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蔬第三(五十八條)
關燈
小
中
大
格蔥:味辛、微溫、無毒。
除瘴氣惡毒。
久食益膽氣,強志。
其子:主洩精。
薤:味苦、辛、溫、滑、無毒。
宜心,辛歸骨。
主金瘡瘡敗,能生肌肉。
輕身不饑,耐老。
菜芝也。
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氣;利産婦病患。
諸瘡中風寒水腫,生搗敷之。
KT骨在咽不下者,食之則去。
黃帝雲:“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疾。
韭亦然。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
韭:味辛、酸、溫、澀、無毒。
辛歸心,宜肝。
可久食。
安五髒,除胃中熱。
不利病患,其心腹有固冷者食之必加劇。
其子:主夢洩精,尿色白,根:煮汁以養發。
黃帝雲:“霜韭凍不可生食,動宿飲,飲盛必吐水。
五月勿食韭,損人滋味,令人乏氣力。
二月、三月宜食韭,大益人心。
”白荷:味辛、微溫、澀、無毒。
主中蠱及瘧病。
搗汁服,二合日二。
生根:主諸瘡。
菜:味甘、苦、大寒、無毒。
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惡毒。
紫蘇:味辛、微溫、無毒。
下氣,除寒中。
其子尤善。
雞蘇:味辛、微溫、澀、無毒。
主吐血、下氣。
一名水蘇。
羅勒:味苦、辛、溫、平、澀,無毒。
消停水,散毒瓦斯。
不可久食,澀榮衛諸氣。
蕪荑:味辛、平、熱、滑,無毒。
主五内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能化宿食不消,逐寸白,散腹中溫溫喘息。
一名無姑,一名。
盛器物中甚辟水蛭,其氣甚臭,此即山榆子作之。
凡榆葉:味甘、平、滑,無毒。
主小兒痫,小便不利,傷暑熱困悶,煮汁冷服。
生榆白皮:味甘、冷、無毒。
利小便,破五淋。
花:主小兒頭瘡。
胡荽子:味酸、平,無毒。
消谷,能複食味。
葉不可久食,令人多忘。
華佗雲:“胡荽菜,患胡臭人,患口氣臭,齒人食之加劇;腹内患邪氣者彌不得食,食之發宿病,金瘡尤忌”。
海藻:鹹、寒、滑、無毒。
主瘿瘤結氣,散頸下鞭核痛者,腸内上下雷鳴,下十二水腫,利小便,起男子陰氣。
昆布:味鹹、寒、滑、無毒。
下十二水腫,瘿瘤結氣,瘡,破積聚。
茼蒿:味辛、平,無毒。
安心氣,養脾胃。
消痰飲。
白蒿:味苦、辛、平,無毒。
養五髒,補中益氣,長毛發。
久食不死,白兔食之仙。
吳葵:一名蜀葵。
味甘、微寒、滑、無毒。
花:定心氣;葉:除客熱,利腸胃。
不可久食,鈍人志性。
若食之,被狗齧者,瘡永不瘥。
藿:味鹹、寒、澀,無毒。
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
香薷:味辛、微溫。
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煩心,去熱。
甜瓠:味甘、平、滑,無毒。
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其葉:味甘、平,主耐饑。
扁鵲雲:“患香港腳虛脹者,不得食之,其患永不除。
”:味甘、寒、滑,無毒。
主消渴、熱痹。
多食動痔病。
落葵:味酸、寒、無毒。
滑中、散熱實,悅澤人面。
一名天葵,一名蘩露。
蘩蒌:味酸、平、無毒。
主積年惡瘡、痔不愈者。
五月五日日中采之,即名滋草,一名雞腸草,幹之燒作焦灰用。
扁鵲雲:“丈夫患惡瘡,陰頭及莖作瘡膿爛,疼痛不可堪忍,久不瘥者,以灰一分,蚯蚓新出屎泥二分,以少水和研,緩如煎餅面,以泥瘡上,幹則易之。
禁酒、面、五辛并熱食等。
”黃帝雲:“蘩蒌合食之,發消渴病,令人多忘。
”别有一種近水渠中溫濕處,冬生,其狀類胡荽,亦名雞腸菜,可以療痔病,一名天胡荽。
蕺:味辛、微溫、有小毒。
主蠼尿瘡。
多食令人氣喘,不利人腳,多食腳痛。
葫:味辛、溫,有毒。
辛歸五髒,散癱疽,治瘡,除風邪,殺蠱毒瓦斯,獨子者最良。
黃帝雲:“生葫合青魚食之,令人腹内生瘡,腸中腫,又成疝瘕。
多食生葫,行房傷肝氣,令人面無色。
四月、八月勿食葫,傷人神,損膽氣,令人喘悸,脅肋氣急,口味多爽。
”小蒜:味辛、溫,無毒。
辛歸脾、腎。
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氣,溫中,除邪痹毒瓦斯。
五月五日采,曝幹。
葉:主心
除瘴氣惡毒。
久食益膽氣,強志。
其子:主洩精。
薤:味苦、辛、溫、滑、無毒。
宜心,辛歸骨。
主金瘡瘡敗,能生肌肉。
輕身不饑,耐老。
菜芝也。
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氣;利産婦病患。
諸瘡中風寒水腫,生搗敷之。
KT骨在咽不下者,食之則去。
黃帝雲:“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疾。
韭亦然。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
韭:味辛、酸、溫、澀、無毒。
辛歸心,宜肝。
可久食。
安五髒,除胃中熱。
不利病患,其心腹有固冷者食之必加劇。
其子:主夢洩精,尿色白,根:煮汁以養發。
黃帝雲:“霜韭凍不可生食,動宿飲,飲盛必吐水。
五月勿食韭,損人滋味,令人乏氣力。
二月、三月宜食韭,大益人心。
”白荷:味辛、微溫、澀、無毒。
主中蠱及瘧病。
搗汁服,二合日二。
生根:主諸瘡。
菜:味甘、苦、大寒、無毒。
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惡毒。
紫蘇:味辛、微溫、無毒。
下氣,除寒中。
其子尤善。
雞蘇:味辛、微溫、澀、無毒。
主吐血、下氣。
一名水蘇。
羅勒:味苦、辛、溫、平、澀,無毒。
消停水,散毒瓦斯。
不可久食,澀榮衛諸氣。
蕪荑:味辛、平、熱、滑,無毒。
主五内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能化宿食不消,逐寸白,散腹中溫溫喘息。
一名無姑,一名。
盛器物中甚辟水蛭,其氣甚臭,此即山榆子作之。
凡榆葉:味甘、平、滑,無毒。
主小兒痫,小便不利,傷暑熱困悶,煮汁冷服。
生榆白皮:味甘、冷、無毒。
利小便,破五淋。
花:主小兒頭瘡。
胡荽子:味酸、平,無毒。
消谷,能複食味。
葉不可久食,令人多忘。
華佗雲:“胡荽菜,患胡臭人,患口氣臭,齒人食之加劇;腹内患邪氣者彌不得食,食之發宿病,金瘡尤忌”。
海藻:鹹、寒、滑、無毒。
主瘿瘤結氣,散頸下鞭核痛者,腸内上下雷鳴,下十二水腫,利小便,起男子陰氣。
昆布:味鹹、寒、滑、無毒。
下十二水腫,瘿瘤結氣,瘡,破積聚。
茼蒿:味辛、平,無毒。
安心氣,養脾胃。
消痰飲。
白蒿:味苦、辛、平,無毒。
養五髒,補中益氣,長毛發。
久食不死,白兔食之仙。
吳葵:一名蜀葵。
味甘、微寒、滑、無毒。
花:定心氣;葉:除客熱,利腸胃。
不可久食,鈍人志性。
若食之,被狗齧者,瘡永不瘥。
藿:味鹹、寒、澀,無毒。
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
香薷:味辛、微溫。
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煩心,去熱。
甜瓠:味甘、平、滑,無毒。
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其葉:味甘、平,主耐饑。
扁鵲雲:“患香港腳虛脹者,不得食之,其患永不除。
”:味甘、寒、滑,無毒。
主消渴、熱痹。
多食動痔病。
落葵:味酸、寒、無毒。
滑中、散熱實,悅澤人面。
一名天葵,一名蘩露。
蘩蒌:味酸、平、無毒。
主積年惡瘡、痔不愈者。
五月五日日中采之,即名滋草,一名雞腸草,幹之燒作焦灰用。
扁鵲雲:“丈夫患惡瘡,陰頭及莖作瘡膿爛,疼痛不可堪忍,久不瘥者,以灰一分,蚯蚓新出屎泥二分,以少水和研,緩如煎餅面,以泥瘡上,幹則易之。
禁酒、面、五辛并熱食等。
”黃帝雲:“蘩蒌合食之,發消渴病,令人多忘。
”别有一種近水渠中溫濕處,冬生,其狀類胡荽,亦名雞腸菜,可以療痔病,一名天胡荽。
蕺:味辛、微溫、有小毒。
主蠼尿瘡。
多食令人氣喘,不利人腳,多食腳痛。
葫:味辛、溫,有毒。
辛歸五髒,散癱疽,治瘡,除風邪,殺蠱毒瓦斯,獨子者最良。
黃帝雲:“生葫合青魚食之,令人腹内生瘡,腸中腫,又成疝瘕。
多食生葫,行房傷肝氣,令人面無色。
四月、八月勿食葫,傷人神,損膽氣,令人喘悸,脅肋氣急,口味多爽。
”小蒜:味辛、溫,無毒。
辛歸脾、腎。
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氣,溫中,除邪痹毒瓦斯。
五月五日采,曝幹。
葉: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