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也。

     久瀉不止八十七 夫小兒久瀉不止者,至八九月間,變為秋深冷痢,洩瀉清白,時腹撮痛,乳瓣不化。

    可用養脾丸,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日三服則愈。

    若治刍荛之兒,萬舉萬全,富家且宜消息。

     通身浮腫八十八 夫小兒通身浮腫,是水氣腫也。

    小便不利者,通小便則愈。

    《内經》曰:三焦閉塞,水道不行。

    水滿皮膚,身體痞腫,是風乘濕之症也。

    可用長流水加燈心,煎五苓散,時時灌之;更于不透風暖處頻浴,汗出則腫消,腫消則自愈,内外兼治故也。

     發驚潮搐八十九 夫小兒三、五歲時,或七、八歲至十餘歲,發驚潮搐,涎如拽鋸,不省人事,目瞪喘急,将欲死者,《内經》曰:此皆得于母胎中所授。

    悸惕怕怖,驚駭恐懼之氣,故令小兒輕者為驚吊,重者為痫病風搐,為腹中積熱,為臍風。

    以上證候,可用吐涎及吐之藥,如吐訖,宜用朱、犀、腦、麝清涼墜涎之藥。

    若食乳之子,母亦宜服安魂定魄之劑,定志丸之類。

    如婦人懷孕之日,大忌驚憂悲泣,縱得子,必有諸疾。

     拗哭不止九十 夫小兒拗哭不止,或一、二日,或三、四日,乃邪祟之氣湊于心,拗哭不止也。

     有《藏經》一法:以綿絹帶縛手足訖,用三姓婦人淨驢槽,卧小兒于其中,不令旁人知而觑之,後移時則拗哭自止也。

     身熱吐下九十一 夫小兒身熱,吐下腹滿,不進乳者,可急用牛黃通膈丸,下過四、五行則愈。

     風熱涎嗽九十二 夫小兒風熱涎嗽,可用通聖加半夏,多煎,少少服之,不過三、五日愈。

     水瀉不止九十三 夫小兒水瀉不止,可服五苓與益元各停,用新水調下一、二錢,不拘時服。

     瘡疥風癬九十四 夫小兒瘡疥風癬,可用雄黃散加芒硝少許,油調敷之。

    如面上有瘡癬,不宜擦藥。

    恐因而入眼,則損目矣。

     甜瘡九十五 夫小兒甜瘡久不愈者,俗呼曰香瘡是也。

    多于面部兩耳前。

    有一法:令母口中嚼白米成膏子,臨卧塗之,不過三、五上則愈矣。

    小兒并乳母,皆忌雞、豬、魚、兔、酒、醋,動風發熱之物。

    如治甜指亦可。

     白秃瘡九十六 夫小兒白秃瘡者,俗呼為雞糞秃者是也。

    可用甜瓜蔓龍頭,不以多少,河水浸之一宿,以砂鍋熬取極苦汁,濾去瓜蔓,以文武慢火熬成如稀糖狀,盛于瓷器中。

    可先剃頭,去盡瘡痂,死血出盡,着河水洗淨。

    卻用熬下瓜蔓膏子一水盞,加半夏末二錢,生姜自然汁一兩匙,狗膽一枚,同調,不過三、兩上立可。

    大忌雞、豬、魚、兔,動風發熱之物。

     瘧疾不愈九十七 夫瘧疾連歲不愈者,可用咒果法治之。

    果者,謂桃、杏、棗、梨、栗是也。

     咒曰:吾從東南來,路逢一池水,水裡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伊芳食甚的,隻吃瘧病鬼。

     上念一遍,吹在果子上,念七遍,吹七遍在上,令病患于五更雞犬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于淨室中安睡。

    忌食瓜果、葷肉、熱物。

    此十治八、九,無藥處可救人。

     腰痛氣刺九十八 夫一切男子婦人,或因咳嗽一聲,或因悲哭啼泣,擡舁重物,以緻腰痛氣刺不能轉側,及不能出氣者,可用不卧散嚏之,汗出痛止。

    如不食,可用通經散、導水丸,瀉十餘行;瀉訖,服烏金丸、和血丹,痛減則止矣。

     赤瘤丹腫九十九 夫小兒有赤瘤丹腫,先用牛黃通膈丸瀉之;後用陽起石掃敷,則丹毒自散。

    如未散,則可用針砭刺出血而愈矣。

     瘡瘾疹一百 夫小兒瘡瘾疹,趺瘡丹等疾,如遇火運勝時,不可便用升麻湯解之。

    升麻湯者,是辛溫之劑。

    止可用辛涼之劑解之。

    太平之時,可用辛溫之劑發散;後便可用涼膈加當歸、白虎湯、化斑湯、玉露散煎服之,甚者,解毒湯、調胃承氣湯投之。

    古人雲:瘡瘍者,首尾俱不可下。

    此言誤人久矣。

    豈不聞揚湯止沸,釜底抽薪。

    《内經》曰:五寅五申歲,多發此病。

    此言少陽相火之歲也。

    少陽客氣勝,丹瘡瘾疹之疾生矣。

    又《内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于心火。

    由是言之,皆明心生,不可用辛溫之劑發散,以緻熱勢轉增,漸成髒毒下血,切牙搐搦,為大熱之證明矣。

    如白虎湯加人參、涼膈加桔梗當歸,不論秋冬,但有瘡之證,便可用之。

    亦且瘡、瘾疹丹、趺瘡者,是天之一氣以傷人也。

    且如瘡瘾疹以少為吉,以稠為兇。

    稀少者,不服藥而自愈;稠密者,以寒涼藥舍死而治之,十全其一、二。

     敝家親眷相知,信服此藥,獲效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