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語法單位

關燈
據是語法功能。

     内部構造相同的結構,功能一般相同;功能相同的結構,内部構造不一定相同。

    例如凡述賓結構都是動詞性的。

    可是動詞性的結構不一定是述賓結構,也可以是别的結構,如述補結構,連謂結構等。

     1.4 句子 1.4.1 句子是前後都有停頓并且帶着一定的句調表示相對完整的意義的語言形式。

    如果一個語言形式的前頭或後頭沒有停頓,那就不是一個句子。

    比較: (A)我知道孩子們喜歡聽故事。

     (B)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吧? (C)孩子們喜歡聽故事。

     (A)的“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前頭沒有停頓,(B)的“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後頭沒有停頓,都不是句子。

    (C)的“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前後都有停頓,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組成的,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

    最短的句子隻有一個詞。

    例如: 好。

     這個句子是由“好”這個詞形成的,“好”這個詞又是由語素“好”形成的。

    在這類句子裡,語素、詞、句子重合在一起了。

    但它們仍分别代表三個不同的平面。

    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好。

    ”這個句子比“好”這個詞多一些東西,這就是前後的停頓和語調。

    第二,詞不一定比語素長,句子也不一定比詞長。

     1.4.2 詞和詞結合在一起組成詞組。

    我們說詞組的時候,不考慮它成句不成句。

    拿1.4.1舉的例子來說,無論在(A)、(B)或(C)裡,“孩子們喜歡聽故事”都是一個詞組,屬于主謂結構的類型。

    如果這個詞組是獨立的,即它前後都有停頓,那末此時它是一個句子,如(C)。

    我們說(C)是一個由主謂結構形成的句子。

     1.4.3 從結構上看,句子可以分成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類。

    主謂句是由主謂結構形成的句子,非主謂句是由主謂結構以外的結構或是單個的詞形成的句子。

    下邊是非主謂句的例子。

     (1)好! (2)是我。

     (3)飛機! (4)下雨了。

     (5)禁止吸煙。

     (6)熱得我滿頭大汗。

     這些句子都是自足的,就是說并不缺少什麼成分,因此前頭補不出主語來。

     (7)(這件事)沒有人不知道。

     (8)(我)有點兒不舒服。

     (9)(他)比我大三歲。

     (10)(我)馬上就來。

     這些句子前頭都能補出主語來,都不是真正的非主謂句。

    應該看成省略了主語的主謂句。

     1.4.4 主謂句和非主謂句都是單句。

    幾個單句可以組合成為複句。

    組成複句的單句改稱分句。

    要注意的是:我們說複句是由單句組成的,這隻是一種方便的說法。

    從理論上說,組成複句的單句(即分句)既然隻是句子的一部分,那末它們本身就不能再算句子了。

    比較: (A)前一天下雪。

    第二天刮風。

     (B)前一天下雪,第二天刮風。

     (A)是兩個獨立的單句,(B)是一個複句。

    從文字記錄看,(A)和(B)隻是在标點上有區别,但在實際說話的時候,二者的語音形式也不一樣:(A)的“雪”讀上聲調,後邊是一個長停頓;(B)的“雪”可以讀上聲調,也可以讀半上調,音程拖長,後邊的停頓較短。

     1.4.5 雖然複句是比單句高一層的東西,可是有的時候單句内部可以包含複句的形式。

    例如: 你得藏在一個[你看得見他,可是他看不見你]的地方。

     1.4.6 以上我們把句子分為單句和複句兩大類,單句又可以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類。

    這都是從結構上着眼的。

    從句子的功能來看,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稱呼句和感歎句五類。

     1.陳述句 陳述句是可以翻譯成形式邏輯中的命題的句子,即可以判斷是真是假的句子。

    例如“鐵比水重”是真的。

    “水比鐵重”是假的。

     2.疑問句 疑問句的作用在于提問,它本身無所肯定,也無所否定,所以沒有真假的問題。

    例如“鐵重還是水重?”“鐵比水重嗎?” 3.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聽話的人做某事。

    例如:“你打個電話給老王。

    ”“走吧!” 4.稱呼句 稱呼句的作用是引起聽話人的注意。

    例如:“老王!”“同志們!” 5.感歎句 感歎句的作用是表達情感,但同時也報道信息。

    例如:“好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以上是從功能方面說的。

    從形式上說,這五類句子語調不同,其中疑問句和祈使句在結構上還有許多特點。

    但是形式和功能之間的關系是錯綜的,就是說,有交叉的情形。

    例如陳述句有時采用疑問句(反問)的形式。

    “誰知道呢?”從形式上看是疑問句,從作用上看是陳述句(等于說“我不知道”)。

    疑問句有時采用祈使句的形式。

    例如“你說為什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