》篇至“雲誰之思,西方美人”,話已說完了,但還要說“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此後九字即前八字,這不是冷飯化粥嗎?但是,不然。
它絕不薄。
因為他真實而隽永,因他本有此情,故有韻味。
今日所謂“味”,即漁洋[30]之所謂神韻之“韻”。
“味”,就是誠于中形于外,心裡本沒有就不會有味。
老譚唱戲有味,因為他唱《賣馬》就是秦瓊,因他誠,故唱得有味。
詩人之情未盡,需要再說,故說了真實、隽永,大有《莊子》所謂“送君者自厓而返,而君自此遠矣”(《山木》)之境界。
篇十一 鄘風&bull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發如雲,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揚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绉,是绁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顔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好詩太多,不得不割愛。
《鄘風》之《柏舟》篇略,《牆有茨》篇略。
《君子偕老》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三章八句。
《君子偕老》詩旨: 《毛詩大序》謂“風”為“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風”,講壞了;“諷”,失了上古的忠厚和平。
《君子偕老》與《衛風》第一篇《淇奧》合看,可知上古的男性美和女性美,分言之為男女兩性,統言之為人。
《君子偕老》一詩裡的女性寫得有點貴族性,别的詩雖也描寫到,但無此詳細。
古代的神話故事,多寫英雄美人,即寫常人也有他不平常處,如同鳳凰之于飛鳥、麒麟之于走獸、聖人之于人。
因他精神上有特出之點,故他是貴族性的。
故事中寫帝王、後妃、官吏、英雄,都是貴族性的;神,也還是貴族性的。
真正平等有沒有?成問題。
人為什麼崇拜貴族?因為人有向上的心,人的理想的人格是那樣。
人沒的崇拜了,便創造出一個來,故希臘的神甚多,佛教的佛甚多,創造出許多來。
人是要如此,才活得有勁。
天下傷心事甚多,但莫甚于父母對于其子女失望,因為活得沒勁了。
鄉下人自己用土和顔色做了神像,然後磕頭禮拜。
知此而後讀此詩。
《君子偕老》字義: 首章:“副筓六珈”,“副”,自有一份,又來一份,故曰副。
“筓”,毛傳:“衡,筓也。
”“衡”,橫;“筓”,簪。
“珈”,玉屬首飾。
鄭玄作箋時,已不知什麼是“副筓六珈”。
餘意“副”乃發網之類,以橫簪别住。
“副筓六珈”,從頭上寫起。
盛妝從頭上表示出來,故先寫頭。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寫得真美,自然,毫不勉強。
“委委佗佗”,即委佗委佗。
“如山如河”,山凝重,河流動,坐如山,行動如河。
自然的山河最真實不過,後來的詩寫得假,故不美,隻有讨厭。
最自然、最真實,故最美。
且此二句所寫是官,身份恰當。
“子之不淑”,此句不懂。
黃晦聞曰:古淑同叔(),而叔又同弔(),故誤為“淑”,實當為“弔”(《小雅&bull節南山》有“昊天不弔”之句)——“子之不弔”。
此是悼亡之詩。
如是“不淑”(不好),則是諷刺。
而若是諷刺,不該寫得這樣美、這樣好。
此詩前以“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二句贊美人物,那還近于客觀描寫,乃就外表觀察對象之風格;而此後則更以“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語說出“如天如帝”之贊美,此二句乃是主觀,詩人心中生出的印象。
以如此之風格豐神,如何能是諷刺?隻好用晦聞先生說。
餘不甚同意晦聞先生“不淑”作“不弔”解,但無更好講法。
總之作悼亡詩較作諷刺為善,故以黃先生之說為長。
次章:“玼兮玼兮”之“玼”,毛傳:“鮮盛貌。
”三章“瑳兮瑳兮”之“瑳”,無傳,是玼、瑳同義也。
又《邶風&bull新台》詩“新台有玼”,“玼”,毛傳:“鮮明貌。
”亦顯文。
“其之翟也”,句中“其”與“之”二字作一義用。
又《王風&bull揚之水》有“彼其之子”之句,句中“之”字之于“子”,為語詞或指示“子”;指示詞“之”、“其”義同,如其人與之人、其物與之物;故“彼”、“其”、“之”三字一義,“彼其之子”即“之子”。
出以四字,因語氣之故。
“玉之瑱也”,“瑱”,毛傳:“塞耳也。
”瑱之為言填也。
“象之揥也”,“揥”,,毛傳:“所以摘發也。
”揥、摘,形、音、義皆相近也。
餘疑摘發即搔頭。
“揚且之皙也”,“揚”,毛傳:“揚,眉上廣。
”馬瑞辰釋為美,于義較長。
“且”,語詞,與“哉”為一聲之轉。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而”、“如”古通,皆可作像或語詞用,如“泣涕連如(而)”。
“天”,古語謂:莫之為而為者,莫之緻而緻,天也。
[31]晉悼公[32]雲:“孤始願不及此。
雖及此,豈非天乎!”(《左傳&bull成公十八年》)莊子則認為:得于天者全也。
中國稱“天”與宗教稱天不同,其微妙不可測,故曰天;其尊嚴不可犯,故曰帝。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其美如雲,寫人物如天如帝之風神,宜于與“君子偕老”。
三章:“其之展也”,“展”,《周禮》鄭注:“展衣,白衣也。
”展、通,又或作,《爾雅&bull釋名》:“,坦也。
”展、、坦、袒、徒,五字義近。
展,誠(坦白);亶,誠。
展、亶本一字,亶其然乎? “是绁袢也”,“绁袢”,毛傳:“當暑袢延之服也。
”《說文》引詩作“亵袢”。
郝懿行謂袢是半衣。
總上三章所言之服:“象服”,禮服之總名;“翟”、“展”、“绁袢”,禮服之各名。
末句“邦之媛也”,“媛”,美女。
篇十二 鄘風&bull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相鼠》三章,章四句。
《詩序》:“《相鼠》,刺無禮也。
”《白虎通&bull谏诤》篇以為“妻谏夫之詩”。
既曰“谏”,與責不同,此篇簡直是罵,而夫妻感情尚未決裂。
《相鼠》首章:“相鼠有皮”,“相”,平聲,有二義:視、互。
毛傳:“相視也。
”“相鼠”,禮鼠也,即拱鼠,後腿能坐,前腿拱抱,餘家鄉稱之大眼賊。
杜詩有“野鼠拱亂穴”(《北征》)之句。
“人而無止”,“止”,鄭箋:“容止。
”好。
《相鼠》三章重句重得好:首章末句言“何為”;次章末句言“何俟”,“何俟”較“何為”更重;至第三章“胡不遄死”更重。
(稼軒《采桑子》[33]中間故重,恐偷此。
後人仿之。
) 這篇似真有恨了,恨之極,切齒道出。
《詩經》寫恨,隻此一篇,還看不見報複,雖不像西洋熱烈,已超出哀怨。
篇十三 衛風&bull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善戲谑兮,不為虐兮。
《淇奧》三章,章九句。
《君子偕老》所寫是理想的、标準的女性——美女; 《淇奧》所寫乃理想的、标準的男性——君子。
中國“三百篇”、《離騷》所謂美人,不僅是beautiful,兼内外靈肉而言,内外如一乃靈肉調和的美,兼指容貌德性。
梁任公以為“君子”兩字乃中國特有。
君子之美有多方面,文字猶嫌不足以形容之。
古人之說堯之德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論語&bull泰伯》)說孔夫子曰:“博學而無所成名。
”(《論語&bull子罕》)此即無恰當之文字可以名之。
《淇奧》字義: 三章之首二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青青”、“瞻彼淇奧,綠竹如箦”,興也,亦比也。
外國人不了解竹石之美,中國以竹象征男性之美。
(花與竹與柳皆可以比。
)竹可表現德性美,其所給予人的是堅貞、沉靜;然“沉靜”二字尚太淺,有“學問”、“道德”、“思想”、“感情”的人多是沉靜的。
故品格高尚的人多喜歡竹子,以其為美德之象征。
(象征與譬喻不同。
) 首章下言“有匪君子”,“匪”,韓詩作“邲”,《廣韻》:“邲,好貌。
”《一切經音義》[34]引詩作“斐”,《論語》“斐然成章”(《公冶長》),皆“美好”之意。
三章之第三句皆為“有匪君子”,“匪”作“斐”,《說文》:“斐,分别文也。
”文采分明,自是表現于外;然品格乃誠于中形于外。
中國詩籠統總合,西洋是清楚分别,中國流弊是模糊不清。
而吾國祖先如“三百篇”所寫,真清楚,感覺銳敏,分析、觀察清楚。
“如切如瑳”,“瑳”,治牙曰“瑳”,今作“磋”。
《說文》有“瑳”無“磋”。
磋與玼、泚同,鮮明也,可作adj又可作adv,故以瑳為adj、以磋為adv,實皆瑳也。
“如琢如磨”,“磨”,治石曰磨。
切、瑳、琢、磨是治骨、治牙、治玉、治石,骨、牙、玉、石此四物皆堅,故曰德行堅定。
不分男女,皆當如此。
“瑟兮兮”,“瑟”,毛傳:“矜莊也。
”《白虎通&bull禮樂論》:“瑟者,啬者,閉也。
”啬、閉,有謹慎、恭敬之意,即矜莊。
“”,毛傳:“寬大也。
”《邶風&bull簡兮》篇,“簡”,大也。
“”、“簡”通。
太矜莊則小,故又曰宏大。
“赫兮咺兮”,“咺”,毛傳:“威儀容止宣著也。
”韓詩作“宣”,《說文》“愃”下引詩“赫兮愃兮”。
“瑟”、“”、“赫”、“咺”以寫君子之美,一字不足用四字形容之。
前數句所寫偏于含蓄,故此曰“赫咺”。
含蓄既多,必能表現于外。
“終不可谖兮”,“谖”,忘也。
并不曾想不忘,是想忘都忘不了。
“終不可谖兮”,此首章、次章之末一句将詩人心中徘徊動蕩之思皆寫出,真好。
次章:“綠竹青青”,“青青”,菁菁,茂盛。
“充耳琇瑩”,玉之瑱也。
“會弁如星”,“會”,有總結之意,《說文》引詩作“”,毛傳:“所以會發。
”黃晦聞先生謂“會”即《君子偕老》之“揥”。
恐非。
會,會發,“束發冠”,其音即表義;“揥”,摘發、“搔頭”。
彼為美女此為君子,男女有别,首飾亦自不同;且會發與摘發不容混也。
三章:“綠竹如箦”,“箦”,毛傳:“積也。
”亦茂義。
後之“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圭方璧圓,皆不自作,乃經人工琢磨而後成了圓璧方圭,人以言天才既高又有修養。
對于“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的人,高尚如神,人固然可以敬而畏之,卻非親之愛之,太嚴肅。
“猗重較兮”,“較”,舊注是車;“重較”,毛傳:“卿士之車。
”大謬。
仍是大意。
陳玉澍[35]《毛詩異文箋》以為卿士之車是後人所妄加,“重較”隻是宏大之義。
《左氏傳》:“夫子覺其者。
”杜預注:“覺,較然正直。
”按:“不為虐兮”之下,毛傳亦有“寬緩弘大”之語,“寬緩”是釋前“寬兮綽兮”,而“弘大”則釋“猗重較兮”也。
“猗”,或作“绮”,大謬。
“猗”是贊美之詞,如“猗欤休哉”,故與“重較”聯,猶言“美哉其重較也”。
為詩,短言之不足長言之,長言之不足詠歎之,方能情韻悠長。
情韻與性靈、機趣不同。
性靈與機趣是短暫的——是外物與我們接觸的一刹那,是捕鼠機似的一觸即發,而且稍縱即逝。
後來詩人多是如此,隻仗了哏、巧、新鮮。
古人是有“情韻”,一唱三歎,悠長的,愈舊而彌新,其味愈玩味而彌長。
這種情韻終朝每日盤桓在作者的心頭,并不曾想不忘,是想忘都忘不了,此即所謂醞釀、涵養。
就好比釀米為酒,故其情韻悠長,感人之力量亦至深;但絕非刺激,卻如飲醇酒。
詩雲“終不可谖兮”,君子在詩人心中盤桓已久,自然忘不了。
東坡雲“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就此便知他非大詩人。
餘平生見過幾次好山川,雖不能寫其清景,而十餘年後思之仍然如在目前,因為它是“終不可谖兮”。
“三百篇”、楚辭不能在當時描寫,因為在當時也許太偉大、太沉重了,“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蘇轼《題西林壁》),要在腦中盤桓、醞釀過一個時期。
與朋友寫信容易,若作篇詩文賦父母的恩情卻作不來,因它太沉重、太偉大,顧此失彼,挂一漏萬。
若作之,緊不得、慢不得,慌不得、忙不得,要使之在心中徘徊、盤桓。
“詩三百篇”是窖藏多年的好酒,醇乎其醇。
(老杜的詩有時都是壞酒。
)中國的醇酒,并非西洋的酒精,中國常所謂酒曰“陳紹”、曰“女貞”(最好的紹酒),極醇厚。
一個民族的文明如何,看他造的酒味道如何即可。
舌端、喉頭、胃囊及至發散到全身四肢是什麼味道,隻有自己感覺去。
詩和酒,都要自己totast
這才是詩人的眼,這樣活着才有意思。
雲,便是能給我們啟發,托爾斯太(Tolstoy)[25]《藝術論》因許多詩人贊美雲而大怒,真是老小孩。
他笨,不懂得雲的美,也不知人家懂得。
禅宗的話:“聖谛亦不為”(青原行思語)[26]、“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真淨克文語)[27],如此才能成為創作。
一個偉大的作家是不能影響後人的,因為别人沒他那樣的才禀,哪能學得來呢?能影響後世者是因為它好學。
陶淵明從當時人顔延之[28]為之作诔、昭明太子[29]為之作序起,已是推崇備至。
唐宋元明以下,莫不衆口一詞地推美,但哪個受了影響?白樂天、蘇東坡學得像什麼?王、孟、韋、柳不過寫些清幽之境,有些恬淡之情,貌似。
因為陶的生活态度太好,真是“大而化之之謂聖”(《孟子&bull盡心下》)。
他才是真正的詩聖。
淵明對人生、生活的态度好,不過他的時代和我們不同。
詩人要說真話;我們生在虛僞的年代,不能說真話,這簡直就把作詩人的機會齊根截斷了。
環境不許可,雖有天才也難為力。
有人說現在理智發達、科學發達,故詩不能發達。
不然也。
此真是“又從而為之辭”(《孟子&bull公孫醜下》)矣!“辭”,遁辭、曲辭。
今所謂“理智發達、科學發達”,是這裡的“辭”,“從而為之辭”的“辭”。
人能自省,真要大膽,所以真需要知、仁、勇。
我們想說的話有多少不是“遁辭”、“曲辭”!淵明很理智,他有他的經驗與觀察,他簡直是有智慧,比理智好得多。
(老杜有時糊塗,太白浪漫。
)理智絕不妨害詩。
古代生活簡單,不需要許多虛僞的應酬,所以人一說出就是那樣。
雖然簡單,但是真實,故隽永、耐咀嚼。
後來的詩人隻淵明能少存此意。
《簡兮》篇至“雲誰之思,西方美人”,話已說完了,但還要說“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此後九字即前八字,這不是冷飯化粥嗎?但是,不然。
它絕不薄。
因為他真實而隽永,因他本有此情,故有韻味。
今日所謂“味”,即漁洋[30]之所謂神韻之“韻”。
“味”,就是誠于中形于外,心裡本沒有就不會有味。
老譚唱戲有味,因為他唱《賣馬》就是秦瓊,因他誠,故唱得有味。
詩人之情未盡,需要再說,故說了真實、隽永,大有《莊子》所謂“送君者自厓而返,而君自此遠矣”(《山木》)之境界。
篇十一 鄘風&bull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發如雲,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揚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绉,是绁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顔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好詩太多,不得不割愛。
《鄘風》之《柏舟》篇略,《牆有茨》篇略。
《君子偕老》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三章八句。
《君子偕老》詩旨: 《毛詩大序》謂“風”為“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風”,講壞了;“諷”,失了上古的忠厚和平。
《君子偕老》與《衛風》第一篇《淇奧》合看,可知上古的男性美和女性美,分言之為男女兩性,統言之為人。
《君子偕老》一詩裡的女性寫得有點貴族性,别的詩雖也描寫到,但無此詳細。
古代的神話故事,多寫英雄美人,即寫常人也有他不平常處,如同鳳凰之于飛鳥、麒麟之于走獸、聖人之于人。
因他精神上有特出之點,故他是貴族性的。
故事中寫帝王、後妃、官吏、英雄,都是貴族性的;神,也還是貴族性的。
真正平等有沒有?成問題。
人為什麼崇拜貴族?因為人有向上的心,人的理想的人格是那樣。
人沒的崇拜了,便創造出一個來,故希臘的神甚多,佛教的佛甚多,創造出許多來。
人是要如此,才活得有勁。
天下傷心事甚多,但莫甚于父母對于其子女失望,因為活得沒勁了。
鄉下人自己用土和顔色做了神像,然後磕頭禮拜。
知此而後讀此詩。
《君子偕老》字義: 首章:“副筓六珈”,“副”,自有一份,又來一份,故曰副。
“筓”,毛傳:“衡,筓也。
”“衡”,橫;“筓”,簪。
“珈”,玉屬首飾。
鄭玄作箋時,已不知什麼是“副筓六珈”。
餘意“副”乃發網之類,以橫簪别住。
“副筓六珈”,從頭上寫起。
盛妝從頭上表示出來,故先寫頭。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寫得真美,自然,毫不勉強。
“委委佗佗”,即委佗委佗。
“如山如河”,山凝重,河流動,坐如山,行動如河。
自然的山河最真實不過,後來的詩寫得假,故不美,隻有讨厭。
最自然、最真實,故最美。
且此二句所寫是官,身份恰當。
“子之不淑”,此句不懂。
黃晦聞曰:古淑同叔(),而叔又同弔(),故誤為“淑”,實當為“弔”(《小雅&bull節南山》有“昊天不弔”之句)——“子之不弔”。
此是悼亡之詩。
如是“不淑”(不好),則是諷刺。
而若是諷刺,不該寫得這樣美、這樣好。
此詩前以“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二句贊美人物,那還近于客觀描寫,乃就外表觀察對象之風格;而此後則更以“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語說出“如天如帝”之贊美,此二句乃是主觀,詩人心中生出的印象。
以如此之風格豐神,如何能是諷刺?隻好用晦聞先生說。
餘不甚同意晦聞先生“不淑”作“不弔”解,但無更好講法。
總之作悼亡詩較作諷刺為善,故以黃先生之說為長。
次章:“玼兮玼兮”之“玼”,毛傳:“鮮盛貌。
”三章“瑳兮瑳兮”之“瑳”,無傳,是玼、瑳同義也。
又《邶風&bull新台》詩“新台有玼”,“玼”,毛傳:“鮮明貌。
”亦顯文。
“其之翟也”,句中“其”與“之”二字作一義用。
又《王風&bull揚之水》有“彼其之子”之句,句中“之”字之于“子”,為語詞或指示“子”;指示詞“之”、“其”義同,如其人與之人、其物與之物;故“彼”、“其”、“之”三字一義,“彼其之子”即“之子”。
出以四字,因語氣之故。
“玉之瑱也”,“瑱”,毛傳:“塞耳也。
”瑱之為言填也。
“象之揥也”,“揥”,,毛傳:“所以摘發也。
”揥、摘,形、音、義皆相近也。
餘疑摘發即搔頭。
“揚且之皙也”,“揚”,毛傳:“揚,眉上廣。
”馬瑞辰釋為美,于義較長。
“且”,語詞,與“哉”為一聲之轉。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而”、“如”古通,皆可作像或語詞用,如“泣涕連如(而)”。
“天”,古語謂:莫之為而為者,莫之緻而緻,天也。
[31]晉悼公[32]雲:“孤始願不及此。
雖及此,豈非天乎!”(《左傳&bull成公十八年》)莊子則認為:得于天者全也。
中國稱“天”與宗教稱天不同,其微妙不可測,故曰天;其尊嚴不可犯,故曰帝。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其美如雲,寫人物如天如帝之風神,宜于與“君子偕老”。
三章:“其之展也”,“展”,《周禮》鄭注:“展衣,白衣也。
”展、通,又或作,《爾雅&bull釋名》:“,坦也。
”展、、坦、袒、徒,五字義近。
展,誠(坦白);亶,誠。
展、亶本一字,亶其然乎? “是绁袢也”,“绁袢”,毛傳:“當暑袢延之服也。
”《說文》引詩作“亵袢”。
郝懿行謂袢是半衣。
總上三章所言之服:“象服”,禮服之總名;“翟”、“展”、“绁袢”,禮服之各名。
末句“邦之媛也”,“媛”,美女。
篇十二 鄘風&bull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相鼠》三章,章四句。
《詩序》:“《相鼠》,刺無禮也。
”《白虎通&bull谏诤》篇以為“妻谏夫之詩”。
既曰“谏”,與責不同,此篇簡直是罵,而夫妻感情尚未決裂。
《相鼠》首章:“相鼠有皮”,“相”,平聲,有二義:視、互。
毛傳:“相視也。
”“相鼠”,禮鼠也,即拱鼠,後腿能坐,前腿拱抱,餘家鄉稱之大眼賊。
杜詩有“野鼠拱亂穴”(《北征》)之句。
“人而無止”,“止”,鄭箋:“容止。
”好。
《相鼠》三章重句重得好:首章末句言“何為”;次章末句言“何俟”,“何俟”較“何為”更重;至第三章“胡不遄死”更重。
(稼軒《采桑子》[33]中間故重,恐偷此。
後人仿之。
) 這篇似真有恨了,恨之極,切齒道出。
《詩經》寫恨,隻此一篇,還看不見報複,雖不像西洋熱烈,已超出哀怨。
篇十三 衛風&bull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善戲谑兮,不為虐兮。
《淇奧》三章,章九句。
《君子偕老》所寫是理想的、标準的女性——美女; 《淇奧》所寫乃理想的、标準的男性——君子。
中國“三百篇”、《離騷》所謂美人,不僅是beautiful,兼内外靈肉而言,内外如一乃靈肉調和的美,兼指容貌德性。
梁任公以為“君子”兩字乃中國特有。
君子之美有多方面,文字猶嫌不足以形容之。
古人之說堯之德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論語&bull泰伯》)說孔夫子曰:“博學而無所成名。
”(《論語&bull子罕》)此即無恰當之文字可以名之。
《淇奧》字義: 三章之首二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青青”、“瞻彼淇奧,綠竹如箦”,興也,亦比也。
外國人不了解竹石之美,中國以竹象征男性之美。
(花與竹與柳皆可以比。
)竹可表現德性美,其所給予人的是堅貞、沉靜;然“沉靜”二字尚太淺,有“學問”、“道德”、“思想”、“感情”的人多是沉靜的。
故品格高尚的人多喜歡竹子,以其為美德之象征。
(象征與譬喻不同。
) 首章下言“有匪君子”,“匪”,韓詩作“邲”,《廣韻》:“邲,好貌。
”《一切經音義》[34]引詩作“斐”,《論語》“斐然成章”(《公冶長》),皆“美好”之意。
三章之第三句皆為“有匪君子”,“匪”作“斐”,《說文》:“斐,分别文也。
”文采分明,自是表現于外;然品格乃誠于中形于外。
中國詩籠統總合,西洋是清楚分别,中國流弊是模糊不清。
而吾國祖先如“三百篇”所寫,真清楚,感覺銳敏,分析、觀察清楚。
“如切如瑳”,“瑳”,治牙曰“瑳”,今作“磋”。
《說文》有“瑳”無“磋”。
磋與玼、泚同,鮮明也,可作adj又可作adv,故以瑳為adj、以磋為adv,實皆瑳也。
“如琢如磨”,“磨”,治石曰磨。
切、瑳、琢、磨是治骨、治牙、治玉、治石,骨、牙、玉、石此四物皆堅,故曰德行堅定。
不分男女,皆當如此。
“瑟兮兮”,“瑟”,毛傳:“矜莊也。
”《白虎通&bull禮樂論》:“瑟者,啬者,閉也。
”啬、閉,有謹慎、恭敬之意,即矜莊。
“”,毛傳:“寬大也。
”《邶風&bull簡兮》篇,“簡”,大也。
“”、“簡”通。
太矜莊則小,故又曰宏大。
“赫兮咺兮”,“咺”,毛傳:“威儀容止宣著也。
”韓詩作“宣”,《說文》“愃”下引詩“赫兮愃兮”。
“瑟”、“”、“赫”、“咺”以寫君子之美,一字不足用四字形容之。
前數句所寫偏于含蓄,故此曰“赫咺”。
含蓄既多,必能表現于外。
“終不可谖兮”,“谖”,忘也。
并不曾想不忘,是想忘都忘不了。
“終不可谖兮”,此首章、次章之末一句将詩人心中徘徊動蕩之思皆寫出,真好。
次章:“綠竹青青”,“青青”,菁菁,茂盛。
“充耳琇瑩”,玉之瑱也。
“會弁如星”,“會”,有總結之意,《說文》引詩作“”,毛傳:“所以會發。
”黃晦聞先生謂“會”即《君子偕老》之“揥”。
恐非。
會,會發,“束發冠”,其音即表義;“揥”,摘發、“搔頭”。
彼為美女此為君子,男女有别,首飾亦自不同;且會發與摘發不容混也。
三章:“綠竹如箦”,“箦”,毛傳:“積也。
”亦茂義。
後之“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圭方璧圓,皆不自作,乃經人工琢磨而後成了圓璧方圭,人以言天才既高又有修養。
對于“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的人,高尚如神,人固然可以敬而畏之,卻非親之愛之,太嚴肅。
“猗重較兮”,“較”,舊注是車;“重較”,毛傳:“卿士之車。
”大謬。
仍是大意。
陳玉澍[35]《毛詩異文箋》以為卿士之車是後人所妄加,“重較”隻是宏大之義。
《左氏傳》:“夫子覺其者。
”杜預注:“覺,較然正直。
”按:“不為虐兮”之下,毛傳亦有“寬緩弘大”之語,“寬緩”是釋前“寬兮綽兮”,而“弘大”則釋“猗重較兮”也。
“猗”,或作“绮”,大謬。
“猗”是贊美之詞,如“猗欤休哉”,故與“重較”聯,猶言“美哉其重較也”。
為詩,短言之不足長言之,長言之不足詠歎之,方能情韻悠長。
情韻與性靈、機趣不同。
性靈與機趣是短暫的——是外物與我們接觸的一刹那,是捕鼠機似的一觸即發,而且稍縱即逝。
後來詩人多是如此,隻仗了哏、巧、新鮮。
古人是有“情韻”,一唱三歎,悠長的,愈舊而彌新,其味愈玩味而彌長。
這種情韻終朝每日盤桓在作者的心頭,并不曾想不忘,是想忘都忘不了,此即所謂醞釀、涵養。
就好比釀米為酒,故其情韻悠長,感人之力量亦至深;但絕非刺激,卻如飲醇酒。
詩雲“終不可谖兮”,君子在詩人心中盤桓已久,自然忘不了。
東坡雲“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就此便知他非大詩人。
餘平生見過幾次好山川,雖不能寫其清景,而十餘年後思之仍然如在目前,因為它是“終不可谖兮”。
“三百篇”、楚辭不能在當時描寫,因為在當時也許太偉大、太沉重了,“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蘇轼《題西林壁》),要在腦中盤桓、醞釀過一個時期。
與朋友寫信容易,若作篇詩文賦父母的恩情卻作不來,因它太沉重、太偉大,顧此失彼,挂一漏萬。
若作之,緊不得、慢不得,慌不得、忙不得,要使之在心中徘徊、盤桓。
“詩三百篇”是窖藏多年的好酒,醇乎其醇。
(老杜的詩有時都是壞酒。
)中國的醇酒,并非西洋的酒精,中國常所謂酒曰“陳紹”、曰“女貞”(最好的紹酒),極醇厚。
一個民族的文明如何,看他造的酒味道如何即可。
舌端、喉頭、胃囊及至發散到全身四肢是什麼味道,隻有自己感覺去。
詩和酒,都要自己tot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