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獸第五(四十條)

關燈
疥。

    牛、馬肉食,令人身體癢。

    牛肉共豬肉食之,必作寸白蟲。

    直爾黍米、白酒、生牛肉共食,亦作寸白,大忌。

    人下利者食自死牛肉必劇。

    一切牛、馬乳汁及酪,共生魚食之,成魚瘕。

    六畜脾,人一生莫食。

    十二月勿食牛肉,傷人神氣。

     馬心:主喜忘。

    肺:主寒熱,莖痿。

    肉:味辛、苦、平、冷、無毒。

    主傷中;除熱;下氣、長筋、強腰脊、壯健、強志、利意,輕身不饑。

    黃帝雲:“白馬自死,食其肉害人。

    白馬玄頭,食其腦令人癫。

    白馬鞍下烏色徹肉裡者,食之傷人五髒。

    下利者,食馬肉必加劇。

    白馬青蹄,肉不可食。

    一切馬汗氣及毛不可入食中,害人。

    諸食馬肉心煩悶者,飲以美酒則解,白酒則劇。

    五月勿食馬肉,傷人神氣。

    ”野馬陰莖:味酸、鹹、溫、無毒。

    主男子陰痿縮,少精。

    肉:辛、平、無毒。

    主人馬痫,筋脈不能自收,周痹,肌不仁。

    病死者不任用。

     驢肉:味酸、平、無毒。

    主風狂,愁憂不樂,能安心氣。

    病死者不任用。

    其頭燒卻毛,煮取汁,以浸曲釀酒,甚治大風動搖不休者。

    皮膠亦治大風。

     狗陰莖:味酸、平、無毒。

    主傷中,丈夫陰痿不起。

     狗腦:主頭風痹,下部瘡,鼻中肉。

    肉:味酸、鹹、溫、無毒。

    宜腎、安五髒,補絕傷勞損,久病大虛者,服之輕身,益氣力。

    黃帝雲:“白犬合海食之,必得惡病。

    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

    犬、春月多狂,若鼻赤起而燥者,此欲狂,其肉不任食。

    九月勿食犬肉,傷人神氣。

    ”卵:味甘、溫、無毒。

    除陰莖中痛,驚痫,鬼氣,蠱毒、除寒熱,贲豚、五癃、邪氣攣縮。

    一名:颠。

    陰幹,勿令敗。

    肉:味辛、平、有小毒。

    不可久食,令人遍體筋肉碎痛,乏氣。

    大豬後腳懸蹄甲:無毒。

    主五痔,伏熱在腹中,腸癰内蝕。

    取酒浸半日,灸焦用之。

    大豬四蹄:小寒、無毒。

    主傷撻諸敗瘡。

    母豬蹄:寒、無毒。

    煮汁服之,下乳汁,甚解石藥毒。

    大豬頭肉:平、無毒。

    補虛乏氣力,去驚痫鬼毒,寒熱、五癃。

    腦:主風眩。

    心:平、無毒。

    主驚邪、憂恚,虛悸、氣逆;婦人産後中風,聚血氣驚恐。

     腎:平、無毒。

    除冷利,理腎氣,通膀胱。

    肝:味苦、平、無毒。

    主明目。

    豬喙微寒、無毒。

    主凍瘡痛癢。

    肚:微寒,無毒。

    補中益氣,止渴,斷暴利虛弱。

    腸:微寒、無毒。

    主消渴,小便數,補下焦虛竭。

    其肉間脂肪:平、無毒。

    主煎諸膏藥,破冷結,散宿血,解斑蝥、元青毒。

    豬洞腸:平、無毒。

    主洞腸挺出血多者。

    豬肉:味苦、酸、冷、無毒。

    主狂病多日不愈。

    凡豬肉:味苦、微寒,宜腎,有小毒,補腎氣虛竭,不可久食,令人少子精,發宿病,弱筋骨,閉血脈,虛人。

    肌有金瘡者,食之,瘡尤甚。

    豬血:平、澀、無毒。

    主卒下血不止,美清酒和炒服之。

    又主中風絕傷,頭中風眩及諸淋露,贲肫暴氣。

    黃帝雲:“凡豬肝、肺,共魚食之,作癰疽。

    豬肝共鯉魚腸,魚子食之,傷人神。

    ”腦:損男子陽道,臨房不能行事。

    八月勿食豬肺及,和食之,至冬發疽。

    十月勿食豬肉,損人神氣。

     鹿頭肉:平。

    主消渴,多夢妄見者。

    生血:治癰腫。

    莖筋:主勞損。

    蹄肉:平。

    主腳膝骨中疼痛,不能踐地。

    骨:主内虛,續絕傷,補骨,可作酒。

    髓:味甘、溫。

    主丈夫婦人傷中,脈絕,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

    腎:平。

    主補腎氣。

    肉:味苦、溫、無毒。

    補中,強五髒,益氣力。

    肉生者:主中風口僻不正,細細锉之,以薄僻上。

    華佗雲:“和生椒搗薄之,使人專看之正,則急去之,不爾複牽向不僻處”。

    角:錯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溲之,微火熬,令小變色,暴幹,更搗篩,服方寸匕,日三,令人輕身,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

    黃帝雲:“鹿膽白者食其肉害人。

    白鹿肉不可和蒲白作羹食,發惡瘡。

    五月勿食鹿肉,傷人神氣。

    ”胡居士雲:“鹿性驚烈,多别良草。

    怕食九物,餘者不嘗。

    群處必根據山崗,産歸下澤。

    飨神用其肉者,以其性烈清淨故也。

    ”凡餌藥之人,不可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所以然者,以鹿常食解毒之草,是故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