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講 劉勰談創作構思
關燈
小
中
大
中運用想象,所謂“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裡”,所以各種想法都來了。
當時文思還沒有構成,是“虛位”、“無形”,從“萬塗競萌”的創作構思到形成文思,需要規矩刻镂。
情滿于山和意溢于海,是在創作構思階段,經過規矩刻镂,有的想象不能進入文思,所以“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氣倍辭前,還在構思階段,文思還沒有确定;半折心始,文思确定了,比起構思時想的,要去掉許多,打個對折。
這關鍵在于“理”或“義”,即在于作品的主旨,或稱主題。
從創作構思到産生文思,這裡需要一個主旨,根據這個主旨來确定創作構思中的想象,哪些是符合主旨的要求的要保留,哪些是不符合主旨的要求的要去掉,适應主旨的要求,在哪些方面要補充加強,一切都服從主旨的需要。
主旨确定了,根據主旨來确定文思,根據文思來寫成文辭,構思、文思和文辭三者就“密則無際”了。
主旨不确定,創作構思不能确定文思,無法創作,這就“疏則千裡”,寫不成作品,所以說:“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在創作構思中不确定主旨,由于主旨就在心裡卻要到域外去找,因此可以暫時放一下,不必勞情苦慮,等到主旨醞釀成熟,确定了文思,就可以創作了。
劉勰提出“理”和“義”來,這是看得深刻的。
在創作構思中怎樣醞釀文思,劉勰又做了探索,說:“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他提出虛心和甯靜,虛心才能避免主觀成見,甯靜才能細緻觀察,還要使精神純潔。
這就是陸機說的:“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要求心志的高潔。
這些,實際上是在創作構思前要做的工作,即在“神與物遊”前要做的工作,做到了虛靜和心志高潔再去深入觀察,然後從事創作構思,确定了主旨,才能醞釀成文思。
因此,他又提出“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緻以怿辭”。
積累學識,明辨事理,研究閱曆,這些都是創作構思前要做的功夫。
但這些同虛靜和澡雪精神又同創作構思到醞釀文思密切相關,在創作構思中同樣需要虛靜和澡雪精神,同樣需要學識、理論、閱曆。
所以他接下去提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認為是創作構思中的首要方法了。
至于文思醞釀成熟,用文辭來表達時有什麼問題,那屬于表達方面的問題,他寫了很多篇來讨論,就不在創作構思中談了。
陸機提出“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他要求文逮意,意稱物。
要求意稱物,說明他是主張寫實的,即一般所說的現實主義。
他說:“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
”悲或喜的感情,是從客觀存在的勁秋和芳春中來的。
“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情感跟物象是結合的。
“雖離方而遁圓,期窮形而盡相”,雖要打破創作的老規矩,目的是為了對外物作窮形盡相的描繪。
這些都說明他是主張寫實的。
因此,他講風格:“故夫誇目者尚奢,惬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尚奢指誇張,貴當指确切,無隘即唯隘,指簡約,唯曠指曠達,沒有講到屬于想象的奇詭。
劉勰論文學,也是主張寫實的,他講《物色》,認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情是跟着物色的變化而變化的,是寫實的。
《時序》裡說:“幽厲昏而《闆》《蕩》怒,平王微而《黍離》哀。
”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是和時代的政治密切結合的,因此對玄言詩的不能反映時代,表示不滿。
他在《誇飾》裡指出誇張不當,成為“虛用濫形”,“義睽刺也”,也是主張寫實的一例。
這是他同陸機一緻的地方。
劉勰同陸機不一緻的地方,是他在“文之樞紐”裡著有《辨騷》,提出:“自風雅寝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提出“奇文”。
它的奇表現在什麼地方呢?“虬龍以喻君子,雲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至于托雲龍,說迂怪,豐隆求宓妃,鸩鳥媒娀女,詭異之辭也;康回傾地,夷羿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談也”。
這裡講的比興之義,同《詩經》的比興不同,《詩經》的比興是寫實的,這裡的比興是理想的,帶有一般說的浪漫主義;至于詭異之辭、谲怪之談,都是講神話。
又說:“故《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辯》,绮靡以傷情;《遠遊》《天問》,瓌詭而惠(慧)巧;《招魂》《招隐》(《大招》),耀豔而深華。
”這裡講的麗、绮、瓌詭和豔,都是用來說明奇的,都是指文采說的。
最後歸結到“酌奇而不失其貞(正),玩華而不墜其實”,奇和華,即奇和豔,都是跟理想有關。
他在《諸子》裡說:“若乃湯之問棘,雲蚊睫有雷霆之聲;惠施對梁王,雲蝸角有伏屍之戰;《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此踳駁之類也。
”他雖稱這些神話或寓言為錯亂,但他也說:“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弊(斃)十日,嫦娥奔月。
殷湯(《易》)如茲,況諸子乎?”還是承認這種神話寓言的。
對于“酌奇而不失其貞(正)”,貞即正
當時文思還沒有構成,是“虛位”、“無形”,從“萬塗競萌”的創作構思到形成文思,需要規矩刻镂。
情滿于山和意溢于海,是在創作構思階段,經過規矩刻镂,有的想象不能進入文思,所以“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氣倍辭前,還在構思階段,文思還沒有确定;半折心始,文思确定了,比起構思時想的,要去掉許多,打個對折。
這關鍵在于“理”或“義”,即在于作品的主旨,或稱主題。
從創作構思到産生文思,這裡需要一個主旨,根據這個主旨來确定創作構思中的想象,哪些是符合主旨的要求的要保留,哪些是不符合主旨的要求的要去掉,适應主旨的要求,在哪些方面要補充加強,一切都服從主旨的需要。
主旨确定了,根據主旨來确定文思,根據文思來寫成文辭,構思、文思和文辭三者就“密則無際”了。
主旨不确定,創作構思不能确定文思,無法創作,這就“疏則千裡”,寫不成作品,所以說:“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在創作構思中不确定主旨,由于主旨就在心裡卻要到域外去找,因此可以暫時放一下,不必勞情苦慮,等到主旨醞釀成熟,确定了文思,就可以創作了。
劉勰提出“理”和“義”來,這是看得深刻的。
在創作構思中怎樣醞釀文思,劉勰又做了探索,說:“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他提出虛心和甯靜,虛心才能避免主觀成見,甯靜才能細緻觀察,還要使精神純潔。
這就是陸機說的:“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要求心志的高潔。
這些,實際上是在創作構思前要做的工作,即在“神與物遊”前要做的工作,做到了虛靜和心志高潔再去深入觀察,然後從事創作構思,确定了主旨,才能醞釀成文思。
因此,他又提出“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緻以怿辭”。
積累學識,明辨事理,研究閱曆,這些都是創作構思前要做的功夫。
但這些同虛靜和澡雪精神又同創作構思到醞釀文思密切相關,在創作構思中同樣需要虛靜和澡雪精神,同樣需要學識、理論、閱曆。
所以他接下去提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認為是創作構思中的首要方法了。
至于文思醞釀成熟,用文辭來表達時有什麼問題,那屬于表達方面的問題,他寫了很多篇來讨論,就不在創作構思中談了。
陸機提出“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他要求文逮意,意稱物。
要求意稱物,說明他是主張寫實的,即一般所說的現實主義。
他說:“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
”悲或喜的感情,是從客觀存在的勁秋和芳春中來的。
“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情感跟物象是結合的。
“雖離方而遁圓,期窮形而盡相”,雖要打破創作的老規矩,目的是為了對外物作窮形盡相的描繪。
這些都說明他是主張寫實的。
因此,他講風格:“故夫誇目者尚奢,惬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尚奢指誇張,貴當指确切,無隘即唯隘,指簡約,唯曠指曠達,沒有講到屬于想象的奇詭。
劉勰論文學,也是主張寫實的,他講《物色》,認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情是跟着物色的變化而變化的,是寫實的。
《時序》裡說:“幽厲昏而《闆》《蕩》怒,平王微而《黍離》哀。
”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是和時代的政治密切結合的,因此對玄言詩的不能反映時代,表示不滿。
他在《誇飾》裡指出誇張不當,成為“虛用濫形”,“義睽刺也”,也是主張寫實的一例。
這是他同陸機一緻的地方。
劉勰同陸機不一緻的地方,是他在“文之樞紐”裡著有《辨騷》,提出:“自風雅寝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提出“奇文”。
它的奇表現在什麼地方呢?“虬龍以喻君子,雲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至于托雲龍,說迂怪,豐隆求宓妃,鸩鳥媒娀女,詭異之辭也;康回傾地,夷羿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談也”。
這裡講的比興之義,同《詩經》的比興不同,《詩經》的比興是寫實的,這裡的比興是理想的,帶有一般說的浪漫主義;至于詭異之辭、谲怪之談,都是講神話。
又說:“故《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辯》,绮靡以傷情;《遠遊》《天問》,瓌詭而惠(慧)巧;《招魂》《招隐》(《大招》),耀豔而深華。
”這裡講的麗、绮、瓌詭和豔,都是用來說明奇的,都是指文采說的。
最後歸結到“酌奇而不失其貞(正),玩華而不墜其實”,奇和華,即奇和豔,都是跟理想有關。
他在《諸子》裡說:“若乃湯之問棘,雲蚊睫有雷霆之聲;惠施對梁王,雲蝸角有伏屍之戰;《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此踳駁之類也。
”他雖稱這些神話或寓言為錯亂,但他也說:“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弊(斃)十日,嫦娥奔月。
殷湯(《易》)如茲,況諸子乎?”還是承認這種神話寓言的。
對于“酌奇而不失其貞(正)”,貞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