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下卷

關燈
除去乾坤坎離四卦應爐鼎藥物,其餘一日兩卦,朝屯暮蒙,一月三十日,準六十卦,十月三百日,便準六百卦。

    究竟簇年歸月,簇月歸日,簇日歸時,火候工夫隻在一刻。

    文雖鄭重,旨趣不殊,非果有六百篇火記也。

    奈世人不能好學深思,究其源流之所在。

    倘能究之,隻此一坎一離,月幽日明,同類共居,日月為易,通乎晝夜,便是無上至真妙道。

    我今因師覺悟,灼見道在目前,祗可與一二賢者共談,不敢輕易筆之于書也。

    然遂閉口結舌,誠恐逆天道而獲譴。

    若盡情着之竹帛,又恐洩天寶而罹愆(qiān罪過)。

    進退兩難,猶豫俛仰,隻得假大易有象之文寓大丹無形之用,費盡陶冶,約略敷陳,鼎器藥物,粗述綱紀。

    采取烹煉,微露枝條。

    翼後學之得意而忘言耳。

    蓋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仙翁參同一書,實與三聖作易,盡性至命窮神知化之宗旨若合符節。

    世之有緣遇師者,得此一印證而了然矣! 還丹法象章第十四 以金為堤(同堤)防,水入乃優遊。

    金數(計有十五)十有五,水數亦如之。

    臨爐定铢兩,五分水有餘。

    二者以為真,金重如本初。

    其土(三)遂不離(入),二者(火二)與之俱。

    三物相含受,變化狀若(有)神。

    下有太陽炁,伏蒸須臾間。

    先液而後凝,号曰黃輿(yú)焉。

    歲月将欲訖,毀性傷壽年。

    形體為(如)灰土,狀若明窗塵。

    搗治併合之,持入赤色門。

    固塞其際會,務令緻完堅。

    炎火張于下,龍虎(晝夜)聲正勤。

    始文使可修,終竟武乃成。

    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

    周旋十二節,節盡更湏親。

    氣索命将絕,體死亡魄魂。

    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

    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

     此章全舉還丹法象,以為入室之準則也。

     以金為堤防,水入乃優遊。

    金數十有五,水數亦如之。

    臨爐定铢兩,五分水有餘。

    二者以為真,金重如本初。

    其土遂不離,二者與之俱。

     此節言金水二炁為金丹之真種也。

    蓋還丹妙用徹始徹終,隻此金水二物。

    建之即為爐鼎,采之即為藥物,烹之即為火候,乃至抽添運用,脫胎神化,無不在此。

    然學道之士當知所先後,未有堤防不立而得金水之用者也。

    坎中之金本伏處而在内,然内者不可不出。

    金丹作用必須先立堤防,牢鎮六門,元氣方不外洩。

    離中之水易泛濫而在外,然外者不可不入。

    況堤防既立,不許泛濫,真精無複走漏,自然優遊入爐。

    故曰:“以金為堤防,水入乃優遊”。

    金水兩物之中,本藏戊己二土。

    土之生數得五,成數得十。

    坎中之金納戊,是得其十數之五也。

    離中之水納己,是亦得其十數之五也。

    二土合而成圭,兩弦之炁恰好圓足。

    故曰:“金數十有五,水數亦如之”。

    堤防既立,方及臨爐之用。

    臨爐配合,仍舊是金水二物,但铢兩分數纖毫不可差錯。

    真水真金二者須要适均,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

    故水止于五分,當防其有餘而泛濫,不可太過也。

    金亦須五分,當重如原初之铢兩,不可不及也。

    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自有真土調和其間。

    蓋離中納己,其五分之水即己土也,坎中納戊,其五分之金即戊土也。

    舉金水二物而真土在其中矣。

    及至戊己二土會入中央,亦适得五分本數,三家相會恰圓三五之數。

    故曰:“其土遂不離,二者與之俱”。

    三五之義出于河圖,東三南二,木火為侶。

    北一西四,金水為朋。

    此處但舉金水而不及木火者,蓋以金水為精魄,如人之形。

    木火為神魂,如人之影。

    形動則影随,吋步不離,木火之于金水亦然。

    精魄既合同而化,神魂亦與之俱妙矣。

    此金丹造化之妙也。

     三物相含受,變化狀若神。

    下有太陽炁,伏蒸須臾間。

    先液而後凝,号曰黃輿(yú)焉。

    歲月将欲訖,毀性傷壽年。

    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

     此節言坎離交會,金丹之法象也。

    金水兩弦之炁得真土以含育之,是為三物一家。

    其中自生變化之狀,而神明不測矣。

    蓋前後堤防既已完固,不容絲毫走漏,爐中真炁自然發生。

    然後抽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

    北海中太陽真火熏蒸上騰,須臾之間,離宮真水應之,先時化為白液,後乃凝而至堅。

    兩者交會于黃房,運旋不停,有黃輿之象。

    所謂“嬰兒姹女齊齊出,卻被黃婆引入室”也。

    然此兩物未交之前,當以真意合之;兩物既交之後,又當以真意守之;一點陽炁斂入厚土中,生機轉為殺機;譬若窮冬之季,萬物剝落而歸根。

    故曰:“歲月将欲訖,毀性傷壽年”。

    初時神入炁中,寂然不動,似乎薧木死灰。

    久之生機複轉,一點真炁希微隐約,滃然上升,有如野馬塵埃之狀。

    故曰:“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

    此為坎離始媾,大藥将産之法象。

     搗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門。

    固塞其際會,務令緻完堅。

    炎火張于下,龍虎聲正勤。

    始文使可修,終竟武乃成。

    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

    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

    氣索命将絕,體死亡魄魂。

    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

    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

     此節言乾坤交媾,還丹之法象也。

    坎離既交會于黃房,抟煉兩物,併合為一,養在坤爐之中。

    時節一到,大藥便産。

    所謂“水鄉鉛,隻一味”是也。

    大藥既産即忙采取,當以真意為媒,回風混合,徐徐從坤爐升入幹鼎,方得凝而成丹。

    故曰:“搗治併合之,持入赤色門”。

    此二句有吸舐(shì)撮閉無數作用在内。

    赤色門即绛宮,幹鼎是也;藥既升鼎,漸凝漸結,又徐徐從幹鼎引下,送歸黃庭,此時當用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直到虛極靜笃,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洩漏。

    故曰:“固塞其際會,務令緻完堅”。

    固塞之極,一陽動于九地之下,形如烈火斬關而出。

    正子時一到,亟當發真火以應之。

    霎時乾坤合辟,龍虎交争,便有龍吟虎嘯之聲。

    故曰:“炎火張于下,龍虎聲正勤”。

    大藥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方得升騰而出爐。

    大藥既生,用武火以鍛煉之,方得結寶而歸鼎。

    故曰:“始文使可修,終竟武乃成”。

    此中火候不可毫發差殊,當用文而失之于猛,則火太炎矣。

    當用武而失之于弱,則火太冷矣。

    必相其寬猛之宜,調其寒溫之節,方能得中。

    故曰:“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

    子時從尾闾起火,應複卦一陽初動,是為天根。

    直至六陽純乎幹,動極而複靜矣。

    午時從泥汍退火,應姤卦一陰初靜,是為月窟。

    直至六陰純乎坤,靜極而複動矣。

    故曰:“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

    此乾坤大交之法象也。

    動靜相生,循環不息,練之有練,日逐抽鉛添汞,久之鉛盡汞幹,陰消陽長,方得變種性為真性,化識神為元神。

    陰滓盡除,則屍氣滅而命根卒斷;陽神成象,則凡體死而魂魄俱空。

    故曰:“氣索命将絕,體死亡魄魂”。

    關尹子所謂“一息不存,道将來契”正此時也。

    至于伏煉久久,絕後再蘇(sū同“蘇”),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圓滿光明塞乎太虛矣。

    豈非“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乎?金丹本幹家所出,還歸于幹,故稱還丹。

    色轉紫者,取水火二炁鍛煉而成也。

    還丹有氣無質,不啻(chì不異于)如一丸之粉,一七之刀圭,而其變化若神已如此。

    從此脫胎換鼎,再造乾坤。

    子又生孫,變化不測,過此已往,未之或知矣。

    豈非“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乎?刀者,水中金也。

    圭者,戊己二土也。

    可見徹始徹終,隻取金水土三物變化而成還丹耳。

    崔公《入藥鏡》雲:“飲刀圭,窺天巧”。

    呂祖《沁園春》雲:“當時自飲刀圭,又誰信,無中産就兒”。

    其旨略同。

     此章全露還丹法象,系伏食卷中大關鍵處。

    初言兩物相交,則伏炁于坤爐而産藥。

    繼言一陽初動,則凝神于幹鼎而成丹。

    前兩節總是金丹作用,後一節方是還丹作用。

    《入藥鏡》雲:“産在坤,種在幹”。

    《悟真篇》雲:“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在幹家交感宮”。

    皆本諸此章。

     還丹名義章第十五 推演五行數,較約而不繁。

    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

    日月相薄蝕,常在晦朔(朔望)間。

    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

    陰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

    名者以定情,字者緣(以)性言。

    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

    吾不敢虛說,仿效聖人文。

    古記顯(題)龍虎,黃帝美金華。

    淮南煉秋石,玉陽加黃芽。

    賢者能持行,不肖毋與俱。

    古今道由一,對談吐所謀。

    學者加勉力,留念深思維。

    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