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
關燈
小
中
大
膠杞子鎖陽菊花炭茯苓青鹽
吳(三九)下焦痿。
先有遺洩濕瘍。
頻進滲利。
陰陽更傷雖有參術。
養脾肺以益氣。
未能救下。
即如畏冷陽微。
幾日飯後吐食。
乃胃陽頓衰。
應乎外衛失職。
但下焦之病。
多屬精血受傷。
兩投柔劑溫通之補。
以腎髒惡燥。
久病宜通任督。
通攝兼施。
亦與古賢四斤金剛健步諸法互參。
至于胃藥。
必須另用。
夫胃腑主乎氣。
氣得下行為順。
東垣有升陽益胃之條。
似乎相悖。
然芩連非苦降之氣味乎。
凡吐後一二日。
暫停下焦血分藥。
即用扶陽理胃二日。
俾中下兩固。
經旨謂陽明之脈。
束筋骨以利機關。
諒本病必有合矣。
(胃陽督腎皆虛) 鹿茸淡苁蓉當歸杞子補骨脂巴戟天牛膝柏子仁茯苓川斛吐後間服大半夏湯加淡幹姜姜汁。
沈長夏濕熱。
經脈流行氣鈍。
兼以下元絡脈已虛。
痿弱不耐。
步趨常似酸楚。
大便或結或溏。
都屬肝腎為病。
然益下必佐宣通脈絡。
乃正治之法。
倘徒呆補。
恐季夏後。
濕熱還擾。
須為預理。
(濕熱肝腎虛) 鹿角霜當歸生茅術熟地(姜汁制)茯苓桑椹子苁蓉巴戟遠志小茴金氣狗脊三斤。
酒蒸。
水熬膏和丸。
淡鹽湯送下。
李(四九)痿在下。
肝腎病多。
但素飲必有濕熱。
熱瘀濕滞。
氣血不行。
筋縮。
肌肉不仁。
體質重者難移。
無非濕邪之深沉也。
若論陽虛。
不該大發瘡痍。
但久病非速攻。
莫計效遲。
方可愈疾。
細生地鹹苁蓉當歸須牛膝黃柏生刺蒺萆 包(五三)寝食如常。
脈沉而緩。
獨兩腿内外肌肉麻木。
五旬又三。
陽脈漸衰。
跷維不為用事。
非三氣雜感也。
溫通以佐脈絡之流暢。
仿古賢四斤金剛之屬。
淡苁蓉枸杞子牛膝茯苓白蒺藜木瓜川斛萆金毛狗脊膏丸。
郭兩足痿弱。
遇冷筋掣。
三年久病。
藥力焉得速拔。
況不明受病何因。
徒見病而治。
難期速功。
據雲精滑溺後。
通納下焦為宜。
淡苁蓉茯苓川斛生茅術生杜仲金毛狗脊 沈(四四)眩暈怔忡。
行走足肢無力。
肌肉麻木。
骨骱色變。
早晨腹鳴瘕洩。
此積勞久傷陽氣。
肝風内動。
勢欲痿厥。
法當脾腎雙補。
中運下攝。
固體治病。
(脾腎陽虛)脾腎雙補丸山藥粉丸(缪仲淳方) 沈(三六)寝食如常。
儀容日瘦。
語言出聲。
舌絡牽強。
手足痿弱。
不堪動作。
是肝腎内損。
漸及奇經諸脈。
乃痿痹之症。
未能驟期速功。
(肝腎虛)地黃飲子去萸味桂。
席雨水後。
診得右脈頗和。
左關尺大。
堅搏不附骨。
春陽初萌。
裡真漏洩。
有風動枯痿之慮。
議乙癸同涵意。
熟地淡苁蓉杞子五味萸肉牛膝川斛茯神菊花山藥粉丸 李(氏)右肢跗足無力如痿。
交子夜痰多嗆嗽。
帶下且頻。
是沖脈虛寒。
浮火上升。
非治嗽清熱。
夫沖為血海。
隸于陽明。
女科八脈。
奇經最要。
内經論之。
女子五七年歲。
陽明日衰。
今天癸将絕年歲。
脈絡少氣。
非見病治病膚淺之見。
愚意通陽攝陰以實奇脈。
不必縷治。
(沖脈虛寒) 薛氏加減八味丸二兩勻七服鹽湯送下。
許金瘡去血。
乃經脈營絡之傷。
若損及髒腑。
倏忽莫救。
後此嗔怒動肝。
屬五志中陽氣逆迸。
與客邪
先有遺洩濕瘍。
頻進滲利。
陰陽更傷雖有參術。
養脾肺以益氣。
未能救下。
即如畏冷陽微。
幾日飯後吐食。
乃胃陽頓衰。
應乎外衛失職。
但下焦之病。
多屬精血受傷。
兩投柔劑溫通之補。
以腎髒惡燥。
久病宜通任督。
通攝兼施。
亦與古賢四斤金剛健步諸法互參。
至于胃藥。
必須另用。
夫胃腑主乎氣。
氣得下行為順。
東垣有升陽益胃之條。
似乎相悖。
然芩連非苦降之氣味乎。
凡吐後一二日。
暫停下焦血分藥。
即用扶陽理胃二日。
俾中下兩固。
經旨謂陽明之脈。
束筋骨以利機關。
諒本病必有合矣。
(胃陽督腎皆虛) 鹿茸淡苁蓉當歸杞子補骨脂巴戟天牛膝柏子仁茯苓川斛吐後間服大半夏湯加淡幹姜姜汁。
沈長夏濕熱。
經脈流行氣鈍。
兼以下元絡脈已虛。
痿弱不耐。
步趨常似酸楚。
大便或結或溏。
都屬肝腎為病。
然益下必佐宣通脈絡。
乃正治之法。
倘徒呆補。
恐季夏後。
濕熱還擾。
須為預理。
(濕熱肝腎虛) 鹿角霜當歸生茅術熟地(姜汁制)茯苓桑椹子苁蓉巴戟遠志小茴金氣狗脊三斤。
酒蒸。
水熬膏和丸。
淡鹽湯送下。
李(四九)痿在下。
肝腎病多。
但素飲必有濕熱。
熱瘀濕滞。
氣血不行。
筋縮。
肌肉不仁。
體質重者難移。
無非濕邪之深沉也。
若論陽虛。
不該大發瘡痍。
但久病非速攻。
莫計效遲。
方可愈疾。
細生地鹹苁蓉當歸須牛膝黃柏生刺蒺萆 包(五三)寝食如常。
脈沉而緩。
獨兩腿内外肌肉麻木。
五旬又三。
陽脈漸衰。
跷維不為用事。
非三氣雜感也。
溫通以佐脈絡之流暢。
仿古賢四斤金剛之屬。
淡苁蓉枸杞子牛膝茯苓白蒺藜木瓜川斛萆金毛狗脊膏丸。
郭兩足痿弱。
遇冷筋掣。
三年久病。
藥力焉得速拔。
況不明受病何因。
徒見病而治。
難期速功。
據雲精滑溺後。
通納下焦為宜。
淡苁蓉茯苓川斛生茅術生杜仲金毛狗脊 沈(四四)眩暈怔忡。
行走足肢無力。
肌肉麻木。
骨骱色變。
早晨腹鳴瘕洩。
此積勞久傷陽氣。
肝風内動。
勢欲痿厥。
法當脾腎雙補。
中運下攝。
固體治病。
(脾腎陽虛)脾腎雙補丸山藥粉丸(缪仲淳方) 沈(三六)寝食如常。
儀容日瘦。
語言出聲。
舌絡牽強。
手足痿弱。
不堪動作。
是肝腎内損。
漸及奇經諸脈。
乃痿痹之症。
未能驟期速功。
(肝腎虛)地黃飲子去萸味桂。
席雨水後。
診得右脈頗和。
左關尺大。
堅搏不附骨。
春陽初萌。
裡真漏洩。
有風動枯痿之慮。
議乙癸同涵意。
熟地淡苁蓉杞子五味萸肉牛膝川斛茯神菊花山藥粉丸 李(氏)右肢跗足無力如痿。
交子夜痰多嗆嗽。
帶下且頻。
是沖脈虛寒。
浮火上升。
非治嗽清熱。
夫沖為血海。
隸于陽明。
女科八脈。
奇經最要。
内經論之。
女子五七年歲。
陽明日衰。
今天癸将絕年歲。
脈絡少氣。
非見病治病膚淺之見。
愚意通陽攝陰以實奇脈。
不必縷治。
(沖脈虛寒) 薛氏加減八味丸二兩勻七服鹽湯送下。
許金瘡去血。
乃經脈營絡之傷。
若損及髒腑。
倏忽莫救。
後此嗔怒動肝。
屬五志中陽氣逆迸。
與客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