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

關燈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腽肭臍,君,大熱。

    此是新羅國海内狗外腎也。

    連而取之。

    主治羸瘦,腎精衰損,多色成腎勞,瘦悴。

    日華子雲:腽肭獸,熱。

    補中益氣,腎暖腰膝,助陽氣,破症結,療驚狂痫疾及心腹疼,破宿血。

     圖經曰:腽肭臍,出西戎,今東海旁亦有之,雲是新羅國海狗腎。

    舊說是骨讷獸,似狐而大,長尾,其皮上自有肉黃毛,三莖共一穴。

    今滄州所圖,乃是魚類,而豕首兩足。

    其臍紅紫色,上有紫斑點,全不相類,醫家亦兼用此,雲欲驗其真,取置睡犬旁,其犬忽驚跳若狂者,為佳。

    兼耐收蓄,置密器中,常濕潤如新。

    采無時。

    《異魚圖》雲:試腽肭臍者,于臘月沖風處,置盂水浸之,不凍者為真也。

     陳藏器雲如爛骨,從西蕃來。

    骨肭獸,似狐而大,長尾。

    臍似麝香,黃赤色。

    生突厥國,胡藥:謹按《臨海志》雲:出東海水中。

    狀若鹿形,頭似狗,長尾。

    每遇日出,即浮在水面,昆侖家以弓矢而采之,取其外腎,陰幹百日,其味甘、香美,大溫,無膊勞悶,面黑精冷,最良。

     凡入諸藥,先于銀器中酒煎,後方:合和諸藥。

    不然,以好酒浸炙入藥用亦得。

    雷公雲:凡使,先須細認,其僞者多。

    其海中有獸号曰水鳥龍,海人采得殺之,取腎将入諸處,在藥中修合,恐有誤,其物自殊。

    有一對,其有兩重薄皮裹丸氣肉核,皮上自有肉黃毛,三莖共一穴。

    年年蔭濕,常如新。

    兼将于睡着犬,蹑足置于犬頭,其犬蓦驚如狂,即是真也。

    若用,須酒浸一日後,以紙裹,微微火上炙令香,細锉單搗用也。

     衍義曰:腽肭臍,今出登、萊州。

    《藥性論》以謂是海内狗外腎。

    日華子又謂之獸。

    今觀其狀,非狗非獸,亦非魚也。

     但前即似獸,尾即魚,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脅下全白,仍相間于淡青。

    白毛上有深青黑點,久則色複淡,皮濃且韌,如牛皮,邊将多取以飾鞍鞯。

    其臍治臍腹積冷,精衰,脾腎勞極有功,不待别試也。

    似狐長尾之說,蓋今人多不識。

     麂(音紀) 麂(音紀) 味甘,平,無毒。

    主五痔病。

    炸出以姜、醋進之,大有效。

    又雲:多食能動人痼疾。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麂,涼,有毒。

    能堕胎及發瘡疖疥。

     頭骨 為灰飲下,主飛屍。

    生東南山谷。

    (今附) 圖經曰:麂(音幾),出東南山谷,今有山林處皆有,而均、房、湘、漢間尤多,實獐類也。

    謹按《爾雅》:(與麂同),大麇,旄毛狗足。

    釋曰:麇亦獐也。

    旄毛,(音猱)長毛也。

     。

    南人往往食其肉,然堅韌,不及獐味美。

    多食之,則動痼疾。

    其皮作履舄,勝于衆皮。

    頭亦入藥用,采無時。

    又有一種類而更大,名(音京),不堪藥用。

    《拾遺雲味辛。

    主野雞病。

    炸出作生,以姜、酢進食之,大有效。

    又雲:多食能動人痼疾。

     頭屍。

    生東南。

     衍義曰:麂,獐之屬,又小于獐,但口兩邊有長牙,好鬥,則用其牙。

    皮為第一,無出其後者,然多牙傷痕。

    四方:皆有,山深處則頗多,其聲如擊破钹。

     野駝脂 野駝脂 無毒。

    主頑痹風瘙,惡瘡毒腫死肌,筋皮攣縮,損筋骨。

    火炙摩之,取熱氣入肉,又以和米粉作煎餅食之,療痔。

     勿令病患知。

    脂在兩峰内。

    生塞北、河西。

    家駝為用亦可。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駱駝,溫。

    治風下氣,壯筋力,潤皮膚。

    脂,療一切風疾,頑痹,皮膚急及惡瘡腫毒、漏爛,并和藥敷之。

    野者彌良。

     圖經曰:野駝,出塞北、河西,今唯西北蕃界有之。

    此中盡人家畜養生息者,入藥不及野駝耳。

    其脂在兩峰肉間。

     其性溫。

    治風下氣,壯力,潤皮膚。

    人亦鮮食之。

    又六畜毛蹄甲,主鬼癫狂走。

    駱駝毛尤良。

    陶隐居雲:六畜,謂馬、牛、羊、豬、狗、雞療不必盡同此矣。

    蘇恭雲:駱駝毛蹄甲,主婦人赤白下最善。

     外台秘要治痔。

    取駱駝颔下毛,燒作灰,取半雞子大,以酒和服之。

    丹房鏡源雲:駝脂可柔金。

     衍義曰:野蛇,生西北界等處,家生者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啖。

    糞為幹末,搐鼻中,治鼻衄。

    此西番多用,嘗進築于彼,屢見之。

     猕猴 味酸,平,無毒。

    肉,主諸風勞,釀酒彌佳。

    頭角,主瘴瘧。

    作湯,治小兒則辟驚,鬼魅寒熱。

    手,主小兒驚痫口噤。

    屎,主蜘蛛咬。

    肉為脯,主久瘧。

    皮,主馬疫氣。

    此物數種者都名禺屬。

    取色黃、尾長、面赤者是。

    人家養者,肉及屎并不主病,為其食息雜,違其本真也。

    (唐慎微續添) 聖惠方:治鬼瘧,進退不定。

    用猢狲頭骨一枚,燒灰末。

    空心溫酒調一錢匕,臨發再服。

     抱即變為猿,猿壽五百歲變為,壽一千歲變為蟾蜍。

     敗鼓皮 平。

    主中蠱毒。

     陶隐居雲:此用穿敗者,燒作屑,水和服之。

    病患即喚蠱主姓名,仍往令其呼取蠱,便瘥。

    白荷亦然。

    今移自草部。

     圖經文具牛黃條下。

     外台秘要雲:治蠱。

    取敗鼓皮廣五寸,長一尺,薔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本元雲莨菪根),锉,以水一升,酒三升,煮取二升,服之。

    當下蠱蟲,即愈。

    肘後方:治中蠱毒諸方。

    人有行蠱毒以病患者,若中之當服藥,如知蠱主姓,便呼取以去也。

    凡診法,中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咬。

    或吐下血,不即治之,蝕人五髒盡即死矣。

    欲知是蠱,當令病人吐水,沉者治之各自有藥。

    江南山間人有此,不可不信之。

    梅師方:治卒中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髒腑壞敗待死。

    知蠱姓名方,破鼓皮燒灰服,自呼名治之即去。

    又欲知蠱毒主姓名,取敗鼓皮少許楊氏産乳療中蠱毒。

    取敗破鼓皮燒作末,酒服方寸兒五種蠱毒。

     衍義曰:敗鼓皮,黃牛皮為勝。

    今不言是何皮,蓋亦以驢、馬皮為之者。

    唐·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

    今用處亦少,尤好煎膠。

    專用牛皮,始可入藥 六畜毛蹄甲 味鹹,平,有毒。

    主鬼疰蠱毒,寒熱驚痫,癫狂走。

    駱駝毛尤良。

     陶隐居雲:六畜,謂馬、牛、羊、豬、狗、雞也。

    騾、驢亦其類,駱駝,方:家并少用。

     且狗毛蹄,亦已各出其身之品類中,所主療不必同此矣。

    唐本注雲:駱駝毛蹄甲,主婦人赤白帶下最善。

     圖經文具野駝脂條下。

     五種陳藏器餘 諸血 味甘,平。

    主補人身血不足。

    或因患血枯,皮上膚起,面無顔色者,皆不足也。

    并生飲之。

    又解諸藥毒、菌毒,止渴,除丹毒,去煩熱,食筋令人多力。

     果然肉 味鹹,無毒。

    主瘧瘴,寒熱,煮食之,亦坐其皮為褥。

    似猴,人面,毛如蒼鴨,肋作褥。

    《南州異物志》雲:交州有果然獸,其名自呼,如猿,白質黑紋,尾長過其頭,鼻孔向天,雨以尾塞鼻孔,毛溫而細。

    《爾雅》:KT,仰鼻而長尾。

    郭注與此相似也。

     狨獸 無毒。

    主五野雞病。

    取其脂敷瘡,亦食其血肉,亦坐其皮,積久野雞病皆瘥也。

    似猴而大,毛長,黃赤色。

    生山南山谷中。

    人将其皮作鞍褥。

     野狼筋 如織絡袋子,似筋膠所作,大小如鴨卵,人有犯盜者熏之,當腳攣縮,因之獲賊也。

    或雲:是野狼下筋。

    又雲:蟲所作,未知孰是,野狼大如狗,蒼色,鳴聲諸孔皆涕。

     諸肉有毒 獸歧尾殺人。

    鹿豹紋殺人。

    羊心有孔殺人。

    馬蹄夜目,五月以後食之殺人。

    犬懸蹄,肉有毒殺人。

    不可食。

    米甕中肉殺人。

    漏沾脯殺人。

    肉中有有星如米殺人。

    羊脯三月以後,有蟲如馬尾,有毒殺人。

    脯曝不燥,火燒不動,入腹不消,久置黍米甕中,令人氣閉。

     白馬鞍下肉,食之損人五髒。

    馬及鹿膳白不可食。

    乳酪及大酢和食,令人為血痢。

    驢、馬、兔肉,妊娠不可食。

    乳酪煎魚脍瓜和食,立患霍亂。

    豬、牛肉和食,令人患寸白蟲。

    諸肉煮熟不斂水,食之成瘕,食兔肉食幹姜,令人霍亂。

    市得野中脯,多有射罔毒,食諸肉過度,還飲肉汁即消,食腦立銷。