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說《召南》
關燈
小
中
大
到了七十,快死的人了,倚老賣老,誰還不能原諒,根本也不想、也不欲了,如此還向上做什麼?待死而已。
可老夫子是什麼人物?他永遠是向上的!這是情操,操練得成熟,操守才堅固,這不是誇口。
(普希金[Pushkin][5]見壁上蒼蠅喚仆人拿槍,一槍便将蒼蠅打入壁上——這是操練得熟。
)寫出“被之僮僮”、“被之祁祁”,這不隻是天才,還有操練。
操練得多,自能出之。
當然瞎貓也可以碰上死老鼠,守株也可以待兔,但是太靠不住。
篇三 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夷。
《草蟲》三章,章七句。
《草蟲》字義: 首章:“喓喓草蟲”,“喓喓”,聲音,無義。
“喓”,作要音,以狀聲故加“口”。
疑是造字,在《草蟲》之前恐未必有此字,如後來之“嘩啦”一詞亦随手造字。
“草蟲”,蚱蜢之屬。
“趯趯阜螽”,“趯趯”,毛傳:“躍也。
”按:“趯”即躍字,如《詩》曰“躍躍毚兔”(《小雅&bull節南山&bull巧言》)。
“憂心忡忡”,“忡忡”,毛傳:“猶沖沖也。
”《廣韻》[6]:“,憂也。
忡,之省。
” 次章:“憂心惙惙”,“惙惙”,毛傳:“憂也。
”按:惙、忡雙聲,故義亦同。
“言采其蕨”,“蕨”,不知究為何狀。
宋人詩有“蕨芽初長小兒拳”(黃庭堅《絕句》)句(這詩人可謂有感覺),“小兒拳”之意有三:(一)拳曲,(二)白,(三)嫩。
三章之中均有“亦既見止,亦既觏止”之句,“止”,同隻,毛傳:“詞也。
”如《詩》曰“樂隻君子,福履綏之”(《周南&bull樛木》)。
“止”為句尾語助詞,又“狂童之狂也且”(《詩經&bull鄭風&bull蹇裳》)之“且”、“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bull邶風&bull北門》)之“哉”,皆句尾語助詞。
“于以”、“曰為”、“粵若”、“維”,皆句首語助詞。
若句首語助詞曰“引詞”,則句尾語助詞應是“止辭”、“終辭”。
語助詞,可由聲而得義。
“于”、“曰”、“維”、“若”,句首語助詞,讀其音可覺其“引長”之義;“隻”、“止”、“且”、“哉”,句尾語助詞,音一出便被舌擋回去切斷,其音有“阻”義;今所用之“止辭”——“哇”、“呀”、“了”,沒有此種阻斷之發音。
“亦既觏止”,“觏”,毛傳:“遇也。
”觏,雖可作遇解,但此處不合。
若然,“亦既見止”當在此句之後,絕不會先見後遇。
鄭箋:“觏,已婚也。
”則觏即婚媾之“媾”。
此說為得(雖鄭箋多不如毛傳,但此處予以鄭箋為長)。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之後,首章雲“我心則降”。
“降”,毛傳:“下也。
”對“憂心忡忡”之“忡忡”而言。
“忡忡”,“忡”通沖——有動意。
古詩“腸中車輪轉”(《漢樂府&bull悲歌》),恰是“忡忡”之意。
“忡忡”如是之熱烈,“降”如是其和平。
詩人用兩個字“忡忡”、“則降”,便形容盡了婚前與婚後的心情。
古今中外的作品說此,能超過“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觏止,我心則降”這兩句嗎?“則降”、“則說”、“則夷”,“說”,毛傳:“服也。
”“夷”,毛傳:“平也。
”無論何種興趣,不能永在興奮情形,故“則降”、“則說”、“則夷”。
《草蟲》三章,字句甚仿佛,但換一個字便不同。
如上言各章末句“我心則降”、“我心則說”、“我心則夷”之“降”、“說”、“夷”,真能用恰當的字表現其意象。
《草蟲》詩旨: 《詩序》:“《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
”按:作序者揣詩之意不能歸之夫人,故曰大夫妻耳;且詩中亦并無禮防之意也。
郝懿行[7]《詩問》:“兩年事爾。
君子行役當春夏間,涉秋未歸。
故感蟲鳴而思之。
至來年春夏猶未歸,故複有後二章。
”說為得之。
毛傳曰:“卿大夫之妻,待禮而行,随從君子。
”所謂“行”,疑指嫁娶,猶《詩經》雲“女子有行”(《鄘風&bull蝃》)之“行”。
故鄭箋雲:“男女嘉時,以禮相求呼。
”二氏之說,《序》之所由出也。
至歐陽修及朱熹遂皆以為大夫行役,其妻思之而詠此詩矣。
篇四 采 于以采,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采》三章,章四句。
《采》字義: 首章:“于彼行潦”,“潦”,雨水,無根水。
次章:“于以湘之”,“湘”,黃晦聞先生曰:“韓詩作鬺,即《說文》之字,煮也。
”“維锜及釜”,毛傳:“有足曰锜,無足曰釜。
”《釋文》[8]:“锜,三足釜也。
”疑“锜”有奇義,故曰“三足”。
三章:“誰其屍之”,“屍”,毛傳:“主。
”主祭之義。
按:祭無女子為主之禮,而此篇曰“有齊季女”,故方玉潤以為是女子出嫁告廟之詩也。
“有齊季女”,“有”,詞也,語詞也,非“有無”之“有”。
“齊”,毛傳:“敬。
”《玉篇》[9]“齊”字下引《詩》“有齊季女”。
《說文》:“齊,材也。
”《廣雅》《廣韻》皆訓“好”。
餘以為從《廣雅》《廣韻》較好。
“季女”,少女也。
篇五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甘棠》三章,章三句。
毛傳:“美召伯也。
” “蔽芾甘棠”,因樹思人,此所說是永久的、普遍的人性,詩人的心無分古今中外。
“召伯所茇”,“茇”,《說文》:“草根。
”又:“,舍也。
”引《詩》“召伯所。
”(舍本名詞,可以遮陰者曰舍。
)茇,白字,通假。
“召伯所憩”,“憩”,毛傳:“息也。
”按:《說文》無憩字。
“愒”字下注“息也”。
又《詩經&bull小雅》“不尚愒焉”(《魚藻之什&bull菀柳》)、《大雅》“汔可小愒”(《生民之什&bull民勞》),毛傳皆訓“息”。
是“愒”為本字,“憩”為或體。
“勿翦勿拜”,“拜”,鄭箋謂拜言拔也,《廣韻》引作“扒”。
篇六 行露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行露》三章,首章三句,餘二章六句。
《行露》字義: 首章:“厭浥行露”,“厭浥”,毛傳:“濕意也。
”此亦聲形字。
餘鄉音“濕”曰“□□[10]”,或即此意。
“豈不夙夜”,“夙夜”,隻“夙”義。
中國常有用二字而實取一義者,如是非、利害、長短。
“夙夜”亦然。
“謂行多露”,“謂”,通畏。
馬瑞辰說:“凡詩上言‘豈不’、‘豈敢’者,下句多言‘畏’。
”(《毛詩傳箋通釋》)如《王風&bull大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 二章:
可老夫子是什麼人物?他永遠是向上的!這是情操,操練得成熟,操守才堅固,這不是誇口。
(普希金[Pushkin][5]見壁上蒼蠅喚仆人拿槍,一槍便将蒼蠅打入壁上——這是操練得熟。
)寫出“被之僮僮”、“被之祁祁”,這不隻是天才,還有操練。
操練得多,自能出之。
當然瞎貓也可以碰上死老鼠,守株也可以待兔,但是太靠不住。
篇三 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夷。
《草蟲》三章,章七句。
《草蟲》字義: 首章:“喓喓草蟲”,“喓喓”,聲音,無義。
“喓”,作要音,以狀聲故加“口”。
疑是造字,在《草蟲》之前恐未必有此字,如後來之“嘩啦”一詞亦随手造字。
“草蟲”,蚱蜢之屬。
“趯趯阜螽”,“趯趯”,毛傳:“躍也。
”按:“趯”即躍字,如《詩》曰“躍躍毚兔”(《小雅&bull節南山&bull巧言》)。
“憂心忡忡”,“忡忡”,毛傳:“猶沖沖也。
”《廣韻》[6]:“,憂也。
忡,之省。
” 次章:“憂心惙惙”,“惙惙”,毛傳:“憂也。
”按:惙、忡雙聲,故義亦同。
“言采其蕨”,“蕨”,不知究為何狀。
宋人詩有“蕨芽初長小兒拳”(黃庭堅《絕句》)句(這詩人可謂有感覺),“小兒拳”之意有三:(一)拳曲,(二)白,(三)嫩。
三章之中均有“亦既見止,亦既觏止”之句,“止”,同隻,毛傳:“詞也。
”如《詩》曰“樂隻君子,福履綏之”(《周南&bull樛木》)。
“止”為句尾語助詞,又“狂童之狂也且”(《詩經&bull鄭風&bull蹇裳》)之“且”、“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bull邶風&bull北門》)之“哉”,皆句尾語助詞。
“于以”、“曰為”、“粵若”、“維”,皆句首語助詞。
若句首語助詞曰“引詞”,則句尾語助詞應是“止辭”、“終辭”。
語助詞,可由聲而得義。
“于”、“曰”、“維”、“若”,句首語助詞,讀其音可覺其“引長”之義;“隻”、“止”、“且”、“哉”,句尾語助詞,音一出便被舌擋回去切斷,其音有“阻”義;今所用之“止辭”——“哇”、“呀”、“了”,沒有此種阻斷之發音。
“亦既觏止”,“觏”,毛傳:“遇也。
”觏,雖可作遇解,但此處不合。
若然,“亦既見止”當在此句之後,絕不會先見後遇。
鄭箋:“觏,已婚也。
”則觏即婚媾之“媾”。
此說為得(雖鄭箋多不如毛傳,但此處予以鄭箋為長)。
“亦既見止,亦既觏止”之後,首章雲“我心則降”。
“降”,毛傳:“下也。
”對“憂心忡忡”之“忡忡”而言。
“忡忡”,“忡”通沖——有動意。
古詩“腸中車輪轉”(《漢樂府&bull悲歌》),恰是“忡忡”之意。
“忡忡”如是之熱烈,“降”如是其和平。
詩人用兩個字“忡忡”、“則降”,便形容盡了婚前與婚後的心情。
古今中外的作品說此,能超過“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觏止,我心則降”這兩句嗎?“則降”、“則說”、“則夷”,“說”,毛傳:“服也。
”“夷”,毛傳:“平也。
”無論何種興趣,不能永在興奮情形,故“則降”、“則說”、“則夷”。
《草蟲》三章,字句甚仿佛,但換一個字便不同。
如上言各章末句“我心則降”、“我心則說”、“我心則夷”之“降”、“說”、“夷”,真能用恰當的字表現其意象。
《草蟲》詩旨: 《詩序》:“《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
”按:作序者揣詩之意不能歸之夫人,故曰大夫妻耳;且詩中亦并無禮防之意也。
郝懿行[7]《詩問》:“兩年事爾。
君子行役當春夏間,涉秋未歸。
故感蟲鳴而思之。
至來年春夏猶未歸,故複有後二章。
”說為得之。
毛傳曰:“卿大夫之妻,待禮而行,随從君子。
”所謂“行”,疑指嫁娶,猶《詩經》雲“女子有行”(《鄘風&bull蝃》)之“行”。
故鄭箋雲:“男女嘉時,以禮相求呼。
”二氏之說,《序》之所由出也。
至歐陽修及朱熹遂皆以為大夫行役,其妻思之而詠此詩矣。
篇四 采 于以采,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采》三章,章四句。
《采》字義: 首章:“于彼行潦”,“潦”,雨水,無根水。
次章:“于以湘之”,“湘”,黃晦聞先生曰:“韓詩作鬺,即《說文》之字,煮也。
”“維锜及釜”,毛傳:“有足曰锜,無足曰釜。
”《釋文》[8]:“锜,三足釜也。
”疑“锜”有奇義,故曰“三足”。
三章:“誰其屍之”,“屍”,毛傳:“主。
”主祭之義。
按:祭無女子為主之禮,而此篇曰“有齊季女”,故方玉潤以為是女子出嫁告廟之詩也。
“有齊季女”,“有”,詞也,語詞也,非“有無”之“有”。
“齊”,毛傳:“敬。
”《玉篇》[9]“齊”字下引《詩》“有齊季女”。
《說文》:“齊,材也。
”《廣雅》《廣韻》皆訓“好”。
餘以為從《廣雅》《廣韻》較好。
“季女”,少女也。
篇五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甘棠》三章,章三句。
毛傳:“美召伯也。
” “蔽芾甘棠”,因樹思人,此所說是永久的、普遍的人性,詩人的心無分古今中外。
“召伯所茇”,“茇”,《說文》:“草根。
”又:“,舍也。
”引《詩》“召伯所。
”(舍本名詞,可以遮陰者曰舍。
)茇,白字,通假。
“召伯所憩”,“憩”,毛傳:“息也。
”按:《說文》無憩字。
“愒”字下注“息也”。
又《詩經&bull小雅》“不尚愒焉”(《魚藻之什&bull菀柳》)、《大雅》“汔可小愒”(《生民之什&bull民勞》),毛傳皆訓“息”。
是“愒”為本字,“憩”為或體。
“勿翦勿拜”,“拜”,鄭箋謂拜言拔也,《廣韻》引作“扒”。
篇六 行露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行露》三章,首章三句,餘二章六句。
《行露》字義: 首章:“厭浥行露”,“厭浥”,毛傳:“濕意也。
”此亦聲形字。
餘鄉音“濕”曰“□□[10]”,或即此意。
“豈不夙夜”,“夙夜”,隻“夙”義。
中國常有用二字而實取一義者,如是非、利害、長短。
“夙夜”亦然。
“謂行多露”,“謂”,通畏。
馬瑞辰說:“凡詩上言‘豈不’、‘豈敢’者,下句多言‘畏’。
”(《毛詩傳箋通釋》)如《王風&bull大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 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