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水證,面黃而喘,兩足皆腫,按之陷而複起,行則濯濯有聲,常欲飲水,不能睡卧。
戴人令上湧去痰而汗之,次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之,以益腎散複下之,以分陰陽利水道之劑,複下之,水盡皆瘥。
濕形 停飲腫滿七十六 涿郡周敬之,自京師歸鹿邑,道中渴,飲水過多,漸成腫滿。
或用三花神丸,憚其太峻;或用五苓散,分利水道,又太緩。
淹延數旬,終無一效。
蓋粗工之技,止于此耳!後手足與腎皆腫,大小便皆秘澀。
常仲明求治于戴人。
戴人令仲明付藥,比及至,已殁矣。
戴人曰:病水之人,其勢如長川泛溢,欲以杯勺取之,難矣!必以神禹決水之法,斯愈矣! 濕形 濕痹七十七 常仲明,病濕痹,五、七年矣。
戴人令上湧之後,可洩五、七次。
其藥則舟車、浚川、通經、神、益腎,自春及秋,必十餘次方能愈。
公之病,不必針灸,與令嗣皆宜湧,但臘月非其時也。
欲候春時,恐予東适。
今姑屏病之大勢,至春和時,人氣在上,可再湧之,以去其根。
卒如所論矣。
又一衲子,因陰雨卧濕地,一半手足皆不随,若遇陰雨,其病轉加。
諸醫皆作中風偏枯治之,用當歸、芍藥、乳香、沒藥、自然銅之類,久反大便澀,風燥生,經歲不已。
戴人以舟車丸下三十餘行,去青黃沫水五升;次以淡劑滲洩之,數日,手足皆舉。
戴人曰:夫風濕寒之氣,合而成痹。
水濕得寒,而浮蓄于皮腠之間,久而不去,内舍六腑。
曰:用去水之藥可也。
水濕者,人身中之寒物也。
寒去則血行,血行則氣和,氣和則愈矣。
又息帥,病腰股沉痛,行步坐馬皆不便。
或作腳氣寒濕治之,或作虛損治之,烏、附、乳、沒,活血壯筋骨之藥,無不用之。
至六十餘日,目赤上熱,大小便澀,腰股之病如故。
戴人診其兩手脈,皆沉遲。
沉者為在裡也。
在裡者洩之。
以舟車丸、浚川散,各一服,去積水二十餘行。
至早晨,服齑白粥一二頓,與之馬,已能矍铄矣。
又棠溪李十八郎,病腰腳大不伸,伛偻蹩HT而行,已數年矣。
服藥無效,止藥卻愈。
因秋暮涉水,病複作。
醫氏使服四斤丸。
其父李仲安,乃乞藥于戴人。
戴人曰:近日服何藥?仲安曰:四斤丸。
曰:目昏赤未?其父驚曰:目正暴發!戴人曰:宜速來,不來則喪明。
既來則策杖而行,目腫無所見。
戴人先令湧之,藥忽下走,去二十行,兩目頓明,策已棄矣。
比再湧洩,能讀官曆日。
調至一月,令服當歸丸,健步而歸家矣。
又息城邊校白公,以隆暑時飲酒,覺極熱,于涼水池中漬足,使其冷也。
為濕所中,股膝沉痛。
又因醉卧濕地,其痛轉加。
意欲以酒解痛,遂以連朝而飲,反成赤痛,發間止,且六十年。
往往斷其寒濕腳氣,以辛熱治之,不效。
或使服神芎丸數服,痛微減。
他日複飲,疾作如前。
睾囊癢濕且腫硬,臍下似有物,難于行,以此免軍役,令人代之,來訪戴人。
戴人曰:餘亦斷為寒濕。
但寒則陽火不行,故為痛;濕則經隧有滞,故腫。
先以苦劑湧之,次以舟車丸百餘粒,浚川散四、五錢,微一、兩行。
戴人曰:如激劑尚不能攻,何況于熱藥補之乎?又用神丸百二十丸,通經散三、四錢,是用,僅得四行。
又來日,以神八十丸投之,續見一、二行。
又次日,服益腎散四錢,舟車丸百餘粒,約下七、八行。
白公已覺膝睾寒者暖,硬者軟,重者輕也。
腫者亦退,飲食加進。
又以湧之,其病全瘳。
臨别,又贈之以疏風丸,并以其方與之。
此公以其不肯妄服辛熱藥,故可治也。
濕形 屈膝有聲七十八 嶺北李文卿,病兩膝膑屈伸有聲剝剝然。
或以為骨鳴。
戴人曰:非也。
骨不戛,焉能鳴?此筋濕也。
濕則筋急。
有獨緩者,緩者不鳴,急者鳴也。
若用予之藥,一湧一洩,上下去其水,水去則自無聲矣。
李文卿乃從其言,既而果然矣。
濕形 白帶七十九 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帶如水,窈滿中綿綿不絕,穢臭之氣不可近,面黃食減,已三年矣。
諸醫皆雲積冷,起石、硫黃、姜、附之藥,重重燥補,污水轉多,常以,日易數次。
或一藥以木炭十斤,置藥在坩埚中,鹽泥封固,三日三不絕,燒令通赤,名曰火龍丹。
服至數升,污水彌甚。
艾燒針,三年之間,不可勝數。
戴人斷之曰:此帶濁水。
本熱乘太陽經,其寒水不可勝如此也。
夫水自高而趨下,宜先絕其上源。
乃湧痰水二、三升,次日下沃水十餘行,三遍,汗出周身。
至明旦,病患雲:污已不下矣。
次用寒涼之劑,服及半載,産一子。
《内經》曰:少熱,溲出白液。
帶之為病,溶溶然若坐水中。
故治帶下同治濕法,瀉痢,皆宜逐水利小溲。
勿以赤為熱,白為寒。
今代劉河間書中言之詳矣。
濕形 濕嗽八十 趙君玉妻病嗽,時已十月矣。
戴人處方六味;陳皮、當歸、甘草、白術、枳殼、桔梗。
君玉疑其不類嗽藥。
戴人笑曰:君怪無烏梅、罂粟殼乎?夫冬嗽,乃秋之濕也。
濕土逆而為嗽,此方皆散氣除濕,解急和經。
三服帖然效矣。
濕形 瀉兒八十一 一婦年三十四歲,夜夢與鬼神交,驚怕異常,及見神堂陰府,舟楫橋梁,如此一十五年,竟無娠孕。
巫祈觋禱,無所不至,鑽肌灸肉,孔穴萬千。
黃瘦發熱引飲,中滿足腫,委命于天。
一日,苦請戴人。
戴人曰:陽火盛于上,陰火盛于下。
鬼神者,陰之靈;神堂者,陰之所;舟楫橋梁,水之用。
兩手寸脈皆沉而伏,知胸中有痰實也。
凡三湧三洩三汗,不旬日而無夢,一月而有孕。
戴人曰:餘治婦人使有娠,此法不誣。
濕形 濕癬八十二 一女子年十五,兩股間濕癬,長三、四寸,下至膝。
發癢,時爬搔,湯火俱不解;癢定,黃赤水流,痛不可忍。
灸熏渫,硫黃、茹、白僵蠶、羊蹄根之藥,皆不效。
其人恣性妍巧,以此病不能出嫁。
其父母求療于戴人。
戴人曰:能從餘言則瘥。
父母諾之。
戴人以針磨令尖快,當以癢時,于癬上各刺百餘針,其血出盡,煎鹽湯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
此方不書,以告後人,恐為癬藥所誤。
濕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又蔡寨成家童子一歲,病滿腹胸濕癬,每爬搔則黃水出,已年矣。
戴人先以苦末作丸上湧;湧訖,次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三、五行;次服涼膈加樸硝,煎成時時呷之,不數日而愈。
濕形 濕瘡八十三 穎臯韓吉卿,自髀至足,生濕瘡,大者如錢,小者如豆,癢則搔破,水到則淫,狀類蟲行褲襪:此濕瘡也。
由水濕而得,故多在足下。
以舟車、浚川,大下十餘行,一去如掃。
渠素不信戴人之醫,至此大服。
濕形 洩瀉八十四 古郾一講僧,病洩瀉數年,丁香、豆蔻、幹姜、附子、官桂、烏梅等燥藥,燔針、燒臍、腕,無有阙者。
一日,發昏不省,檀那贈紙者盈門。
戴人診其兩手脈,沉而有力。
《脈訣》雲:下利,脈微小者生,洪浮大者無瘥。
以瓜蒂散湧之,出寒痰數升;又以無憂散,洩其虛中之積及燥糞,僅盈鬥;次以白術、調中湯、五苓散、益元散,調理數日,僧已起矣。
非術精識明,誰敢負荷如此? 濕形 洞洩八十五 一講僧顯德明,初聞家遭兵革,心氣不足,又為寇賊所驚,得髒腑不調。
後入京,不伏水土,又得心氣,以至危笃。
前後三年,八仙丸、鹿茸丸、燒肝散,皆服之,不效。
乃求藥于戴人。
戴人曰:此洞洩也。
以謀慮久不決而成。
肝主謀慮,甚則乘脾,久思則脾濕下流。
乃上湧痰半盆,末後有血數點,肝藏血故也。
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數行,仍使澡浴出汗。
自爾日勝一日,常以胃風湯、白術散,調養之,一月而強,食複故矣。
又李德卿妻,因産後病洩一年餘,四肢瘦乏,諸醫皆斷為死證。
當時戴人在朱葛寺,以舟載而乞治焉。
戴人曰:兩手脈皆微小,乃痢病之生脈。
況洞洩屬肝經,肝木克上而成。
此疾亦是腸。
者,腸中有積水也。
先以舟車丸四、五十粒,又以無憂散三、四錢,下四、五行。
寺中人皆駭之:病羸如此,尚可過耶?衆人雖疑,然亦未敢诮,且更看之。
複導飲丸,又過之,渴則調以五苓散。
向晚使人伺之,已起而緝床,前後約三、四十年。
以胃風湯調之,半月而能行,一月而安健。
由此阖寺服,德卿之昆仲鹹大異之。
又劉德源,病洞洩逾年,食不化,肌瘦力乏,行步欹傾,面色黧黑。
舉世治痢之藥,皆用之,無效。
适戴人莅HT隐陽,往問之。
戴人乃出示《内經》洞洩之說。
雖已不疑,然畏其攻劑。
夜焚香禱神曰:某以病久不瘥,欲求治于戴人,戴人以謂宜下之。
欲不從,戴人,名醫也;欲從之,形羸如此,恐不任藥。
母已老矣,無人侍養,來日不得已須服藥,神其相之。
戴人先以舟車丸、無憂散,下十餘行,殊不困,已頗喜食;後以槟榔丸,磨化其滞。
待數日,病已大減。
戴人以為去之未盡,當以再服前藥,德源亦欣然請下之。
又下五行,次後數日,更以苦劑越之。
往問其家,彼雲已下村中收索去也。
忽一日入城,面色極佳,語言壯健,但怪其跛足而立。
問何故如此。
德源曰:足上患一疖。
戴人曰:此裡邪去而外現。
病痊之後,凡病皆如是也。
濕形 大便少而頻八十六 太康劉倉使,病大便少而頻,日七、八十次,常于兩股間懸半枚瓠蘆,如此十餘年。
戴人見之而笑曰:病既頻而少,欲通而不得通也。
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也。
此一服藥之力。
乃與藥,大下三十餘行,頓止。
濕形 暑洩八十七 殷輔之父,年六十餘,暑月病洩瀉,日五、六十行,自建碓鎮來請戴人于陳州。
其父喜飲,二家人輩争止之。
戴人曰:夫暑月年老,津液衰少,豈可禁水?但勸之少飲。
比及用藥,先令速歸,以綠豆、雞卵十餘枚,同煮,卵熟取出,令豆軟,下陳粳米作稀粥,攪令食雞卵以下之,一、二頓,病減大半。
蓋粳米、雞卵,皆能斷痢。
然後制抑火流濕之藥,調順而方愈。
濕形 腹滿面腫八十八 蕭令腹滿,面足皆腫,痰黃而喘急,食減。
三年之間,醫者皆盡而不驗。
戴人以瓜蒂散湧之,出寒痰三、五升;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之,青黃涎沫缶平;複以桂苓白術散、五苓散調之,半月複舊矣。
戴人令上湧去痰而汗之,次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之,以益腎散複下之,以分陰陽利水道之劑,複下之,水盡皆瘥。
濕形 停飲腫滿七十六 涿郡周敬之,自京師歸鹿邑,道中渴,飲水過多,漸成腫滿。
或用三花神丸,憚其太峻;或用五苓散,分利水道,又太緩。
淹延數旬,終無一效。
蓋粗工之技,止于此耳!後手足與腎皆腫,大小便皆秘澀。
常仲明求治于戴人。
戴人令仲明付藥,比及至,已殁矣。
戴人曰:病水之人,其勢如長川泛溢,欲以杯勺取之,難矣!必以神禹決水之法,斯愈矣! 濕形 濕痹七十七 常仲明,病濕痹,五、七年矣。
戴人令上湧之後,可洩五、七次。
其藥則舟車、浚川、通經、神、益腎,自春及秋,必十餘次方能愈。
公之病,不必針灸,與令嗣皆宜湧,但臘月非其時也。
欲候春時,恐予東适。
今姑屏病之大勢,至春和時,人氣在上,可再湧之,以去其根。
卒如所論矣。
又一衲子,因陰雨卧濕地,一半手足皆不随,若遇陰雨,其病轉加。
諸醫皆作中風偏枯治之,用當歸、芍藥、乳香、沒藥、自然銅之類,久反大便澀,風燥生,經歲不已。
戴人以舟車丸下三十餘行,去青黃沫水五升;次以淡劑滲洩之,數日,手足皆舉。
戴人曰:夫風濕寒之氣,合而成痹。
水濕得寒,而浮蓄于皮腠之間,久而不去,内舍六腑。
曰:用去水之藥可也。
水濕者,人身中之寒物也。
寒去則血行,血行則氣和,氣和則愈矣。
又息帥,病腰股沉痛,行步坐馬皆不便。
或作腳氣寒濕治之,或作虛損治之,烏、附、乳、沒,活血壯筋骨之藥,無不用之。
至六十餘日,目赤上熱,大小便澀,腰股之病如故。
戴人診其兩手脈,皆沉遲。
沉者為在裡也。
在裡者洩之。
以舟車丸、浚川散,各一服,去積水二十餘行。
至早晨,服齑白粥一二頓,與之馬,已能矍铄矣。
又棠溪李十八郎,病腰腳大不伸,伛偻蹩HT而行,已數年矣。
服藥無效,止藥卻愈。
因秋暮涉水,病複作。
醫氏使服四斤丸。
其父李仲安,乃乞藥于戴人。
戴人曰:近日服何藥?仲安曰:四斤丸。
曰:目昏赤未?其父驚曰:目正暴發!戴人曰:宜速來,不來則喪明。
既來則策杖而行,目腫無所見。
戴人先令湧之,藥忽下走,去二十行,兩目頓明,策已棄矣。
比再湧洩,能讀官曆日。
調至一月,令服當歸丸,健步而歸家矣。
又息城邊校白公,以隆暑時飲酒,覺極熱,于涼水池中漬足,使其冷也。
為濕所中,股膝沉痛。
又因醉卧濕地,其痛轉加。
意欲以酒解痛,遂以連朝而飲,反成赤痛,發間止,且六十年。
往往斷其寒濕腳氣,以辛熱治之,不效。
或使服神芎丸數服,痛微減。
他日複飲,疾作如前。
睾囊癢濕且腫硬,臍下似有物,難于行,以此免軍役,令人代之,來訪戴人。
戴人曰:餘亦斷為寒濕。
但寒則陽火不行,故為痛;濕則經隧有滞,故腫。
先以苦劑湧之,次以舟車丸百餘粒,浚川散四、五錢,微一、兩行。
戴人曰:如激劑尚不能攻,何況于熱藥補之乎?又用神丸百二十丸,通經散三、四錢,是用,僅得四行。
又來日,以神八十丸投之,續見一、二行。
又次日,服益腎散四錢,舟車丸百餘粒,約下七、八行。
白公已覺膝睾寒者暖,硬者軟,重者輕也。
腫者亦退,飲食加進。
又以湧之,其病全瘳。
臨别,又贈之以疏風丸,并以其方與之。
此公以其不肯妄服辛熱藥,故可治也。
濕形 屈膝有聲七十八 嶺北李文卿,病兩膝膑屈伸有聲剝剝然。
或以為骨鳴。
戴人曰:非也。
骨不戛,焉能鳴?此筋濕也。
濕則筋急。
有獨緩者,緩者不鳴,急者鳴也。
若用予之藥,一湧一洩,上下去其水,水去則自無聲矣。
李文卿乃從其言,既而果然矣。
濕形 白帶七十九 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帶如水,窈滿中綿綿不絕,穢臭之氣不可近,面黃食減,已三年矣。
諸醫皆雲積冷,起石、硫黃、姜、附之藥,重重燥補,污水轉多,常以,日易數次。
或一藥以木炭十斤,置藥在坩埚中,鹽泥封固,三日三不絕,燒令通赤,名曰火龍丹。
服至數升,污水彌甚。
艾燒針,三年之間,不可勝數。
戴人斷之曰:此帶濁水。
本熱乘太陽經,其寒水不可勝如此也。
夫水自高而趨下,宜先絕其上源。
乃湧痰水二、三升,次日下沃水十餘行,三遍,汗出周身。
至明旦,病患雲:污已不下矣。
次用寒涼之劑,服及半載,産一子。
《内經》曰:少熱,溲出白液。
帶之為病,溶溶然若坐水中。
故治帶下同治濕法,瀉痢,皆宜逐水利小溲。
勿以赤為熱,白為寒。
今代劉河間書中言之詳矣。
濕形 濕嗽八十 趙君玉妻病嗽,時已十月矣。
戴人處方六味;陳皮、當歸、甘草、白術、枳殼、桔梗。
君玉疑其不類嗽藥。
戴人笑曰:君怪無烏梅、罂粟殼乎?夫冬嗽,乃秋之濕也。
濕土逆而為嗽,此方皆散氣除濕,解急和經。
三服帖然效矣。
濕形 瀉兒八十一 一婦年三十四歲,夜夢與鬼神交,驚怕異常,及見神堂陰府,舟楫橋梁,如此一十五年,竟無娠孕。
巫祈觋禱,無所不至,鑽肌灸肉,孔穴萬千。
黃瘦發熱引飲,中滿足腫,委命于天。
一日,苦請戴人。
戴人曰:陽火盛于上,陰火盛于下。
鬼神者,陰之靈;神堂者,陰之所;舟楫橋梁,水之用。
兩手寸脈皆沉而伏,知胸中有痰實也。
凡三湧三洩三汗,不旬日而無夢,一月而有孕。
戴人曰:餘治婦人使有娠,此法不誣。
濕形 濕癬八十二 一女子年十五,兩股間濕癬,長三、四寸,下至膝。
發癢,時爬搔,湯火俱不解;癢定,黃赤水流,痛不可忍。
灸熏渫,硫黃、茹、白僵蠶、羊蹄根之藥,皆不效。
其人恣性妍巧,以此病不能出嫁。
其父母求療于戴人。
戴人曰:能從餘言則瘥。
父母諾之。
戴人以針磨令尖快,當以癢時,于癬上各刺百餘針,其血出盡,煎鹽湯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
此方不書,以告後人,恐為癬藥所誤。
濕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又蔡寨成家童子一歲,病滿腹胸濕癬,每爬搔則黃水出,已年矣。
戴人先以苦末作丸上湧;湧訖,次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三、五行;次服涼膈加樸硝,煎成時時呷之,不數日而愈。
濕形 濕瘡八十三 穎臯韓吉卿,自髀至足,生濕瘡,大者如錢,小者如豆,癢則搔破,水到則淫,狀類蟲行褲襪:此濕瘡也。
由水濕而得,故多在足下。
以舟車、浚川,大下十餘行,一去如掃。
渠素不信戴人之醫,至此大服。
濕形 洩瀉八十四 古郾一講僧,病洩瀉數年,丁香、豆蔻、幹姜、附子、官桂、烏梅等燥藥,燔針、燒臍、腕,無有阙者。
一日,發昏不省,檀那贈紙者盈門。
戴人診其兩手脈,沉而有力。
《脈訣》雲:下利,脈微小者生,洪浮大者無瘥。
以瓜蒂散湧之,出寒痰數升;又以無憂散,洩其虛中之積及燥糞,僅盈鬥;次以白術、調中湯、五苓散、益元散,調理數日,僧已起矣。
非術精識明,誰敢負荷如此? 濕形 洞洩八十五 一講僧顯德明,初聞家遭兵革,心氣不足,又為寇賊所驚,得髒腑不調。
後入京,不伏水土,又得心氣,以至危笃。
前後三年,八仙丸、鹿茸丸、燒肝散,皆服之,不效。
乃求藥于戴人。
戴人曰:此洞洩也。
以謀慮久不決而成。
肝主謀慮,甚則乘脾,久思則脾濕下流。
乃上湧痰半盆,末後有血數點,肝藏血故也。
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數行,仍使澡浴出汗。
自爾日勝一日,常以胃風湯、白術散,調養之,一月而強,食複故矣。
又李德卿妻,因産後病洩一年餘,四肢瘦乏,諸醫皆斷為死證。
當時戴人在朱葛寺,以舟載而乞治焉。
戴人曰:兩手脈皆微小,乃痢病之生脈。
況洞洩屬肝經,肝木克上而成。
此疾亦是腸。
者,腸中有積水也。
先以舟車丸四、五十粒,又以無憂散三、四錢,下四、五行。
寺中人皆駭之:病羸如此,尚可過耶?衆人雖疑,然亦未敢诮,且更看之。
複導飲丸,又過之,渴則調以五苓散。
向晚使人伺之,已起而緝床,前後約三、四十年。
以胃風湯調之,半月而能行,一月而安健。
由此阖寺服,德卿之昆仲鹹大異之。
又劉德源,病洞洩逾年,食不化,肌瘦力乏,行步欹傾,面色黧黑。
舉世治痢之藥,皆用之,無效。
适戴人莅HT隐陽,往問之。
戴人乃出示《内經》洞洩之說。
雖已不疑,然畏其攻劑。
夜焚香禱神曰:某以病久不瘥,欲求治于戴人,戴人以謂宜下之。
欲不從,戴人,名醫也;欲從之,形羸如此,恐不任藥。
母已老矣,無人侍養,來日不得已須服藥,神其相之。
戴人先以舟車丸、無憂散,下十餘行,殊不困,已頗喜食;後以槟榔丸,磨化其滞。
待數日,病已大減。
戴人以為去之未盡,當以再服前藥,德源亦欣然請下之。
又下五行,次後數日,更以苦劑越之。
往問其家,彼雲已下村中收索去也。
忽一日入城,面色極佳,語言壯健,但怪其跛足而立。
問何故如此。
德源曰:足上患一疖。
戴人曰:此裡邪去而外現。
病痊之後,凡病皆如是也。
濕形 大便少而頻八十六 太康劉倉使,病大便少而頻,日七、八十次,常于兩股間懸半枚瓠蘆,如此十餘年。
戴人見之而笑曰:病既頻而少,欲通而不得通也。
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也。
此一服藥之力。
乃與藥,大下三十餘行,頓止。
濕形 暑洩八十七 殷輔之父,年六十餘,暑月病洩瀉,日五、六十行,自建碓鎮來請戴人于陳州。
其父喜飲,二家人輩争止之。
戴人曰:夫暑月年老,津液衰少,豈可禁水?但勸之少飲。
比及用藥,先令速歸,以綠豆、雞卵十餘枚,同煮,卵熟取出,令豆軟,下陳粳米作稀粥,攪令食雞卵以下之,一、二頓,病減大半。
蓋粳米、雞卵,皆能斷痢。
然後制抑火流濕之藥,調順而方愈。
濕形 腹滿面腫八十八 蕭令腹滿,面足皆腫,痰黃而喘急,食減。
三年之間,醫者皆盡而不驗。
戴人以瓜蒂散湧之,出寒痰三、五升;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之,青黃涎沫缶平;複以桂苓白術散、五苓散調之,半月複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