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因驚風搐一
新寨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稅,官杖六十,得驚氣,成風搐已三年矣。
病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口目張唇舌嚼爛,抖擻之狀,如線引傀儡。
每發,市人皆聚觀。
夜卧發熱,衣被盡去,遍身燥癢,中熱而反外寒。
久欲自盡,手不能繩,傾産求醫,至破其家而病益堅。
叟之子,邑中舊小吏也,以父母病訊戴人。
戴人曰:此病甚易治。
若隆暑時,不過一湧,再湧奪則愈矣。
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穴必愈。
先以通聖散汗之,繼服湧劑,則痰一、二升,至晚又下五、七行,其疾小愈。
待五日,再一湧,出痰三、四升,如雞黃成塊,狀如湯熱。
叟以手顫不能自探,妻與代探,咽嗌腫傷,昏愦如醉,約一、二時許稍稍省。
又下數行,立覺足輕,顫減,熱亦不作,是亦能步,手能巾栉,自持匙箸。
未至三湧,病去如濯。
病後但覺極寒。
戴人曰:當以食補之,久則自退。
蓋大疾之去,衛氣未複,故宜以散風導氣之藥,切不可以熱劑溫之,恐反成它病也。
風形 風搐反張二 呂君玉之妻,年三十餘,病風搐目眩,角弓反張,數日不食。
諸醫皆作驚風、暗風、風痫治之,以天南星、雄黃、天麻、烏、附用之,殊無少效。
戴人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曲直動搖,風之用也。
陽主動,陰主靜。
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
先湧風痰二、三升;次以寒劑下十餘行;又以針刺百會穴,出血二杯,愈。
風形 飧洩三 趙明之,米谷不消,腹作雷鳴,自五月至六月不愈。
諸醫以為脾受大寒,故并與聖散子、豆蔻丸,雖止一、二日,藥力盡而複作。
諸醫不知藥之非,反責明之不忌口。
戴人至而笑曰:春傷于風,夏必飧洩。
飧洩者,米谷不化,而直過下出也。
又曰:米谷不化,熱氣在下,久風入中。
中者,脾胃也。
風屬甲乙,脾胃屬戊己,甲乙能克戊己,腸中有風故鳴。
《經》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洩。
診其兩手脈,皆浮數,為風在表也,可汗之。
直斷曰:風随汗出。
以火二盆,暗置床之下,不令病患見火,恐增其熱。
之入室,使服湧劑,以麻黃投之,乃閉其戶,從外鎖之,汗出如洗。
待一時許開戶,減火一半,須臾 風形 因風鼻塞四 常仲明,常于炎暑時風快處,披露肌膚以求爽,為風所賊,三日鼻窒,雖坐于暖處少通,終不大解。
戴人使服通聖散,入生姜、蔥根、豆豉,同煎三、兩服,大發汗,鼻立通矣。
風形 風痰五 常仲明之子,自四歲得風痰疾,至十五歲轉甚,每月發一、兩次。
發必頭痛,痛則擊數百拳,出黃綠涎一兩盞方已。
比年發益頻,目見黑花,發作,昏不知人,三、四日方省。
諸醫皆用南星、半夏,化痰之藥,終無一效。
偶遇戴人于HT水之南鄉。
戴人以雙解散發汗,次以苦劑吐痰,病去八、九;續以分劑平調,自春至秋,如此數次,方獲全瘥。
風形 癞六 朱葛解家,病癞疾,求治于戴人。
戴人辭之:待五、六月間,可治之時也。
今春初尚寒,未可服藥,我已具行裝到宛邱,待五、六月制藥。
朱葛解家以為托辭。
後戴人果以六月間到朱葛,乃具大蒜、浮萍等藥,使人召解家曰:藥已成矣,可來就治。
解為他藥所惑,竟不至。
戴人曰:向日我非托也,以春寒未可發汗,暑月易發汗。
《内經》論治癞疾,自目眉毛再生,針同發汗也。
但無藥者,用針一汗,可抵千針。
故高俱奉采萍歌曰:不居山兮不在岸,采我之時七月半;選甚癱風與瘓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内下三丸,鐵頭上也出汗。
噫!文士相輕,醫氏相疾。
文士不過自損,醫氏至于害人。
其解家之謂與?陽夏張主簿,病癞十餘年,眉須皆落,皮膚皴澀如樹皮。
戴人斷之曰:是有汗者可治之。
當大發汗,其汗出當臭,其涎當腥。
乃置燠室中,遍塞風隙,以三聖散吐之。
汗出周身,如卧水中。
其汗果粘臭不可聞,痰皆腥如魚涎,兩足心微有汗。
次以舟車丸、浚川散,大下五、七行,如此數次乃瘳 風形 手足風裂七 陽夏胡家婦,手足風裂,其兩目昏漫。
戴人曰:厥陰所至為HT。
又曰:鳴紊啟坼,皆風之用。
風屬木,木郁者達之。
達為吐也。
先令湧之,繼以調胃承氣湯加當歸瀉之,立效。
風形 胃脘痛八 一将軍病心痛不可忍。
戴人曰:此非心痛也,乃胃脘當心痛也。
《内經》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民病胃脘當心而痛。
乃與神丸一百餘粒。
病不減。
或間曰:此胃脘有寒,宜溫補。
将軍素知戴人明了,複求藥于戴人。
戴人複與神丸二百餘粒,作一服,大下六七行,立愈矣。
風形 搐搦九 黃如村一叟,兩手搐搦,狀如拽鋸,冬月不能複被。
适戴人之舞陽,道經黃如,不及用藥,針其兩手大指後中注穴上。
戴人曰:自肘以上皆無病,惟兩手搐搦,左氏所謂風淫末疾者,此也。
或刺後溪,手太陽穴也。
屈小指握紋盡處是穴也。
風形 面腫風十 南鄉陳君俞,将赴秋試,頭項遍腫連一目,狀若半壺,其脈洪大。
戴人出視。
《内經》:面腫者,風,此風乘陽明經也。
陽明氣血俱多。
風腫宜汗。
乃與通聖散,入生姜、蔥根、豆豉,同煎一大盞,服之,微汗;次日以草莖鼻中,大出血,立消。
風形 驚風十一 戴人常曰:小兒風熱驚搐,乃常病也。
當搦時,切戒把捉手足,握持太急,必不遂也。
氣血偏勝,必痹其一臂,漸成細瘦,至老難治。
當其搐時,置一竹簟,鋪之涼地,使小兒寝其上,待其搐,風力行遍經絡,茂極自止,不至傷人。
風形 風溫十二 陽夏賀義夫,病傷寒,當三日以裡,醫者下之而成結胸,求戴人治之。
戴人曰:本風溫證也,不可下,又下之太早,故發黃結胸。
此已有瘀血在胸中,欲再下之,恐已虛,唯一湧可愈,但出血勿驚。
以茶調、瓜蒂散吐之。
血數升而衄,且噎逆。
乃以巾卷小針,而使枕其刃,不數日平複。
風形 風水十三 張小一,初病疥,爬搔,變而成腫,喘不能食。
戴人斷為風水。
水得風而暴腫,故遍身皆腫。
先令浴之,乘腠理開發,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劑,加全蠍一枚吐之。
節次用藥末至三錢許,出痰約數升,汗随湧出,腫去八、九。
分隔一日,臨卧,向一更來,又下神丸七十餘粒,三次咽之。
至夜半,動一行,又續下水。
煮桃紅丸六十丸,以麝香湯下,又利三、四行。
後二、三日,再以舟車丸、通經散及白術散調之,愈。
又:曹典吏妻,産後憂恚抱氣,渾身腫繞,陰器皆腫,大小便如常,其脈浮而大,此風水腫也。
先以齑水撩其痰,以火助之發汗;次以舟車丸、浚川散,瀉數行;後四、用舟車丸、通經散,過十餘行;又六日,舟車、浚川複下之;末後用水煮桃紅丸。
四十餘丸。
不一月如故,前後湧者二,瀉凡四,通約百餘行。
當時議者,以為倒布袋法耳,病再來,則必死。
世俗隻見塵市貨藥者,用銀粉、巴豆,雖腫者暫去,複來必死,以為驚俗。
豈知此法,乃《内經》治郁之玄缺。
兼此藥皆小毒,其毒之藥,豈有反害者哉?但愈後忌慎房室等事,況風水不同從水,無複來之理。
風形 小兒風水十四 郾之營兵秋家小兒,病風水。
諸醫用銀粉、粉霜之藥,小溲反澀,飲食不進,頭腫如腹,四肢皆滿,狀若水晶。
家人以為勉強,求治于戴人。
戴人曰:此證不與壯年同。
壯年病水者,或因留飲及房室。
此小兒才七歲,乃風水證也,宜出汗。
乃置燠室,以屏帳遍遮之,不令見火。
若内火見外火,必昏愦也。
使大服胃風湯而浴之;浴汽,以布單重覆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腫乃減五分;隔一、二日,乃根據前法治之,汗出,腫減七分,乃二汗而全減。
尚未能食,以槟榔丸調之,兒已喜笑如常日矣。
風形 腎風十五 桑惠民病風,面黑色,畏風不敢出,爬搔不已,眉毛脫落作癞,醫三年。
一日,戴人到棠溪,來求治于戴人。
戴人曰:非癞也。
乃出《素問·風論》曰:腎風之狀,多汗惡風,脊痛不能正立,其色,面然浮腫。
今公之病,腎風也。
宜先刺其面,大出血,其血當如墨色,三刺血變色矣。
于是下針,自額上下針,直至顱頂皆出血,果如墨色。
偏腫處皆針之,惟不針目銳外旁,蓋少陽經,此少血多氣也。
隔日又針之,血色乃紫。
二日外又刺,其血色變赤。
初針時癢,再刺則額覺痛,三刺其痛不可任,蓋邪退而然也。
待二十餘日,又輕刺一遍,方已。
每刺必以冰水洗其面血,十日黑色退,一月面稍赤,三月乃紅白。
但不服除根下熱之藥,病再作。
戴人在東方,無能治者。
風形 勞風十六 戴人見一男子,目下腫如卧蠶狀。
戴人曰:目之下,陰也,水亦陰也。
腎以水為之主,其腫至于目下故也。
此由房室交接之時,勞汗遇風,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能出,與水俱行,故病如是。
不禁房則死。
風形 中風十七 高評事,中風稍緩,張令湧之;後服鐵彈丸,在《普濟》加減方中。
或問張曰:君常笑人中風,服鐵彈丸,今自用之,何也?張曰:此收後之藥也。
今人用之于大勢方來之時,正猶蚍蜉撼大樹,不識次第故也。
暑形 中暑十八 小鄭年十五,田中中暑,頭痛,困卧不起。
戴人以雙解散汗之,又以米醋湯投之,未解。
薄晚,又以三花神丸大下之,遂愈。
又張叟年七十一,暑月田中,因饑困傷暑,食飲不進,時時嘔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脅作痛。
醫者概用平胃散、理中丸、導氣丸,不效;又加針灸,皆雲胃冷,乃問戴人。
戴人曰:痰屬胃,胃熱不收,故流痰水。
以公年高,不敢上湧,乃使箸探之,不藥而吐之痰涎一升;次用黃連清心散、導飲丸、玉露散以調之。
飲食加進,惟大便秘,以生姜、大棗煎調胃承氣湯一兩奪之,遂愈。
暑形 瘧十九 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于戴人。
診兩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内有積也,此是肥氣。
病者曰:左脅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痛,形如覆杯,間發止,今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
戴人
病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口目張唇舌嚼爛,抖擻之狀,如線引傀儡。
每發,市人皆聚觀。
夜卧發熱,衣被盡去,遍身燥癢,中熱而反外寒。
久欲自盡,手不能繩,傾産求醫,至破其家而病益堅。
叟之子,邑中舊小吏也,以父母病訊戴人。
戴人曰:此病甚易治。
若隆暑時,不過一湧,再湧奪則愈矣。
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穴必愈。
先以通聖散汗之,繼服湧劑,則痰一、二升,至晚又下五、七行,其疾小愈。
待五日,再一湧,出痰三、四升,如雞黃成塊,狀如湯熱。
叟以手顫不能自探,妻與代探,咽嗌腫傷,昏愦如醉,約一、二時許稍稍省。
又下數行,立覺足輕,顫減,熱亦不作,是亦能步,手能巾栉,自持匙箸。
未至三湧,病去如濯。
病後但覺極寒。
戴人曰:當以食補之,久則自退。
蓋大疾之去,衛氣未複,故宜以散風導氣之藥,切不可以熱劑溫之,恐反成它病也。
風形 風搐反張二 呂君玉之妻,年三十餘,病風搐目眩,角弓反張,數日不食。
諸醫皆作驚風、暗風、風痫治之,以天南星、雄黃、天麻、烏、附用之,殊無少效。
戴人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曲直動搖,風之用也。
陽主動,陰主靜。
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
先湧風痰二、三升;次以寒劑下十餘行;又以針刺百會穴,出血二杯,愈。
風形 飧洩三 趙明之,米谷不消,腹作雷鳴,自五月至六月不愈。
諸醫以為脾受大寒,故并與聖散子、豆蔻丸,雖止一、二日,藥力盡而複作。
諸醫不知藥之非,反責明之不忌口。
戴人至而笑曰:春傷于風,夏必飧洩。
飧洩者,米谷不化,而直過下出也。
又曰:米谷不化,熱氣在下,久風入中。
中者,脾胃也。
風屬甲乙,脾胃屬戊己,甲乙能克戊己,腸中有風故鳴。
《經》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洩。
診其兩手脈,皆浮數,為風在表也,可汗之。
直斷曰:風随汗出。
以火二盆,暗置床之下,不令病患見火,恐增其熱。
之入室,使服湧劑,以麻黃投之,乃閉其戶,從外鎖之,汗出如洗。
待一時許開戶,減火一半,須臾 風形 因風鼻塞四 常仲明,常于炎暑時風快處,披露肌膚以求爽,為風所賊,三日鼻窒,雖坐于暖處少通,終不大解。
戴人使服通聖散,入生姜、蔥根、豆豉,同煎三、兩服,大發汗,鼻立通矣。
風形 風痰五 常仲明之子,自四歲得風痰疾,至十五歲轉甚,每月發一、兩次。
發必頭痛,痛則擊數百拳,出黃綠涎一兩盞方已。
比年發益頻,目見黑花,發作,昏不知人,三、四日方省。
諸醫皆用南星、半夏,化痰之藥,終無一效。
偶遇戴人于HT水之南鄉。
戴人以雙解散發汗,次以苦劑吐痰,病去八、九;續以分劑平調,自春至秋,如此數次,方獲全瘥。
風形 癞六 朱葛解家,病癞疾,求治于戴人。
戴人辭之:待五、六月間,可治之時也。
今春初尚寒,未可服藥,我已具行裝到宛邱,待五、六月制藥。
朱葛解家以為托辭。
後戴人果以六月間到朱葛,乃具大蒜、浮萍等藥,使人召解家曰:藥已成矣,可來就治。
解為他藥所惑,竟不至。
戴人曰:向日我非托也,以春寒未可發汗,暑月易發汗。
《内經》論治癞疾,自目眉毛再生,針同發汗也。
但無藥者,用針一汗,可抵千針。
故高俱奉采萍歌曰:不居山兮不在岸,采我之時七月半;選甚癱風與瘓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内下三丸,鐵頭上也出汗。
噫!文士相輕,醫氏相疾。
文士不過自損,醫氏至于害人。
其解家之謂與?陽夏張主簿,病癞十餘年,眉須皆落,皮膚皴澀如樹皮。
戴人斷之曰:是有汗者可治之。
當大發汗,其汗出當臭,其涎當腥。
乃置燠室中,遍塞風隙,以三聖散吐之。
汗出周身,如卧水中。
其汗果粘臭不可聞,痰皆腥如魚涎,兩足心微有汗。
次以舟車丸、浚川散,大下五、七行,如此數次乃瘳 風形 手足風裂七 陽夏胡家婦,手足風裂,其兩目昏漫。
戴人曰:厥陰所至為HT。
又曰:鳴紊啟坼,皆風之用。
風屬木,木郁者達之。
達為吐也。
先令湧之,繼以調胃承氣湯加當歸瀉之,立效。
風形 胃脘痛八 一将軍病心痛不可忍。
戴人曰:此非心痛也,乃胃脘當心痛也。
《内經》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民病胃脘當心而痛。
乃與神丸一百餘粒。
病不減。
或間曰:此胃脘有寒,宜溫補。
将軍素知戴人明了,複求藥于戴人。
戴人複與神丸二百餘粒,作一服,大下六七行,立愈矣。
風形 搐搦九 黃如村一叟,兩手搐搦,狀如拽鋸,冬月不能複被。
适戴人之舞陽,道經黃如,不及用藥,針其兩手大指後中注穴上。
戴人曰:自肘以上皆無病,惟兩手搐搦,左氏所謂風淫末疾者,此也。
或刺後溪,手太陽穴也。
屈小指握紋盡處是穴也。
風形 面腫風十 南鄉陳君俞,将赴秋試,頭項遍腫連一目,狀若半壺,其脈洪大。
戴人出視。
《内經》:面腫者,風,此風乘陽明經也。
陽明氣血俱多。
風腫宜汗。
乃與通聖散,入生姜、蔥根、豆豉,同煎一大盞,服之,微汗;次日以草莖鼻中,大出血,立消。
風形 驚風十一 戴人常曰:小兒風熱驚搐,乃常病也。
當搦時,切戒把捉手足,握持太急,必不遂也。
氣血偏勝,必痹其一臂,漸成細瘦,至老難治。
當其搐時,置一竹簟,鋪之涼地,使小兒寝其上,待其搐,風力行遍經絡,茂極自止,不至傷人。
風形 風溫十二 陽夏賀義夫,病傷寒,當三日以裡,醫者下之而成結胸,求戴人治之。
戴人曰:本風溫證也,不可下,又下之太早,故發黃結胸。
此已有瘀血在胸中,欲再下之,恐已虛,唯一湧可愈,但出血勿驚。
以茶調、瓜蒂散吐之。
血數升而衄,且噎逆。
乃以巾卷小針,而使枕其刃,不數日平複。
風形 風水十三 張小一,初病疥,爬搔,變而成腫,喘不能食。
戴人斷為風水。
水得風而暴腫,故遍身皆腫。
先令浴之,乘腠理開發,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劑,加全蠍一枚吐之。
節次用藥末至三錢許,出痰約數升,汗随湧出,腫去八、九。
分隔一日,臨卧,向一更來,又下神丸七十餘粒,三次咽之。
至夜半,動一行,又續下水。
煮桃紅丸六十丸,以麝香湯下,又利三、四行。
後二、三日,再以舟車丸、通經散及白術散調之,愈。
又:曹典吏妻,産後憂恚抱氣,渾身腫繞,陰器皆腫,大小便如常,其脈浮而大,此風水腫也。
先以齑水撩其痰,以火助之發汗;次以舟車丸、浚川散,瀉數行;後四、用舟車丸、通經散,過十餘行;又六日,舟車、浚川複下之;末後用水煮桃紅丸。
四十餘丸。
不一月如故,前後湧者二,瀉凡四,通約百餘行。
當時議者,以為倒布袋法耳,病再來,則必死。
世俗隻見塵市貨藥者,用銀粉、巴豆,雖腫者暫去,複來必死,以為驚俗。
豈知此法,乃《内經》治郁之玄缺。
兼此藥皆小毒,其毒之藥,豈有反害者哉?但愈後忌慎房室等事,況風水不同從水,無複來之理。
風形 小兒風水十四 郾之營兵秋家小兒,病風水。
諸醫用銀粉、粉霜之藥,小溲反澀,飲食不進,頭腫如腹,四肢皆滿,狀若水晶。
家人以為勉強,求治于戴人。
戴人曰:此證不與壯年同。
壯年病水者,或因留飲及房室。
此小兒才七歲,乃風水證也,宜出汗。
乃置燠室,以屏帳遍遮之,不令見火。
若内火見外火,必昏愦也。
使大服胃風湯而浴之;浴汽,以布單重覆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腫乃減五分;隔一、二日,乃根據前法治之,汗出,腫減七分,乃二汗而全減。
尚未能食,以槟榔丸調之,兒已喜笑如常日矣。
風形 腎風十五 桑惠民病風,面黑色,畏風不敢出,爬搔不已,眉毛脫落作癞,醫三年。
一日,戴人到棠溪,來求治于戴人。
戴人曰:非癞也。
乃出《素問·風論》曰:腎風之狀,多汗惡風,脊痛不能正立,其色,面然浮腫。
今公之病,腎風也。
宜先刺其面,大出血,其血當如墨色,三刺血變色矣。
于是下針,自額上下針,直至顱頂皆出血,果如墨色。
偏腫處皆針之,惟不針目銳外旁,蓋少陽經,此少血多氣也。
隔日又針之,血色乃紫。
二日外又刺,其血色變赤。
初針時癢,再刺則額覺痛,三刺其痛不可任,蓋邪退而然也。
待二十餘日,又輕刺一遍,方已。
每刺必以冰水洗其面血,十日黑色退,一月面稍赤,三月乃紅白。
但不服除根下熱之藥,病再作。
戴人在東方,無能治者。
風形 勞風十六 戴人見一男子,目下腫如卧蠶狀。
戴人曰:目之下,陰也,水亦陰也。
腎以水為之主,其腫至于目下故也。
此由房室交接之時,勞汗遇風,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能出,與水俱行,故病如是。
不禁房則死。
風形 中風十七 高評事,中風稍緩,張令湧之;後服鐵彈丸,在《普濟》加減方中。
或問張曰:君常笑人中風,服鐵彈丸,今自用之,何也?張曰:此收後之藥也。
今人用之于大勢方來之時,正猶蚍蜉撼大樹,不識次第故也。
暑形 中暑十八 小鄭年十五,田中中暑,頭痛,困卧不起。
戴人以雙解散汗之,又以米醋湯投之,未解。
薄晚,又以三花神丸大下之,遂愈。
又張叟年七十一,暑月田中,因饑困傷暑,食飲不進,時時嘔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脅作痛。
醫者概用平胃散、理中丸、導氣丸,不效;又加針灸,皆雲胃冷,乃問戴人。
戴人曰:痰屬胃,胃熱不收,故流痰水。
以公年高,不敢上湧,乃使箸探之,不藥而吐之痰涎一升;次用黃連清心散、導飲丸、玉露散以調之。
飲食加進,惟大便秘,以生姜、大棗煎調胃承氣湯一兩奪之,遂愈。
暑形 瘧十九 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于戴人。
診兩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内有積也,此是肥氣。
病者曰:左脅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痛,形如覆杯,間發止,今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
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