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 卦 (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貞,征兇。
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初九已損矣,六四已益矣,則九二之于六五,不可複往,故“利貞,征兇”。
其迹不往,其心往也,故“弗損,益之”。
言九二以無損于己者益六五也。
“兌”之三爻,未有不以益上為志者,初九迹與心合,故曰“尚合志也”;九二則其心向之而已,故曰“中以為志也”。
夫以損己者益人,則其益止于所損,以無損于己者益人,則其益無方。
故“損”之六三,益之六四,皆以損己者益人;而“損”之九二,益之九五,皆以無損于己者益之①。
以其無損于己,故受其益者,皆獲“十朋之龜”也。
「校注」 ①益之:《蘇氏易傳》作“益人”,亦通。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兌”之三爻皆以益上為志,故曰“三人行”;卒之損己以益上者,六三而已;故曰“損一人”、且曰“一人行”也。
“友”,九二也。
六三以身徇上,使九二得以不征,此九二之所深德也,故曰“一人行,則得其友”。
以心言之,則三人皆行;以迹言之,則一人而已。
君子之事上也,心同而迹異,故上不疑;苟三人皆行,則上且以我為有求而來,進退之義輕矣。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遄”者,初九也。
下之所損者有限,而上之求益者無已,此下之所病也。
我去是病,則夫“遄者”喜我矣。
自初言之,“已事遄往”,則四之求我也寡,故“酌損之”;自四言之,“損其疾”,則初之從我也易,故“遄有喜”。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六五者,受益之主,而非受益之地也。
以受益之主而不居受益之地,不求益者也。
不求益而物自益之,故曰“或”。
“或”者,我不知其所從來之辭也。
“十朋之龜”,則九二弗損之益也;龜之益人也,豈有以予人,而人亦豈有所取之?我亦效其智而已。
六五之于九二,無求也,“自上祐之”。
而二自效其智,雖欲避之而不可,以其不可避,知其非求也,故“元吉”。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
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者,受益之地,不可以有損。
而六三之德不可以無報也,故以無損于己者益之,則大得其志矣。
六三忘家而徇我,我受其莫大之益,苟安居而無所往,則是以其益厚己而已。
故“利有攸往”,然後有以受之而無愧也。
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初九已損矣,六四已益矣,則九二之于六五,不可複往,故“利貞,征兇”。
其迹不往,其心往也,故“弗損,益之”。
言九二以無損于己者益六五也。
“兌”之三爻,未有不以益上為志者,初九迹與心合,故曰“尚合志也”;九二則其心向之而已,故曰“中以為志也”。
夫以損己者益人,則其益止于所損,以無損于己者益人,則其益無方。
故“損”之六三,益之六四,皆以損己者益人;而“損”之九二,益之九五,皆以無損于己者益之①。
以其無損于己,故受其益者,皆獲“十朋之龜”也。
「校注」 ①益之:《蘇氏易傳》作“益人”,亦通。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兌”之三爻皆以益上為志,故曰“三人行”;卒之損己以益上者,六三而已;故曰“損一人”、且曰“一人行”也。
“友”,九二也。
六三以身徇上,使九二得以不征,此九二之所深德也,故曰“一人行,則得其友”。
以心言之,則三人皆行;以迹言之,則一人而已。
君子之事上也,心同而迹異,故上不疑;苟三人皆行,則上且以我為有求而來,進退之義輕矣。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遄”者,初九也。
下之所損者有限,而上之求益者無已,此下之所病也。
我去是病,則夫“遄者”喜我矣。
自初言之,“已事遄往”,則四之求我也寡,故“酌損之”;自四言之,“損其疾”,則初之從我也易,故“遄有喜”。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六五者,受益之主,而非受益之地也。
以受益之主而不居受益之地,不求益者也。
不求益而物自益之,故曰“或”。
“或”者,我不知其所從來之辭也。
“十朋之龜”,則九二弗損之益也;龜之益人也,豈有以予人,而人亦豈有所取之?我亦效其智而已。
六五之于九二,無求也,“自上祐之”。
而二自效其智,雖欲避之而不可,以其不可避,知其非求也,故“元吉”。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
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者,受益之地,不可以有損。
而六三之德不可以無報也,故以無損于己者益之,則大得其志矣。
六三忘家而徇我,我受其莫大之益,苟安居而無所往,則是以其益厚己而已。
故“利有攸往”,然後有以受之而無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