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禹的神職
關燈
小
中
大
鲧、禹既都是天神(或許是人變成的),那麼他們的神職也不能不讨論。
關于鲧的神職,因為沒有材料,隻好暫時阙疑。
至于禹,我們知道他是主領名山川的社神。
《書·呂刑》說: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名山川”是一詞,《淮南子·墬形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莊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名川(原作“山”,從俞樾校改。
)三百”可以為證(此外證據尚多,姑不備舉。
)。
“主”是主領的意思。
《國語·魯語下》說:昔禹緻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
禹是名山川的主神,所以能夠“緻群神”,好像天子能召會諸侯一般,所以又有“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七年)的傳說。
塗山即是會稽山。
(《說文》:“嵞,會稽山也。
”“嵞”即“塗”字。
)《韓非子》更明說:“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
”(《飾邪》)這都是神話的人化。
但是所謂“群神”究竟是些什麼神呢?《國語·魯語下》說明道: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
韋注:“山川之守主,為山川設者也。
足以紀綱天下,謂名山大川,能興雲緻雨,以利天下也。
”可見這些神都是名山川的神了。
禹是名山川之神的首領,這就是所謂“主名山川”。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反駁道:“《魯語》所謂‘神’實在是人,這些‘神’和那為社稷之守的公侯一般,其名為‘神’,并不是真正的天神啊!”不知道這正是經過粉飾的觀念:戰國人理智發達,他們最喜歡把原有的神話用人情去解釋,例如夔獸一隻腳,他們會解做“夔(人名)一個就夠了”(《呂氏春秋》)。
天神黃帝一個脖子上長着四張臉,他們會解做“黃帝(人王)派四人分治四方”(《屍子》)。
所以“禹緻群神”他們也就解做“禹合諸侯”了。
但是我們要請問的是:世界上真有“骨節專車”的人類嗎?《禮記·祭法》說:“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如防風氏之類正是所謂“怪物”。
何況禹為名山川群神之主,我們還有《墨子》等書可作旁證。
《墨子·明鬼下》說:《商書》曰:“嗚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禍之時,百獸貞蟲,允及飛鳥,莫不比方,矧隹人面,胡敢異心。
山川鬼神亦莫敢不甯,若能共允,隹天下之合,下土之葆”。
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甯者,以佐謀禹也。
山川鬼神都是禹的佐謀,禹不是山川鬼神之主又是什麼呢?——人話裡面又保存了一些神話的遺迹。
《大戴禮記·五帝德》說:禹……為神主……左準繩,右規矩,履四時,據四海,平九州,戴九天。
這不是活畫出一幅禹的神像嗎?禹為神主,即是禹為名山川神之主,《史記·夏本紀》說:禹……為山川神主。
可作明證。
這些都是漢人書裡所保存禹的神話的遺迹。
雖然他們之所謂“主”乃是祭主的主,如《詩經》所謂“百神爾主矣”(《大雅·卷阿》)的“主”。
但是我們抽繹先秦其他的書,知道這“主”字原有領主的意義,如《左傳》桓公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山川則廢主。
”這個“主”字便是山川之神了。
《史記·封禅書》稱始皇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為“天主”“地主”等,并可證“主”字之義。
“名山川群神之主”,這是一個什麼職務呢?我們以為這便是社神。
社或稱“主”,《說文》:“社,地主也。
”(注意這“地主”二字)《論語》“哀公問社于宰我”,《魯論》“社”作“主”,鄭玄雲:“主,田主,謂社主。
”因為山川都是附屬于土地上的,而社神即是土神,所以為山川神之主。
蔔辭中有祭土的記載,據考證,“土”即是“社”。
《詩·大雅·綿》篇“乃立冢土”,《毛傳》:“冢土,大社也。
”《逸周書·世俘解》“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并可證百神與水土社的關系。
而且禹為社神在古書上是有明證的,《淮南子·泛論訓》說: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後稷作
關于鲧的神職,因為沒有材料,隻好暫時阙疑。
至于禹,我們知道他是主領名山川的社神。
《書·呂刑》說: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名山川”是一詞,《淮南子·墬形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莊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名川(原作“山”,從俞樾校改。
)三百”可以為證(此外證據尚多,姑不備舉。
)。
“主”是主領的意思。
《國語·魯語下》說:昔禹緻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
禹是名山川的主神,所以能夠“緻群神”,好像天子能召會諸侯一般,所以又有“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七年)的傳說。
塗山即是會稽山。
(《說文》:“嵞,會稽山也。
”“嵞”即“塗”字。
)《韓非子》更明說:“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
”(《飾邪》)這都是神話的人化。
但是所謂“群神”究竟是些什麼神呢?《國語·魯語下》說明道: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
韋注:“山川之守主,為山川設者也。
足以紀綱天下,謂名山大川,能興雲緻雨,以利天下也。
”可見這些神都是名山川的神了。
禹是名山川之神的首領,這就是所謂“主名山川”。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反駁道:“《魯語》所謂‘神’實在是人,這些‘神’和那為社稷之守的公侯一般,其名為‘神’,并不是真正的天神啊!”不知道這正是經過粉飾的觀念:戰國人理智發達,他們最喜歡把原有的神話用人情去解釋,例如夔獸一隻腳,他們會解做“夔(人名)一個就夠了”(《呂氏春秋》)。
天神黃帝一個脖子上長着四張臉,他們會解做“黃帝(人王)派四人分治四方”(《屍子》)。
所以“禹緻群神”他們也就解做“禹合諸侯”了。
但是我們要請問的是:世界上真有“骨節專車”的人類嗎?《禮記·祭法》說:“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如防風氏之類正是所謂“怪物”。
何況禹為名山川群神之主,我們還有《墨子》等書可作旁證。
《墨子·明鬼下》說:《商書》曰:“嗚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禍之時,百獸貞蟲,允及飛鳥,莫不比方,矧隹人面,胡敢異心。
山川鬼神亦莫敢不甯,若能共允,隹天下之合,下土之葆”。
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甯者,以佐謀禹也。
山川鬼神都是禹的佐謀,禹不是山川鬼神之主又是什麼呢?——人話裡面又保存了一些神話的遺迹。
《大戴禮記·五帝德》說:禹……為神主……左準繩,右規矩,履四時,據四海,平九州,戴九天。
這不是活畫出一幅禹的神像嗎?禹為神主,即是禹為名山川神之主,《史記·夏本紀》說:禹……為山川神主。
可作明證。
這些都是漢人書裡所保存禹的神話的遺迹。
雖然他們之所謂“主”乃是祭主的主,如《詩經》所謂“百神爾主矣”(《大雅·卷阿》)的“主”。
但是我們抽繹先秦其他的書,知道這“主”字原有領主的意義,如《左傳》桓公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山川則廢主。
”這個“主”字便是山川之神了。
《史記·封禅書》稱始皇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為“天主”“地主”等,并可證“主”字之義。
“名山川群神之主”,這是一個什麼職務呢?我們以為這便是社神。
社或稱“主”,《說文》:“社,地主也。
”(注意這“地主”二字)《論語》“哀公問社于宰我”,《魯論》“社”作“主”,鄭玄雲:“主,田主,謂社主。
”因為山川都是附屬于土地上的,而社神即是土神,所以為山川神之主。
蔔辭中有祭土的記載,據考證,“土”即是“社”。
《詩·大雅·綿》篇“乃立冢土”,《毛傳》:“冢土,大社也。
”《逸周書·世俘解》“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并可證百神與水土社的關系。
而且禹為社神在古書上是有明證的,《淮南子·泛論訓》說: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後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