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下卷

關燈
負。

    水盛火消滅,俱死歸厚土。

    三性即會合,本性共宗祖。

    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

    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

    術士伏食之,壽命得長久。

    土遊于四季,守界定規矩。

    金砂入五内,霧散若風雨。

    熏蒸達四肢,顔色悅澤好。

    發白皆變黑,齒落還舊所。

    老翁複壯丁,耆妪成姹女。

    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此章專揭二土之用造化成丹,示人以歸根之要也。

     子午數合三,戊己号稱五。

    三五既和諧,八石正綱紀。

    呼吸相含育,伫息(思)為夫婦。

     此節言水火二用必歸于中土也。

    蓋丹道妙用無過水火,水火妙用不離戊己,大約舉一即兼兩,舉兩即兼三,會三乃歸一。

    故水火既濟,其功用全賴中央真土。

    水屬北方正子,在吾身為坎戊月精,天一所生,其數得一。

    火屬南方正午,在吾身為離己日光,地二所生,其數得二。

    兩者一合,便成三數。

    坎中有戊,是為陽土。

    離中有己,是為陰土。

    在吾身為中黃真意。

    土本天五所生,獨得五數。

    故曰:“子午數合三,戊己号稱五”。

    合之而三性具矣。

    水火異性,各不相入。

    惟賴中央土德多方調燮,方得相濟為用。

    由是水一火二得中央之土,列為四象,重為八卦。

    四正四隅,分布環拱,便成八石之象。

    豈非“三五既和諧,八石正綱紀”乎?外煉之術以五金配五行,以八石配八卦,丹頭一到,五金八石皆點化而成真金。

    故仙翁假外象以喻内功,切不可泥象執文。

    水火既已相濟,其中一合一辟,便有呼吸往來。

    呼至于根,吸至于蒂,總賴中宮真土含藏而停育之。

    此呼吸非口鼻之氣,乃真息也。

    真息往來,初無間斷,自相合辟于中土,不啻(chì〔不~〕a.不止,不隻,如“~~如此”;b.不異于,如“~~兄弟”。

    )夫婦之相配偶,乃真胎也。

    中宮之真胎不動,而一水一火自然呼吸其中。

    猶太虛之真胎不動,而一日一月自然呼吸其中。

    豈非:“呼吸相含育,伫息為夫婦”乎?此段直指真息(原文為“意”,疑有誤)為金丹之母,南華經雲:真人之息以踵。

    心印經雲:呼吸育清。

    黃庭經雲:後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

    皆言真息也。

    此處指北方正子為水,南方正午為火,以本體而言。

    後面指離中流珠為水,坎中金精為火,又以颠倒互用而言矣。

     黃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

    水以土為鬼,土鎮水不起。

    朱雀為火精,執平調勝負。

    水盛火消滅,俱死歸厚土。

    三性即會合,本性共宗祖。

     此節言真土妙用能使三家歸一也。

    戊己二土分屬水火,水火之中便藏金木,而終始不離于土。

    蓋生身受炁之初,即有中黃真土為金精之所自出,此金本是幹家祖性,中宮不動元神。

    隻因幹金一破流入坤中,實而為坎。

    坎中金精便屬戊土,即所謂金華也。

    惟坎中金精從幹父而生,故曰:“黃土金之父”。

    幹之一陽既入坎中,中間換入一陰,破而為離,正是坤宮真水化出離中木液,便屬己土,即所謂太陽流珠也。

    惟離中流珠從坤母而出,故曰:“流珠水之子”。

    此言三性之順而相生者也。

    坎中金精是為太陽真火,離中木液是為太陰真水。

    離中陰水易至泛濫,來克坎中陽火,坎中之火乃生中央真土以制之。

    故曰:“水以土為鬼,土鎮水不起”。

    離中之水能克坎中真火,中央之土能制離中真水,而坎中之火又能生中央真土。

    所以水火相克,兩下交戰,全賴中央真土調停火候。

    不使兩家偏勝,庶幾各得其平。

    故曰:“朱雀為火精,執平調勝負”。

    朱雀是火候之火,不可偏屬兩家,所以特稱火精。

    火盛而有炎上之患,賴真水以消滅之。

    水盛而有泛濫之處,又賴真土以鎮伏之。

    火性一死,永不複燃。

    水性一死,永不複流。

    俱銷歸于真土之中。

    故曰:“水盛火消滅,俱死歸厚土”。

    此言三家之逆而相克者也。

    三家順而相生,須從中宮之土生起。

    三家逆而相克,亦從中宮之土克起。

    所以丹道作用全在真意。

    念頭起處,系人生死之根。

    順之則流轉不窮,逆之則輪回頓息。

    于此起手即于此歸根。

    不可不知離中真水稱一性,坎中真火稱一性,中央真土獨稱一性。

    方其未歸之前強分三性,既歸之後,方知三性本來隻是一性。

    最初太極函三,渾然天地之心,不可剖析。

    因混沌一剖,水火遂分上下兩弦,併中土而成三家。

    此由合而分也。

    後來兩弦之炁由分而合,戊己二土銷歸中央,依然一個宗祖。

    張紫陽所謂“追二炁于黃道,會三性于元宮”是也。

    故曰:“三性即會合,本性共宗祖”。

    初雲夫婦以兩性相配而言也。

    繼雲父子言兩性之所自出也。

    究雲宗祖乃併為一性矣。

    夫婦喻坎離,父母喻乾坤,是為兩儀四象。

    宗祖喻中央祖土,便是返太極處,歸根複命之妙于此可見。

     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

    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

    術士伏食之,壽命得長久。

    土遊于四季,守界定規矩。

    金砂入五内,霧散若風雨。

    熏蒸達四肢,顔色悅澤好。

    發白皆變黑,齒落還舊所。

    老翁複壯丁,耆妪成姹女。

    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此節言伏食之神驗也。

    三性會合便成金丹,吞入口中便稱伏食。

    迥非旁門服食之術也。

    世間藥草如巨勝之類尚可延年益算,況金性堅剛萬劫不朽,豈不為萬物中至寶?道術之士倘能伏此先天一炁,壽命有不長久者乎?戊己二土本無定位,周流四季,在東則為辰土,在南則為未土,在西則為戍土,在北則為醜土。

    木火金水無非土之疆界,作丹之時,賴此土以立中宮之基,伏丹之時,仍賴此土以定四方之界。

    故曰:“土遊于四季,守界定規矩”。

    金砂即還丹也,蓋兩物所結就者。

    入五内即是入口,蓋指方吋而言,非服食之邪說也。

    “霧散若風雨”以下俱是伏丹後自然之驗。

    丹既吞入口中,靈變不測。

    周身八萬四千毛孔,若雲騰霧散,風雨暴至之狀。

    四肢自然熏蒸,顔色自然悅澤,發白還黑,齒落轉生,老翁複成壯男,老妪變成姹女,劫運所不能制,造物所不能厄,任他滄海成田,由我逍遙自在,“号之曰真人”不亦宜乎? 同類合體章第十二 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

    冰雪得溫湯,解釋成太玄。

    金以砂為主,禀和于水銀。

    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

    欲作伏食仙,宜以同類者,植禾當以谷,覆雞用其卵。

    以類輔自然,物成易陶冶。

    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類同者相從,事乖不成寶。

    燕雀不生鳳,狐兔不乳馬。

    水流不炎上,火動不潤下。

    世間多學士,高妙負良材。

    邂逅不遭値(遇),耗火亡資财。

    據按依文說,妄以意為之。

    端緒無因緣,度量失操持。

    搗治羌石膽,雲母及礬(fán見“礬”)磁。

    硫磺燒豫章,泥汞相煉飛。

    鼓鑄五石銅,以之為輔樞。

    雜性不同類,安肯合體居。

    千舉必萬敗,欲黠反成癡。

    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

    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

    管窺不廣見,難以揆方來。

    僥幸訖不遇,聖人獨知之。

     此章言同類相從,方稱伏食,而外煉者失其真也。

     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

    冰雪得溫湯,解釋成太玄。

    金以砂為主,禀和于水銀。

    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

     此節正言水火同類相變化而成丹也。

    何為同類?人但知坎為水,不知坎中一陽本從幹家來,正是太陽真火。

    陽與陽為同類,故坎中真火恒欲炎上以還幹。

    人但知離為火,不知離中一陰本從坤宮來,正是太陰真水。

    陰與陰為同類,故離中真水恒欲就下以還坤。

    此即大易“水流濕,火就燥”。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之義也。

    魏公先以世間法喻之,如胡粉本是黑鉛燒就,一見火則當下還複為鉛。

    冰雪本是寒水結成,一見湯則立即解釋成水。

    可見火還歸火,水還歸水,本性斷不可違矣。

    煉金丹者,隻取一味水中之金,水中之金即命蒂也,本來原出于幹性。

    自幹破為離,離為性根,中有真陰,得南方火炁,砂之象也。

    學人欲暸命宗,必須以性為主。

    故曰:“金以砂為主”。

    而此離中砂性,得火則飛,未易降伏,仍賴北方水中之金以制之。

    學人欲暸性宗,又必須以命為基。

    故曰:“禀和于水銀”。

    要知砂與水銀原是一體同出而異名者也。

    其初原從一體變化而成兩物,其究還須從兩物變化而歸一體。

    隻此真陰真陽,同類交感,相因為用而已。

    故曰:“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

    變化之法,不過流戊就己,颠倒主賓,使後天坎離還複先天乾坤耳。

    張紫陽雲“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