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上卷

關燈
象也。

    艮為手,兌為口,近乎天分少男少女之象也。

    坎為耳,離為目,運乎天地之中,獨當人位,中男中女之象也。

    其餘四肢百骸,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仟毛孔,即衆卦衆爻之散布也。

    然此有形有名者,人皆知之。

    孰知其無形無名者乎?父母未生以前,圓成周徧廓徹,靈通本無污染。

    不假修證,空中不空,為虛空之真宰。

    所謂統體一太極也。

    既而一點靈光從太虛中來,倏然感附,直入中宮神室,作一身主人。

    所謂各具一太極也。

    主人既居神室,上通天毂,下通炁海,性命未分,尚是囫囫囵囵本來面目。

    迨中宮消息略萌,攝召太虛之氣從兩孔而入,直貫天毂而下達于炁海。

    幹下交坤,坤中一爻遂實而成坎,是為命蒂。

    坤既成坎,其中一陰即随天氣而上達于天毂,坤上交幹,幹中一爻遂破而成離,是為性根。

    于是(he)的一聲,臍蒂剪斷,而性命遂分上下兩弦矣。

    呂祖所雲:“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洩盡”者,此也。

    從此,後天用事,有門有戶,不出乾坤,橐鑰運用全在坎離。

    坎沉炁海,元精深藏太淵,九地之下莫測其底。

    橐之用也。

    離升天毂,靈光洞徹太虛,九天之上直貫其巅。

    鑰之用也。

    出日入月,呼吸往來,正當天地八萬四千裡之中。

    一合一辟,而分晝夜。

    一消一息,而定晦朔。

    一慘一舒,而别寒暑。

    一喜一怒,而應春秋。

    四時五行,無不畢具。

    而造化在吾一身矣。

    故學道之士,苟能啟吾之門戶,而乾坤爐鼎可得而識矣。

    能運吾之毂軸,而坎離藥物可得而采矣。

    能鼓吾之橐鑰,而六十卦之陽火陰符可得而行持矣。

    所謂:順之生人者,逆之則成丹也。

     陳希夷曰:日為天炁自西而下以交于地,月為地炁自東而上以交于天。

    男女媾精之象也。

    天地不能寒暑也,以日月遠近而為寒暑。

    天地不能四時也,以日月南北而為四時。

    天地不能晝夜也,以日月出沒而為晝夜。

    天地不能晦朔也,以日月交會而為晦朔。

    陰陽雖妙,不外乎日月。

    造化雖大,不外乎坎離。

    故衆卦之變雖不齊,而不出乎坎離之中爻。

    猶車之三十輻而共一毂者也。

     坎離二用章第二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者,乾坤之象。

    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

    易謂坎離。

    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

    幽潛淪匿,變化于中。

    包囊萬物,為道紀綱。

    以無制有,器用者空。

    故推消息,坎離沒亡。

    言不苟造,論不虛生。

    引驗見效,校度神明。

    推類結字,原理為征。

    坎戊月精,離己日光。

    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土王四季,羅絡始終。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

    皆秉中宮,戊己之功。

     此章揭言坎離二用不出一中。

    了首章運毂正軸之旨也。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者,乾坤之象。

    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

    易謂坎離。

    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

    幽潛淪匿,變化于中。

    包囊萬物,為道紀綱。

     此節言坎離妙用即在乾坤定位之中也。

    在易為乾坤,其法象為天地。

    在易為坎離,其法象為日月。

    此後天有形有名之乾坤坎離也。

    未有天地日月以前,渾然隻一太虛。

    此太虛中,本無一物,圓明廓徹,是為先天之幹。

    即此,太虛中有物渾成,絪缊遍滿,是為先天之坤。

    虛中生炁為至陽之炁,至陽中間藏肅肅之至陰。

    此從坤而上升者也。

    無中含有,是為幹中之離。

    炁中凝精為至陰之精,至陰中間藏赫赫之至陽。

    此從幹而下降者也。

    有中含無,是為坤中之坎。

    一升一降,樞機全在中間。

    樞機一動,天地即分。

    天地既分,其位乃定。

    自然天位乎上,地位乎下。

    日出乎東,月生乎西。

    所以伏羲先天圓圖,幹卦居南,坤卦居北。

    天上地下,包羅萬象。

    天地定位也。

    離卦居東,坎卦居西。

    日月相對,橫貫天地之中。

    水火不相射也。

    然必天地之體立,而後日月之用行。

    故系辭傳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此直指之辭也。

    魏公恐世人不知何者為天地,何者為易,特下腳注。

    謂天地非外象之天地,乃是一幹一坤神空自然之象。

    即上章所謂門戶也。

    設位非有形之位,乃是一陰一陽自然配合之位。

    即上章所謂邼廓也。

    易非卦爻之易,乃是一坎一離,真息往來自然運行之易。

    即上章所謂橐鑰也。

    天地之造化,非即吾身之造化乎?何謂坎離者,乾坤二用。

    幹本老陽,中變少陰。

    離中一陰,實坤元真精。

    故離自東轉南。

    先天幹位翻為後天之離,轉一成九,以首作尾。

    故爻辭有無首之象。

    幹之用九,即用離也。

    坤本老陰,中變少陽。

    坎中一陽,實幹元祖炁。

    故坎自西轉北。

    先天坤位翻為後天之坎,轉六成一,即終為始。

    故爻辭有永貞之吉。

    坤之用六,即用坎也。

    此日月互藏,所以為易宗祖。

    而真水真火交相為用之妙也。

    一日一月,終古出沒于太虛,上下四旁,無所不運。

    猶之一卦,六爻各有定位。

    而坎離二用,周流六位,無所不在。

    其用神矣。

    故曰:“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往來豈有定乎?離為天中之陰,恒欲親下。

    故日自東徂(cu)西而下交乎地。

    坎為地中之陽,恒欲親上,故月自西徂東而上交乎天。

    上下豈有常乎?離中有真水,重陽為之包羅。

    水藏火中,内暗外明,有幽潛之象。

    坎中有真火,重陰為之囊括。

    火藏水中,内朗外暗,有淪匿之象。

    水火互藏,千變萬化。

    隻在中間一點空洞處,有變化于中之象。

    從此提挈天地,把握乾坤,大道不出其範圍。

    故曰:“包囊萬物,為道紀綱”。

    以上俱發明坎離二用。

    正見易行乎其中之意。

     以無制有,器用者空。

    故推消息,坎離沒亡。

     此節專言坎離之妙用也。

    坎離二用,本無爻位。

    周流六虛,無也。

    既而包囊萬物,為道紀綱,可見無之足以制有矣。

    世間有形之器,體無不實。

    究竟實而有者,不能自用。

    惟賴虛而無者,有以制之。

    老子雲: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是也。

    坎離以無制有,其妙用全在中間空虛。

    故曰:“以無制有,器用者空”。

    從無入有,謂之息息者,進火之候。

    坤三變而成幹也。

    從有入無,謂之消消者,退符之候。

    幹三變而成坤也。

    自朔旦震卦用事之後,曆兌至幹。

    自月望巽卦用事之後,曆艮至坤。

    其間不見坎離爻位,是謂坎離沒亡。

    非沒亡也,行乎六虛之間,而周流不定耳。

     言不苟造,論不虛生。

    引驗見效,校度神明。

    推類結字,原理為征。

     知日月之為易,即推類結字也。

    此校度神明之象,确有征驗。

    可原理為征,而非苟造言論者矣。

    此節隻是引起下文。

     坎戊月精,離己日光。

    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土王四季,羅絡始終。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

    皆秉中宮,戊己之功。

     此節言二物配合,不離中宮真土也。

    坎為月,中納戊土。

    戊土原從幹來,陽陷陰中,其精内藏,所謂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也。

    離為日,中納己土。

    己土原從坤出,陰麗陽中,其光外用,所謂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

    日光月精交會于黃道中間,合成先天太易。

    正以其中一戊一己,剛柔本來匹偶,足相當也。

    故曰:“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戊己二土可分可合,以四時言之,木旺于春,中寄辰土。

    火旺于夏,中寄未土。

    金旺于秋,中寄戊土。

    水旺于冬,中寄醜土。

    木火金水,徹始徹終,無不包絡于中央真土。

    故曰:“土王四季,羅絡始終”。

    以四方言之,青龍秉木德居東,朱雀秉火德居南,白虎秉金精居西,元武秉水精居北。

    故曰:“青赤白黑,各居一方”。

    北一西四合而成五,是為戊土。

    杳冥之精在其中矣。

    東三南二合而成五,是為己土。

    恍惚之物在其中矣。

    賴此戊己真土調和水火,融會金木。

    使五行四象攢簇于中黃,而大丹結矣。

    故曰:“皆秉中宮,戊己之功”。

    夫日剛月柔,相當而為太易。

    故稱易為坎離,言豈苟造者乎?乃推類結字者也。

    五行四時皆秉中宮之土。

    故稱易行乎其中。

    論豈虛生者乎?乃原理為征者也。

    此節總繳通章大意。

     章首曰易行乎其中,既曰變化于中。

    正指中宮真土。

    說盡坎離二物,不離真土,乃成三家。

    舉二物則四象在其中,舉三家則五行在其中。

    一切藥物火候,無不在其中矣。

    乾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