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吐劑 三聖散 防風(三兩,去蘆)瓜蒂(三兩,剝盡,碾破,以紙卷定,連紙锉細,去紙,用粗籮子籮過,另放,末将渣炒微黃,次入末,一處同炒黃用)藜蘆(去苗及心,加減用之,或一兩,或半兩,或一分) 上各為粗末。

    每服約半兩,以齑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齑汁,次入一盞,煎至三沸,卻将原二盞,同一處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溫,徐徐服之。

    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吐劑 瓜蒂散 瓜蒂(七十五個)赤小豆(七十五粒)人參(半兩,去蘆)甘草(半兩或三錢五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或半錢,或二錢,量虛實加減用之,空心,齑汁調下服之。

     吐劑 稀涎散 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稱一兩,炙用之)綠礬藜蘆(各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或一、二錢,斡開牙關,漿水調下灌之。

     吐劑 郁金散 郁金滑石川芎(各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二錢,量虛實加減,以齑汁調下,空心服之。

     吐劑 茶調散 (亦名二仙散) 瓜蒂(不以多少,好茶中停)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齑汁調下,空心用之。

     吐劑 獨聖散 瓜蒂(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或二錢,齑汁調下服之。

    脅痛,加全蠍;頭痛,加郁金。

     吐劑 碧雲散 治小兒驚風有涎。

     膽礬(半兩)銅青(一分)粉霜(一錢)輕粉(一分) 上研為細末。

    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用之,如中風用漿水調服。

     吐劑 常山散 常山(二兩)甘草(二兩半) 上為細末。

    水煎,空心服之。

     吐劑 青黛散 豬牙皂角(二個)玄胡索(一個)青黛(少許) 上為細末。

    鼻内灌之,其涎自出。

     汗劑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去根不去節)連翹芒硝(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以上各二兩)滑石(三錢)甘草(二兩)荊芥白術山栀子(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

    每服五、七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如涎 汗劑 雙解散 通聖散與益元散相合中停,水一鐘,生姜、豆豉、蔥白同煎。

     汗劑 浮萍散 治癞風。

     浮萍(一兩)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去根)以上各一兩。

     或加當歸、芍藥。

     上為粗末。

    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則愈。

     汗劑 升麻湯 升麻(去土)葛根芍藥甘草(炒,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汗劑 麻黃湯 麻黃(一兩,去根)官桂(七錢)甘草(三錢半,炙)杏仁(二十二個,去皮尖,麸炒黃色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鐘,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自解。

     汗劑 桂枝湯 桂枝(一兩)茯苓(半兩)芍藥(一兩)甘草(七錢) 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棗一同煎,溫服。

     下劑 導水丸 大黃(二兩)黃芩(二兩)滑石(四兩)黑牽牛(四兩,另取頭末) 加甘遂一兩,去濕熱腰痛,洩水濕腫滿;久病,則加。

    白芥子一兩,去遍身走注疼痛;或加樸硝一兩,退熱,散腫毒,止痛;久毒,宜加。

    郁李仁一兩,散結滞,通關節,潤腸胃,行滞氣,通血脈;或加樟柳根一兩,去腰腿沉重。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臨卧溫水下。

     下劑 禹功散 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兩) 上為細末。

    以生姜自然汁調一、二錢,臨卧服。

     下劑 通經散 陳皮(去白)當歸(各一兩)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溫湯調下,臨卧服。

     下劑 神丸 甘遂(根據前制用)大戟(醋浸煮,焙幹用)芫花(醋浸煮,各半兩)黑牽牛(一兩)大黃(一上為細末,滴水丸小豆大。

    每服五、七十丸,臨卧溫水下。

     下劑 琥珀丸 上為前神佑丸加琥珀一兩是也。

     下劑 益胃散 甘遂(根據前制過用)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以豬腰子,細批破,以鹽椒等物淹透,爛切,摻藥在内,以荷葉裹,燒熟,溫淡酒調服。

     下劑 大承氣湯 大黃(半兩)濃樸(一兩)枳實(一枚,麸炒)芒硝(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

    以意加減。

     下劑 小承氣湯 大黃濃樸(以上各一兩)枳實(一枚) 上為粗末。

    同前煎服。

     下劑 調胃承氣湯 大黃甘草(炙)樸硝(以上各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五、七錢,水一盞,煎三、五沸,去滓溫服,食後。

     下劑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二個,去皮尖)官桂甘草芒硝(以上各半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下劑 玉井散 栝蒌根(二兩)甘遂(一兩,制用) 上為細末。

    以麝香湯調下三錢,臨卧服。

     下劑 水煮桃紅丸 黑牽牛(頭末半兩)瓜蒂末(二錢)雄黃(一錢,水飛過用之)幹胭脂(少許) 上以黃酒調面為丸,以水煮,令浮熟取出,冷水拔過。

    麝香湯水下。

     下劑 無憂散 黃木通桑白皮陳皮(以上各一兩)胡椒白術木香(各半兩)牽牛(頭末四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三、五錢,以生姜自然汁調下,食後。

     下劑 洩水丸 (又方,藏用丸一料,加芒硝半兩,商陸半兩。

    為末,水丸。

    根據前服之) 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續随子(以上各半兩)樟柳根(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棗肉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七十丸,水下。

     下劑 牛黃通膈丸 黑牽牛大黃木通(以上各半兩,各另取末) 上為細末,水丸,如黍粒大。

    量兒大小,三、五十丸,或百丸,水下。

     下劑 四生丸 (一名潤腸丸) 黑牽牛大黃樸硝皂角(去皮弦,蜜炙,以上各等份) 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食後溫水下。

     下劑 内托散 大黃牡蛎(以上各半兩)甘草(三錢)栝蒌(二個) 上為末,水一大盞,煎三、五沸。

    去滓,露冷服。

     下劑 藏用丸 大黃黃芩(以上各二兩)滑石黑牽牛(各四兩)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溫水下。

     下劑 神芎丸 藏用丸一料,内加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水丸,桐子大。

    水下。

     下劑 進食丸 牽牛(一兩)巴豆(三粒,去油、心、膜) 上為末,水丸。

    每服二、三十丸,食後,随所傷物送下。

     下劑 牛黃白術丸 治腰腳濕。

     黑牽牛末大黃(以上各二兩)白術(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湯下。

    要利,加至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