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名象,俱可存而不論矣!然真人之義有二,在凡夫分上謂之法身,人人具足;在聖人分上謂之報身,惟證乃知;究竟聖人所證之報身即凡夫具足之法身也。
雖則人人具足,隻因不肯直下承當,遂緻浪死虛生,輪轉六道,豈得委咎于造物乎? 此章雖陳鼎爐妙有,而藥物火候全具其中,乃金丹三要總結也。
然必合下章觀之,方盡三相類之妙。
火候全功章第三十三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循鬥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于後。
朱雀翺翔戲兮,飛揚色五采。
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
颠倒就湯镬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未過半兮,龍鱗狎鬣起。
五色象炫耀兮,變化無常主。
潏潏鼎沸馳兮,暴湧不休止。
接連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
形似仲冬冰兮,闌幹吐锺乳。
崔巍而雜廁兮,交積相支拄。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東卯。
白虎在昂七兮,秋芒兌西酉;朱雀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三者俱來朝兮,家屬為親侶。
本之但二物兮,末乃為三五。
三五倂為一兮,都集歸一所。
治之如上科兮,日數亦取甫。
先白而後黃兮,赤色達表裡。
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僞道。
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泥竭遂成塵兮,火滅化為土;若蘖染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煮成膠兮,曲蘖化為酒。
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惟斯之妙術兮,審谛不诳語。
傳與億世後兮,昭然自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昺如水宗海。
思之務令熟兮,反複視上下。
千周燦彬彬兮,萬遍将可覩。
神明忽告人兮,心靈乍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
天道無适莫兮,常傳于賢者。
<此章世本誤在“圓三五“之前,失其次序,今特正之。
> 此章以周天法象喻火候之全功。
雖雲火候,而爐鼎藥物悉具其中。
乃參同契全書之亂辭也。
蓋此書前二篇中禦政養性伏食各分三段,寓爐鼎藥物火候在内,但恐文義散見疊出,終病于未圓,故魏公作圓三五章以束之。
然圓三五章中多說金丹作用,溫養保聚之功;其于還丹作用,交姤煅煉之象尚未悉備;故緊接此章以足其意。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此節言火候之功,效法天地,不可不戒慎也。
前章敷陳爐鼎法象,既以幹鼎法天,坤爐象地,可見人身全具一天地,天地即我一大爐鼎也。
其中造化之妙,無不合同。
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八萬四千裡,天中河漢為元溝,起自醜寅尾箕(j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之間,直至午未星柳之分界,斷天盤不知其幾萬裡?以吾身拟之,天關地軸相去亦八萬四千裡,中間即是元溝,界斷上下,有金木間隔之象。
故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共三星,中為大将軍,左為左将軍,右為右将軍。
有芒角,主軍鼓聲音,在牛宿之北,正枕天河星紀,是十二辰中醜位,即河漢所經也。
河鼓本非醜分之星,今越次臨于星紀,則是河漢之内星宿錯亂,水害将興,未免可驚可駭。
吾身子醜之交,正當陽火發生之地,若時未到而妄動,則周身精氣奔馳,百脈俱亂,豈非人民驚駭之象乎?故曰:“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冕複印件屬日影,此借言天星進退之度,在身中則進火退火漏刻也。
進火為前,退火為卻,不當前而妄前,不當卻而妄卻,非太過即不及,即如二至二分不應漏刻,而召水旱之災矣!據上文河鼓臨星紀是進火失度,以緻水災,堯有九年之水,故曰:“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九年正應九轉法象,進火失度,一轉既差,九轉俱失,豈非莫大兇咎乎?皇上指上帝,王者指人主,“覽視之”者,昭視其戒于人主,蓋以天變相儆,即上文所謂兇咎也。
“退自改”者,改其“前卻”之失,而進退合度也。
蓋皇上喻先天之性,王者喻後天之心,其體則一,其用則二。
蓋性主無為,寂然不動,安處神室;心主有作,感而即通,斡運天經;如此則火候之進退,罔不中節矣!故曰:“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天道關鍵全在南北二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一低一昂之象,周天璇玑晝夜不停,南北二極雖主運旋而常不離其所,是以經緯順序,害氣不生。
吾身天關地軸一低一昂,正應南北二極,運火之時須要關鍵牢密,是為天關在手,地軸形心,到此周身陰氣自然剝落無餘矣!故曰:“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天一生水,彌漫大地,賴有巨海為之歸宿,方免泛濫之災。
凡人一身内外莫非陰滓,即衆水所流注也。
昆侖之巅有元海焉,為衆水之所朝宗,惟南北二極關鍵既密,促百脈以歸元,自然炁歸元海,若江淮之朝宗于海而不至泛濫矣!故曰:“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此段首以天上元溝喻爐鼎之法象,繼以天星行度喻火候之準則,失度則召洪水之災,得宜則獲歸元之慶。
一得一失,火候于是可準。
乃通章挈領處。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循鬥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此節言坎離交姤,配合之法象也。
子為六陽之首,應乎冬至;午為六陰之首,應乎夏至;子午二候,一陰一陽,南北互為綱紀,正水火交會之地,日月到此必徘佪而不遽進退,所以太陽當中天,古人謂之停午,即徘佪之意也。
丹道水火升降,隻在子午二候,坎中真火上升,一陽初複,陽炁尚微,宜閉關以養潛龍之萌;離中真水下降,一陰來姤,陰炁初萌,宜系柅以防履霜之漸;造化之妙,全在午後子前,亦當以真意徘佪其間。
故曰:“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
陽火雖胎在子,到寅方生;陰水雖胎在午,到申方生;太陽得火之精,故出于寅而沒于申;太陰得水之精,故出于申而沒于寅;可見寅申是陰陽之祖鄉,造化出入之門戶也。
丹道亦然,坎中一陽雖複于子,直到寅位真火纔得出地;離中一陰雖姤于午,直到申位真水纔得長生;一出一入,終而複始,方見真陰真陽同出異名之宗祖。
故曰:“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招搖一星,在梗河之北,有芒角;芒角一動,便主兵革;北鬥第五星名衡,即鬥柄也,主布政天中,臨制四方。
或指子午,或指寅申,以定木金水火之位,以分春秋冬夏之時。
招搖本欲妄動,惟循鬥杓而動,則動必應時,不失其紀。
丹道法天,全仗天心斡運,鬥柄推遷。
天心居北極之中,兀然不動,惟視鬥杓所指,鬥杓指于子午,則水火為之徘佪;指于寅申,則金木于是交并;亦猶招搖之循鬥而動,以定周天之綱紀也。
故曰:“循鬥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此段言水火之所以交,金木之所以并,全仗鬥柄斡旋,蓋坎離交姤之初功也。
坎離配合,真種乃生,至一陽初動,鬥柄建子,然後可加烹煉之功矣! 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于後。
朱雀翺翔戲兮,飛揚色五采。
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
颠倒就湯镬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未過半兮,龍鱗狎鬣起。
五色象炫耀兮,變化無常主。
潏潏鼎沸馳兮,暴湧不休止。
接連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
形似仲冬冰兮,闌幹吐锺乳。
崔巍而雜廁兮,交積相支拄。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此節言乾坤交姤,煅煉之法象也。
前面坎離交姤,真種已生,再加配合之功,金丹大藥養在坤爐中,故謂之“熬”,即上篇所謂熬樞也。
爐中溫養已足,一陽初動,正子時到,急發火以應之,必須猛烹極煉,加以吸舐【shì◎舔:老牛~犢(喻人愛惜兒女)】撮閉之功,逼出爐中金液,令之上升,趂【chèn◎古同“趁”】此火力駕動河車,自尾闾穴逆流上昆侖頂,有升熬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塵釜魚。
】山之象,《翠虛篇》雲“子時氣到尾闾關,夾脊河車透甑山”,此之謂也。
故曰:“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西方金精為白虎,東方木液為蒼龍,龍陽主倡,虎陰主和,今者虎轉在前作倡,龍轉在後作和,此皆五行逆旋,陰陽颠倒之象。
故曰:“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于後”。
此乃大交時塞兌閉戶吹音吸神作用,與前面坎離交姤逈【jiǒng◎古同“迥”】别,細辨之,朱雀是南方火精,位鎮離宮,即上文所雲炎火也,其性飛揚不定,一遇前塵幻色相感即翺翔而去,不可控制。
故曰:“朱雀翺翔戲兮,飛揚色五采”。
朱雀本性極其飛揚飄舉,一切不能制之,惟一見北方元武,方纔束手受制。
乾坤交姤之時,火從下升,水從上降,元武擒定朱雀,互相钤【qián】束,抵死不放,如遭羅網壓住不能舉翼矣!故曰:“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火本炎上之物,一時被水壓住,其性情急欲升騰,有如失母嬰兒悲鳴哀慕,其聲嗷嗷,故曰:“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
火騰水降,主賓颠倒,朱雀之與元武相吞相啖【dàn◎同“啖”】,一時閉在鼎中,無由複出,譬若毛羽摧折,永不複飛揚矣!故曰:“
雖則人人具足,隻因不肯直下承當,遂緻浪死虛生,輪轉六道,豈得委咎于造物乎? 此章雖陳鼎爐妙有,而藥物火候全具其中,乃金丹三要總結也。
然必合下章觀之,方盡三相類之妙。
火候全功章第三十三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循鬥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于後。
朱雀翺翔戲兮,飛揚色五采。
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
颠倒就湯镬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未過半兮,龍鱗狎鬣起。
五色象炫耀兮,變化無常主。
潏潏鼎沸馳兮,暴湧不休止。
接連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
形似仲冬冰兮,闌幹吐锺乳。
崔巍而雜廁兮,交積相支拄。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東卯。
白虎在昂七兮,秋芒兌西酉;朱雀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三者俱來朝兮,家屬為親侶。
本之但二物兮,末乃為三五。
三五倂為一兮,都集歸一所。
治之如上科兮,日數亦取甫。
先白而後黃兮,赤色達表裡。
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僞道。
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泥竭遂成塵兮,火滅化為土;若蘖染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煮成膠兮,曲蘖化為酒。
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惟斯之妙術兮,審谛不诳語。
傳與億世後兮,昭然自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昺如水宗海。
思之務令熟兮,反複視上下。
千周燦彬彬兮,萬遍将可覩。
神明忽告人兮,心靈乍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
天道無适莫兮,常傳于賢者。
<此章世本誤在“圓三五“之前,失其次序,今特正之。
> 此章以周天法象喻火候之全功。
雖雲火候,而爐鼎藥物悉具其中。
乃參同契全書之亂辭也。
蓋此書前二篇中禦政養性伏食各分三段,寓爐鼎藥物火候在内,但恐文義散見疊出,終病于未圓,故魏公作圓三五章以束之。
然圓三五章中多說金丹作用,溫養保聚之功;其于還丹作用,交姤煅煉之象尚未悉備;故緊接此章以足其意。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此節言火候之功,效法天地,不可不戒慎也。
前章敷陳爐鼎法象,既以幹鼎法天,坤爐象地,可見人身全具一天地,天地即我一大爐鼎也。
其中造化之妙,無不合同。
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八萬四千裡,天中河漢為元溝,起自醜寅尾箕(j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之間,直至午未星柳之分界,斷天盤不知其幾萬裡?以吾身拟之,天關地軸相去亦八萬四千裡,中間即是元溝,界斷上下,有金木間隔之象。
故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共三星,中為大将軍,左為左将軍,右為右将軍。
有芒角,主軍鼓聲音,在牛宿之北,正枕天河星紀,是十二辰中醜位,即河漢所經也。
河鼓本非醜分之星,今越次臨于星紀,則是河漢之内星宿錯亂,水害将興,未免可驚可駭。
吾身子醜之交,正當陽火發生之地,若時未到而妄動,則周身精氣奔馳,百脈俱亂,豈非人民驚駭之象乎?故曰:“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冕複印件屬日影,此借言天星進退之度,在身中則進火退火漏刻也。
進火為前,退火為卻,不當前而妄前,不當卻而妄卻,非太過即不及,即如二至二分不應漏刻,而召水旱之災矣!據上文河鼓臨星紀是進火失度,以緻水災,堯有九年之水,故曰:“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九年正應九轉法象,進火失度,一轉既差,九轉俱失,豈非莫大兇咎乎?皇上指上帝,王者指人主,“覽視之”者,昭視其戒于人主,蓋以天變相儆,即上文所謂兇咎也。
“退自改”者,改其“前卻”之失,而進退合度也。
蓋皇上喻先天之性,王者喻後天之心,其體則一,其用則二。
蓋性主無為,寂然不動,安處神室;心主有作,感而即通,斡運天經;如此則火候之進退,罔不中節矣!故曰:“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天道關鍵全在南北二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一低一昂之象,周天璇玑晝夜不停,南北二極雖主運旋而常不離其所,是以經緯順序,害氣不生。
吾身天關地軸一低一昂,正應南北二極,運火之時須要關鍵牢密,是為天關在手,地軸形心,到此周身陰氣自然剝落無餘矣!故曰:“關鍵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天一生水,彌漫大地,賴有巨海為之歸宿,方免泛濫之災。
凡人一身内外莫非陰滓,即衆水所流注也。
昆侖之巅有元海焉,為衆水之所朝宗,惟南北二極關鍵既密,促百脈以歸元,自然炁歸元海,若江淮之朝宗于海而不至泛濫矣!故曰:“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此段首以天上元溝喻爐鼎之法象,繼以天星行度喻火候之準則,失度則召洪水之災,得宜則獲歸元之慶。
一得一失,火候于是可準。
乃通章挈領處。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循鬥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此節言坎離交姤,配合之法象也。
子為六陽之首,應乎冬至;午為六陰之首,應乎夏至;子午二候,一陰一陽,南北互為綱紀,正水火交會之地,日月到此必徘佪而不遽進退,所以太陽當中天,古人謂之停午,即徘佪之意也。
丹道水火升降,隻在子午二候,坎中真火上升,一陽初複,陽炁尚微,宜閉關以養潛龍之萌;離中真水下降,一陰來姤,陰炁初萌,宜系柅以防履霜之漸;造化之妙,全在午後子前,亦當以真意徘佪其間。
故曰:“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
陽火雖胎在子,到寅方生;陰水雖胎在午,到申方生;太陽得火之精,故出于寅而沒于申;太陰得水之精,故出于申而沒于寅;可見寅申是陰陽之祖鄉,造化出入之門戶也。
丹道亦然,坎中一陽雖複于子,直到寅位真火纔得出地;離中一陰雖姤于午,直到申位真水纔得長生;一出一入,終而複始,方見真陰真陽同出異名之宗祖。
故曰:“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招搖一星,在梗河之北,有芒角;芒角一動,便主兵革;北鬥第五星名衡,即鬥柄也,主布政天中,臨制四方。
或指子午,或指寅申,以定木金水火之位,以分春秋冬夏之時。
招搖本欲妄動,惟循鬥杓而動,則動必應時,不失其紀。
丹道法天,全仗天心斡運,鬥柄推遷。
天心居北極之中,兀然不動,惟視鬥杓所指,鬥杓指于子午,則水火為之徘佪;指于寅申,則金木于是交并;亦猶招搖之循鬥而動,以定周天之綱紀也。
故曰:“循鬥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此段言水火之所以交,金木之所以并,全仗鬥柄斡旋,蓋坎離交姤之初功也。
坎離配合,真種乃生,至一陽初動,鬥柄建子,然後可加烹煉之功矣! 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于後。
朱雀翺翔戲兮,飛揚色五采。
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
颠倒就湯镬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未過半兮,龍鱗狎鬣起。
五色象炫耀兮,變化無常主。
潏潏鼎沸馳兮,暴湧不休止。
接連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
形似仲冬冰兮,闌幹吐锺乳。
崔巍而雜廁兮,交積相支拄。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此節言乾坤交姤,煅煉之法象也。
前面坎離交姤,真種已生,再加配合之功,金丹大藥養在坤爐中,故謂之“熬”,即上篇所謂熬樞也。
爐中溫養已足,一陽初動,正子時到,急發火以應之,必須猛烹極煉,加以吸舐【shì◎舔:老牛~犢(喻人愛惜兒女)】撮閉之功,逼出爐中金液,令之上升,趂【chèn◎古同“趁”】此火力駕動河車,自尾闾穴逆流上昆侖頂,有升熬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塵釜魚。
】山之象,《翠虛篇》雲“子時氣到尾闾關,夾脊河車透甑山”,此之謂也。
故曰:“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西方金精為白虎,東方木液為蒼龍,龍陽主倡,虎陰主和,今者虎轉在前作倡,龍轉在後作和,此皆五行逆旋,陰陽颠倒之象。
故曰:“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于後”。
此乃大交時塞兌閉戶吹音吸神作用,與前面坎離交姤逈【jiǒng◎古同“迥”】别,細辨之,朱雀是南方火精,位鎮離宮,即上文所雲炎火也,其性飛揚不定,一遇前塵幻色相感即翺翔而去,不可控制。
故曰:“朱雀翺翔戲兮,飛揚色五采”。
朱雀本性極其飛揚飄舉,一切不能制之,惟一見北方元武,方纔束手受制。
乾坤交姤之時,火從下升,水從上降,元武擒定朱雀,互相钤【qián】束,抵死不放,如遭羅網壓住不能舉翼矣!故曰:“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火本炎上之物,一時被水壓住,其性情急欲升騰,有如失母嬰兒悲鳴哀慕,其聲嗷嗷,故曰:“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
火騰水降,主賓颠倒,朱雀之與元武相吞相啖【dàn◎同“啖”】,一時閉在鼎中,無由複出,譬若毛羽摧折,永不複飛揚矣!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