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童子問卷二

關燈
也。

    處大震之時,衆皆震驚,而獨能不失其守、不喪其器者,可以任大事矣,故其《彖》曰‘震驚百裡,驚遠而懼迩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為祭主’者,謂可任以大事也。

    ”童子曰:“郭公夏五,聖人所以傳疑。

    《彖》之阙文奈何?”曰:“聖人疑則傳疑也。

    若《震》之《彖》,其辭雖阙,其義則在,又何疑焉?” 童子問曰:“《艮》之《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何謂也?”曰:“《艮》者,君子止而不為之時也。

    時不可為矣則止,而以待其可為而為者也,故其《彖》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于斯時也,在其位者宜如何?思不出其位而已。

    然則位之所職,不敢廢也,《詩》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此之謂也。

    ” 童子問曰:“‘歸妹,征兇’,《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人之終始也’,其卦辭兇而《彖》辭吉,何謂也?”曰:“合二姓,具六禮,而歸得其正者,此《彖》之所謂歸妹者也。

    若婚不以禮而從人者,卦所謂征兇者也。

    ”童子曰:“敢問何以知之?”曰:“《鹹》之辭曰‘取女吉’,其為卦也,艮下而兌上,故其《彖》曰‘上柔而下剛’,‘男下女’,是以吉也。

    《漸》之辭曰‘女歸吉’,其為卦也,艮下而巽上,其上柔下剛,以男下女,皆與《鹹》同,故又曰‘女歸吉’也。

    《歸妹》之為卦也不然,兌下而震上,其上剛下柔,以女下男,正與《鹹》、《漸》反,故彼吉則此兇矣,故其《彖》曰‘征兇,位不當也’者,謂兌下震上也。

    ”童子曰:“取必男下女乎?”曰:“夫婦所以正人倫,禮義所以養廉恥,故取女之禮,自納采至于親迎,無非男下女,而又有漸也,故《漸》之《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者是已。

    奈何《歸妹》以女下男而往,其有不兇者乎?” 童子問曰:“《兌》之《彖》曰‘順乎天而應乎人’,何謂也?”曰:“‘兌,說也’。

    ‘說以先民,民忘其勞。

    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說莫大于此矣。

    而所以能使民忘勞與死者,非順天應人則不可。

    由是見小惠不足以說人,而私愛不可以求說。

    ” 童子問曰:“‘萃,聚也’,其辭曰‘王假有廟’,‘渙,散也’,其辭又曰‘王假有廟’,何謂也?”曰:“謂《渙》為散者誰欤?《易》無其辭也。

    ”童子曰:“然則敢問《渙》之義?”曰:“吾其敢為臆說乎!《渙》之卦辭曰‘利涉大川’,其《彖》曰‘乘木有功也’,其《象》亦曰‘風行水上,渙’。

    而人之語者,冰釋汗浃皆曰渙。

    然則渙者,流行通達之謂也,與夫乖離分散之義異矣。

    嗚呼!王者富有九州島四海,萬物之象莫大于《萃》,可以有廟矣;功德流行達于天下,莫大于《渙》,可以有廟矣。

    ” 童子問曰:“《節》之辭曰‘苦節,不可貞’者,自節過苦而不得其正欤?物被其節而不堪其苦欤?”曰:“君子之所以節于己者,為其愛于物也,故其《彖》曰‘節以制度,不傷财,不害民’者是也。

    節者,物之所利也,何不堪之有乎?夫所謂苦節者,節而太過,行于己不可久,雖久而不可施于人,故曰‘不可正’也。

    ”童子曰:“敢問其人?”曰:“異衆以取名,貴難而自刻者,皆苦節也。

    其人則鮑焦、于陵仲子之徒是矣,二子皆苦者也。

    ” 童子問曰:“《小過》之《象》曰‘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者,何謂也?”曰:“是三者施于行己,雖有過焉,無害也。

    若施于治人者,必合乎大中,不可以小過也。

    蓋仁過乎愛,患之所生也;刑過乎威,亂之所起也。

    推是可以知之矣。

    ” 童子問曰:“《既濟》之《象》曰‘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者,何謂也?”曰:“人情處危則慮深,居安則意怠,而患常生于怠忽也,是以君子既濟,則思患而豫防之也。

    ” 童子問曰:“‘火在水上,未濟。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何謂也?”曰:“《未濟》之《象》,火宜居下而反居上,水宜居上而反居下,二物各失其所居,而不相濟也,故君子慎辨其物宜,而各置其物于所宜居之方,以相為用,所以濟乎未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