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下劑
玉燭散
以四物湯、承氣湯、樸硝各等份。
水煎,去滓,食前服之。
下劑 三和湯 以四物湯、涼膈散、當歸各中停,水煎服。
下劑 丁香化癖散 治小兒脾。
白丁香密陀僧舶上硫黃(以上各一錢)砂(半錢)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
每兒一歲服半錢,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後用通膈洩。
下劑 抵當湯 水蛭(十個)虻蟲(十個,去翅、足,熬)大黃(一兩)桃仁(七枚,去皮、尖,捶) 上锉如麻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下劑 抵當丸 虻蟲(五個)桃仁(六枚)大黃(三分)水蛭(五個) 上為細末,隻作一丸。
水一大盞,煮一丸,至七分,頓服之。
下劑 十棗湯 紫芫花(醋浸煮)大戟甘遂(制,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半錢,水一盞,棗十枚,同煎,取半盞服。
下劑 除濕丹 槟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苈(以上各二兩)乳香(另研)沒藥(另研,以上各一兩)黑牽牛末(半兩)大戟(三兩,炒)陳皮(四兩,去白) 上為細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水送下。
下劑 利膈丸 牽牛(四兩,生)槐角子(一兩,炒)木香(一兩)青皮(一兩)皂角(去皮,酥炙)半夏(洗,各二兩) 上為細末,生姜、面糊為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水送下。
下劑 三一承氣湯 大黃芒硝濃樸(去皮)枳實(以上各五兩)甘草(一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半兩,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入硝,去滓,熱服 下劑 大陷胸湯 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末(一字) 上以水一盞,煮大黃至八分,去滓,入硝一沸,下甘遂末,溫服。
下劑 小陷胸湯 半夏(湯洗,一錢五分)黃連(一分)栝蒌實(一枚,用四分之一) 上锉麻豆大。
水二盞,先煮栝蒌至一盞半,下諸藥,取八分,去滓,溫服未利再服。
下劑 握宣丸 槟榔肉桂幹姜附子甘遂良姜韭子巴豆(以上各等分入硫黃一錢) 上為細末,軟米和丸,桐子大。
早晨先椒湯洗手,放溫揩幹,用生油少許泥手心,男左女右,磨令熱,握一丸,宣一、二行。
風門 防風通聖散 (方在汗門中附。
) 風門 防風天麻散 防風天麻川芎羌活白芷草烏頭荊芥當歸(焙制)甘草滑石白附子(以上各上為末。
熱酒化蜜少許,調藥半錢,加至一錢,少時覺藥行,微麻為度。
如作丸,煉蜜和彈子大。
熱酒化下一丸,或半丸。
風門 防風湯 防風麻黃獨活秦艽(去蘆)黃芩石膏當歸白術(以上各半兩) 上為粗末。
入半夏片子,令攪勻,每服四錢,水二中盞,入生姜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少許,帶熱食後服。
風門 祛風丸 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天南星半夏(姜制)蒸豆粉甘草川芎僵蠶藿香零陵香地龍(去土)蠍梢(炒,以上各一兩)川姜(半兩) 上為細末,藥末一兩,用蒸豆粉一兩,以白面二兩,滴水和丸,如桐子大,陰幹。
細嚼,茶清下三、五丸至五、七丸,食後初服三丸,以漸加之。
風門 排風湯 當歸(去蘆)杏仁(去皮尖,麸炒)防風(去蘆)白藓皮白術芍藥官桂(去粗皮)川芎甘草(炒,各三兩)獨活麻黃(去節)茯苓(去皮,各三兩) 上為粗末。
每用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風門 小續命湯 麻黃(去節)人參(去蘆)黃芩芍藥川芎甘草(炙)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防己官桂(去皮)防風(去蘆,各一兩)附子(半兩,去皮臍) 上除附子、杏仁外,合搗為粗末,後入二味攪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少熱服,食後。
風門 消風散 川芎羌活(去蘆)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白僵蠶(炒)蟬殼(去土,以上各一兩陳皮(去白)濃樸(去粗皮,姜制,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風門 川芎散 川芎荊芥甘菊薄荷蟬殼蔓荊子(以上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為細末。
茶酒任下三、二錢,食後服。
風門 搜風丸 (一名人參半夏丸) 人參茯苓南星(以上各半兩)半夏幹生姜白礬(生)凝水石(以上各一兩) 蛤粉(二兩)薄荷(半兩)藿香(半兩) 上為細末,與藏用丸末各中停,水丸如豌豆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湯送下。
風門 當歸川芎散 當歸川芎(以上各半兩)甘草(二兩)黃芩(四兩)薄荷(一兩)縮砂仁(一分) 上為細末。
溫水調下一、二錢。
風門 愈風餅子 川烏(半兩,炮制)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甘草(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
每服三、五餅子,細嚼,茶酒送下,不計 風門 疏風丸 通聖散一料,加天麻、羌活、獨活、細辛、甘菊、首烏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
風門 通頂散 石膏川芎瓜蒂(以上各等份)藜蘆(少許) 上為細末。
鼻内嗅之。
風門 胃風湯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川芎官桂當歸芍藥白術上件各等份,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陳粟米煎,空心服之。
風門 香芎散 香附子(炒)川芎石膏(水飛)白芷甘草薄荷(以上各一兩)川烏(半兩,炒,去皮臍)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茶清調下,無時。
風門 鐵彈丸 地龍(去土)防風白膠香沒藥木鼈(去皮)草烏頭(水浸炮)白芷五靈脂當歸(以上各一兩)細墨(三錢)麝香(另研)乳香(另研)升麻(各二錢) 上為末,糯粥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生姜酒下。
暑門(瘧附) 白虎湯 知母(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糯米(一合)石膏(四兩,亂紋者,另研為末) 上锉如麻豆大,粳米拌勻,另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溫服,無時,日三、四或眩嘔者,加半夏半兩,姜汁制過用之。
暑門(瘧附) 桂苓甘露散 官桂(半兩)人參藿香(以上各半兩)茯苓白術甘草葛根澤瀉石膏寒水石(以上各一兩)滑石(二兩)木香(一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白湯點下,新水或生姜湯亦可用之。
暑門(瘧附) 化痰玉壺丸 南星半夏(并生用)天麻(以上各半兩)白面(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候浮即熟,漉出放溫,另用生姜湯下,不拘時服。
暑門(瘧附) 益元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蜜調,新水送下。
暑門(瘧附) 玉露散 治暑。
寒水石滑石石膏栝蒌根(以上各四兩)甘草(二兩)
水煎,去滓,食前服之。
下劑 三和湯 以四物湯、涼膈散、當歸各中停,水煎服。
下劑 丁香化癖散 治小兒脾。
白丁香密陀僧舶上硫黃(以上各一錢)砂(半錢)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
每兒一歲服半錢,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後用通膈洩。
下劑 抵當湯 水蛭(十個)虻蟲(十個,去翅、足,熬)大黃(一兩)桃仁(七枚,去皮、尖,捶) 上锉如麻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下劑 抵當丸 虻蟲(五個)桃仁(六枚)大黃(三分)水蛭(五個) 上為細末,隻作一丸。
水一大盞,煮一丸,至七分,頓服之。
下劑 十棗湯 紫芫花(醋浸煮)大戟甘遂(制,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半錢,水一盞,棗十枚,同煎,取半盞服。
下劑 除濕丹 槟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苈(以上各二兩)乳香(另研)沒藥(另研,以上各一兩)黑牽牛末(半兩)大戟(三兩,炒)陳皮(四兩,去白) 上為細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水送下。
下劑 利膈丸 牽牛(四兩,生)槐角子(一兩,炒)木香(一兩)青皮(一兩)皂角(去皮,酥炙)半夏(洗,各二兩) 上為細末,生姜、面糊為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水送下。
下劑 三一承氣湯 大黃芒硝濃樸(去皮)枳實(以上各五兩)甘草(一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半兩,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入硝,去滓,熱服 下劑 大陷胸湯 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末(一字) 上以水一盞,煮大黃至八分,去滓,入硝一沸,下甘遂末,溫服。
下劑 小陷胸湯 半夏(湯洗,一錢五分)黃連(一分)栝蒌實(一枚,用四分之一) 上锉麻豆大。
水二盞,先煮栝蒌至一盞半,下諸藥,取八分,去滓,溫服未利再服。
下劑 握宣丸 槟榔肉桂幹姜附子甘遂良姜韭子巴豆(以上各等分入硫黃一錢) 上為細末,軟米和丸,桐子大。
早晨先椒湯洗手,放溫揩幹,用生油少許泥手心,男左女右,磨令熱,握一丸,宣一、二行。
風門 防風通聖散 (方在汗門中附。
) 風門 防風天麻散 防風天麻川芎羌活白芷草烏頭荊芥當歸(焙制)甘草滑石白附子(以上各上為末。
熱酒化蜜少許,調藥半錢,加至一錢,少時覺藥行,微麻為度。
如作丸,煉蜜和彈子大。
熱酒化下一丸,或半丸。
風門 防風湯 防風麻黃獨活秦艽(去蘆)黃芩石膏當歸白術(以上各半兩) 上為粗末。
入半夏片子,令攪勻,每服四錢,水二中盞,入生姜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少許,帶熱食後服。
風門 祛風丸 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天南星半夏(姜制)蒸豆粉甘草川芎僵蠶藿香零陵香地龍(去土)蠍梢(炒,以上各一兩)川姜(半兩) 上為細末,藥末一兩,用蒸豆粉一兩,以白面二兩,滴水和丸,如桐子大,陰幹。
細嚼,茶清下三、五丸至五、七丸,食後初服三丸,以漸加之。
風門 排風湯 當歸(去蘆)杏仁(去皮尖,麸炒)防風(去蘆)白藓皮白術芍藥官桂(去粗皮)川芎甘草(炒,各三兩)獨活麻黃(去節)茯苓(去皮,各三兩) 上為粗末。
每用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風門 小續命湯 麻黃(去節)人參(去蘆)黃芩芍藥川芎甘草(炙)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防己官桂(去皮)防風(去蘆,各一兩)附子(半兩,去皮臍) 上除附子、杏仁外,合搗為粗末,後入二味攪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少熱服,食後。
風門 消風散 川芎羌活(去蘆)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白僵蠶(炒)蟬殼(去土,以上各一兩陳皮(去白)濃樸(去粗皮,姜制,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風門 川芎散 川芎荊芥甘菊薄荷蟬殼蔓荊子(以上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為細末。
茶酒任下三、二錢,食後服。
風門 搜風丸 (一名人參半夏丸) 人參茯苓南星(以上各半兩)半夏幹生姜白礬(生)凝水石(以上各一兩) 蛤粉(二兩)薄荷(半兩)藿香(半兩) 上為細末,與藏用丸末各中停,水丸如豌豆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湯送下。
風門 當歸川芎散 當歸川芎(以上各半兩)甘草(二兩)黃芩(四兩)薄荷(一兩)縮砂仁(一分) 上為細末。
溫水調下一、二錢。
風門 愈風餅子 川烏(半兩,炮制)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甘草(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
每服三、五餅子,細嚼,茶酒送下,不計 風門 疏風丸 通聖散一料,加天麻、羌活、獨活、細辛、甘菊、首烏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
風門 通頂散 石膏川芎瓜蒂(以上各等份)藜蘆(少許) 上為細末。
鼻内嗅之。
風門 胃風湯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川芎官桂當歸芍藥白術上件各等份,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陳粟米煎,空心服之。
風門 香芎散 香附子(炒)川芎石膏(水飛)白芷甘草薄荷(以上各一兩)川烏(半兩,炒,去皮臍)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茶清調下,無時。
風門 鐵彈丸 地龍(去土)防風白膠香沒藥木鼈(去皮)草烏頭(水浸炮)白芷五靈脂當歸(以上各一兩)細墨(三錢)麝香(另研)乳香(另研)升麻(各二錢) 上為末,糯粥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生姜酒下。
暑門(瘧附) 白虎湯 知母(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糯米(一合)石膏(四兩,亂紋者,另研為末) 上锉如麻豆大,粳米拌勻,另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溫服,無時,日三、四或眩嘔者,加半夏半兩,姜汁制過用之。
暑門(瘧附) 桂苓甘露散 官桂(半兩)人參藿香(以上各半兩)茯苓白術甘草葛根澤瀉石膏寒水石(以上各一兩)滑石(二兩)木香(一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白湯點下,新水或生姜湯亦可用之。
暑門(瘧附) 化痰玉壺丸 南星半夏(并生用)天麻(以上各半兩)白面(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候浮即熟,漉出放溫,另用生姜湯下,不拘時服。
暑門(瘧附) 益元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蜜調,新水送下。
暑門(瘧附) 玉露散 治暑。
寒水石滑石石膏栝蒌根(以上各四兩)甘草(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