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關燈
勞戒飲。

    可免仆中。

    虎潛去鎖陽知母。

    加大肉苁蓉煉蜜丸。

     脈細小帶弦。

    冬季藏納少固。

    遂至痱中。

    百餘日來。

    諸患稍和。

    惟語言欲出忽謇。

    多言似少相續。

    此皆腎脈不營舌絡。

    以緻機竅少宣。

    乃虛象也。

    早用地黃飲子煎法以治下。

    晚用星附六君子以益虛宣竅。

     (妪)今年風木司天。

    春夏陽升之候。

    兼因平昔怒勞憂思。

    以緻五志氣火交并于上。

    肝膽内風鼓動盤旋。

    上盛則下虛。

    故足膝無力。

    肝木内風壯火。

    乘襲胃土。

    胃主肌肉。

    脈絡應肢。

    繞出環口。

    故唇舌麻木。

    肢節如痿。

    固為中厥之萌。

    觀河間内火召風之論。

    都以苦降辛洩。

    少佐微酸。

    最合經旨。

    折其上騰之威。

    使清空諸竅毋使濁痰壯火蒙蔽。

    乃暫藥權衡也。

    至于頤養工夫。

    寒暄保攝。

    尤當加意于藥餌之先。

    上午服。

     金石斛(三錢)化橘紅(五分)白蒺藜(二錢)真北秦皮(一錢)草決明(二錢)冬桑葉(一錢)嫩鈎藤(一錢)生白芍(一錢) 前議苦辛酸降一法。

    肝風胃陽已折其上引之威。

    是諸症亦覺小愈。

    雖曰治标。

    正合歲氣節候而設。

    思夏至一陰來複。

    高年本病。

    預宜持護。

    自來中厥。

    最防于暴寒驟加。

    緻身中陰陽兩不接續耳。

    議得攝納肝腎真氣。

    補益下虛本病。

     九制熟地(先用水煮半日徐加醇酒砂仁再煮一日曬幹再蒸如法九次幹者炒存性八兩)肉苁蓉(用大而黑色者去甲切片盛竹籃内放長流水中浸七日曬幹以極淡為度四兩)生虎膝骨(另搗碎研二兩)淮牛膝(鹽水蒸三兩)制首烏(四兩烘)川萆(鹽水炒二兩)川石斛(八兩熬膏)赤白茯苓(四兩)柏子霜(二兩) 上藥照方制末。

    另用小黑豆皮八兩。

    煎濃汁法丸。

    每早百滾水服三錢。

     議晚上用健中運痰。

    兼制亢陽。

    火動風生。

    從外台茯苓飲意。

     人參(二兩)熟半夏(二兩)茯苓(四兩生)廣皮肉(二兩)川連(姜汁炒一兩)枳實(麸炒二兩)明天麻(二兩煨)鈎藤(三兩)白蒺藜(雞子黃拌煮洗淨炒去刺三兩)地栗粉(二兩) 上末用竹瀝一杯。

    姜汁十匙。

    法丸。

    食遠開水服三錢。

     近交秋令。

    燥氣加臨。

    先傷于上。

    是為肺燥之咳。

    然下焦久虛。

    厥陰繞咽。

    少陰循喉。

    往常口燥。

    舌糜。

    是下虛陰火泛越。

    先治時病燥氣化火。

    暫以清潤上焦。

    其本病再議。

     白扁豆(勿研三錢)玉竹(三錢)白沙參(二錢)麥冬(去心三錢)甜杏仁(去皮尖勿研二錢)象貝母(去心勿研二錢)冬桑葉(一錢)卷心竹葉(一錢) 洗白糯米七合。

    清湯煎。

     暫服煎方。

     北沙參(三錢)生白扁豆(二錢)麥冬(三錢)幹百合(一錢半)白茯神(一錢半)甜杏仁(去皮尖一錢半) 痰火上實。

    清竅為蒙。

    于暮夜兼進清上方法。

     麥冬(八兩)天冬(四兩)苡米(八兩)柿霜(四兩)長條白沙參(八兩)生白扁豆皮(八兩)甜梨汁(二)甘蔗漿(二斤) 水熬膏。

    真柿霜收。

    每服五錢。

    開水送下。

     夏熱秋燥。

    陽津陰液更傷。

    口齒咽喉受病。

    者屬陰火上乘。

    氣熱失降使然。

    進手太陰清燥甘涼方法甚安。

    其深秋初冬調理大旨。

    以清上實下。

    則風熄液潤。

    不緻中厥。

    至冬至一陽初複再議。

     燕窩菜(洗淨另熬膏一斤)甜梨(去皮核絹袋絞汁熬膏二十個)人參(另熬收三兩)九制熟地(水煮四兩)天冬(去心蒸二兩)麥冬(去心四兩)黃皮(生用四兩)炙黑甘草(二兩)五味(二兩蒸)雲茯神(三兩蒸) 左關尺脈。

    獨得動數。

    多語則舌音不清。

    麻木偏着右肢。

    心中熱熾。

    難以鳴狀。

    此陽明脈中空乏。

    而厥陰之陽。

    挾内風以糾擾。

    真氣不主藏聚。

    則下無力以行動。

    虛假之熱上泛。

    為喉燥多咳。

    即下虛者上必實意。

    冬至後早服方。

    從丹溪虎潛法。

     九制熟地(照前法制八兩)肉苁蓉(照前制四兩)天冬(去心蒸烘四兩)當歸(炒焦二兩)生白芍(三兩)川斛(熬膏八兩)黃柏(鹽水炒二兩)淮牛膝(鹽水蒸三兩) 上為末。

    另用虎骨膠三兩。

    溶入蜜搗丸。

    服五錢。

    滾水送。

     太太諸恙向安。

    今春三月。

    陽氣正升。

    肝木主乎氣候。

    肝為風髒。

    風亦屬陽。

    卦變為巽。

    兩陽相合。

    其勢方張。

    内風挾陽動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