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說《召南》
關燈
小
中
大
章:“白茅純束”,“純束”,毛傳:“猶包之也。
”鄭箋:“純讀如屯。
”按:純、屯古通。
《史記&bull蘇秦列傳》“錦繡千純”,《索隐》[22]引《國策》高[23]注:“音屯,屯束也。
” 三章:“舒而脫脫兮”,“而”與“如”、“然”在形容詞或副詞中意同;若不通用,隻是習慣的緣故,意義上并無不通。
Itiscustom,noreason.蠢如、安如即蠢然、安然。
而、如,“舒而”即舒然。
“脫脫”,形容舒,亦舒意。
《野有死麕》首章仍是《關雎》句法,前二句為興。
次章前三句相連,隻餘“有女如玉”一句。
末章忽換了一個人,換了一種口氣,變平常之四言句法用“兮”、“也”,故音調也變了: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音調舒徐,好。
若改為四字句也可以,“舒而脫脫,無感我帨,無使尨吠”,但詩的美都失去了。
《野有死麕》詩旨: 《詩序》曰:“惡無禮也。
天下大亂,強暴相陵,遂成淫風。
被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
”此說甚牽強。
吾人自詩中看不出無禮。
方玉潤《詩經原始》謂:“此必是高人逸士,抱璞懷貞,不肯出而用世。
”此屬穿鑿。
詳詩之意,首二章當是男子之歌詞,而三章則女子所答也。
《野有死麕》首章“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是其主題。
講詩者以為這是壞事,我們雖非贊同,但承認人情中本有此事。
篇十三 何彼矣 何彼矣,唐棣之華。
曷不肅雍,王姬之車。
何彼矣,華如桃李。
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缗。
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何彼矣》三章,章四句。
前二句一事,後二句一事,仍是《關雎》句法。
首章:“何彼矣”,“”,或作“”。
《說文》:“,衣厚貌。
”韓詩作“茙”。
《說文》無“茙”字,“茸”下曰“草茸茸貌”。
如此,則“”當是“茙”之假。
“曷不肅雍”,即“肅雍”也。
“曷不”即“何不”,加重語氣,如京劇“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四郎探母》楊四郎)、“叫孤王想前後好不傷悲”(獻帝),“好不慘然”、“好慘然”,“慘然”也;“好不傷悲”、“好傷悲”,“傷悲”也。
“肅雍”,“肅”,莊嚴,敬也;“雍”,雍容,和也。
不用一字形容而用二字,有道理。
這二字相反而又相成,好。
“王姬之車”,《禮儀疏》:“齊侯嫁女,以其母王姬始嫁之車遠送之。
”是也。
“王姬”,即公主。
次章:“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毛傳:“平,正也。
武王女,文王孫,适齊侯之子。
”馬瑞辰曰:“詩中凡疊句言某之某着,皆指一人言。
”又曰:“平王之孫乃平王之外孫。
”(《毛詩傳箋通釋》)毛傳有成見,以為《周南》《召南》皆是文王時作,故必将平王講成文王,他三家俱不如此。
馬瑞辰講得好。
篇十四 驺虞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于嗟乎驺虞。
《驺虞》二章,章三句。
《驺虞》字義: “壹發五豝”,“發”,毛傳:“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發。
”按:“發”,當是縱意,虞人發縱五豝以待公之獵耳。
“于嗟乎驺虞”,“驺虞”,毛傳:“義獸也。
白虎黑文,不食生物。
”三家詩皆以為天子掌鳥獸之官。
《驺虞》兩章皆用“于嗟乎驺虞”作結,還是好——“于嗟乎驺虞”! *** [1] 黃節(1873—1935):近代詩人、詩論家,原名晦聞,字玉昆,号純熙,廣東順德人,曾任教于北京大學,著有《詩旨纂辭》《變雅》《漢魏樂府風箋》等。
[2] 《漢書&bull藝文志&bull諸子略序》:“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
’” [3] 《兒女英雄傳》:清朝滿族文學家文康所著長篇小說。
是書以地道北京話書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4] 陸佃(1042—1102):宋朝學者,字農師,号陶山,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精于禮家名數之說。
著有《埤雅》《禮象》《春秋後傳》等。
[5] 普希金(1799—1837):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
著有《葉甫根尼&bull奧涅金》《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等。
[6] 《廣韻》:北宋初年陳彭年、邱雍等人對陸法言《切韻》進行修訂,并更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
[7] 郝懿行(1757—1825):清朝學者,字恂九,号蘭臯,山東栖霞人。
著有《爾雅義疏》《山海經箋疏》等。
[8] 《釋文》:即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為解釋儒家經典文字音義之書。
[9] 《玉篇》:古代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之字書,為中國第一部楷書字典,南北朝梁顧野王所著。
[10] 劉在昭筆記此處原标有注音符号,今無法辨認,或為qīlin二音。
[11] 吳均(469—520):南朝時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詩文自成一家,尤擅書信,有《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
[12] 《西京雜記》:舊本題晉葛洪撰。
吳均一說,始于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bull語資篇》。
[13] 蛇:音yí。
[14] 趙岐(108?—201):東漢經學家,初名嘉,字邠卿、台卿,京兆長陵(今陝西鹹陽)人。
著有《孟子章句》。
[15] 段:段玉裁。
段玉裁(1735—1815):清朝學者,字若膺,号懋堂,江蘇金壇人,師事戴震,研究文字、訓诂、音韻之學。
著作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均表》《毛詩故訓傳定本》等。
[16] 郭:郭璞。
郭璞(276—324):東晉學者、訓诂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
著有《爾雅注》。
[17]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初名從嘉,字重光,号鐘隐,史稱李後主。
李煜精書畫,通音律,以詞成就最高,被譽為“詞中之帝”。
[18] 章俊卿:疑是章潢。
章潢(1527—1608):明朝學者,字本清,南昌(今屬江西)人。
著有《詩經原體》《書經原始》等。
[19] 《賣馬》:又名《天堂縣》《當锏賣馬》,譚鑫培代表劇目。
叙秦瓊解配軍至潞州天堂縣投文,困居客店。
店主索房飯錢,秦瓊忍痛欲賣黃骠馬,遇單雄信借馬而去。
秦瓊再欲賣锏,遇王伯當、謝映登資助,并代索回文。
[20] 《莊子&bull田子方》:“溫伯雪子曰:‘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見也。
’” [21] 《孟子&bull告子下》:“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
’”高子,高叟,齊人。
[22] 《史記索隐》:唐朝司馬貞撰,共三十卷。
[23] 高:東漢高誘。
”鄭箋:“純讀如屯。
”按:純、屯古通。
《史記&bull蘇秦列傳》“錦繡千純”,《索隐》[22]引《國策》高[23]注:“音屯,屯束也。
” 三章:“舒而脫脫兮”,“而”與“如”、“然”在形容詞或副詞中意同;若不通用,隻是習慣的緣故,意義上并無不通。
Itiscustom,noreason.蠢如、安如即蠢然、安然。
而、如,“舒而”即舒然。
“脫脫”,形容舒,亦舒意。
《野有死麕》首章仍是《關雎》句法,前二句為興。
次章前三句相連,隻餘“有女如玉”一句。
末章忽換了一個人,換了一種口氣,變平常之四言句法用“兮”、“也”,故音調也變了: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音調舒徐,好。
若改為四字句也可以,“舒而脫脫,無感我帨,無使尨吠”,但詩的美都失去了。
《野有死麕》詩旨: 《詩序》曰:“惡無禮也。
天下大亂,強暴相陵,遂成淫風。
被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
”此說甚牽強。
吾人自詩中看不出無禮。
方玉潤《詩經原始》謂:“此必是高人逸士,抱璞懷貞,不肯出而用世。
”此屬穿鑿。
詳詩之意,首二章當是男子之歌詞,而三章則女子所答也。
《野有死麕》首章“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是其主題。
講詩者以為這是壞事,我們雖非贊同,但承認人情中本有此事。
篇十三 何彼矣 何彼矣,唐棣之華。
曷不肅雍,王姬之車。
何彼矣,華如桃李。
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缗。
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何彼矣》三章,章四句。
前二句一事,後二句一事,仍是《關雎》句法。
首章:“何彼矣”,“”,或作“”。
《說文》:“,衣厚貌。
”韓詩作“茙”。
《說文》無“茙”字,“茸”下曰“草茸茸貌”。
如此,則“”當是“茙”之假。
“曷不肅雍”,即“肅雍”也。
“曷不”即“何不”,加重語氣,如京劇“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四郎探母》楊四郎)、“叫孤王想前後好不傷悲”(獻帝),“好不慘然”、“好慘然”,“慘然”也;“好不傷悲”、“好傷悲”,“傷悲”也。
“肅雍”,“肅”,莊嚴,敬也;“雍”,雍容,和也。
不用一字形容而用二字,有道理。
這二字相反而又相成,好。
“王姬之車”,《禮儀疏》:“齊侯嫁女,以其母王姬始嫁之車遠送之。
”是也。
“王姬”,即公主。
次章:“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毛傳:“平,正也。
武王女,文王孫,适齊侯之子。
”馬瑞辰曰:“詩中凡疊句言某之某着,皆指一人言。
”又曰:“平王之孫乃平王之外孫。
”(《毛詩傳箋通釋》)毛傳有成見,以為《周南》《召南》皆是文王時作,故必将平王講成文王,他三家俱不如此。
馬瑞辰講得好。
篇十四 驺虞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于嗟乎驺虞。
《驺虞》二章,章三句。
《驺虞》字義: “壹發五豝”,“發”,毛傳:“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發。
”按:“發”,當是縱意,虞人發縱五豝以待公之獵耳。
“于嗟乎驺虞”,“驺虞”,毛傳:“義獸也。
白虎黑文,不食生物。
”三家詩皆以為天子掌鳥獸之官。
《驺虞》兩章皆用“于嗟乎驺虞”作結,還是好——“于嗟乎驺虞”! *** [1] 黃節(1873—1935):近代詩人、詩論家,原名晦聞,字玉昆,号純熙,廣東順德人,曾任教于北京大學,著有《詩旨纂辭》《變雅》《漢魏樂府風箋》等。
[2] 《漢書&bull藝文志&bull諸子略序》:“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
’” [3] 《兒女英雄傳》:清朝滿族文學家文康所著長篇小說。
是書以地道北京話書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4] 陸佃(1042—1102):宋朝學者,字農師,号陶山,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精于禮家名數之說。
著有《埤雅》《禮象》《春秋後傳》等。
[5] 普希金(1799—1837):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
著有《葉甫根尼&bull奧涅金》《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等。
[6] 《廣韻》:北宋初年陳彭年、邱雍等人對陸法言《切韻》進行修訂,并更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
[7] 郝懿行(1757—1825):清朝學者,字恂九,号蘭臯,山東栖霞人。
著有《爾雅義疏》《山海經箋疏》等。
[8] 《釋文》:即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為解釋儒家經典文字音義之書。
[9] 《玉篇》:古代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之字書,為中國第一部楷書字典,南北朝梁顧野王所著。
[10] 劉在昭筆記此處原标有注音符号,今無法辨認,或為qīlin二音。
[11] 吳均(469—520):南朝時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詩文自成一家,尤擅書信,有《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
[12] 《西京雜記》:舊本題晉葛洪撰。
吳均一說,始于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bull語資篇》。
[13] 蛇:音yí。
[14] 趙岐(108?—201):東漢經學家,初名嘉,字邠卿、台卿,京兆長陵(今陝西鹹陽)人。
著有《孟子章句》。
[15] 段:段玉裁。
段玉裁(1735—1815):清朝學者,字若膺,号懋堂,江蘇金壇人,師事戴震,研究文字、訓诂、音韻之學。
著作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均表》《毛詩故訓傳定本》等。
[16] 郭:郭璞。
郭璞(276—324):東晉學者、訓诂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
著有《爾雅注》。
[17]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初名從嘉,字重光,号鐘隐,史稱李後主。
李煜精書畫,通音律,以詞成就最高,被譽為“詞中之帝”。
[18] 章俊卿:疑是章潢。
章潢(1527—1608):明朝學者,字本清,南昌(今屬江西)人。
著有《詩經原體》《書經原始》等。
[19] 《賣馬》:又名《天堂縣》《當锏賣馬》,譚鑫培代表劇目。
叙秦瓊解配軍至潞州天堂縣投文,困居客店。
店主索房飯錢,秦瓊忍痛欲賣黃骠馬,遇單雄信借馬而去。
秦瓊再欲賣锏,遇王伯當、謝映登資助,并代索回文。
[20] 《莊子&bull田子方》:“溫伯雪子曰:‘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見也。
’” [21] 《孟子&bull告子下》:“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
’”高子,高叟,齊人。
[22] 《史記索隐》:唐朝司馬貞撰,共三十卷。
[23] 高:東漢高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