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人四月勿食胡蔥,令人氣喘,多驚。
味甘,寒,無毒。
主消渴,熱痹。
陶隐居雲:性寒,又雲冷,補,下氣,雜鳢魚作羹,亦逐水。
而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啖。
唐本注雲:,久食大宜人。
合鲋魚為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
又宜老人,此應在上品中。
三、四月至七、八月,通名絲,味甜,體軟;霜降以後至十二月,名瑰,味苦,體澀。
取以為羹,猶勝雜菜。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按此物,溫病起食者多死,為體滑脾,不能磨,常食發氣,令關節急,嗜睡。
若稱上品,主腳氣,腳氣論中令人食之,此誤極深也。
常所居近湖,湖中有及藕,年中大疫,既饑,人取食之,疫病瘥者亦死。
至秋大旱,人多血痢,湖中水竭,掘藕食之,阖境無他。
、藕之功,于斯見矣。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生水中,葉似凫葵,浮水上,采莖堪啖,花黃白,子紫色。
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钗股,黃赤色,短長随水深淺,而名為絲;九月、十月漸粗硬;十一月萌在泥中,粗取汁味爾。
孟诜雲:菜,和鲫魚作羹,下氣止嘔。
多食發痔。
雖冷而補。
熱食之,亦擁氣不下。
甚損人胃及齒,不可多食,令人顔色惡。
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
少食,補大小腸虛氣;久食損毛發。
陳藏器雲:雖水草,性熱擁。
又雲石味甘,平,無毒。
下水,利小便。
生南海石上。
《南越志》雲:似紫菜,色青,《臨海異物子雲:絲,治熱疸,濃腸胃,安下焦,補大小腸虛氣,逐水,解百藥毒并蠱氣。
晉書張翰每臨秋風,思鲈魚羹,以下氣。
水芹(音芹) 味甘,平,無毒。
主女子赤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
一名水英。
生南海池澤。
陶隐居雲:論芹主療,合是上品,末解何意,乃在下。
其二月、三月作英時,可作菹及熟(音藥)食之。
又有渣(音楂)芹,可為生菜,亦可生啖,俗中皆作芹字。
唐本注雲:芹花,味苦。
主脈溢。
今按:别本注雲:即芹菜也。
芹有兩種: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并堪作菹及生菜。
味甘,《經》雲平,其性大寒,無毒。
又按陳藏器本草雲:水芹莖葉,搗絞後熱毒,鼻塞身熱,利大小腸。
莖、葉、根并寒。
子,溫,辛。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生水中,葉似芎,花白色而無實,根亦白色。
爾雅雲:芹,楚葵。
注:今水中芹菜。
孟诜雲:水芹,寒。
養神益力,殺藥毒。
置酒、醬中香美。
又,和醋水芹,食之不如高田者宜人。
餘田中皆諸蟲子在其葉下,視之不見,食之與人為患。
高田者名白芹。
日華子雲:治煩渴,療崩中,帶下。
陳藏器雲:渣芹,平。
主女子赤白沃,止血,養精神,保血脈,益氣,嗜飲食,利人口齒,去頭中熱風。
和醋食之,亦能滋人。
患鼈症不可食。
食療雲:寒。
養神益力,令人肥健。
殺石月勿食芹菜,恐病蛟龍瘕。
發則似癫,面色青黃,小腹脹,狀如懷妊也。
食醫心鏡:芹菜,主益筋力,去伏熱,治五種黃病,女子白沃,漏下,止血,養精,保煮食并得。
金匮方: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
人遇食之為病,發作蛟龍病。
服硬糖三、二升,日二度。
吐出如蜥蜴三、二,便瘥。
子母飲,任性多少,得止。
馬齒苋 馬齒苋 主目盲,白翳,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症結,癰瘡。
服之長年不白。
和梳垢封疔腫。
又燒為灰,和多年醋滓,先炙疔腫以封之,即根出。
生搗絞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
煎為膏,塗白秃。
又主三十六種風結瘡,以一釜煮,澄清,納蠟三兩,重煎成膏,塗瘡上,亦服之。
子 明目,《仙經》用之。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馬苋,味酸,寒,無毒。
主諸腫疣目,屍腳,陰腫,胃反,諸淋,金瘡内流,破血癖,症瘕;汁洗去緊唇,面,解射工、馬汗毒。
一名馬齒苋。
宜小兒食之至難燥,當以槐木捶碎之,向日東作架曬之,三、兩日即幹,如隔年矣。
其莖無效,不入藥用塗醋等,空腹食之,少時當出盡白蟲矣。
圖經曰:馬齒苋,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雖名苋類,而苗、葉與人苋輩都不相似。
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
此有二種,葉大者不堪用,葉小者為勝幹之,十斤中得水銀八兩至十兩者。
然至難燥,當以木捶搗碎,向日東作架曝之,三、兩日即幹,如經年矣。
入藥則去莖節,大抵能肥腸,令人不思食耳。
古方:治赤白下多用之。
崔元亮《海上方》着其法雲: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
取馬齒苋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一枚,先溫令熱,乃下苋汁,微溫,取頓飲之,不過再作則愈。
又治溪瘡上,佳。
又療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痛走不已者,并爛搗馬齒敷上,不過三、兩遍。
此方:出于武元衡相國。
武在西川,自苦胫瘡癢不可堪,百醫無效等數人療治無益,有廳吏上此方,用之便瘥。
李绛紀其事雲。
陳藏器雲:破癖,止消渴。
又主馬惡瘡蟲。
此物至難死,燥了緻之地猶活。
雷公雲:凡使,勿用葉大者,不是馬齒草,其内亦無水銀。
食療:延年益壽,明目。
患濕癬,白秃,取馬齒膏良。
作膏主三十六種風,可取馬齒一碩,水可二碩,蠟三兩,煎之成膏又可細切煮粥,止痢,治腹痛。
聖惠方:治馬咬人,毒入心。
馬齒苋湯食之,瘥。
又方:治反花瘡。
用一斤燒作灰,細研,豬脂調敷之。
外台秘要:治。
馬齒以暖泔漬洗瘡,拭幹敷之,日三。
千金方:治諸腋臭。
馬齒草杵,以泥泥紙上,濃半寸,曬幹,以火燒熟破,取更以少許蜜和,仍令熱,先以以手巾勒兩臂,即瘥。
又方:治小兒臍瘡,久不瘥者。
燒菜末敷之。
肘後方:療豌豆瘡。
馬齒草燒灰敷瘡上,根須臾逐藥出。
若不出,更氣,頭面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
馬齒草和少粳米、醬汁煮食之。
粥食之。
味甘,寒,無毒。
主消渴,熱痹。
陶隐居雲:性寒,又雲冷,補,下氣,雜鳢魚作羹,亦逐水。
而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啖。
唐本注雲:,久食大宜人。
合鲋魚為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
又宜老人,此應在上品中。
三、四月至七、八月,通名絲,味甜,體軟;霜降以後至十二月,名瑰,味苦,體澀。
取以為羹,猶勝雜菜。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按此物,溫病起食者多死,為體滑脾,不能磨,常食發氣,令關節急,嗜睡。
若稱上品,主腳氣,腳氣論中令人食之,此誤極深也。
常所居近湖,湖中有及藕,年中大疫,既饑,人取食之,疫病瘥者亦死。
至秋大旱,人多血痢,湖中水竭,掘藕食之,阖境無他。
、藕之功,于斯見矣。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生水中,葉似凫葵,浮水上,采莖堪啖,花黃白,子紫色。
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钗股,黃赤色,短長随水深淺,而名為絲;九月、十月漸粗硬;十一月萌在泥中,粗取汁味爾。
孟诜雲:菜,和鲫魚作羹,下氣止嘔。
多食發痔。
雖冷而補。
熱食之,亦擁氣不下。
甚損人胃及齒,不可多食,令人顔色惡。
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
少食,補大小腸虛氣;久食損毛發。
陳藏器雲:雖水草,性熱擁。
又雲石味甘,平,無毒。
下水,利小便。
生南海石上。
《南越志》雲:似紫菜,色青,《臨海異物子雲:絲,治熱疸,濃腸胃,安下焦,補大小腸虛氣,逐水,解百藥毒并蠱氣。
晉書張翰每臨秋風,思鲈魚羹,以下氣。
水芹(音芹) 味甘,平,無毒。
主女子赤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
一名水英。
生南海池澤。
陶隐居雲:論芹主療,合是上品,末解何意,乃在下。
其二月、三月作英時,可作菹及熟(音藥)食之。
又有渣(音楂)芹,可為生菜,亦可生啖,俗中皆作芹字。
唐本注雲:芹花,味苦。
主脈溢。
今按:别本注雲:即芹菜也。
芹有兩種: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并堪作菹及生菜。
味甘,《經》雲平,其性大寒,無毒。
又按陳藏器本草雲:水芹莖葉,搗絞後熱毒,鼻塞身熱,利大小腸。
莖、葉、根并寒。
子,溫,辛。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生水中,葉似芎,花白色而無實,根亦白色。
爾雅雲:芹,楚葵。
注:今水中芹菜。
孟诜雲:水芹,寒。
養神益力,殺藥毒。
置酒、醬中香美。
又,和醋水芹,食之不如高田者宜人。
餘田中皆諸蟲子在其葉下,視之不見,食之與人為患。
高田者名白芹。
日華子雲:治煩渴,療崩中,帶下。
陳藏器雲:渣芹,平。
主女子赤白沃,止血,養精神,保血脈,益氣,嗜飲食,利人口齒,去頭中熱風。
和醋食之,亦能滋人。
患鼈症不可食。
食療雲:寒。
養神益力,令人肥健。
殺石月勿食芹菜,恐病蛟龍瘕。
發則似癫,面色青黃,小腹脹,狀如懷妊也。
食醫心鏡:芹菜,主益筋力,去伏熱,治五種黃病,女子白沃,漏下,止血,養精,保煮食并得。
金匮方: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
人遇食之為病,發作蛟龍病。
服硬糖三、二升,日二度。
吐出如蜥蜴三、二,便瘥。
子母飲,任性多少,得止。
馬齒苋 馬齒苋 主目盲,白翳,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症結,癰瘡。
服之長年不白。
和梳垢封疔腫。
又燒為灰,和多年醋滓,先炙疔腫以封之,即根出。
生搗絞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
煎為膏,塗白秃。
又主三十六種風結瘡,以一釜煮,澄清,納蠟三兩,重煎成膏,塗瘡上,亦服之。
子 明目,《仙經》用之。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馬苋,味酸,寒,無毒。
主諸腫疣目,屍腳,陰腫,胃反,諸淋,金瘡内流,破血癖,症瘕;汁洗去緊唇,面,解射工、馬汗毒。
一名馬齒苋。
宜小兒食之至難燥,當以槐木捶碎之,向日東作架曬之,三、兩日即幹,如隔年矣。
其莖無效,不入藥用塗醋等,空腹食之,少時當出盡白蟲矣。
圖經曰:馬齒苋,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雖名苋類,而苗、葉與人苋輩都不相似。
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
此有二種,葉大者不堪用,葉小者為勝幹之,十斤中得水銀八兩至十兩者。
然至難燥,當以木捶搗碎,向日東作架曝之,三、兩日即幹,如經年矣。
入藥則去莖節,大抵能肥腸,令人不思食耳。
古方:治赤白下多用之。
崔元亮《海上方》着其法雲: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
取馬齒苋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一枚,先溫令熱,乃下苋汁,微溫,取頓飲之,不過再作則愈。
又治溪瘡上,佳。
又療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痛走不已者,并爛搗馬齒敷上,不過三、兩遍。
此方:出于武元衡相國。
武在西川,自苦胫瘡癢不可堪,百醫無效等數人療治無益,有廳吏上此方,用之便瘥。
李绛紀其事雲。
陳藏器雲:破癖,止消渴。
又主馬惡瘡蟲。
此物至難死,燥了緻之地猶活。
雷公雲:凡使,勿用葉大者,不是馬齒草,其内亦無水銀。
食療:延年益壽,明目。
患濕癬,白秃,取馬齒膏良。
作膏主三十六種風,可取馬齒一碩,水可二碩,蠟三兩,煎之成膏又可細切煮粥,止痢,治腹痛。
聖惠方:治馬咬人,毒入心。
馬齒苋湯食之,瘥。
又方:治反花瘡。
用一斤燒作灰,細研,豬脂調敷之。
外台秘要:治。
馬齒以暖泔漬洗瘡,拭幹敷之,日三。
千金方:治諸腋臭。
馬齒草杵,以泥泥紙上,濃半寸,曬幹,以火燒熟破,取更以少許蜜和,仍令熱,先以以手巾勒兩臂,即瘥。
又方:治小兒臍瘡,久不瘥者。
燒菜末敷之。
肘後方:療豌豆瘡。
馬齒草燒灰敷瘡上,根須臾逐藥出。
若不出,更氣,頭面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
馬齒草和少粳米、醬汁煮食之。
粥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