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熱形
目HT五十四
青州王之一子,年十餘歲,目赤多淚,衆工無效。
戴人見之曰:此兒病目得之母腹中被驚。
其父曰:妊娠時,在臨清被圍。
戴人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湧而下洩,各去涎沫數升。
人皆笑之。
其母亦曰:兒腹中無病,何吐瀉如此?至明日,其目耀然爽明。
李仲安見而驚曰:奇哉此法!戴人其日又與頭上出血及眉上、鼻中皆出血。
吐時,次用通經散二錢,舟車丸七十粒,自吐卻少半。
又以通經散一錢投之。
明日,又以舟車丸三十粒投之。
下十八行,病更不作矣。
熱形 後嘔吐五十五 河門劉光濟之子,才二歲,病後嘔吐發昏,用丁香、豆蔻之類不效。
适麻先生寄其家,乃謂光濟曰:餘有小方無毒,人皆知之,公肯從乎?光濟曰:先生之言,必中于理,何敢不從。
麻先生曰:劉河間常言:涼膈散可治瘡。
張戴人用之如神。
況《内經》言:少陽所至為嘔湧。
少陽者,相火也,非寒也。
光濟欣而從之。
此日利二行。
适王德秀自外入,聞其利之也,乃曰:瘡首尾不可下。
麻自悔其多言,業也已然,姑待之。
比至食時,下黃涎一合。
日午問之,兒已索遊于街矣。
熱形 熱厥頭痛五十六 彭吳張叟,年六十餘歲,病熱厥頭痛,以其用湧藥,時已一月間矣。
加之以火,其人先利髒腑,年高身困,出門見日而仆,不知人。
家人驚惶,欲揉撲之。
戴人曰:大不可擾。
續與西瓜、涼水、蜜雪,少頃而蘇。
蓋病患年老湧洩,目脈易亂,身體内有炎火,外有太陽,是以自跌。
若是擾之,便不救矣。
惟安定神思,以涼水投之,待之以靜。
靜便屬水,自然無事。
若他醫必惑,足以知戴人之谙練。
熱形 産前喘五十七 武安胡産祥之妻,臨難月病喘。
以涼膈散二兩,四物湯二兩,樸硝一兩,分作二服,煎令冷服之。
一服病減大半,次又服之,病痊效矣。
産之後第六日,血迷。
又用涼膈散二兩,四物湯三兩,樸硝一兩,都作一服,大下紫黑水。
其人至今肥健。
戴人常曰:孕婦有病當十月、九月内,樸硝無礙,八月者當忌之,七月卻無妨,謂陽月也,十月者已成形矣。
熱形 血崩五十八 孟官人母,年五十餘歲,血崩一載,佥用澤蘭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補之不效。
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
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
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
悲甚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恐,血不禁而下崩。
《内經》曰:陰虛陽搏為之崩。
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内崩,血乃下流。
舉世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
可服大劑。
大劑者,黃連解毒湯是也。
次以揀香附子二兩(炒),白芍二兩焙,當歸一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又服槟榔丸,不拘日而安。
熱形 婦人二陽病五十九 一婦月事不行,寒熱往來,口幹、頰赤、喜飲,旦暮聞咳一、二聲。
諸醫皆雲:經血不行,宜虻蟲、水蛭、幹漆、砂、芫青、紅娘子、沒藥、血竭之類。
惟戴人不然,曰:古方中雖有此法,奈病患服之,必臍腹發痛,飲食不進。
乃命止藥,飲食稍進。
《内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心受之則血不流,故女子不月。
既心受積熱,宜抑火升水,流濕潤燥,開胃進食。
乃湧出痰一、二升,下洩水五、六行。
濕水上下皆去,血氣自行沸流,月事不為水濕所隔,自根據期而至矣。
亦不用虻蟲、水蛭之類有毒之藥。
如用之,則月經縱來,小溲反閉,他證生矣。
凡精血不足,當補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藥,偏勝而成夭阏。
熱形 月閉寒熱六十 一婦年三十四歲,經水不行,寒熱往來,面色痿黃,唇焦頰赤,時咳三、兩聲。
向者所服之藥,黑神散、烏金丸、四物湯、燒肝散、鼈甲散、建中湯、甯肺散,針艾百千,病轉劇。
家人意倦,不欲求治。
戴人憫之,先湧痰五、六升。
午前湧畢,午後食進,餘證悉除。
後三日,複輕湧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進。
不數日,又下通經散,瀉訖一、二升。
後數日,去死皮數重,小者如膚片,大者如葦膜。
不一月,經水行,神氣大康矣。
熱形 惡寒實熱六十一 一婦身冷脈微,食沸熱粥飯,六月重衣,以狐帽蒙其首猶覺寒,洩注不止。
常服姜、附、硫黃燥熱之劑,僅得平和,稍用寒涼,其病轉增,三年不愈。
戴人診其兩手脈,皆如繩有力,一息六、七至。
《脈訣》曰:六數七極熱生多。
以涼布搭心,次以新汲水淋其病處,婦乃叫殺人。
不由病者,令人持之,複以冷水淋其三、四十桶,大戰汗出,昏困一、二日,而向之所惡皆除。
此法華元化已曾用,世無知者。
熱形 遇寒手熱六十二 常仲明之妻,每遇冬寒,兩手熱痛。
戴人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當夏時散越而不痛,及乎秋冬,收斂則痛。
以三花神丸大下之,熱遂去。
熱形 嘔逆不食六十三 柏亭王論夫,本因喪子憂抑,不思飲食。
醫者不察,以為胃冷,血燥之劑盡用之。
病變嘔逆而瘦,求治于戴人。
一視湧洩而愈。
愈後忘其禁忌,病複作,大小便俱秘,臍腹撮痛,嘔吐不食一日,大小便不通十有三日,複問戴人。
戴人曰:令先食葵羹、菠菱菜、血,以潤燥開結;次與導飲丸二百餘粒,大下結糞;又令恣意飲冰水數升,繼搜風丸桂苓白術散以調之;食後服導飲丸三十餘粒。
不數日,前後皆通,藥止嘔定食進。
此人臨别,又留潤腸丸,以防複結;又留滌腸散,大閉則用之。
凡服大黃、牽牛,四十餘日方瘳。
論夫自歎曰:向使又服向日熱藥,已非今日人矣。
一僧問戴人。
雲:腸者,暢也。
不暢何以?此一句 熱形 痤疖六十四 一省掾,背項常有痤疖,愈而複生。
戴人曰:太陽血有餘也。
先令湧洩之,次于針出紫血,病更不複作也。
熱形 牙痛六十五 澤洲李繼之,忽病牙痛,皺眉不語。
栾景先見之曰:何不藥也?曰:無牙痛藥?曰:曾記張戴人雲:陽明經熱有餘也,宜大下之。
乃付舟車丸七十粒。
服畢,遇數知交留飲,強飲熱酒數杯,藥為熱酒所發,盡吐之,吐畢而痛止。
李大笑曰:戴人神仙也!不三、五日又痛,再服前藥百餘粒,大下數行乃愈。
熱形 淋六十六 戴人過息城,一男子病淋。
戴人令頓食鹹魚。
少頃大渴。
戴人令恣意飲水,然後以藥治淋,立通。
淋者無水,故澀也。
熱形 口臭六十七 趙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發廁,雖親戚莫肯與對語。
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煉,火主焦臭,故如是也。
久則成腐,腐者腎也。
此極熱則反兼水化也。
病在上,宜湧之。
先以茶調散湧,而去其七分;夜用舟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嗚呼!人有病口臭而終其老者,世訛以為肺系偏,而與胃相通,故臭。
妄論也! 濕形 疝六十八 汝南司侯李審言,因勞役王事,飲水坐濕地,乃濕氣下行,流入脬囊,大腫,痛不可忍。
以金鈴、川楝子等藥不效,求治于戴人。
曰:可服洩水丸。
審言惑之。
又數日,痛不可堪,竟從戴人。
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青綠沫十餘行,痛止;次服茴香丸、五苓以調之,三日而腫退,至老更不作。
夫疝者,乃肝經也,下青沫者,肝之色也。
濕形 水疝六十九 律科王敏之,病水疝,其法在于寒形中。
濕形 留飲七十 郭敬之,病留飲四日,浮腫不能食,腳腫連腎囊痛。
先以苦劑湧之,後以舟車丸、浚川散瀉之,病去如拾遺。
又棠溪張鳳村,一田叟姓楊,其病嘔酸水十餘年。
本留飲,諸醫皆以燥劑燥之,中脘臍,以火艾燔針刺之,瘡未嘗合。
戴人以苦劑越之,其涎如膠,乃出二、三升,談笑而愈。
濕形 黃膽七十一 蔡寨成家一童子,年十五歲,病疸一年,面黃如金,遍身浮腫乏力,惟食鹽與焦物。
戴人以茶調散吐之,湧涎一盂;臨晚,又以舟車丸七、八十粒,通經散三錢,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四、五行。
鹽與焦物見而惡之,面色變紅。
後再以茶調散湧之,出痰二升,方能愈矣。
又一男子作贅,偶病疸,善食而瘦,四肢不舉,面黃無力。
其婦翁欲棄之,其女子不肯,曰:我已生二子矣,更适他乎?婦翁本農者,召婿,意欲作勞,見其病甚,每日辱诟。
人教之餌膽礬丸、三棱丸,了不關涉,針灸祈禳,百無一濟。
戴人見之,不診而療,使服湧劑,去積痰宿水一鬥;又以洩水丸、通經散,下四、五十行不止。
戴人命以冰水一盂,飲之立止。
次服平胃散等,間服槟榔丸五、七日,黃退力生。
蓋脾疸之證,濕熱與宿谷相搏故也。
俗謂之金勞黃。
又朱葛周黃劉三家,各有仆,病黃膽,戴人曰:仆役之職,飲食寒熱,風暑濕寒,尋常觸冒也,恐難調攝,虛費治功。
其二家留仆于戴人所,從其飲餌。
其一仆,不離主人執役。
三人同服苦散以湧之,又服三花神丸下之,五日之間,果二仆愈而一仆不愈,如其言。
濕形 黃病七十二 菜寨一女,病黃,遍身浮腫,面如金色,困乏無力,不思飲餌,惟喜食生物泥煤之屬。
先以苦劑蒸餅為丸,湧痰一碗;又舟車丸、通經散,下五、七行如墨汁;更以導飲丸,磨食散氣。
不數日,肌肉如初。
濕形 病發黃七十三 安喜趙君玉為掾省日,病發遍身黃。
往問醫者。
醫雲:君乃陽明證。
公等與麻知幾,皆受訓于張戴人,是商議吃大黃者,難與論病。
君玉不悅,歸。
自揣無别病,乃取三花神丸八十粒,服之不動。
君玉乃悟曰:予之濕熱盛矣!此藥尚不動。
以舟車丸、浚川散,作劑大下一鬥,糞多結者,一夕黃退。
君玉由此益信戴人之言。
濕形 水腫七十四 南鄉張子明之母極肥,偶得水腫,四肢不舉。
戴人令上湧汗而下洩之,去水三、四斛。
初下藥時,以草貯布囊,高支兩足而卧。
其藥之行,自腰以上,水覺下行,自足以上,水覺上行,水行之狀,如蛇走隧,如線牽,四肢森然涼寒,會于臍下而出。
不旬日間,病大減,餘邪未盡。
戴人更欲用藥,竟不能從其言。
濕形 湧水七十五 李七老,病湧
戴人見之曰:此兒病目得之母腹中被驚。
其父曰:妊娠時,在臨清被圍。
戴人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湧而下洩,各去涎沫數升。
人皆笑之。
其母亦曰:兒腹中無病,何吐瀉如此?至明日,其目耀然爽明。
李仲安見而驚曰:奇哉此法!戴人其日又與頭上出血及眉上、鼻中皆出血。
吐時,次用通經散二錢,舟車丸七十粒,自吐卻少半。
又以通經散一錢投之。
明日,又以舟車丸三十粒投之。
下十八行,病更不作矣。
熱形 後嘔吐五十五 河門劉光濟之子,才二歲,病後嘔吐發昏,用丁香、豆蔻之類不效。
适麻先生寄其家,乃謂光濟曰:餘有小方無毒,人皆知之,公肯從乎?光濟曰:先生之言,必中于理,何敢不從。
麻先生曰:劉河間常言:涼膈散可治瘡。
張戴人用之如神。
況《内經》言:少陽所至為嘔湧。
少陽者,相火也,非寒也。
光濟欣而從之。
此日利二行。
适王德秀自外入,聞其利之也,乃曰:瘡首尾不可下。
麻自悔其多言,業也已然,姑待之。
比至食時,下黃涎一合。
日午問之,兒已索遊于街矣。
熱形 熱厥頭痛五十六 彭吳張叟,年六十餘歲,病熱厥頭痛,以其用湧藥,時已一月間矣。
加之以火,其人先利髒腑,年高身困,出門見日而仆,不知人。
家人驚惶,欲揉撲之。
戴人曰:大不可擾。
續與西瓜、涼水、蜜雪,少頃而蘇。
蓋病患年老湧洩,目脈易亂,身體内有炎火,外有太陽,是以自跌。
若是擾之,便不救矣。
惟安定神思,以涼水投之,待之以靜。
靜便屬水,自然無事。
若他醫必惑,足以知戴人之谙練。
熱形 産前喘五十七 武安胡産祥之妻,臨難月病喘。
以涼膈散二兩,四物湯二兩,樸硝一兩,分作二服,煎令冷服之。
一服病減大半,次又服之,病痊效矣。
産之後第六日,血迷。
又用涼膈散二兩,四物湯三兩,樸硝一兩,都作一服,大下紫黑水。
其人至今肥健。
戴人常曰:孕婦有病當十月、九月内,樸硝無礙,八月者當忌之,七月卻無妨,謂陽月也,十月者已成形矣。
熱形 血崩五十八 孟官人母,年五十餘歲,血崩一載,佥用澤蘭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補之不效。
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
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
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
悲甚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恐,血不禁而下崩。
《内經》曰:陰虛陽搏為之崩。
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内崩,血乃下流。
舉世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
可服大劑。
大劑者,黃連解毒湯是也。
次以揀香附子二兩(炒),白芍二兩焙,當歸一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又服槟榔丸,不拘日而安。
熱形 婦人二陽病五十九 一婦月事不行,寒熱往來,口幹、頰赤、喜飲,旦暮聞咳一、二聲。
諸醫皆雲:經血不行,宜虻蟲、水蛭、幹漆、砂、芫青、紅娘子、沒藥、血竭之類。
惟戴人不然,曰:古方中雖有此法,奈病患服之,必臍腹發痛,飲食不進。
乃命止藥,飲食稍進。
《内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心受之則血不流,故女子不月。
既心受積熱,宜抑火升水,流濕潤燥,開胃進食。
乃湧出痰一、二升,下洩水五、六行。
濕水上下皆去,血氣自行沸流,月事不為水濕所隔,自根據期而至矣。
亦不用虻蟲、水蛭之類有毒之藥。
如用之,則月經縱來,小溲反閉,他證生矣。
凡精血不足,當補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藥,偏勝而成夭阏。
熱形 月閉寒熱六十 一婦年三十四歲,經水不行,寒熱往來,面色痿黃,唇焦頰赤,時咳三、兩聲。
向者所服之藥,黑神散、烏金丸、四物湯、燒肝散、鼈甲散、建中湯、甯肺散,針艾百千,病轉劇。
家人意倦,不欲求治。
戴人憫之,先湧痰五、六升。
午前湧畢,午後食進,餘證悉除。
後三日,複輕湧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進。
不數日,又下通經散,瀉訖一、二升。
後數日,去死皮數重,小者如膚片,大者如葦膜。
不一月,經水行,神氣大康矣。
熱形 惡寒實熱六十一 一婦身冷脈微,食沸熱粥飯,六月重衣,以狐帽蒙其首猶覺寒,洩注不止。
常服姜、附、硫黃燥熱之劑,僅得平和,稍用寒涼,其病轉增,三年不愈。
戴人診其兩手脈,皆如繩有力,一息六、七至。
《脈訣》曰:六數七極熱生多。
以涼布搭心,次以新汲水淋其病處,婦乃叫殺人。
不由病者,令人持之,複以冷水淋其三、四十桶,大戰汗出,昏困一、二日,而向之所惡皆除。
此法華元化已曾用,世無知者。
熱形 遇寒手熱六十二 常仲明之妻,每遇冬寒,兩手熱痛。
戴人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當夏時散越而不痛,及乎秋冬,收斂則痛。
以三花神丸大下之,熱遂去。
熱形 嘔逆不食六十三 柏亭王論夫,本因喪子憂抑,不思飲食。
醫者不察,以為胃冷,血燥之劑盡用之。
病變嘔逆而瘦,求治于戴人。
一視湧洩而愈。
愈後忘其禁忌,病複作,大小便俱秘,臍腹撮痛,嘔吐不食一日,大小便不通十有三日,複問戴人。
戴人曰:令先食葵羹、菠菱菜、血,以潤燥開結;次與導飲丸二百餘粒,大下結糞;又令恣意飲冰水數升,繼搜風丸桂苓白術散以調之;食後服導飲丸三十餘粒。
不數日,前後皆通,藥止嘔定食進。
此人臨别,又留潤腸丸,以防複結;又留滌腸散,大閉則用之。
凡服大黃、牽牛,四十餘日方瘳。
論夫自歎曰:向使又服向日熱藥,已非今日人矣。
一僧問戴人。
雲:腸者,暢也。
不暢何以?此一句 熱形 痤疖六十四 一省掾,背項常有痤疖,愈而複生。
戴人曰:太陽血有餘也。
先令湧洩之,次于針出紫血,病更不複作也。
熱形 牙痛六十五 澤洲李繼之,忽病牙痛,皺眉不語。
栾景先見之曰:何不藥也?曰:無牙痛藥?曰:曾記張戴人雲:陽明經熱有餘也,宜大下之。
乃付舟車丸七十粒。
服畢,遇數知交留飲,強飲熱酒數杯,藥為熱酒所發,盡吐之,吐畢而痛止。
李大笑曰:戴人神仙也!不三、五日又痛,再服前藥百餘粒,大下數行乃愈。
熱形 淋六十六 戴人過息城,一男子病淋。
戴人令頓食鹹魚。
少頃大渴。
戴人令恣意飲水,然後以藥治淋,立通。
淋者無水,故澀也。
熱形 口臭六十七 趙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發廁,雖親戚莫肯與對語。
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煉,火主焦臭,故如是也。
久則成腐,腐者腎也。
此極熱則反兼水化也。
病在上,宜湧之。
先以茶調散湧,而去其七分;夜用舟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嗚呼!人有病口臭而終其老者,世訛以為肺系偏,而與胃相通,故臭。
妄論也! 濕形 疝六十八 汝南司侯李審言,因勞役王事,飲水坐濕地,乃濕氣下行,流入脬囊,大腫,痛不可忍。
以金鈴、川楝子等藥不效,求治于戴人。
曰:可服洩水丸。
審言惑之。
又數日,痛不可堪,竟從戴人。
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青綠沫十餘行,痛止;次服茴香丸、五苓以調之,三日而腫退,至老更不作。
夫疝者,乃肝經也,下青沫者,肝之色也。
濕形 水疝六十九 律科王敏之,病水疝,其法在于寒形中。
濕形 留飲七十 郭敬之,病留飲四日,浮腫不能食,腳腫連腎囊痛。
先以苦劑湧之,後以舟車丸、浚川散瀉之,病去如拾遺。
又棠溪張鳳村,一田叟姓楊,其病嘔酸水十餘年。
本留飲,諸醫皆以燥劑燥之,中脘臍,以火艾燔針刺之,瘡未嘗合。
戴人以苦劑越之,其涎如膠,乃出二、三升,談笑而愈。
濕形 黃膽七十一 蔡寨成家一童子,年十五歲,病疸一年,面黃如金,遍身浮腫乏力,惟食鹽與焦物。
戴人以茶調散吐之,湧涎一盂;臨晚,又以舟車丸七、八十粒,通經散三錢,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四、五行。
鹽與焦物見而惡之,面色變紅。
後再以茶調散湧之,出痰二升,方能愈矣。
又一男子作贅,偶病疸,善食而瘦,四肢不舉,面黃無力。
其婦翁欲棄之,其女子不肯,曰:我已生二子矣,更适他乎?婦翁本農者,召婿,意欲作勞,見其病甚,每日辱诟。
人教之餌膽礬丸、三棱丸,了不關涉,針灸祈禳,百無一濟。
戴人見之,不診而療,使服湧劑,去積痰宿水一鬥;又以洩水丸、通經散,下四、五十行不止。
戴人命以冰水一盂,飲之立止。
次服平胃散等,間服槟榔丸五、七日,黃退力生。
蓋脾疸之證,濕熱與宿谷相搏故也。
俗謂之金勞黃。
又朱葛周黃劉三家,各有仆,病黃膽,戴人曰:仆役之職,飲食寒熱,風暑濕寒,尋常觸冒也,恐難調攝,虛費治功。
其二家留仆于戴人所,從其飲餌。
其一仆,不離主人執役。
三人同服苦散以湧之,又服三花神丸下之,五日之間,果二仆愈而一仆不愈,如其言。
濕形 黃病七十二 菜寨一女,病黃,遍身浮腫,面如金色,困乏無力,不思飲餌,惟喜食生物泥煤之屬。
先以苦劑蒸餅為丸,湧痰一碗;又舟車丸、通經散,下五、七行如墨汁;更以導飲丸,磨食散氣。
不數日,肌肉如初。
濕形 病發黃七十三 安喜趙君玉為掾省日,病發遍身黃。
往問醫者。
醫雲:君乃陽明證。
公等與麻知幾,皆受訓于張戴人,是商議吃大黃者,難與論病。
君玉不悅,歸。
自揣無别病,乃取三花神丸八十粒,服之不動。
君玉乃悟曰:予之濕熱盛矣!此藥尚不動。
以舟車丸、浚川散,作劑大下一鬥,糞多結者,一夕黃退。
君玉由此益信戴人之言。
濕形 水腫七十四 南鄉張子明之母極肥,偶得水腫,四肢不舉。
戴人令上湧汗而下洩之,去水三、四斛。
初下藥時,以草貯布囊,高支兩足而卧。
其藥之行,自腰以上,水覺下行,自足以上,水覺上行,水行之狀,如蛇走隧,如線牽,四肢森然涼寒,會于臍下而出。
不旬日間,病大減,餘邪未盡。
戴人更欲用藥,竟不能從其言。
濕形 湧水七十五 李七老,病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