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中卷

關燈
中卷養性共計四章,此乃中之中也 此卷專言養性而禦政伏食已寓其中,義同上篇。

     性命歸元章第二十 将欲養性,延命卻期。

    審思後末,當慮其先。

    人所禀軀,體本一無。

    元精雲布,因炁托初。

    陰陽為度,魂魄所居。

    陽神日魂,陰神月魄。

    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性主處内,立置鄞鄂。

    情主營外,築為城郭。

    城郭完全,人民乃安。

    爰斯之時,情合乾坤。

    幹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

    剛施而退,柔化以滋。

    九還七返,八歸六居。

    男白女赤,金火相拘。

    則水定火,五行之初。

    上善若水,清而無瑕。

    道之形象,真一難圖。

    變而分布,各自獨居。

    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橫一寸,以為始初。

    四肢五藏,筋骨乃俱。

    彌厯十月,脫出其胞。

    骨弱可卷,肉滑若饴。

     此章言性命同出一源,立命正所以養性也。

     将欲養性,延命卻期。

    審思後末,當慮其先。

    人所禀軀,體本一無。

    元精雲布,因炁托初。

    陰陽為度,魂魄所居。

     此節言養性之功,當徹究性命根源也。

    何謂性?一靈廓徹,圓同太虛,即資始之幹元也;何謂命?一炁絪缊,主持萬化,即資生之坤元也;此是先天性命,在父母未生以前,原是渾成一物,本無污染,不假修證;一落有生以後,太極中分,性成命立兩者,便當兼修;然性本無去無來,命卻有修有短,若接命不住,則一靈倏然長往矣。

    修道之士要做養性功夫,必須從命宗下手。

    故曰“将欲養性,延命卻期”。

    何謂卻期?凡人之命各有定期,其來不能卻,其去亦不能卻,惟大修行人主張由我,不受造化陶冶;命既立住,真性在其中矣。

    人若不知本來真性末從何歸,了性是末後大事,不知欲要反終,先當原始;必須反複窮究,思我這點真性,未生以前從何而來?既生以後慿何而立?便知了命之不可緩矣。

    故曰“審思後末,當慮其先”。

    最後受胎之時,不過秉父精母血,包羅凝聚,結成幻軀,此乃有形之體,非真體也。

    我之真體本同太虛,光光凈凈,本來原無一物;故曰“人所禀軀,體本一無”。

    及至十月胎圓,太虛中一點元精,如雲行雨施,倏然依附,直入中宮神室,作我主人。

    于是劈開祖竅,地一聲,天命之性遂分為一陰一陽矣。

    蓋後天造化之氣,若非先天元精,則無主而不能靈;先天元精若非後天造化之氣,則無所依而不能立;可見性命兩者本不相離。

    故曰“元精雲布,因炁托初”。

    後天之造化既分一陰一陽,陽之神為魂,魂主輕清,屬東方木液;陰之神為魄,魄主重滞,屬西方金精;兩者分居坎離匡廓之内。

    故曰“陰陽為度,魂魄所居”。

    蓋命之在人既屬後天造化,便夾帶情識在内,隻因本來真性攙入無始以來業根,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八識,識之幽微者為想,想之流浪者為情,情生智隔,想變體殊,颠倒真性,枉入輪回矣!所以學人欲了性者當先了命。

     陽神日魂,陰神月魄。

    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性主處内,立置鄞鄂。

    情主處外,築為城郭。

    城郭完全,人民乃安。

     此節正言後天立命之功。

    後天一魂一魄分屬坎離,蓋以太陽在卯,故離中日魂為陽之神;太陰在酉,故坎中月魄為陰之神;兩者體雖各居,然離己日光正是月中玉兔,日魂返作陰神矣;坎戊月精正是日中金烏,月魄返為陽神矣。

    故曰“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後天兩物雖分性命,其實祖性全寄于命;蓋一落陰陽,莫非命也。

    且命元更轉為情,蓋陰陽之變合,莫非情也。

    惟其性寄于命,故離中元精坎中元炁總謂之命;惟其命轉為情,故日中木魂月中金魄總謂之情;隻有祖竅中一點元神方是本來真性,元神為君,安一點于竅内,來去總不出門;豈非“性主處内,立置鄞鄂”乎?精氣為臣,嚴立堤防,前後左右,遏絕奸邪;豈非“情主處外,築為城郭”乎?堤防既固,主人優遊于密室之中,不動不搖,不驚不怖;故曰“城郭完全,人民乃安”。

    始而處内之性已足制情,既而營外之情自來歸性;賓主互參,君臣道合,此為坎離交會,金丹初基,立命正所以養性也。

     爰斯之時,情合乾坤。

    幹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

    剛施而退,柔化以滋。

     此節言後天返為先天也。

    後天坎離即是先天乾坤,隻因乾坤一破,性轉為情,從此情上用事,随聲逐色,不能還元;至于兩物會合,城郭完而鄞鄂立,則情來歸性,離中之陰複還于坤,坎中之陽複還于幹矣。

    故曰“爰斯之時,情合乾坤”。

    幹性至健,靜則專而動則直,一點元神為精氣之主宰,至剛至直而不可禦。

    故曰“幹動而直,炁布精流”。

    此言元神之立為鄞鄂,即所謂幹元資始者也;坤性至順,動則辟而靜則翕,幹中真炁流布,坤乃順而承之,一點元神絪缊化醕,韫養在中黃土釜。

    故曰“坤靜而翕,為道舍廬”。

    此言元神之本來胞胎,即所謂坤元資生者也。

    幹父剛而主施,不過施得一點真氣;坤母柔而主化,須在中宮時時滋育,方得成胎。

    故曰“剛施而退,柔化以滋”。

    此言坎離會合,産出先天元神,即金丹妙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