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碩果在上,巍然不動;此則京氏火珠林易取上爻為宗廟,不變之義也。
所以坤上六爻辭曰“龍戰于野,其血元黃”,野戰之龍即幹上九之亢龍也。
陰極而陽與之戰,一戰後,方得和合;坤為無極之鄉,故稱于野。
後天幹居西北至陰之地,故又曰戰于幹,元屬幹,黃屬坤,得此一戰,元黃始交,中孕陽精便成震體,所以震為元黃;地中有雷,一陽初動,劈破鴻蒙,轉為朔旦之複矣! 用九翩翩,為道規矩。
陽數已訖,訖則複起。
推情合性,轉而相與。
循環璇玑,升降上下。
周流六爻,難以察睹。
故無常位,為易宗祖。
此節言坎離二用,循環不窮,為通章結尾。
幹三坤六合而成九,幹之用九得以兼坤,坤之用六不得兼幹;觀上文三陽三陰皆統于幹,而坤特包承其間;可見舉幹九則坤六在其中矣。
況金丹大道本諸幹性,幹乃純陽,必煉以九轉而始就。
故曰“用九翩翩,為道規矩”。
幹屬太陽,陽窮于九,化為少陰,先天之幹一轉作後天之離九;一既為九,九複為一,本來無首無尾;故曰“陽數已訖,訖則複起”;即後面所謂“一九之數,終而複始”也。
坎中有金精,精在于西;離中有木性,性在于東;東西間隔,相會無因,全賴鬥柄斡旋其間,金情自來歸性;故曰“推情合性,轉而相與”。
古人設璇玑玉衡,所以象周天之運旋;隻此性情二物,出日入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經之為南北,緯之斯為東西;南北以子午為經,東西以卯酉為緯,若璇玑之循環運旋,莫測其端;此即卯酉周天之作用也。
故曰“循環璇玑,升降上下”。
自震到幹,自巽到坤,三陽三陰自相消息,中間不見坎離爻位;然日往月來,月來日往,其間進退消息,莫非坎離妙用,實無可見者。
故曰“周流六爻,難以察睹”。
一日一月,把握乾坤,周流六虛,是謂無體之易,即此無體之易統乎天心,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所從出,豈非無常位而為易之宗祖者乎?幹元統天配成九轉,故用九為道之規矩;日月為易,本無方體,故金丹為易之宗祖,互言之也。
此章專言金丹作用,其初晦朔交會,取坎填離,情來歸性,乃産一陽,是為金丹之基,既而庚方藥生,從坤到幹,上升下降,配成三陽,是為金丹之用,所謂小周天火候是也。
此系《參同契》中要緊關鍵,然必合下章觀之方盡其妙。
乾坤交媾章第十九 朔旦為複,陽氣始通。
出入無疾,立表微剛。
黃锺建子,兆乃滋彰。
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臨爐施條,開路生光。
光曜漸進,日以益長。
醜之大呂,結正低昂。
仰以成泰,剛柔并隆。
陰陽交接,小往大來。
輻辏于寅,進而趨時。
漸曆大壯,俠列卯門。
榆莢堕落,還歸本根。
刑德相負,晝夜始分。
夬陰以退,陽升而前。
洗濯(zhuó)羽翮,振索宿塵。
幹健盛明,廣被四鄰。
陽終于巳,中而相幹。
姤始紀序,履霜最先。
井底寒泉,午為甤賓。
賓伏于陰,陰為主人。
遁世去位,收斂其精。
懷德俟時,栖遲昧冥。
否塞不通,萌者不生。
陰伸陽屈,毀傷姓名。
觀其權量,察仲秋情。
任畜微稚,老枯複榮。
荠麥萌蘗,因冒以生。
剝爛肢體,消減其形。
化炁既竭,亡失至神。
道窮則反,歸乎坤元。
恒順地理,承天布宣。
元(玄)幽遠眇,隔閡相連。
應度育種,陰陽之元。
廖廓恍惚,莫知其端。
先迷失軌,後為主君。
無平不陂,道之自然。
變易更盛,消息相因。
終坤始複,如循連環。
帝王乘禦,千載常存。
此章言乾坤交而結丹,應一歲之六陽六陰,乃大周天之火候也。
朔旦為複,陽氣始通。
出入無疾,立表微剛。
黃锺建子,兆乃滋彰。
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此節言一陽之動而為複乃還丹之初基也。
前章言坎離會合方産大藥,是活子時作用,所謂一日内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者也;大藥一産,即用先天納甲陽升陰降火候,謂之小周天;直待一周既畢,正子時到,方用大周天火候;何謂正子時?自震到幹,動極而靜;自巽到坤,靜極複動;緻虛而至于極,守靜而至于笃;一點真陽深藏九地,是為亥子之交;迨時至機動,無中生有,忽然夜半雷聲震開地戶,從混沌中剖出天地之心,方應冬至朔旦;故曰“朔旦為複,陽炁始通”。
所謂“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此吾身中正子時也。
一陽初複,其氣尚微,此時當溫養潛龍,不可遽然進火;先王以至日閉關,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皆所以煉為表衛,護此微陽。
故曰“出入無疾,立表微剛”。
陽炁雖微,其機已不可遏,于十二律正應黃锺,于十二辰正應鬥柄建子,皆萌動孳長,從微至着之象。
故曰“黃锺建子,兆乃滋彰”。
陽火在下,鉛鼎溫溫,自然沖融柔暖。
群陰之中,全賴此一點陽精為之主宰。
故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黎蒸在卦為五陰,在人為周身精炁;得常者,在卦為一陽,在人為一點陽精主持萬化之象。
此言一陽來複,立大丹之基也。
臨爐施條,開路生光。
光耀漸進,日以益長。
醜之大呂,結正低昂。
此言二陽之進而為臨也。
進到二陽,爐中火炁漸漸條暢,從此開通道路,生發光明,光耀漸漸向進,而日冕益以長矣。
維時鬥柄建醜,律應大呂,先低後昂,亦進火之象。
仰以成泰,剛柔并隆。
陰陽交接,小往大來。
輻辏于寅,進而趨時。
此言三陽之進而為泰也。
三陽仰而向上,正當人生于寅,開物之會,木德方旺,火生在寅,陰陽均平。
故曰“剛柔并隆”。
此時天炁下降,地炁上升,小往大來,陰陽交接,亟當發火以應之;且正月,律應太簇,故有輻辏趨時之象。
漸曆大壯,俠列卯門。
榆莢堕落,還歸本根。
刑德相負,晝夜始分。
此言四陽之進而為大壯也。
日出東方卯位,卯為太陽之門,在一歲為春分,二月建卯,律應夾锺,故曰“俠列卯門”。
進火到四陽,生炁方盛,然木中胎金,生中帶殺,故榆莢堕而歸根,有德返為刑之象;春分晝夜始平,水火各半,是為上弦沐浴之時。
夬陰以退,陽升而前。
洗濯羽翮,振索宿塵。
此言五陽之進而為夬也。
五陽上升,一陰将盡,勢必決而去之。
三月建辰,律應姑洗,有“洗濯羽翮,振索宿塵”
所以坤上六爻辭曰“龍戰于野,其血元黃”,野戰之龍即幹上九之亢龍也。
陰極而陽與之戰,一戰後,方得和合;坤為無極之鄉,故稱于野。
後天幹居西北至陰之地,故又曰戰于幹,元屬幹,黃屬坤,得此一戰,元黃始交,中孕陽精便成震體,所以震為元黃;地中有雷,一陽初動,劈破鴻蒙,轉為朔旦之複矣! 用九翩翩,為道規矩。
陽數已訖,訖則複起。
推情合性,轉而相與。
循環璇玑,升降上下。
周流六爻,難以察睹。
故無常位,為易宗祖。
此節言坎離二用,循環不窮,為通章結尾。
幹三坤六合而成九,幹之用九得以兼坤,坤之用六不得兼幹;觀上文三陽三陰皆統于幹,而坤特包承其間;可見舉幹九則坤六在其中矣。
況金丹大道本諸幹性,幹乃純陽,必煉以九轉而始就。
故曰“用九翩翩,為道規矩”。
幹屬太陽,陽窮于九,化為少陰,先天之幹一轉作後天之離九;一既為九,九複為一,本來無首無尾;故曰“陽數已訖,訖則複起”;即後面所謂“一九之數,終而複始”也。
坎中有金精,精在于西;離中有木性,性在于東;東西間隔,相會無因,全賴鬥柄斡旋其間,金情自來歸性;故曰“推情合性,轉而相與”。
古人設璇玑玉衡,所以象周天之運旋;隻此性情二物,出日入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經之為南北,緯之斯為東西;南北以子午為經,東西以卯酉為緯,若璇玑之循環運旋,莫測其端;此即卯酉周天之作用也。
故曰“循環璇玑,升降上下”。
自震到幹,自巽到坤,三陽三陰自相消息,中間不見坎離爻位;然日往月來,月來日往,其間進退消息,莫非坎離妙用,實無可見者。
故曰“周流六爻,難以察睹”。
一日一月,把握乾坤,周流六虛,是謂無體之易,即此無體之易統乎天心,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所從出,豈非無常位而為易之宗祖者乎?幹元統天配成九轉,故用九為道之規矩;日月為易,本無方體,故金丹為易之宗祖,互言之也。
此章專言金丹作用,其初晦朔交會,取坎填離,情來歸性,乃産一陽,是為金丹之基,既而庚方藥生,從坤到幹,上升下降,配成三陽,是為金丹之用,所謂小周天火候是也。
此系《參同契》中要緊關鍵,然必合下章觀之方盡其妙。
乾坤交媾章第十九 朔旦為複,陽氣始通。
出入無疾,立表微剛。
黃锺建子,兆乃滋彰。
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臨爐施條,開路生光。
光曜漸進,日以益長。
醜之大呂,結正低昂。
仰以成泰,剛柔并隆。
陰陽交接,小往大來。
輻辏于寅,進而趨時。
漸曆大壯,俠列卯門。
榆莢堕落,還歸本根。
刑德相負,晝夜始分。
夬陰以退,陽升而前。
洗濯(zhuó)羽翮,振索宿塵。
幹健盛明,廣被四鄰。
陽終于巳,中而相幹。
姤始紀序,履霜最先。
井底寒泉,午為甤賓。
賓伏于陰,陰為主人。
遁世去位,收斂其精。
懷德俟時,栖遲昧冥。
否塞不通,萌者不生。
陰伸陽屈,毀傷姓名。
觀其權量,察仲秋情。
任畜微稚,老枯複榮。
荠麥萌蘗,因冒以生。
剝爛肢體,消減其形。
化炁既竭,亡失至神。
道窮則反,歸乎坤元。
恒順地理,承天布宣。
元(玄)幽遠眇,隔閡相連。
應度育種,陰陽之元。
廖廓恍惚,莫知其端。
先迷失軌,後為主君。
無平不陂,道之自然。
變易更盛,消息相因。
終坤始複,如循連環。
帝王乘禦,千載常存。
此章言乾坤交而結丹,應一歲之六陽六陰,乃大周天之火候也。
朔旦為複,陽氣始通。
出入無疾,立表微剛。
黃锺建子,兆乃滋彰。
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此節言一陽之動而為複乃還丹之初基也。
前章言坎離會合方産大藥,是活子時作用,所謂一日内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者也;大藥一産,即用先天納甲陽升陰降火候,謂之小周天;直待一周既畢,正子時到,方用大周天火候;何謂正子時?自震到幹,動極而靜;自巽到坤,靜極複動;緻虛而至于極,守靜而至于笃;一點真陽深藏九地,是為亥子之交;迨時至機動,無中生有,忽然夜半雷聲震開地戶,從混沌中剖出天地之心,方應冬至朔旦;故曰“朔旦為複,陽炁始通”。
所謂“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此吾身中正子時也。
一陽初複,其氣尚微,此時當溫養潛龍,不可遽然進火;先王以至日閉關,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皆所以煉為表衛,護此微陽。
故曰“出入無疾,立表微剛”。
陽炁雖微,其機已不可遏,于十二律正應黃锺,于十二辰正應鬥柄建子,皆萌動孳長,從微至着之象。
故曰“黃锺建子,兆乃滋彰”。
陽火在下,鉛鼎溫溫,自然沖融柔暖。
群陰之中,全賴此一點陽精為之主宰。
故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
黎蒸在卦為五陰,在人為周身精炁;得常者,在卦為一陽,在人為一點陽精主持萬化之象。
此言一陽來複,立大丹之基也。
臨爐施條,開路生光。
光耀漸進,日以益長。
醜之大呂,結正低昂。
此言二陽之進而為臨也。
進到二陽,爐中火炁漸漸條暢,從此開通道路,生發光明,光耀漸漸向進,而日冕益以長矣。
維時鬥柄建醜,律應大呂,先低後昂,亦進火之象。
仰以成泰,剛柔并隆。
陰陽交接,小往大來。
輻辏于寅,進而趨時。
此言三陽之進而為泰也。
三陽仰而向上,正當人生于寅,開物之會,木德方旺,火生在寅,陰陽均平。
故曰“剛柔并隆”。
此時天炁下降,地炁上升,小往大來,陰陽交接,亟當發火以應之;且正月,律應太簇,故有輻辏趨時之象。
漸曆大壯,俠列卯門。
榆莢堕落,還歸本根。
刑德相負,晝夜始分。
此言四陽之進而為大壯也。
日出東方卯位,卯為太陽之門,在一歲為春分,二月建卯,律應夾锺,故曰“俠列卯門”。
進火到四陽,生炁方盛,然木中胎金,生中帶殺,故榆莢堕而歸根,有德返為刑之象;春分晝夜始平,水火各半,是為上弦沐浴之時。
夬陰以退,陽升而前。
洗濯羽翮,振索宿塵。
此言五陽之進而為夬也。
五陽上升,一陰将盡,勢必決而去之。
三月建辰,律應姑洗,有“洗濯羽翮,振索宿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