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與琥珀屑,當滅此痕。
和以百金購得白獺合膏,琥珀太多,及瘥不減,左頰赤點如痣。
衍義曰:獺,四足俱短,頭與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
大者,身與尾長三尺餘,食魚,居水中,出水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謂之水獺。
嘗縻置大水甕中,于其間旋轉如風,水謂之成旋,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觀者駭目。
皮,西戎将以飾毳服領、袖。
問之,雲:毛端果不着塵,亦一異也。
又《本草·序例》言:獺膽分杯,嘗試之,不驗;唯塗于盞唇,但使酒稍高于盞面。
分杯之事,亦古今傳誤言也,不可不正之。
肝,用之有驗。
KT(音湍)肉、胞、膏 味甘,平,無毒。
主上氣乏氣,咳逆。
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又主馬肺病,蟲颡等病。
肉 主久水脹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胞 幹之。
湯摩如雞卵許,空腹服。
吐諸蠱毒。
今按陳藏器今草雲:KT脂,主傳屍鬼氣疰忤。
銷于酒中服之。
亦殺馬漏脊蟲瘡,服丹石人食之良。
一名獾豚,極肥也。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KT,主服丹石,勞熱,患赤白痢多時不瘥者,可煮肉,經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醬食之,一頓即瘥。
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長脂肉肥白。
曾服丹石,可時時服之,丹石惡發熱,服之妙。
食療肉,平,味酸。
骨,主上氣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
日二,其嗽必瘥。
聖惠方:治KT肉半斤,切,粳米三合,水三升,蔥、椒、姜、豉作粥食之。
食醫心鏡主肺痿,上氣氣急。
煎成KT豬膏,一合暖酒和服。
衍義曰:KT,肥矮,毛微灰色,頭連脊毛一道黑,嘴尖黑,尾短闊,蒸食之極美。
貉形如小狐,毛黃褐色,野獸中KT肉最甘美,仍益瘦人。
鼹(音偃)鼠 鼹(音偃)鼠 味鹹,無毒。
主癰疽,諸蝕惡瘡,陰爛瘡。
在土中行。
五月取令幹,燔之。
陶隐居雲:俗中一名隐鼠,一名鼢(扶粉切)鼠。
形如鼠大而無尾,黑色,長鼻甚強,常穿耕地中行,讨掘即得。
今諸山林中,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鈍,亦名鼹鼠。
人長取食之,肉亦似牛肉,多以作脯。
其膏亦雲主,乃雲此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谷有鼠災年則多出。
恐非虛爾。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鼹鼠肉主風,久食主瘡疥痔。
膏堪摩諸惡瘡。
《本經》所說即是小于鼠在地中行者。
陶亦雲形如鼠,尾黑,常穿耕地中,讨掘即得。
如《經》所言,乃是今之鼢鼠小口尖者,其鼹鼠是獸,非鼠之俦。
大如牛,前腳短,皮入辔用。
《莊子》雲:飲河滿腹者。
又,隐鼠,陰有之。
主大瘡。
陶又雲此是鼠王,其溺精一滴成一鼠。
災年則多,是處皆有,又能土中行。
今博訪山人,無精溺成鼠事,亦不能土中行。
此是人妄說,陶聞而記爾。
既小鼢鼠亦是鼹鼠,即是有二鼹鼠,物異名同爾。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行土中。
又五、六月取,燔之,必是鼢鼠,非鼹鼠也。
又其皮作腰帶。
其形既大,豈可行于土中,并得而燔也。
蓋一名隐鼠。
隐、鼹相近而誤之耳。
陳士良雲:鼹鼠,寒。
圖經曰:鼹(音偃)鼠,舊不着所出州土,雲在土中行者,今處處田間多有之。
一名鼢(扶其形類田害。
肉,性寒。
主風熱久積,血脈不行,結成瘡疽,食之,可消去。
小兒食之,亦殺蛔蟲。
獸類中亦有一種名鼹鼠,似牛而鼠首,足黑色,大者千斤。
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
出滄州及胡中。
彼人取其肉食之。
皮可作辔用,是二物一名也。
又,蟲魚部載牡鼠雲:微溫。
療折。
而近世醫方:用其肉,主骨蒸勞極,四肢羸瘦,殺蟲。
亦主小兒疳瘦,去其骨,以酒熬入藥。
脂,主湯火瘡,臘日取活鼠,以油煎為膏,療湯火瘡,滅瘢疵,極良。
糞,主傷寒勞複。
張仲景《傷寒論》及古今名方:多用之。
陶隐居雲:其屎兩頭尖尖耳。
衍義曰:鼹鼠,鼢鼠也。
其毛色如鼠,今京畿田中甚多。
腳絕短,但能行,尾長寸許,目極小,項尤短。
兼易掘取,或安竹弓射之,用以飼鷹。
陶不合更引:今諸山林中,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者也。
設使是鼠,則孰能見其溺精成鼠也。
陶如此輕信,但真醇之士,不以無稽之言為妄矣。
今《經》雲:在土中行。
則鼢鼠無疑。
(音羸)鼠 (音羸)鼠 主堕胎,令産易。
生山都平谷。
陶隐居雲:是鼯鼠。
一名飛生。
狀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飛生。
人取其皮毛以與産婦持之,令兒易生。
又有水馬,生海中。
是魚蝦類,狀如馬形,亦主易産。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陶雲有水馬,生海中。
主産。
按水馬,婦人臨産帶之,不爾,臨時燒末飲服,亦《南州異物志》雲:婦人難産割裂而出者,手握此蟲,如羊之産也。
生物中羊産最易。
臣禹錫等謹按難産通用藥雲:鼠,微溫。
圖經曰:(音羸)鼠,出山都平谷,即飛生鳥也。
今湖嶺間山中多有之。
狀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飛生。
南人見之,多以為怪。
捕取其皮毛以與産婦,臨蓐持之,令兒易生。
此但雲執之,而《小品方》乃入服藥,其方:取飛生一枚,槐之、故弩箭羽各十四枚種水馬,生南海中。
頭如馬形,長五、六寸《異魚圖》雲:漁人布網罟,此魚多挂網上,收之曝幹,以雌雄各一為對。
主難産及血氣藥亦用之。
衍義曰:鼠,《經》中不言性味,唯是于難産通用藥中雲:鼠,微溫。
毛赤黑色,長尾,人捕得,取皮為暖帽。
但向下飛則可,亦不能緻遠。
今關西山中甚有,毛極密,人謂之飛生者是也。
《注》中又引水馬,首如馬,身如蝦,背伛偻,身有竹節紋,長二、三寸。
今謂之海馬。
野豬黃 味辛、甘,平,無毒。
主金瘡,止血生肉。
療癫痫。
水研如棗核,日二服,效。
(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野豬,主補肌膚,令人虛肥,膽中有黃。
研如水服之,治疰病。
其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補五髒風氣,其膏,練令精細,以二匙和一盞酒服,日三服,令婦人多乳。
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
齒,作灰服,主蛇毒。
膽不過十頓。
膽中黃,治鬼疰,痫疾及惡毒風,小兒疳氣,客忤,天吊,脂,悅色,并除風腫毒瘡疥癬。
臘月陳者佳。
外腎和皮,燒作灰,不用絕過為末,飲下,治崩中帶下,并腸風瀉血及血痢。
食療三歲膽中有黃,和水服之,主鬼疰痫病。
又,其肉,主癫痫,補肌膚,令人虛肥。
雌者肉美。
肉色赤者,補人五髒,不發風虛氣也。
其肉勝家豬也。
又膽,治惡熱毒邪氣,内不發病,減藥力,與家豬不同。
脂,主婦人無乳者,服之即乳下。
本來無乳者,服之亦有。
青蹄者,不可食。
食醫心鏡主久痔,野雞下血不止,肛邊痛。
豬肉二斤,切,着五味炙,空心食。
作羹亦得。
衍義曰:野豬黃在膽中,治小兒諸痫疾。
京西界野豬甚多,形如家豬,但腹小腳長,毛色褐,作群行,獵人唯敢射最後者,射中前奔者,則群豬散走傷人。
肉色赤如馬肉,其味甘,肉複有,間得之,世亦少用,食之尚勝家豬。
豺皮 性熱。
主冷痹,腳氣,熟之以纏病上,即瘥。
(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主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或燒灰和酒服之。
其灰敷齒瘡。
肉,酸,不可食,消人脂肉,損人神情。
日華子雲:有毒。
炙裹軟腳,骨,食之能瘦人。
食療雲:寒。
頭骨燒灰,和酒灌解槽牛、馬,便馴良,即更附人也。
聖惠方:治噎病。
用野狼喉結曝幹杵末,入半錢于飯内,食之妙。
外台秘要雲:治瘰,野狼屎灰敷上。
子母秘錄:小兒夜末,服如黍米許即定。
抱樸子雲:野狼壽八百歲,滿三百歲,則善變人形。
腽肭臍 腽肭臍 味鹹,無毒。
主鬼氣屍疰,夢與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惡邪氣,宿血結塊,癖羸瘦等。
骨讷獸,似狐而大,長尾。
生西戎。
(今附)
和以百金購得白獺合膏,琥珀太多,及瘥不減,左頰赤點如痣。
衍義曰:獺,四足俱短,頭與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
大者,身與尾長三尺餘,食魚,居水中,出水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謂之水獺。
嘗縻置大水甕中,于其間旋轉如風,水謂之成旋,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觀者駭目。
皮,西戎将以飾毳服領、袖。
問之,雲:毛端果不着塵,亦一異也。
又《本草·序例》言:獺膽分杯,嘗試之,不驗;唯塗于盞唇,但使酒稍高于盞面。
分杯之事,亦古今傳誤言也,不可不正之。
肝,用之有驗。
KT(音湍)肉、胞、膏 味甘,平,無毒。
主上氣乏氣,咳逆。
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又主馬肺病,蟲颡等病。
肉 主久水脹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胞 幹之。
湯摩如雞卵許,空腹服。
吐諸蠱毒。
今按陳藏器今草雲:KT脂,主傳屍鬼氣疰忤。
銷于酒中服之。
亦殺馬漏脊蟲瘡,服丹石人食之良。
一名獾豚,極肥也。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KT,主服丹石,勞熱,患赤白痢多時不瘥者,可煮肉,經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醬食之,一頓即瘥。
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長脂肉肥白。
曾服丹石,可時時服之,丹石惡發熱,服之妙。
食療肉,平,味酸。
骨,主上氣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
日二,其嗽必瘥。
聖惠方:治KT肉半斤,切,粳米三合,水三升,蔥、椒、姜、豉作粥食之。
食醫心鏡主肺痿,上氣氣急。
煎成KT豬膏,一合暖酒和服。
衍義曰:KT,肥矮,毛微灰色,頭連脊毛一道黑,嘴尖黑,尾短闊,蒸食之極美。
貉形如小狐,毛黃褐色,野獸中KT肉最甘美,仍益瘦人。
鼹(音偃)鼠 鼹(音偃)鼠 味鹹,無毒。
主癰疽,諸蝕惡瘡,陰爛瘡。
在土中行。
五月取令幹,燔之。
陶隐居雲:俗中一名隐鼠,一名鼢(扶粉切)鼠。
形如鼠大而無尾,黑色,長鼻甚強,常穿耕地中行,讨掘即得。
今諸山林中,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鈍,亦名鼹鼠。
人長取食之,肉亦似牛肉,多以作脯。
其膏亦雲主,乃雲此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谷有鼠災年則多出。
恐非虛爾。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鼹鼠肉主風,久食主瘡疥痔。
膏堪摩諸惡瘡。
《本經》所說即是小于鼠在地中行者。
陶亦雲形如鼠,尾黑,常穿耕地中,讨掘即得。
如《經》所言,乃是今之鼢鼠小口尖者,其鼹鼠是獸,非鼠之俦。
大如牛,前腳短,皮入辔用。
《莊子》雲:飲河滿腹者。
又,隐鼠,陰有之。
主大瘡。
陶又雲此是鼠王,其溺精一滴成一鼠。
災年則多,是處皆有,又能土中行。
今博訪山人,無精溺成鼠事,亦不能土中行。
此是人妄說,陶聞而記爾。
既小鼢鼠亦是鼹鼠,即是有二鼹鼠,物異名同爾。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行土中。
又五、六月取,燔之,必是鼢鼠,非鼹鼠也。
又其皮作腰帶。
其形既大,豈可行于土中,并得而燔也。
蓋一名隐鼠。
隐、鼹相近而誤之耳。
陳士良雲:鼹鼠,寒。
圖經曰:鼹(音偃)鼠,舊不着所出州土,雲在土中行者,今處處田間多有之。
一名鼢(扶其形類田害。
肉,性寒。
主風熱久積,血脈不行,結成瘡疽,食之,可消去。
小兒食之,亦殺蛔蟲。
獸類中亦有一種名鼹鼠,似牛而鼠首,足黑色,大者千斤。
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
出滄州及胡中。
彼人取其肉食之。
皮可作辔用,是二物一名也。
又,蟲魚部載牡鼠雲:微溫。
療折。
而近世醫方:用其肉,主骨蒸勞極,四肢羸瘦,殺蟲。
亦主小兒疳瘦,去其骨,以酒熬入藥。
脂,主湯火瘡,臘日取活鼠,以油煎為膏,療湯火瘡,滅瘢疵,極良。
糞,主傷寒勞複。
張仲景《傷寒論》及古今名方:多用之。
陶隐居雲:其屎兩頭尖尖耳。
衍義曰:鼹鼠,鼢鼠也。
其毛色如鼠,今京畿田中甚多。
腳絕短,但能行,尾長寸許,目極小,項尤短。
兼易掘取,或安竹弓射之,用以飼鷹。
陶不合更引:今諸山林中,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者也。
設使是鼠,則孰能見其溺精成鼠也。
陶如此輕信,但真醇之士,不以無稽之言為妄矣。
今《經》雲:在土中行。
則鼢鼠無疑。
(音羸)鼠 (音羸)鼠 主堕胎,令産易。
生山都平谷。
陶隐居雲:是鼯鼠。
一名飛生。
狀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飛生。
人取其皮毛以與産婦持之,令兒易生。
又有水馬,生海中。
是魚蝦類,狀如馬形,亦主易産。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陶雲有水馬,生海中。
主産。
按水馬,婦人臨産帶之,不爾,臨時燒末飲服,亦《南州異物志》雲:婦人難産割裂而出者,手握此蟲,如羊之産也。
生物中羊産最易。
臣禹錫等謹按難産通用藥雲:鼠,微溫。
圖經曰:(音羸)鼠,出山都平谷,即飛生鳥也。
今湖嶺間山中多有之。
狀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飛生。
南人見之,多以為怪。
捕取其皮毛以與産婦,臨蓐持之,令兒易生。
此但雲執之,而《小品方》乃入服藥,其方:取飛生一枚,槐之、故弩箭羽各十四枚種水馬,生南海中。
頭如馬形,長五、六寸《異魚圖》雲:漁人布網罟,此魚多挂網上,收之曝幹,以雌雄各一為對。
主難産及血氣藥亦用之。
衍義曰:鼠,《經》中不言性味,唯是于難産通用藥中雲:鼠,微溫。
毛赤黑色,長尾,人捕得,取皮為暖帽。
但向下飛則可,亦不能緻遠。
今關西山中甚有,毛極密,人謂之飛生者是也。
《注》中又引水馬,首如馬,身如蝦,背伛偻,身有竹節紋,長二、三寸。
今謂之海馬。
野豬黃 味辛、甘,平,無毒。
主金瘡,止血生肉。
療癫痫。
水研如棗核,日二服,效。
(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野豬,主補肌膚,令人虛肥,膽中有黃。
研如水服之,治疰病。
其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補五髒風氣,其膏,練令精細,以二匙和一盞酒服,日三服,令婦人多乳。
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
齒,作灰服,主蛇毒。
膽不過十頓。
膽中黃,治鬼疰,痫疾及惡毒風,小兒疳氣,客忤,天吊,脂,悅色,并除風腫毒瘡疥癬。
臘月陳者佳。
外腎和皮,燒作灰,不用絕過為末,飲下,治崩中帶下,并腸風瀉血及血痢。
食療三歲膽中有黃,和水服之,主鬼疰痫病。
又,其肉,主癫痫,補肌膚,令人虛肥。
雌者肉美。
肉色赤者,補人五髒,不發風虛氣也。
其肉勝家豬也。
又膽,治惡熱毒邪氣,内不發病,減藥力,與家豬不同。
脂,主婦人無乳者,服之即乳下。
本來無乳者,服之亦有。
青蹄者,不可食。
食醫心鏡主久痔,野雞下血不止,肛邊痛。
豬肉二斤,切,着五味炙,空心食。
作羹亦得。
衍義曰:野豬黃在膽中,治小兒諸痫疾。
京西界野豬甚多,形如家豬,但腹小腳長,毛色褐,作群行,獵人唯敢射最後者,射中前奔者,則群豬散走傷人。
肉色赤如馬肉,其味甘,肉複有,間得之,世亦少用,食之尚勝家豬。
豺皮 性熱。
主冷痹,腳氣,熟之以纏病上,即瘥。
(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主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或燒灰和酒服之。
其灰敷齒瘡。
肉,酸,不可食,消人脂肉,損人神情。
日華子雲:有毒。
炙裹軟腳,骨,食之能瘦人。
食療雲:寒。
頭骨燒灰,和酒灌解槽牛、馬,便馴良,即更附人也。
聖惠方:治噎病。
用野狼喉結曝幹杵末,入半錢于飯内,食之妙。
外台秘要雲:治瘰,野狼屎灰敷上。
子母秘錄:小兒夜末,服如黍米許即定。
抱樸子雲:野狼壽八百歲,滿三百歲,則善變人形。
腽肭臍 腽肭臍 味鹹,無毒。
主鬼氣屍疰,夢與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惡邪氣,宿血結塊,癖羸瘦等。
骨讷獸,似狐而大,長尾。
生西戎。
(今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