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下卷

關燈
此卷專言伏食,而禦政養性已寓其中,義同上篇。

     流珠金華章第二十四 太陽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華,轉而相因,化為白液,凝而至堅。

    金華先倡,有傾之間,解化為水,馬齒瓓玕,陽乃往和,情性自然。

    迫促時陰,拘畜禁門,慈母養育,孝子報恩,嚴父施令,教勅子孫。

    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

    三五為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

    子當右轉,午乃東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

    龍呼于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使合倂,遂相銜咽(xianyan),咀嚼相吞。

    熒惑守西,太白經天,殺氣所臨,何有不傾。

    狸犬守鼠,鳥雀畏鹯(zhān),各得其性,何敢有聲? 此章言木性金情自相交會,以成伏食之功也。

     太陽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華,轉而相因,化為白液,凝而至堅。

     此節言兩物之性情合而成金丹也。

    先天之體為性命,乾坤是也;後天之用為性情,坎離是也;自乾坤破為坎離,性情之用着而性命之體隐,順之則成凡矣。

    惟坎離複交為乾坤,因性情之用以還性命之體,逆之則成聖矣。

    至于後天坎離中又分體用,以真陰真陽為體,體屬水火;以兩弦之氣為用,用屬金木;不可不辨。

    幹屬太陽真性,本來寂然不動,隻因交入坤中一陰,性轉為情,遂成離中木汞,自此陰精用事,離光順流向外,恍惚不定,有流珠之象;幹既成離,其中一陽走入坤宮,坤屬太陰元命,既得幹中一陽,命轉作性,遂成坎中金鉛,此點金炁精華,隻在坎水中潛藏,杳冥不測,有金華之象。

    離中靈物刻刻流轉,本易走而難捉,捉之愈急,去之愈速,賴得坎中一點真鉛逆轉以制之,真汞一見真鉛,纔不飛走。

    故曰“太陽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華,轉而相因”。

    鉛入汞中,汞賴鉛之拘钤(qián),鉛亦得汞之變化,兩物會入黃房,合成一炁,其炁先液而後凝,故曰“化為白液,凝而至堅”。

    白者金色,至堅者金性也。

    蓋金來歸性,已結而成丹矣。

    此通章之綱領也。

     金華先倡,有傾之間,解化為水,馬齒瓓玕,陽乃往和,情性自然。

     此節言兩物交倂自相倡和也。

    坎男主倡,離女主和,坎中一陽,本自難于出爐,及其時至而出也。

    隻在一彈指間,故曰“金華先倡,有傾之間”;水中生金,金中複能化水,蓋金華之液即真一之水也。

    絪缊活動,無質生質,漸漸堅凝,有若馬齒瓓玕之狀,故曰“解化為水,馬齒瓓玕”。

    坎中之金液既升,離中之木液乃從而和之,一東一西,間隔已久,幸得真意勾引相會黃房,木性愛金,金情戀木,一倡一和,出于性情之自然,非人力可強而緻,故曰“陽乃往和,情性自然”。

    陽即上文太陽流珠,以其外陽内陰,易于逐物流走,主和而不主倡,惟與金華之真陽相匹為夫婦,方不流走,此時已轉為真陰,故有婦道颠倒之妙,不可不知。

     迫促時陰,拘畜禁門,慈母養育,孝子報恩,嚴父施令,教勅子孫。

     此節言拘制兩物會中宮而産真種也。

    坎中之金華既升,離中之流珠即降,兩弦之炁相交隻在一時,時不可失,當以真意迫促之,兩物相交,正當虛危中間,此時宜禁閉地戶,翕聚真炁,不可一毫洩漏,故曰“迫促時陰,拘畜禁門”;真種既歸土釜,全賴中宮坤母為之溫養哺育,始而母去顧子,如雌雞之伏卵,時時相抱,既而子來戀母,若慈鳥之反哺,刻刻不離,故曰“慈母養育,孝子報恩”;真種既存中宮,外面最要嚴謹堤防,牢鎮八門,環匝關閉,不可一毫放松,譬如子當幼小之時,養育固願慈母,教勅全仗嚴父,故曰“嚴父施令,教勅子孫”。

    慈母喻文火,在神室中溫養;嚴父喻武火,在門戶間堤防;孝子喻真種,即金華流珠兩物所結成者。

    自迫促時陰至此,俱屬金丹作用,隻在一刻中。

     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

    三五為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

     此節言作丹之時,五行颠倒之妙也。

    常道之五行俱從順生,如金生水,木生火之類,順流無制,必至精炁耗散,去死不遠,生機轉作殺機,所謂生者死之根也。

    丹道之五行全用逆轉,如流珠本是木龍,卻從離火中取出;金華本是金虎,卻從坎水中取出;水火互藏,金木颠倒,方得歸根複命,劫劫長存,殺機轉作生機,所謂死者生之根也;故曰“五行錯王,相據以生”。

    錯王者,即子南午北,互為綱紀之意;相據者,即龍西虎東,建緯卯酉之意;以常道言之,金在礦中,無由自出,木帶陰氣,豈能滋生?必先用南方木中之火,去煅北方水中之金,銷礦存金,金華始得發露,旋用西方水中之金,來制東方火中之木,伐去陰氣,木液方得滋榮;故曰“火性銷金,金伐木榮”。

    此即“五行錯王,相據以生”之旨也。

    東三南二合成一五,北一西四合成一五,中央戊己真土自成一五,是謂“三五混,南北倂,東西攢簇于中土之内”。

    是之謂“一三五合而為一,乃造化至精至妙之理”。

    把握乾坤,包括河洛,其間作用必須真師口口相授,豈能筆之于書哉?故曰“三五為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

    此段言颠倒二物,則五行複歸于一。

    末篇法象章雲:“本之但二物兮,末乃為三五,三五倂為一兮,都集歸一所”。

    印證甚明。

     子當右轉,午乃東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

     此節言金木間隔,當加沐浴之功也。

    以常道五行言之,木生在亥,震木生于坎水,是謂“龍從水裡出”;金生在巳,兌金産自離火,是為“虎向火中生”;丹道逆用則不然,從子右轉到未,自北而西,以訖于南,中藏酉金,則金華産于坎中,而為上弦之氣,所謂“虎向水中生”也;從午逆旋到醜,自南而東,以至于北,中藏卯木,則流珠取之離内,而為下弦之氣,所謂“龍從火裡出”也;但當子南午北,水火交入之時,一金一木界限其中,木性在東為主,金情在西為客,未免性情間隔,賓主乖違,此時須用沐浴之法,萬緣盡空,一絲不挂,存真意于規中,和合金情木性。

    至于金返在東,轉而為主,木返在西,轉而為客,主客互易其名,兩弦之氣始合而為一矣。

    隻此性情二物,自其相倡和而言,則為夫婦;自其相生而言,則為母子;自其相制而言,則為父子;自其互換而言,則又為主客;颠倒莫測,正見天地至精之理。

     龍呼于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使合倂,遂相銜咽(xianyan),咀嚼相吞。

     此節言兩物之相倂也。

    五行相據,主客既已互換,則木龍反據酉位,而呼黑虎之氣;金虎反據卯位,而吸赤龍之精;故曰“龍呼于虎,虎吸龍精”。

    于是兩者性情系戀,恣意交歡,相與飲食,合倂為一,且其合倂之時,遂相銜相咽,吞入口中,而結一黍之丹矣。

    此段說兩物之相交倂,從上文相據以生透出,專發“食”字之義。

     熒惑守西,太白經天,殺氣所臨,何有不傾。

    狸犬守鼠,鳥雀畏鹯(zhān),各得其性,何敢有聲? 此節言兩物之相制也。

    五行錯王,火性既能銷金,則火入西方金鄉,而為熒惑守西之象;金性既能伐木,則金乘東方木位,而為太白經天之象;火克金,金轉克木,右旋一周,無所不克,但取逆制,全用殺機;故曰“殺氣所臨,何有不傾”。

    木見金,金見火,其情性自然降伏,譬若狸犬之捕鼠,鳥雀之畏鹯,一見即便擒住,兩下寂然無聲,非強之使無聲也,其性然也。

    業已各得其相制之性,而何敢有聲哉?此段言兩物之相钤制。

    從上文五行錯王透出,專發“伏”字之義。

    蓋惟相倂而不礙其相制,此生機即寓于殺機也。

    惟相制而始得以相倂,此殺機之逆轉為生機也。

    一伏一食方成還丹篇中伏食大義,昭昭如是,迥非旁門所謂服食之術也。

     附錄: 抱一子曰:“人命在卯,日出于卯而萬物仰之以生,是則萬物皆借太陽之精以立命矣。

    太陽流珠者,命寶也。

    奈此命寶寓神則營,營而亂思;寓精則持,盈而難保,故曰“常欲去人”,須得金華而制伏之。

    ”。

     審查真僞章第二十五 不得其理,難以妄言。

    竭殚家财,妻子饑貧,自古及今,好者億人,訖不諧遇,稀有能成。

    廣求名藥,與道乖殊。

    如審遭逢,睹其端緒。

    以類相況,揆物終始。

    五行相克,更為父母。

    母含滋液,父主秉與,凝精流形,金石不朽。

    審真不洩,得成正道。

    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豈不靈哉!天地至象。

    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兩,入喉辄僵,不得俯仰。

    當此之時,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鵲操針,巫鹹叩鼓,安能令蘇,複起馳走? 此章言道有真僞,當辨僞而存真也。

     不得其理,難以妄言。

    竭殚家财,妻子饑貧,自古及今,好者億人,訖不諧遇,稀有能成。

    廣求名藥,與道乖殊。

    如審遭逢,睹其端緒。

    以類相況,揆物終始。

     此節言伏食有真僞,學道者所當早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