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

關燈
澤瀉椒目雞内金青皮汁濃樸 (十八)腰以下腫。

    經閉四月。

    腹痛瀉不爽。

    議開太陽。

    導其氣阻水濕。

     牡蛎澤瀉豬苓茯苓生白術防己濃樸椒目 經阻腹滿。

    瀉後變痢。

    小溫中丸。

     (三一)居經三月。

    痞悶膨脹。

    無妊脈發現。

    詢知勞碌緻病。

    必屬脾胃陽傷。

    中氣愈餒。

    沖脈乏血貯注。

    洵有諸矣。

    (氣血虛滞兼濕) 大腹皮絨半夏曲老蘇梗橘紅炒山楂茺蔚子 經停腹滿便秘。

     郁李仁冬葵子柏子仁當歸須鮮杜牛膝 (十九)服阿魏丸。

    高突已平。

    痛未全止。

    經閉已有十餘月。

    腹微膨。

    全屬氣血凝滞。

    若不經通。

    病何以去。

    (氣滞血澀) 川芎當歸延胡桃仁楂肉香附青皮牛膝益母膏丸。

     (二二)入肝必麻木。

    諸厥皆厥陰。

    心痛。

    便燥。

    氣痹血枯。

    乃勞怒情志不遂起見。

     桃仁當歸須炒延胡生香附茺蔚子南山楂 辛潤氣藥病減。

    血虛氣滞。

    當以調經為要。

    見病理病為非。

     桃仁當歸山楂茺蔚子澤蘭柏子仁 (二二)心下有形不饑。

    經水澀少漸閉。

    由氣滞漸至血結。

    左右隧道不行。

    大便堅秘不爽。

    當與通絡。

     炒桃仁炒五靈脂延胡蘇梗生香附木香汁半夏姜汁 經閉一年。

    腹漸大。

    恐延血蠱沉。

    況聚瘕日久。

    形寒跗腫。

    議用大針砂丸。

    每服一錢二分。

     六服。

    (血蠱) 面無華色。

    脈右弦左澀。

    經阻三月。

    沖氣攻左脅而痛。

    腹時脹。

    兩足跗腫。

    是血蠱症。

    勿得小視。

     桂枝茯苓澤瀉牡蛎金鈴子延胡 (三九)經阻兩載。

    少腹堅硬。

    大便不爽。

    不時咯出紫血塊。

    此屬血蠱之象。

     鮮生地汁(五錢)熟大黃(一錢半)浔桂心(五分)老生姜渣炒桃仁(三錢)郁李仁(一錢半) 四服 經閉腹脹。

    漸成蠱。

     香附木香青皮烏藥赤芍五靈脂廷胡當歸郁金 (二十)脈右虛。

    左虛弦數。

    腹痛兩月。

    胸痹咽阻。

    冷汗。

    周身刺痛。

    寒栗。

    此屬内損。

    有經閉成勞之事。

    (郁損營陰)桂枝湯加茯苓。

     照前方加當歸肉桂。

     内損情懷少暢。

    非偏寒偏熱可以攻病。

    方中溫養氣血。

    以使條達。

    非因寒投熱之謂。

    開懷安養為宜。

    勿徒恃藥。

    繼此可進養營法。

    歸桂枝去姜加茯苓。

     (二七)經水不來。

    少腹刺痛鳴脹。

    大便不爽。

    心中熱痛。

    食辛辣及酒。

    其病更甚。

    不敢通經。

    姑與甘緩。

    (髒燥)甘麥大棗湯。

     陽升風動。

    眩暈心悸。

    鼻衄。

    經停兩月。

    (陰虛風陽動) 生地阿膠麥冬白芍柏子仁棗仁茯神炙草 (二八)病起經阻。

    形容日瘦。

    嘈雜刻饑。

    心腹常熱。

    此乃悲惋離愁。

    内損而成勞。

    陰髒受傷。

    陽脈不流。

    難治之症。

    必得怡悅情懷。

    經來可挽。

    但通經敗血。

    斷不可用。

    (郁勞陰虛) 生地人參茯苓沉香汁琥珀末(調入) 自經阻寒熱。

    延及浮腫腹膨。

    小溲日少。

    入暮心腹中熱。

    此髒陰已涸。

    腑陽日痹。

    内因悒郁成勞。

    情志為病。

    當收肅司令。

    而病日加增。

    料難入冬。

    無成法可遵。

    勉拟回生丹。

    每次服半丸。

     冀通其壅痹氣血。

    漫言治病也。

     (二三)經水久不來。

    寒熱喉痛痹。

    郁勞。

    藥難取效。

    清阿膠丸。

    雞子黃湯送。

     脈數色奪。

    久嗽經閉。

    寒從背起。

    熱過無汗。

    此非瘧邪。

    由乎陰陽并損。

    營衛循行失其常度。

     經雲。

    陽維為病。

    苦寒熱矣。

    症屬血痹成勞為難治。

    痹阻氣分。

    務宜宣通。

    (血痹成勞) 生鹿角川桂枝木當歸茯苓炙草姜棗另回生丹二服 (二三)先因經阻。

    繼以五心煩熱。

    咳吐涎沫。

    食減微嘔。

    面腫色瘁。

    乃肝陽化風。

    旋動不息。

     幹血勞病。

    醫治無益。

    (陰虛肝風動幹血勞) 阿膠生地麥冬牡蛎小麥 面色白。

    脈來細促。

    久嗽不已。

    減食腹痛便溏。

    經閉半載。

    此三焦髒真皆損。

    幹血勞怯之。

    極難調治。

    俗醫兒嗽見熱。

    多投清肺寒涼。

    生氣斷盡。

    何以挽回。

    (營虛幹血勞) 歸建中湯去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