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日者驗。
肘後方:治發背欲死。
雞腸草敷,良。
食醫心鏡:主小便利。
以一斤于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作粥亦得。
博物志所著作瘡。
以汁敷之效。
白苣 味苦,寒,一雲平。
主補筋骨,利五髒,開胸膈擁氣,通經脈,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
可常食之,患冷氣人食,即腹冷,不至苦損人。
産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腹痛。
陳藏器雲:白苣如莴苣,葉有白毛。
莴苣 冷,微毒。
紫色者入燒煉藥用,餘功同白苣。
[(新補)見孟诜、陳藏器、蕭炳。
]聖惠方:治腎黃。
用莴苣子一合,細研,水大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非時服。
外台秘要:魚臍瘡,其頭白似腫,痛不可忍方:先以針刺瘡上及四畔作孔,以白苣汁滴孔中,瘥。
肘後方:汁,瘥。
孫真人:白苣不可共饴食,生蟲。
丹房鏡源:莴苣用硫黃種結砂衍義曰:莴苣,今菜中唯此自初生便堪生啖,四方:皆有,多食昏人眼,蛇亦畏之。
蟲入耳,以汁滴耳中,蟲出。
諸蟲不敢食其葉,以其心置耳中,留蟲出路,蟲亦出。
有人自長立禁此一 落葵 味酸,寒,無毒。
主滑中,散熱。
實,主悅澤人面。
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陶隐居雲:又名承露,人家多種之。
葉唯可(音征),性冷滑,人食之,為狗所齧作瘡者,終身不瘥。
其子紫色,女人以漬粉敷面為假色,少入藥用。
今注一名藤葵,俗呼為胡燕脂。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蔓生,葉圓,濃如杏葉。
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
孟诜雲:其子悅澤人面,藥中可用之。
取蒸食療:其子令人面鮮華可愛。
取蒸,烈日中曝幹。
挪去皮,取仁細研,和白蜜敷之,甚驗。
食此菜後被狗咬,即瘡不瘥也。
堇汁 味甘,寒,無毒。
主馬毒瘡,搗汁洗之并服之。
堇,菜也。
出《短劇方》。
《萬畢方》雲:除蛇蠍毒及癰腫。
唐本注雲:此菜野生,非人所種。
俗謂之堇菜,葉似蕺,花紫色。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一語倒,一、二食療:堇菜,味苦。
主寒熱,鼠,瘰,生瘡,結核,聚氣,下瘀血,葉主霍亂,與香KT同功。
蛇咬,生研敷之,毒即出矣。
又,幹末和油煎成,摩結核上,三、五度瘥。
丹房鏡源: 蕺(音戢) 蕺(音戢) 味辛,微溫。
主蠼(音劬)溺瘡,多食令人氣喘。
陶隐居雲:俗傳言食蕺不利人腳,恐由閉氣故也。
今小兒食之,便覺腳痛。
唐本注雲:此物葉似荞麥,肥地亦能蔓生,莖紫赤色,多生濕地、山谷陰處。
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關中謂之菹菜。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莖葉俱紫赤,英有臭氣。
孟诜雲:蕺菜,溫。
小兒食之,三歲不行。
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不可食。
日華子雲:蕺菜,有毒。
淡圖經曰:蕺菜,味辛,微溫。
主蠼溺瘡。
山谷陰處濕地有之。
作蔓生,莖紫赤色。
葉如荞麥而肥。
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
然不宜多食,令人氣喘,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素有腳弱病尤忌之。
一啖令人終身不愈。
關中謂之菹菜者是也。
古今方:家亦鮮用之。
經驗方:主背瘡熱腫。
取汁蓋之,至瘡上開孔以歇熱毒,冷即易之,瘥。
馬芹子 味甘、辛,溫,無毒。
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
調味用之,香似桔皮,而無苦味唐本注雲:生水澤旁,苗似鬼針、菜等,花青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唐本先附似芹,可食菜也。
而葉細銳,一名茭,一名牛蕲,一名馬蕲。
子入藥用。
孟诜雲:和醬食,諸心痛,子作末,醋服。
日華子雲:馬芹,嫩時可食。
子治卒心痛,炒食令人得睡。
芸苔 味辛,溫,無毒。
主風遊丹腫,乳癰。
唐本注雲:《别錄》雲,春食之,能發膝痼疾。
此人間所啖菜也。
今按别本注雲:破症瘕結血。
今俗方:病患得吃芸苔,是宜血病也。
又按陳藏器本草雲:芸苔破血,産婦煮食之。
子,壓取油,敷頭令頭發長黑。
又煮食,主腰腳痹。
搗葉敷赤遊疹。
久食弱陽。
(唐本先附) 又,能生腹中諸蟲。
道家特忌。
日華子雲:芸苔,涼。
治産後血風及瘀血。
胡臭人不可食。
雍菜 味甘,平,無毒。
主解野葛毒,煮食之。
亦生搗服之。
嶺南種之,蔓生,花白,堪為菜。
雲南人先食雍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苦。
又,取汁滴野葛苗,當時菸死,其相殺如此。
張司空雲: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
應是先食此菜也。
雍菜 菠 冷,微毒。
利五髒,通腸胃熱,解酒毒。
服丹石人食之佳。
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魚鼈水米即冷。
不可多食,冷大小腸。
久食令人腳弱不能行。
發腰痛,不與鳝魚同食,發霍亂吐瀉。
劉禹錫嘉話錄雲:菠,本西國中有,自彼将其子來,如苜蓿、葡萄,因張骞而至也。
本是頗陵國将來,語訛,爾時多不知也。
苦 冷,無毒。
治面目黃,強力,止困,敷蛇蟲咬。
又,汁敷疔腫,即根出。
蠶蛾出時,切不可取拗,令蛾子青爛。
蠶婦亦忌食。
野苦五、六回拗後,味甘滑于家苦,甚佳。
鹿角菜 大寒,無毒、微毒。
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熱勞。
丈夫不可久食,發痼疾,損經絡血氣,令人腳冷痹,損腰腎,少顔色。
服丹石人食之,下石力也。
出海州,登、萊、沂、密州并有,生海中。
又能解面熱。
平,微毒。
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髒。
冷氣,不可多食,動氣。
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以上五種(新補)見孟诜、陳藏器、陳士良、日華子。
〕 東風菜 味甘,寒,無毒。
主風毒壅熱,頭疼目眩,肝熱眼赤,堪入羹,煮食甚美。
生嶺南平澤。
莖高三、二尺,葉似杏葉而長,極濃軟,上有細毛。
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号。
(今附)
肘後方:治發背欲死。
雞腸草敷,良。
食醫心鏡:主小便利。
以一斤于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作粥亦得。
博物志所著作瘡。
以汁敷之效。
白苣 味苦,寒,一雲平。
主補筋骨,利五髒,開胸膈擁氣,通經脈,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
可常食之,患冷氣人食,即腹冷,不至苦損人。
産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腹痛。
陳藏器雲:白苣如莴苣,葉有白毛。
莴苣 冷,微毒。
紫色者入燒煉藥用,餘功同白苣。
[(新補)見孟诜、陳藏器、蕭炳。
]聖惠方:治腎黃。
用莴苣子一合,細研,水大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非時服。
外台秘要:魚臍瘡,其頭白似腫,痛不可忍方:先以針刺瘡上及四畔作孔,以白苣汁滴孔中,瘥。
肘後方:汁,瘥。
孫真人:白苣不可共饴食,生蟲。
丹房鏡源:莴苣用硫黃種結砂衍義曰:莴苣,今菜中唯此自初生便堪生啖,四方:皆有,多食昏人眼,蛇亦畏之。
蟲入耳,以汁滴耳中,蟲出。
諸蟲不敢食其葉,以其心置耳中,留蟲出路,蟲亦出。
有人自長立禁此一 落葵 味酸,寒,無毒。
主滑中,散熱。
實,主悅澤人面。
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陶隐居雲:又名承露,人家多種之。
葉唯可(音征),性冷滑,人食之,為狗所齧作瘡者,終身不瘥。
其子紫色,女人以漬粉敷面為假色,少入藥用。
今注一名藤葵,俗呼為胡燕脂。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蔓生,葉圓,濃如杏葉。
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
孟诜雲:其子悅澤人面,藥中可用之。
取蒸食療:其子令人面鮮華可愛。
取蒸,烈日中曝幹。
挪去皮,取仁細研,和白蜜敷之,甚驗。
食此菜後被狗咬,即瘡不瘥也。
堇汁 味甘,寒,無毒。
主馬毒瘡,搗汁洗之并服之。
堇,菜也。
出《短劇方》。
《萬畢方》雲:除蛇蠍毒及癰腫。
唐本注雲:此菜野生,非人所種。
俗謂之堇菜,葉似蕺,花紫色。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一語倒,一、二食療:堇菜,味苦。
主寒熱,鼠,瘰,生瘡,結核,聚氣,下瘀血,葉主霍亂,與香KT同功。
蛇咬,生研敷之,毒即出矣。
又,幹末和油煎成,摩結核上,三、五度瘥。
丹房鏡源: 蕺(音戢) 蕺(音戢) 味辛,微溫。
主蠼(音劬)溺瘡,多食令人氣喘。
陶隐居雲:俗傳言食蕺不利人腳,恐由閉氣故也。
今小兒食之,便覺腳痛。
唐本注雲:此物葉似荞麥,肥地亦能蔓生,莖紫赤色,多生濕地、山谷陰處。
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關中謂之菹菜。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莖葉俱紫赤,英有臭氣。
孟诜雲:蕺菜,溫。
小兒食之,三歲不行。
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不可食。
日華子雲:蕺菜,有毒。
淡圖經曰:蕺菜,味辛,微溫。
主蠼溺瘡。
山谷陰處濕地有之。
作蔓生,莖紫赤色。
葉如荞麥而肥。
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
然不宜多食,令人氣喘,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素有腳弱病尤忌之。
一啖令人終身不愈。
關中謂之菹菜者是也。
古今方:家亦鮮用之。
經驗方:主背瘡熱腫。
取汁蓋之,至瘡上開孔以歇熱毒,冷即易之,瘥。
馬芹子 味甘、辛,溫,無毒。
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
調味用之,香似桔皮,而無苦味唐本注雲:生水澤旁,苗似鬼針、菜等,花青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唐本先附似芹,可食菜也。
而葉細銳,一名茭,一名牛蕲,一名馬蕲。
子入藥用。
孟诜雲:和醬食,諸心痛,子作末,醋服。
日華子雲:馬芹,嫩時可食。
子治卒心痛,炒食令人得睡。
芸苔 味辛,溫,無毒。
主風遊丹腫,乳癰。
唐本注雲:《别錄》雲,春食之,能發膝痼疾。
此人間所啖菜也。
今按别本注雲:破症瘕結血。
今俗方:病患得吃芸苔,是宜血病也。
又按陳藏器本草雲:芸苔破血,産婦煮食之。
子,壓取油,敷頭令頭發長黑。
又煮食,主腰腳痹。
搗葉敷赤遊疹。
久食弱陽。
(唐本先附) 又,能生腹中諸蟲。
道家特忌。
日華子雲:芸苔,涼。
治産後血風及瘀血。
胡臭人不可食。
雍菜 味甘,平,無毒。
主解野葛毒,煮食之。
亦生搗服之。
嶺南種之,蔓生,花白,堪為菜。
雲南人先食雍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苦。
又,取汁滴野葛苗,當時菸死,其相殺如此。
張司空雲: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
應是先食此菜也。
雍菜 菠 冷,微毒。
利五髒,通腸胃熱,解酒毒。
服丹石人食之佳。
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魚鼈水米即冷。
不可多食,冷大小腸。
久食令人腳弱不能行。
發腰痛,不與鳝魚同食,發霍亂吐瀉。
劉禹錫嘉話錄雲:菠,本西國中有,自彼将其子來,如苜蓿、葡萄,因張骞而至也。
本是頗陵國将來,語訛,爾時多不知也。
苦 冷,無毒。
治面目黃,強力,止困,敷蛇蟲咬。
又,汁敷疔腫,即根出。
蠶蛾出時,切不可取拗,令蛾子青爛。
蠶婦亦忌食。
野苦五、六回拗後,味甘滑于家苦,甚佳。
鹿角菜 大寒,無毒、微毒。
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熱勞。
丈夫不可久食,發痼疾,損經絡血氣,令人腳冷痹,損腰腎,少顔色。
服丹石人食之,下石力也。
出海州,登、萊、沂、密州并有,生海中。
又能解面熱。
平,微毒。
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髒。
冷氣,不可多食,動氣。
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以上五種(新補)見孟诜、陳藏器、陳士良、日華子。
〕 東風菜 味甘,寒,無毒。
主風毒壅熱,頭疼目眩,肝熱眼赤,堪入羹,煮食甚美。
生嶺南平澤。
莖高三、二尺,葉似杏葉而長,極濃軟,上有細毛。
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号。
(今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