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辭下卷八 周易系辭下第八

關燈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1)。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2)。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3)。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4)。

    剛柔者,立本者也。

    變通者,趣時者也(5)。

    吉兇者,貞勝者也(6)。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7)。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簡矣(8)。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内(9),吉兇見乎外(10),功業見乎變(11),聖人之情見乎辭(12)。

    天地之大德曰生(13),聖人之大寶曰位(14)。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15)。

    理财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1)備天下之象也。

     (2)夫八卦備天下之理,而未極其變,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動用,拟諸形容以明治亂之宜,觀其所應以著适時之功,則爻卦之義,所存各異,故爻在其中矣。

     (3)剛柔相推,況八卦相蕩,或否或泰,系辭焉而斷其吉兇,況之六爻,動以适時者也。

    立卦之義,則見於《彖》、《象》,适時之功,見存之爻辭。

    王氏之例詳矣。

     (4)有變動而後有吉兇。

     (5)立本況卦,趣時況爻。

     (6)貞者,正也,一也。

    夫有動則未免乎累,殉吉則未離乎兇。

    盡會通之變,而不累於吉兇者,其唯貞者乎?《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

    ”萬變雖殊,可以執一禦也。

     (7)明夫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

     (8)确,剛貌也。

    隤,柔貌也。

    乾坤皆恒一其德,物由以成,故簡易也。

     (9)兆數見於卦也。

     (10)失得驗於事也。

     (11)功業由變以興,故見乎變也。

     (12)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故曰情也。

     (13)施生而不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也。

     (14)夫無用則無所寶,有用則有所寶也。

    無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故曰“聖人之大寶曰位”。

     (15)财所以資物生也。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1),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2)。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3)。

    日中為巿,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4)。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5);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6)。

    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7)。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舟楫之利,以濟不通,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8)。

    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9)。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10)。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11)。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12)。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大壯(13)。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蓋取諸大過(14)。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15)。

      (1)聖人之作《易》,無大不極,無微不究。

    大則取象天地,細則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也。

     (2)離,麗也。

    罔罟之用,必審物之所麗也。

    魚麗于水,獸麗于山也。

     (3)制器緻豐,以益萬物。

     (4)噬嗑,合也。

    巿人之所聚,異方之所合,設法以合物,噬嗑之義也。

     (5)通物之變,故樂其器用,不解倦也。

     (6)通變則無窮,故可久也。

     (7)垂衣裳以辨貴賤,乾尊坤卑之義也。

     (8)渙者,乘理以散通也。

     (9)随,随宜也。

    服牛乘馬,随物所之,各得其宜也。

     (10)取其豫備。

     (11)以小用而濟物也。

     (12)睽,乖也。

    物乖則争興,弧矢之用,所以威乖争也。

     (13)宮室壯大於穴居,故制為宮室,取諸大壯也。

     (14)取其過厚。

     (15)夬,決也。

    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1)。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