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六三)有年偏痿。

    日瘦。

    色蒼脈數。

    從金匮肺熱葉焦。

    則生痿論。

    (肺熱葉焦) 玉竹大沙參地骨皮麥冬桑葉苦百合甜杏仁 (三歲)面瘰跗。

    此屬肺熱痿。

     連翹花粉黑山栀赤小豆桑葉白通草 濕中伏熱。

    沉着下焦。

    用苦勝濕。

    辛通氣分。

    然必循經入絡。

    漸次達及陽明。

    (濕火) 綿茵陳(三錢)生茅術(五分)黃柏(一錢半)晚蠶砂(一錢)寒水石(三錢)茯苓皮(三錢) 色蒼脈實。

    體質強壯。

    雖年逾四旬。

    氣元充旺。

    詢知平日善啖酒醴甘肥。

    此釀成濕火。

    蘊結下焦。

    今少腹微腫硬。

    二便滞澀。

    自覺少腹氣脹上沖。

    兩足沉重。

    艱于步履。

    腿股皮中甚熱。

    即内經所雲。

    濕熱不攘大筋短。

    小筋弛長短為拘。

    弛長為痿也。

    更述曾因熬煉膏藥。

    中有蟲蜈蚣等物。

    吸受穢濁毒瓦斯。

    未始非與濕熱糾蓄。

    沉伏下焦。

    前議苦辛寒燥。

    茲再佐以搜逐絡隧。

    然此病從口而入。

    必茹素戒飲。

    一二年之久。

    病根可拔。

    當恪守勿懈為要。

     綿茵陳(三錢)黃柏(一錢半)川萆(一錢)茯苓皮(三錢)金鈴子(一錢半)穿山甲(三錢)大槟榔汁(一錢) 綿茵陳萆茯苓皮黃柏蠶砂漢防己龍膽草山栀青黛 病去七八。

    常服二妙丸可也。

     黃柏(八兩略炒)茅山術(米泔浸切片同烏芝麻拌飯上蒸三五次去芝麻焙幹三兩) 二味研末。

    水法丸。

    空心服三錢。

    開水下。

     (二十)雨濕泛潮外來。

    水谷聚濕内起。

    兩因相湊。

    經脈為痹。

    始病繼以瘡痍。

    漸緻痿筋弛。

    氣隧不用。

    濕雖阻氣。

    而熱蒸爍及筋骨。

    久延廢棄有諸。

    (濕熱蒸爍筋骨) 大豆黃卷飛滑石杏仁通草木防己 (三二)診脈論體。

    從遺精漏瘍。

    繼而環跳穴痛。

    遂不堪行走。

    髒陰傷及腑陽。

    陽氣日加窒塞。

    經脈不司舒展。

    食入壅脘欲吐。

    大便旬日不通。

    痞阻日甚。

    而為痿症。

    内經論治痿獨取陽明。

    無非流通胃氣。

    蓋胃脈主乎束筋骨利機關竅也。

    議用加味溫膽湯。

    (胃氣窒筋骨不利) 大便旬日不通。

    用更衣丸。

    取意小腸火腑。

    非苦不通。

    非下不奪也。

     (五歲)頭目口鼻邪。

    繼而足痿。

    此邪風入絡所緻。

    (邪風入絡) 羚羊角犀角元參細生地黃柏川斛川萆 五旬又四。

    陽氣日薄。

    陽明脈絡空乏。

    不司束筋骨以流利機關。

    肩痛肢麻頭目如蒙。

    行動痿弱無力。

    此下虛上實。

    絡熱。

    内風沸起。

    當入夏陽升為甚。

    燥濕利痰。

    必不應病。

    議清營熱以熄内風。

    (陽明虛營絡熱内風動) 犀角鮮生地元參心連翹心冬桑葉丹皮鈎藤明天麻 陽明脈空。

    厥陰風動。

    自右肩臂漸及足跗痿。

    長夏氣洩。

    秋半不主收肅。

    顯然虛症。

    先用通攝方法。

    (肝胃虛内風動) 淡苁蓉熟地杞子川牛膝川斛茯苓遠志(炒黑)石菖蒲 (四四)自稚壯失血遺精。

    兩交夏月。

    四肢痿。

    不得轉動。

    指節亦不能屈曲。

    凡天地間。

    冬主收藏。

    夏主發洩。

    内損多年不複元。

    陽明脈衰所緻。

    (肝胃虛) 當歸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